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读后感100字

《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读后感100字

《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是一本由[美] 泰勒·考恩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读后感(一):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原理,并用这些原理解释我们的日常生活

“想吃香蕉,我就去买”,这关乎一个经济学原理,这就是泰勒·考恩极具特色经济学著作的一部分。 泰勒·考恩,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更是世界著名经济学博客“边际革命”的知名博主。他更是致力于为我们普通读者们写一本更贴近于日常生活的经济学著作,也就有了这样一本《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

在这本书中,作者充分展示着自己的思辨才能,往往在不经意之间旁征博弈,把整个经济学世界串联了起来,用一种极为贴近生活的语言把它塑造在我们面前。 对于很多期盼阅读专业书籍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是会失望的,因为他并没有系统性的给我们阐述经济学知识,往往是在作者散乱的行文之中,把相应的知识贯彻其中,也就让经济学真正落实于现实生活之中,成为解决我们实际生活重要的理论。同样的作者也用经济学的理论解释着我们这个社会的运行方式,也让我们对于社会洞悉更为通透。

那我们就回归作者提出的现实问题,关于“买香蕉”又会碰到哪些经济学问题呢?“买”其实是一个购买行为,它是由货币或者其他媒介经由交换而获得,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买香蕉就必然是经济行为了。

其中还会涉及到香蕉的生产、涉及到价格、涉及到市场、涉及到稀缺性、涉及到国民财富。相应的思考也就由香蕉而拓展开来,进入更多的经济学领域。一个最简单的日常行为,其实都是由复杂的经济学理论构筑而成,对于这样行为的深度探索,就是这本书的核心要义所在。 作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真实的案例,它们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关于它们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也就在作者阐述这些案例的过程中,全面而细致的展示给我们。

当然经济学也并不是万能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经济学家无助的时候。比如各种各样的金融危机,就远远超出了金融学家的研究范围,为什么金融危机不能避免?为什么金融危机屡屡会出现在现实之中呢?在这个世界上,解释我们世界的不仅仅有着理论上的经济学家,还有着超出这些行为之外的经济行为。

所以在这本书中,作者也举例给我们分析了这一部分思考。比如在作者关于“违章停车罚单的故事”之中,他就详细的梳理了纽约市联合国外交官身上的交通罚单对比。而从这些外交官的行为之中,探索他们对于规则的不遵守,也就了解基于他们自身文化之中就有着这样破坏规则的行为,其实也就让我们能够更清晰的明白经济学理论在哪些方面是失效的。

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依然是人的科学,有人的地方必然就有更为复杂的因素,这也是经济学很多无法预测的原因,所以也不要尽信于经济学家的理论,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来思考经济学。

想完整了解现实中的经济学吗?想真正走进经济学的世界吗?那就借用这样一本《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的阅读,从泰勒·考恩的深度洞悉里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运行的规则,来了解社会运行规则背后的经济学原理。

《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读后感(二):它迷人、聪明,而且有创意,会改变你的生活

“每个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位聪敏的经济学家。

发现他,激励他,助你了解一切‘选择的逻辑’,

你的生活将产生不可思议的奇妙变化。”

这段话来自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梅森的新书《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

梅森教授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博客“边际革命”的博主,曾入选《经济学人》杂志“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

《群体智慧》的作者詹姆斯说他是一个奇人:“集经济学家、奇妙有趣的作家与资深人道主义思想家三位于一体”。

是的,梅森教授确实是个有趣的思想家,他的这本书与以往任何一本经济学著作都不同,他是在讲应用经济学,可是他将这门科学融入了日常生活中,用普通人经常会遇到的事和习惯行为,去解析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讲述应该怎么运用它们。

之所叫“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也是因为,梅森教授认为每个人都有成为自己的经济学家的潜质,而他要做的,就是引导人们发现自己内在的潜质。

在梅森教授看来,人类行为动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是构成经济推理的基础。

而传统的经济学家倾向于刻板的经济学理论,一旦放到现实中,都会因人这个因素,而出现偏差。

所以,了解人们是怎么看待自己在做的事情和他人在做的事,是件重要的事。

在生活中,激励措施无处不在,甚至有家长把这项措施应用到了对孩子的管理上,这没什么错,因为只有更好的使用激励机制,才能掌控更多周围的事。

但有一点要明白,金钱往往不是最好的激励因素。

比如,家长为孩子做家务提供金钱激励,反而会让孩子进入打工人的角色,而忽略这是自己在家庭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事实证明,不当的激励措施,反而会事得其反,那么,要怎么平衡所提供的激励措施呢?

首先,“认可和尊重”是第一大激励因素,“成功和成就”则排在第二位,这都是免费的,但却是珍贵的。

其次,只有你有很好的衡量和评定工作的标准时,你才可以考虑提供奖金。

奖金的发放要有说服力,因为,资金虽然有很好的激励士气的作用,但也有“不患寡,而患不均”的隐患,你需要证明它的公平性。

最重要的一点是,激励措施要激励的是人们完成任务的内部动机,比如享乐、尊严、成就感等,如果你提供的激励导致:外部动机取代了内部动机,那么这就是个失败的激励措施。

比如:前面提到的,让孩子为金钱奖励而做家务,往往会适得其反。

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提供金钱奖励呢?

一是,当员工出色完成任务,成果与额外的努力程度相对应时,可以提供金钱奖励。

二是,当固有的内在动机不足时,可以提供金钱奖励,用外部动机做补偿,以保证任务的完成。

三是,当以获得报酬为目标的工作得到社会认可时,可提供金钱奖励,即社会上已经约定俗成了。

四是,当一项任务难度较高,员工有畏难情绪时,可以使用,“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

但这种情况要谨慎,如果个人能力与任务要求相差太远,“重赏”只会增加员工的无助感,导致不良的结果。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掌控感”,人们对它的追求源自于内心,而掌控感也是改善世界和改善我们自己的重要因素。

我们要如何发现、释放和强化内心的经济学家呢?

善用激励措施,掌控自己的生活。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而把它变成优势,如何看待欣赏艺术品和阅读书籍等一系列普通人会面临的困惑,引导读者一步步的发展内心真正想要的,以及该如何得到它。

这才是一个普通人应该学习的经济学,因为,它能改变你的生活。

《发现你内心的经济学家》读后感(三):经济学家解密:父母用金钱激励孩子做家务,孩子会是心甘情愿吗?

初看这本书的书名,就瞬间被吸引住,不禁忍不住问自己:我内心也有经济学家?那它会是什么样的呢?

当我真正开始看这本书,说实话一开始有些难受,可能是对经济学的刻板印象的恐惧所致,总觉得经济学是个很高深的概念,与我们的生活相差甚远。

可书中的每个小标题都吸引这我,提醒着我必须坚持看下去,催促我在书中去找到脑海中众多问号的答案。

沉下心来,发现这本书真的没让我失望,书中提到的案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常常遇到的问题,其中的原因和方法都讲得通俗易懂,有理有据。更重要的是,它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直击事务的本质。

比如,书中说,经济学的核心不是货币,而是激励。初看这句话,真是被刷新认知了。

作者进一步解释,激励是驱使人类行为的动力,激励可以是金钱,也可以是建议、微笑、赞美、或一生相守的承诺。

这让我豁然开朗,不禁忍不住问自己,是不是不一定非得有很多钱,才能过得幸福?

答案是肯定的,作者正是想通过本书,教会我们更好地利用激励机制,做出更好的决策,从而获得更美好的生活。

你尝试过用付钱让孩子做家务吗?我曾经就尝试过,用金钱奖励的形式来鼓励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

结果你猜怎么着?一开始孩子挺有兴趣,觉得自己可以有点小钱,可没过几次,孩子表现的越来越不积极,他们要先经过决策,是出去玩还是挣点儿小钱,到最后干脆就不干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读到书里《脏盘子的故事》,简直是醍醐灌顶。

作者解释说,人类动机是复杂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做事,既会受到外部刺激,比如金钱,也会受到内部的心理机制推动,比如尊严、责任和享受等,还会因为事情本身的兴趣,而决定认真去完成。

但有很多事情,我们决定去做,靠的是内部动机的激励,报酬、金钱反而会导致外部动机取代内部动机。

父母付钱激励孩子洗碗,就把这件事变成交易。交易市场是相互选择的,他可以选择做或者不做。

另一方面,父母成了孩子的老板,而不是遵守和忠诚的对象。

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没有清洗盘子的义务,不断不能激励孩子做家务,这种方式还会某种程度破坏家庭团结。

所以付钱激励孩子洗碗或者做家务,我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如何才能鼓励孩子做家务呢?

就拿洗碗为例,我们要告诉孩子,他有义务洗碗,孩子就会记住这句话。

他会觉得洗碗是自己应尽的职责,他会相信“我的努力,对家庭很重要。我是一个贡献者”。

更神奇的是,孩子还会尊重父母,认可父母的领导地位并服从父母的安排。

告诉孩子做家务是义务,孩子或许常常可以做,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做或者能做得很好,靠什么来激励孩子持续做好家务呢?

说教让孩子懂得自己有义务分担家务,作用也会很有限,真正激励孩子持续做家务的方式,是赞扬孩子做家务的才能和天赋。

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一项研究讲学生分成2组,一组教导学生保持清洁,另一组称赞孩子是个爱整洁的人。研究结果显示:赞美让垃圾收集量增加了3倍,学生整理方面做得更好。

这是因为称赞让学生感觉自己是爱干净整洁、有责任心的人,这对他们有益,激励内部动机去付出行动,而责骂或者讲道理,很难让学生在内心建立这种形象,内部动机无法被激发,表现出来的就是得过且过,没有改进的动力,也不会付出行动。

看来金钱并不是万能的,这句话真的没错。金钱在哪些时候有用呢?

2.哪些时候金钱激励有用?

第一种,这件事有很多人能做,但要出色完成,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个时候金钱激励是有用的。

比如文书工作需要专心致志,文件归档每个人基本都可以做,但干这件事很枯燥,要做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公司为了文件归档效果最佳,对工作结果分三六九等,并针对做得好的给与金钱奖励,我们就会加倍努力,这是被实验证明有效的。

第二种,当固有的内在动机不足,要提供金钱激励。比如你喜欢做菜为家人烹饪美味佳肴,你的妻子喜欢整理清洁。那么不需要花钱让你去做饭,也不需要花钱让妻子整理这个家,你们内在动机很足,都很积极主动去做。

但反过来,可以花钱激励妻子做饭,花钱激励自己做家务整理。这会有一定效果。

第三种,当获得报酬的工作被社会认可,可提供金钱激励。一个聪明的18岁女孩子,她很乐意去书店工作做兼职挣零花钱,但却不乐意在家洗碗,挣父母给的钱。

第四,如果一件事风险很大,金钱激励就会失效。我如果投篮投中可以得到100 美元,这有足够的吸引力,但50美元我也很乐意接受。但如果有人威胁我,没有投中就会被砍头,那我就不确定在投篮时会不会有好的表现。压力大很让人失去掌控感,失去掌控再用金钱激励,就很难得到想要的效果。

如果我们没有按计划健身,就需要赔钱给对方,这能让我们坚持健身吗?答案是不能。

实际上这样的安排会让我们厌恶健身、远离健身房。

一旦我们将健身变成一种义务,就不会再喜欢健身,我们感觉被控制了,因为不健身就会让我们蒙受经济损失、甚至是感到羞辱,我们迟早忽略健身的好处,抛弃健身的想法。

事实上,对过程的控制是我们健身失败的根源。这时候,我们需要停下来,把控制欲放在一边,去享受健身的快乐。

比如挥汗如雨时身心的舒畅,去感受每一个毛孔的呼吸;

去大自然中跑步,感受风从耳边呼啸而过,闻一闻风中的花香、草木香;

去人群中散步,观察行色匆匆的人,揣摩他们脸上的表情变化;

去海边游泳,体验最原始的身体舒展,全身沐浴在海水中的服帖;

不要去管效果如何,减肥多少斤,尽管去体验自己的心情,去享受过程,就算哪天想偷懒也没关系,给自己放个假,第二天继续运动。

不要因为今天偷懒去责怪自己,这样只会给自己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些不好的感受,都会让自己对运动望而却步,潜意识深刻的恐惧,每次靠意志力越坚持越痛苦,自然很难长期坚持下去。

去享受,去奖励自己,去感受身心运动的舒畅,身体会记得这些美好的感受,这就是坚持下去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

当我们越享受过程,对这件事越来越有掌控感,就越能坚持下去。

只要我们留心,生活中处处都是经济学,特别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感觉从前的许多迷茫、比如如果设置公司的奖励机制、如何鼓励伴侣做家务、如果激励孩子学习以及参与家务中来,以及如果让自己更有动力坚持锻炼和学习,等等,一下子似乎找到更多的解决办法。

它真的是本很有意思的书,深入浅出、不懂经济学的我也能看懂和运用。真的印证书名,从中我也发现了我内心的经济学家。如果你也有迷茫和困惑,也来读一读这本书,发现你内心真正的经济学家。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