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是一本由D. Q. 麦克伦尼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页数:1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读后感(一):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用一天时间,快速看完了《简单的逻辑学》。如醍醐灌顶般大彻大悟,原来这就是逻辑!逻辑就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逻辑就是找证据证明真假,逻辑就是清晰分辩客观与主观,逻辑就是教你如何思考和做决定,如何讲话与写作,如何沟通和演讲。

真可惜,从幼儿园至读完大学,一直到现在,工作十年余,之前自己的思维一直处于混沌的状态。一方面是自己天生思维能力差,另外主要的原因,是学校的教育从来没教过我逻辑思维。我想豆瓣上每位书友会有同样的感受吧。现在回想起来,我以前的考试成绩,都是靠死记硬背拼记忆拿的高分。从来没有在任何一道题目上用过逻辑思维。如果现在有机会重回校园,我会用逻辑思维去学习每一个知识点。

《简单的逻辑学》,是逻辑学入门的书,语言浅显易懂,翻译水平也很高,要想学逻辑的书友们,把这本书当做第一本逻辑教材,之后学逻辑的路会越走越顺。好书,真心推荐。晚安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读后感(二):防忽悠的逻辑学

麦克伦尼说逻辑学是科学亦是艺术。我的理解是,它能让我们高效思考、有效沟通,思考偏向科学,沟通是门艺术。

这一双重身份使逻辑本身既可以用来解释纷繁现象的本质,又可以人为制造某种复杂现象以掩盖其本质。

说的直白些,你能用它解释你要解释的,也能用它操纵你想操纵的。

通过什么呢?通过信息。

信息对于人类意味着安全,这是我们的原始基因。信息是我们评估所处环境是否安全的关键依据。而逻辑是一个过滤器,处理我们平时接触的所有信息并分类存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从这个角度而言,逻辑关涉现实,关乎真相。

“所有的逻辑推理,所有的论证,目的只有一个: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麦克伦尼在《简单的逻辑学》一书中这样总结道。

合乎逻辑是要合乎真相,没有真相就只能被人牵着鼻子走。

尤其是这个年代,信息太多太碎,有的没的,真的假的,稍不留神就会掉入信息陷阱。即使是很多显而易见的骗局,也屡屡有人中招。

其实很多骗局在逻辑上都经不起推敲,骗子只做了一件事:诉诸恐惧。

恐惧造成了短暂性的逻辑混乱。

当然,恐惧不是唯一让人逻辑混乱的因素,麦克伦尼简要介绍了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后,还列出了28种非逻辑思维的形式,简直就是一部防忽悠指南。

很多事看似很有道理,其实完全没有逻辑可言。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读后感(三):记录

由于各种原因对数学接触的一直很多,数学和逻辑不分家,对逻辑学非常有兴趣的但没有精力深入研究,还没入门。wx读书推荐了这本书就点进去看了,确实很短小看得很快,看完的感觉和当时看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和天才向左之类的书感受有点像。个人认为这本书更多的是应用在生活中的小知识而不是多么专业的逻辑学论述。有点类似各大书籍热销榜的一些心理学书籍,从专业体系中摘一点简明浅显的东西嚼碎了再结合生活出个书,给非专业也没有深入研究打算的人一点启示,不过道理看了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第一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内容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逻辑的人;第二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排中律(事物不存在中间状态)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充足理由)矛盾律,以及论证的表述:直言命题和普遍命题。第三章:干货最多的一章,从最简单的如果那么的论证形式探讨到简单而有用的三段论,然后提出了传统论证形式的两种类别:演绎论证和归纳论证。这里有个疑问,为什么不是先总的讲两个大的类别,再重点叙述演绎论证中的三段论呢?

第四章和第五章分别是非逻辑思维的根源和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

另外就是从没弄明白过逻辑学属于哲学还是数学,或者是被拆开了变成数理逻辑传统逻辑分别放在不同分类,还是它自己是单独的一级学科。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读后感(四):简单逻辑学与吾日反省吾身

四章和五章-非逻辑性思维(下) 2019年8月18日 20:25 这一部分我们来讨论谬论。定义:错误的推理形式总称为谬论。谬论具有迷惑性,有时甚至比正确推理听起来更合理。特点是,谬论通常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方式来战胜正确推理。 我认为感情让人变得温柔,可爱,有温度,不同于冷冰冰的机器。但是相反,情感也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弱点。骗子利用我们的贪心,恋爱脑不断实行诈骗,屡试不爽。所以我们要用理性给我们的感性带上乾坤圈。 这里作者论述太多种谬论错误,我就挑几点我有感触的发表感想。 1.偷换概念 主要原因,讨论的事物是个多义词。一个建立在多义词基础上的前提,结论一定是不成立的。 如果你要公正的就某一点进行辩论,首先请给你所要辩论的观点一个明确的定义,并且在整个辩论中始终如一的坚持它。 比如Tony老师和蒋老师之前的讨论就应该定义一个爱国的标准。 2.循环论证 我理解为前提的正确性建立在结论也是正确上。最终导致前提没有为结论提供任何实质性说明,结论本身就是对前提简单的重复。可以理解为自己证明自己清白。自己给自己做不在场证明。自己监督自己。 3.歪曲别人的观点以及忽略论证本身进行人身攻击。(国籍不在中国不代表不爱国,华裔就不可以爱国吗?) 4.误用传统 以前的事情都是这样处理的,并不能成为强制后来者遵循老方法的充分理由。习惯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不分析实际上是否值得就遵循习惯做事,我们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 这也可以说明面对传统我不应该全部否定也不应该全部接受。应该取其精华去其槽粕。 5.滥用专家意见 正如我们要检验自己的主张是否与事实相符一样,在论证中所用的专家意见同样要经过检验。这个世界上太多自以为是的砖家。检验的标准不是他们在说什么,而是他们是如何通过论证来得到它的。 6.以暴制暴 在逻辑学的世界里,负负并不能得正。他们做错了,我们要以牙还牙。这并不能把你做的同样错误的事情就变成对的。法律终究还是会制裁你的。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冤冤相报何时了,最好的报复方式还是跳出这个负负为负的循环里,你过得比他好还是最好的报复方式。 7.民主谬论 真理并不一定掌握在大多数手里。在情感方面,民主谬论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真理并不会因为谁支持他多就是真理,没人支持它就变成虚假。 比起听大多数人说你该结婚了,你该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你一个女生应该相夫教子,你应该去遵照关于自己人生意义的真相,而不是被大多数的人的观点所捆绑。 8.压制理性 人们只有在自由思考的时候才能接受什么是真,也只有在独立判断的时候才能确定什么是真。 9.止于分析 分析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知道事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而是要弄清楚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最终组成一个整体的。整体是大于部分的总和的! 虽然不知道解释,但是我感觉我们6个人组成的打卡群,绝对不是简单的加法的力量,至少也是乘法或者指数函数的关系。噢耶 10混淆视听 故意提出一些无关的情感信息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特点一,直接诉诸情感而不是推理。特点二,所提供的信息和所要进行的论证毫无联系。 11简化推理和简化主义 有时我们受简单化的驱使,黑白不分,那是因为生活的复杂性淹没了我们。 有些听众将其接受能力局限在自己想听的东西之上,另一些人只喜欢简单的答案,这往往是愤世嫉俗的特点。 另外,整体是大于部分的总合,如果我们仅仅以偏概全也容易误入歧途。我们需要站在全局和更高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比如大家觉得国内言论管制太严,氛围不好。那请问如果你真的站在国家领导人的角度去不管大家的言论,这个社会真的会变得更美好吗?这个问题太复杂了。关于群体的盲目性,群体使人盲目,关于网络的舆论的恐怖的副作用,关于太多了。特别是国情复杂的中国,体制也很不一样。这样想一想,大家可能就不会那么愤世嫉俗了。比起抱怨,让自己强大,有一天你真的身居高位去改变这个现状。愤世嫉俗不能改善现状,只能困住你的步伐。 12.以泪掩过 通过博取听众同情心来达到一个目的,这种谬论通过精心设计的情感爆炸来迷糊论题。 比如周立波谴责一个被遗弃不原谅跪在地上可怜的认错了的生父母。即是道德绑架也是谬论。 13.两难陷阱 当问题实际上有很多选项时,我试图说服你只有两种。 其实很多时候,的确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也很多时候我们不要局限自己的可能性。 14. 功利误导 效果不能单独确定一个行为的价值。只要我成功了无法取得成功并不重要。 又比如,只在乎结果,我输了,我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而忽视自己量变的努力带来的进步是皮皮说的:缓慢而坚定的生长。 大家只在乎质变而不知道质变一定是有量变来的。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缓慢坚定生长的果实,真正甘甜的果实。而不是打激素生长成只有外表好看,口味乏味的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此文中包含大量作者原文,因为这是由读书笔记衍生而来的感悟。

《简单的逻辑学(精装版)》读后感(五):逻辑是寻求智慧的开始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变。

为什么要学习逻辑学?观察是知识的重要来源,逻辑是智慧的开端。逻辑能将我们从谬误中分离出来,帮助我们发现真相。学习逻辑能敏锐我们的大脑神经,保护我们避免被错误给误导,让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我们认识的世界也会变得更加清晰。

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的不够集中,尤其是面对相似的情景。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相似的情景只不过是曾经经历的简单重复,但世界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叶子,每个情景都有它的特殊性,这样我们才能辨别不同。或者说错误是我们本应该全神贯注,却麻痹的产物。它是我们对客观世界作出一厢情愿的假设结果。什么是事实?事实是一切的基础,它构建我们这个世界,是一切的存在,它是不证自明的。事实可细分为事物和事件。通常我们将事实称为客观事实。什么是观念?对事实的理解就叫做观念。或者说观念是事实在大脑中的主观反映。观念可以是我们直接或者间接经历确认的事实。(在这里需要注意,人脑善于比较,没有比较就不可能产生观念,通过比较才能辨别事物的异同)。比方指鹿为马,同样一个动物,在一些人眼中就是马,在另外一些人眼中是鹿。与事实接触的越多,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观念就越清晰。正确的观念反映真实的世界,错误的观念会扭曲现实(错误的观念是我们对客观世界作出一厢情愿的假设结果)。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越不可靠。最有效确认观点正确与否就是透过观念本身,直接接触观念背后的根源,或者观察观念所表现的对象。通过对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延伸到自我认知。自我认知构成分为3部分1、客观的事物2、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创造出的语言和他人交流。简单说自我认知是客观事实在大脑中的反映。我们通过对客观事实的理解,会在大脑中构建一个与真实世界类似的世界(心理世界),然后按照这个类似世界去生活,对客观事实的理解越深刻,构建的世界和真实世界就越接近。这也说明为什么每个人的世界观不一样。我们要警惕,使用者塑造了语言,语言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持续扭曲的语言会改变我们认知,慢慢就扭曲我们的世界。

什么是语言?事实产生观念,观念记录和传递事实,而创造出的语言是观念的载体,通过语言这种媒介,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与真实世界的事实(客观事实)联结起来。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结合人们才能顺畅交流。观念存在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也决定语言存在真实性和可靠性。第一,语言表达的内容是否真实;第二使用语言的人是否可靠。或者说我们获取的大部分事实都要通过媒介(经过观念和语言),是间接获取,这种间接获取形成的主观事实和客观事实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事实——观念——语言,这个过程可以解释为什么知识是慢慢在消亡的。

沟通最大的问题在于思维的混乱,很多时候我们表达不清,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完全了解自己想表达什么。沟通的基础在于语言能忠实表达出客观事实本来的面貌。沟通的关键在于理解,不要对听众使用专业术语,而最忌讳1态度傲慢2故作高深。千万不要想当然认为你的听众能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有效沟通1.使用完整的句子2不要使用双重否定3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4根据听众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什么是逻辑?语言是如何承载观念表达事实?语言存在着逻辑,逻辑的作用是将大脑中的观念(主观)与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客观事实)相联结。逻辑的基石是命题,命题存在真假。逻辑的目的在于将我们从谬误中分离出来,引导我们发现真相,确认事实,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逻辑存在同一律原理,排中律原理,矛盾律原理和充足律原理。为什么要发现真相?第一发现真相能让我们更接近事实,事实是世界的基础,通过真相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就越清晰;第二,发现真相可以让我们找到事物的根源,进而控制事物的发展和控制事物所带来的影响(比方瘟疫,发现了病毒,控制病毒就能控制瘟疫)逻辑推理的具体形式是论证,论证只有演绎和归纳2种方式。一个完整的论证由“前提”和“结论”组成。演绎论证得出是必然结论,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的结论。最有效的论证总是得出最简单明了的结论。

论证的目的在于发现真相,争吵的目的在于击败对手。错误的论证通常以作用于人的情感来战胜正确的论证。比方愤世嫉俗者,利用情绪的引导将论证变成宣泄愤怒的途径;固执己见者将论证当成自我辨白的借口;妄自尊大者将论证变为自我膨胀的工具。正确的论证应该是关注论证本身,而不是关注做出论证的人。论证提供给我们的知识可靠性远高于权威,因发言人的权威性而接受他的观点是非理性的。因为权威会带来尊敬和信任的压力,会让人丧失理智,做出盲目的决定。为了使论证有力,我们必须关注事实和形式。事实是命题的内容,形式是命题的结构。在其他条件相同下,如果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都能清晰说明同一个事物,最好选择肯定命题,因为肯定命题更直接有力。学习逻辑,就是寻求开悟。禅宗说:开悟之前,挑水劈柴;开悟之后,挑水劈柴。随着阅历的增加,慢慢体会到这句话的意义。就如同现实中人们,大部分可以看到自己的目标,并且认为这就是全部,但仅仅知道目标是不够的,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