绿林网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锦集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锦集

《简单的逻辑学》是一本由(美)麦克伦尼著作,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166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1-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一):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高效的思考

想一劳永逸的解决思维逻辑的问题是徒劳的。这样一本小书只能让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公务员考题里逻辑判断的题基本上根源于此。

我的感觉是,这些最基础的逻辑推理知识可以有两方面的基础实践作用:一是让别人相信你的研究、论断或描述;二是相应的对别人的研究、论断或描述作出判断。

当然,对于工作和生活而言,思考是无所不在的,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但是追求的目标可能不太一样,对我而言,书中“逻辑学的主题是清晰高效的思考”倒是一语中的。

此外,关于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也颇有指导意义,如:

“不要想当然的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

“说完整的句子”;

“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

“避免使用双重否定”;

“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二):简单逻辑学 读后感

买书之前就怀着一种实用的心态去买的,读了二章之后,发觉有很多出入,发觉实用的东西还是很少,看了这本书并没有什么改变,自己之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可能读过书一个月之后,这本书就忘得一干二净了。什么都没有剩下,只剩下了点书的纸了。哈哈,夸张了

真正的读后感,读了之后,学到的唯一东西就是反面论证,比如你说别人不应该做什么,他的反面也就是你其实很清楚怎么做是正确的,本书仅仅是基础,基础的基础。适合门外汗读的书

这本书要是能够从实用的角度去写,那可能就大不一样了,有谁能够给我推荐一本关于提高说话水平和逻辑的广度及严谨度的书就好了。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三):将逻辑经行到底

本书易读,读过之后,所学甚多。

全书分为五章,我看过目录之后,对于第五章特别感兴趣,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以前做过辩论,会故意使坏,用一些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论据,使对手陷于困难,然后越读越感兴趣,一路倒过来。

这是我的take home message,依然是倒着来

第五章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关于逻辑形式的错误并不多,不能忽视,避免结论,结论是逻辑论证必然要达到的。其余的错误,我分为两类,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有意识无非就是在利益的驱动下采用情感方法或者其他方法来扰乱逻辑的经行;无意识的在于人类的认知盲区,例如我们通常喜欢量化、分类比较分析来认知事物,过于注重方法,却忽略了事物本身。

第四章 非逻辑思维的根源

有哲学的根源,例如人先验的不相信事实的存在,进一步,有对于逻辑的错误认识,还有常常受情感的误导,放弃了逻辑的经行,放弃了理性,相信了一面之词。逻辑就是逻辑,就是追求真相,不能因为眼泪、真诚、愤怒、私利,对于世界的恐惧、懒惰而扭曲逻辑的运行轨迹。

第三章 论证:逻辑学的语言

逻辑的语言是命题,分为事实命题和价值命题两种,最简单的逻辑由两个命题组成:前提和结论,典型的论证是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组成,为了结论正确,前提必须真实,前提必须有效(与结论相关),中项必须周延。论证结构有,条件论证—演绎论证,比较论证—归纳论证。

第二章 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同一、排中、充足理由、矛盾四大定律为逻辑的运行提供基石

和动力,我们需要的是找到事物存在的理由,现象发生的原因,不能半途而废。

第一章 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确认事实——形成观念认识——真诚有效表达

语言逻辑以事实逻辑为基础,逻辑真相能够反映事实真相

《简单的逻辑学》读后感(四):逻辑=智慧的开始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变。

为什么要学习逻辑学?观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逻辑是智慧的开端。逻辑能将我们从谬误中分离出来,帮助我们发现真相。学习逻辑能敏锐我们的大脑神经,保护我们避免被错误给误导,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我们认识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加清晰。

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的不够集中,尤其是面对相似的情景。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相似的情景只不过是曾经经历的简单重复,但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每个情景都有它的特殊性,这样我们才能辨别不同。或者说错误是我们本应该全神贯注,却麻痹的产物。它是我们对客观世界作出一厢情愿的假设结果。什么是事实?事实是一切的基础,它构建我们这个世界,是一切的存在,它是不证自明的。事实可细分为事物和事件。通常我们将事实称为客观事实。什么是观念?对事实的理解就叫做观念。或者说观念是事实在大脑中的主观反映。观念可以是我们直接或者间接经历确认的事实。(在这里需要注意,人脑善于比较,没有比较就不可能产生观念,通过比较才能辨别事物的异同)。比方指鹿为马,同样一个动物,在一些人眼中就是马,在另外一些人眼中是鹿。与事实接触的越多,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正确的观念反映真实的世界,错误的观念会扭曲现实(错误的观念是我们对客观世界作出一厢情愿的假设结果)。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越不可靠。最有效确认观点正确与否就是透过观念本身,直接接触观念背后的根源,或者观察观念所表现的对象。通过对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延伸到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构成分为3部分1、客观的事物2、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创造出的语言和他人交流。简单说自我认知是客观事实在大脑中的反映。我们通过对客观事实的理解,会在大脑中构建一个与真实世界类似的世界(心理世界),然后按照这个类似世界去生活,对客观事实的理解越深刻,构建的世界和真实世界就越接近。这也说明为什么每个人的世界观不一样。我们要警惕,使用者塑造了语言,语言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持续扭曲的语言会改变我们认知,慢慢就扭曲我们的世界。

什么是语言?事实产生观念,观念记录和传递事实,而创造出的语言是观念的载体,通过语言这种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与真实世界的事实(客观事实)联结起来。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结合人们才能顺畅交流。观念存在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也决定语言存在真实性和可靠性。第一,语言表达的内容是否真实;第二使用语言的人是否可靠。或者说我们获取的大部分事实都要通过媒介(经过观念和语言),是间接获取,这种间接获取形成的主观事实和客观事实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事实——观念——语言,这个过程可以解释为什么知识是慢慢在消亡的。

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思维的混乱,很多时候我们表达不清,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完全了解自己想表达什么。沟通的基础在于语言能忠实表达出客观事实本来的面貌。沟通的关键在于理解,不要对听众使用专业术语,而最忌讳1态度傲慢2故作高深。千万不要想当然认为你的听众能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有效沟通1.使用完整的句子2不要使用双重否定3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4根据听众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什么是逻辑?语言是如何承载观念表达事实?语言存在着逻辑,逻辑的作用是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与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客观事实)相联结。逻辑的基石是命题,命题存在真假。逻辑的目的在于将我们从谬误中分离出来,引导我们发现真相,确认事实,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逻辑存在同一律原理,排中律原理,矛盾律原理和充足律原理。为什么要发现真相?第一发现真相能让我们更接近事实,事实是世界的基础,通过真相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越清晰;第二,发现真相可以让我们找到事物的根源,进而控制事物的发展和控制事物所带来的影响(比方瘟疫,发现了病毒,控制病毒就能控制瘟疫)逻辑推理的具体形式是论证,论证只有演绎和归纳2种方式。一个完整的论证由“前提”和“结论”组成。演绎论证得出是必然结论,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的结论。最有效的论证总是得出最简单明了的结论。

论证的目的在于发现真相,争吵的目的在于击败对手。错误的论证通常以作用于人的情感来战胜正确的论证。比方愤世嫉俗者,利用情绪的引导将论证变成宣泄愤怒的途径;固执己见者将论证当成自我辨白的借口;妄自尊大者将论证变为自我膨胀的工具。正确的论证应该是关注论证本身,而不是关注做出论证的人。论证提供给我们的知识可靠性远高于权威,因发言人的权威性而接受他的观点是非理性的。因为权威会带来尊敬和信任的压力,会让人丧失理智,做出盲目的决定。为了使论证有力,我们必须关注事实和形式。事实是命题的内容,形式是命题的结构。在其他条件相同下,如果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都能清晰说明同一个事物,最好选择肯定命题,因为肯定命题更直接有力。学习逻辑,就是寻求开悟。禅宗说:开悟之前,挑水劈柴;开悟之后,挑水劈柴。随着阅历的增加,慢慢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就如同现实中人们,大部分可以看到自己的目标,并且认为这就是全部,但仅仅知道目标是不够的,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