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听科学研讨课后的感受

听科学研讨课后的感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听科学研讨课后的感受,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听了几位老师的课,让我有了学习的机会,受益非浅,感触很深。我觉得两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有这么几个亮点:

一、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就应是源于教材但又要高于教材,尤其在当今社会显得更重要。教材只但是是一个范文或者例子,老师在教学时要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到达终身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领会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窍门。几位老师都能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刘玲玲老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句子的方法,让学生透过读句子找出关键词,由理解关键词的含义进而来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几位老师都能让学生抓重点句来理解课文,透过反复读,边读边做批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

二、让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

“质疑问难”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学生有疑问,才有思考。两位老师都能让学生透过读句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进而解决提出的问题。

三、尊重学生的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这种新理念,已成为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话题,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两位老师在这两节课中也能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思考、体会,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交流各自的体验,来领悟文章的资料与中心思想。

当然,几位老师还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到位的,如在指导学生朗读等方面还有待大家共同讨论,研究,因为这也是我自我做不好,也不知该如何去做好的问题,请多多指导。

步入教师岗位的时间已年多,在过去的工作中,透过培训和教学获得了一些教学经验,但是对于要成为一位成熟的教师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众所周知,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而一种快速的获得教学经验的方法就是听课。每个学期学校都要展开听课活动,在这近半个学期的听课学习中,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对这次听课活动后总结的一点心得体会:

首先,务必要有对教材的充分理解。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

难点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任务解决好,教材的理解是对教学做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明白上什么,怎样上,什么是重点、难点才能上好课。要作好足够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备课、备学生、备教材。作好充分、足够的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三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李勇师在处理课文时分别采用了“说”、“采访”、“画”“游戏”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最精彩的是学生把自制的礼物献给自我的老师,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爱。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我: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潜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

其次,务必要改变旧的教学模式,音乐课不一样于其他科目,更需要学生与教师的自主互动,使课堂活跃起来。

总得来说,透过听课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忙。听课是教师的必修课,以人为镜,才能够体察自我的优点和缺点。透过听课学习别人的长处,透过听课,反思自我,才能不断进步,这也是教师成长的一条捷径。今后我将透过这条捷径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来帮忙我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

第二篇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教师群众听评课活动,收获很多。实实在在的课堂让我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象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我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谭娟老师在教学《背影》这课时,她让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老师读课文,语言声情并茂唤起了学生的共鸣。让许多学生流下了热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谭娟老师充满感情的语言,让学生更加理解课文内含。廖举莲莲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她上课从来就是用丰富的语言与学生一齐产生公鸣。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我: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潜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王涛的一节数学课教学――严谨、科学。王老师的课严谨。先让学生做题导入,“把问题抛给学生,采取合作学习,小组中互相帮忙,让学生自我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必须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

三、课堂教学评价

我喜欢用verygood!Good!Welldone!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评价。或进行小组回答问题比赛,哪组获胜就用各种办法奖励他们。

对学生回答问题或对其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时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改提倡多鼓励、多表扬和多肯定学生,帮忙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深入学习和研究语文的信心。今后我要认识到老师和学生都是评价的一员,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能让学生明白自我的得失,反思自我的行为,改正自我的缺点,学生的这一过程是他们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在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必须不能忽略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

本次听课让我感受到了课堂上应有的活力!我们既要大胆创新,又要继承和发扬多年来积累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在探索中持续理性,找回迷失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成为师生知识、潜力、情感、价值观的共同成长乐园!

第三篇

这学期,我参加了听课学习活动。听了几位老师的课,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最深的体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思维方法是否合理、正确,影响着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即: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发展思维,构成潜力,能独立解决问题。许多老师在课的开始运用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方法导入新课,这本身渗透了“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当学生应对材料中的问题时,老师又告诉学生阅读说明文要讲究知识性、文学性,“先思考再动笔”这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个别老师的课思路清晰,环节流畅,从整体到部分合理过渡,再之后重点切入到品读诗句上;课扎实有效,注重训练,板块清晰,值得我深刻学习!

总之,几位老师的课处处体现着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育理念,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方式引导学生用心主动的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它们所体现的语文思想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听了他们的课后,我深刻地反思自我这几来年的语文教学历程,感慨良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我虽然也算极其敬业,但跟语文大家相比,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主要表此刻教学设计上,我没有到达必须的高度,很多教学环节的资料设置没有深度,在点拨功夫上还是欠缺得很,尤其是课堂评价语言,我更是单调,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致使语文教学成绩没能到达我意想的效果。听了他们的课,我学到了很多,今后自我必须将所学到的教学新方法应用到自我的教学中去,尽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学潜力,不辜负领导和家长学生的期望。

第四篇

我没有参加课后管理,但很想知道课后管理是怎么样的。

有一天,放学铃响了,我故意不走,混进了课后管理。谁也没有发现。

随着一声悦耳的音乐声,课后管理开始了,来的老师是教美术的,特别严厉,她一进来,吵闹声顿时化为一片寂静。

我见老师绷着脸不说话,心里很紧张,过了五分钟,她叫:“上课!”“起立!”班长马上站起来,其余同学也跟着站起来。我想:我该不该起立呢?这时,同桌把我拉了拉:“快起来,没听见老师喊上课吗?”我只好不情愿地站起来,“同学们好!”“老师好!” 没等老师说请坐,大家都坐下去了。

该正式课后管理了,老师拿出语文同步,对同学们说:“把同步五、六课做好。”大家都痛苦地大叫:“啊!”我想:“我不是课后管理的,应该不用写了吧 ?”可是老师已走到我身边:“ 为什么还不写?”我说不出口,便低声对老师说:“现在就写。” 老师不满地看了我一眼走了,我忙拿出同步,做了起来。看别的同学,有些已经做好了,有些还在紧张地做着。

没到十分钟,老师就对同学们说:“再把做好的语文生字抄写本和听写本交上来。”我一看,我全没做,就放下语文同岁,补起生字抄写来。

老师根本不管我们做好了没有,接着说:“拿出数学同步、口算……”,大家一阵尖叫,“呀”!老师把我们当机器人了吧?让做这么多作业!原来课后管理这么难啊!都怪我混进课后管理,哎!这就是后果啊!

我正在自言自语,老师过来了,说:“你还不写啊?”我当时脱口而出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没课后管理的!”“没课后管理,那你来干什么?快走,快走!” 顿时,同学们全都投来奇异和羡慕的目光。

我迅速理好书包,飞快地跑出教室,哇噻,爽透了,上了一天的课 ,出了教室就是不一样,我宁愿回家不做作业被妈妈骂也不要这种课后管理!

第五篇

初中生诗歌一首投稿

发件人:转身的微笑-爱(>_<)

初中生诗歌一首

在麻雀的叽闹中清晨的太阳笑了,

屋里烧着的小火却还在白雪中若隐若现。

饭菜仍带着些雪味,

赤红的小手格外有新意。

冬天留在了小院儿里。

透着冰雪的沟水闪着耀眼着,

却怎么擦亮眼睛也看不到泥鳅。

真美!冬天跳舞了~

翠绿应和这白雪在风中的影子衬托在冰面。

冬天停滞在了冰面。

朦胧中开始滴答的小水滴又结上冰,

雪姑娘为了跳舞占领了操场,

孩子们只留下了远去的背影,

太阳的微笑也没了,

冬天在嬉戏中长大了??????

第六篇

我很庆幸能够参加这次盛会,“东南大学”的环境是那么的幽雅,那古树梧桐给人以古典优雅之感,整个校园清新、宁静,古朴而安详,给人以心灵上的洗涤。

来自全国各地的老师汇聚在“东南大学的礼堂”,聆听名师和专家的教诲,吸取教育的营养,我每天总是感觉我的手耳不够用,总是想把大师们所讲每一个观点,所上的每一节课,所讲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上。还好整整二天半的学习,我也把笔记本记得满满的,收获颇多。

现在回到学校看着自己的学生,回想着这二天半的学习内容,我的心得体会记下来,与同行们交流。

一、数学课堂应该主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是就教数学知识而纯粹教数学知识,还是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从郑毓信教授的报告《走进数学思维》和张齐华老师的观摩课《交换律》中,让我感悟到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现就张齐华老师的一节《交换律》来看名师是怎样上数学课的,首先张老师从语句中的词语不能交换谈起,比如说“我骑马”不能说成“马骑我”等,此时话题一转,引入数学方面有些情况是能够交换的,从而引入了课题。呈现两数相加,交换两加数的位置和还是相等的。接下来就开始让学生进行验证,想办法证明“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按理说当学生举出很多例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下结论了,可张老师并没有那么做,而是出示了两位学生所举例子的情况。一个学生全部举的是一位数与一位数交换位置和不变的情况举得例子很多,而另一位学生只举了三个例子,分别是28+9=9+28 132+25=25+132 + = + 等等,张老师启发学生,问到:“同学们,你们认为老师更欣赏哪位同学的举例”,于是学生就开始想,并说出了理由,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了在举例证明的过程中,不是例子越多越好,而是所举的例子应该全面,我想通过这样的训练对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张老师是从理论的高度来上这节课的,从数学方法论来思考这一问题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加法交换律。可这时张老师并没有停止学生的探索,而由此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只有加法有这样的交换律呢?”,于是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猜想,有的说“在乘法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有的说“在除法中,交换除数与被除数的位置,商不变”,有的说“在减法中,交换被减数与减数的位置,差不变”……,这时张老师说:“同伴们,你们现在有这么多的猜想,那就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学生就开始了第二次探索,自己寻找例子,来证明自己的猜想,在证明的过程中学生又明白了,如果是错误的猜想,就只需一个反例就可以证明了。最后学生获得的结论是乘法有交换律,加法有交换律。这节课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了“加法、乘法”的交换律,我想更重要的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的不仅仅是加法、乘法的交换律,而是对策略的认识,对不完全归纳法的认识,虽然学生不明白这是什么方法,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是很有帮助的。在这节课中学生体验到的是探索的乐趣。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说的那样,通过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最终达到会用数学进行数学思维。

二、怎样才能够创设有根的数学课堂?通过华应龙老师的一节《三位数的减法》和他的一场《把根留住》的报告,让我明白有根的课堂是有效的课堂,是智慧的课堂,是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课堂。要做到有根的课堂,首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沈重予老师的《反思六年来学习方式的改变》的报告给了我莫大的启示,是呀,《课程标准》指出现在的数学学习再也不能是被动地听讲与练习为主,现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改变学生学习的状态,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现将潘小明老师的一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观摩课,呈现如下,或许它就足以向我们说明怎样才能创设有根的数学课堂。

课始,潘老师出示了一个长方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计算它们的面积,当然学生很容易地计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去计算呢?这时潘教师就很自然土点出了本节的课题。接下来主要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了。有的学生用直尺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和另外一条边,然后用底边加上另外一条边的长,再乘2。有的学生通过割一割,然后进行平移,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由算长方形面积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的干脆将平行四边形的方框拉成长方形,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底乘另外一条边。开始汇报交流了,有的学生说是35cm2,有的说是28cm2,有的说是24cm2。在这里潘老师高明在先不让得28cm2的学生说理由,因为这个是正确答案,而是先让得24cm2、35cm2的同学先说。很快地同学们指出得24cm2的算法是把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当着了面积来算,这个算法是错误的,而得35cm2的算法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这种算法的同学是把平行四边形的方框拉成了长方形。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等于这两条边相乘,故得35cm2。乍一听,其他学生感觉是很有道理的,这时课堂陷入了沉默,过了一会儿,有位学生突然把手举起来,说:“老师,我不赞成这种做法。”潘老师这时很和蔼地说:“那你能说一说你的理由吗?”那位学生说:“拉过之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大了,因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是4cm,而拉过之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5cm,这样35cm2就不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听了这学生的解释,其他的学生才恍然大悟。接着潘老师才请得28cm2的同学发言,到最后学生终于明白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问题由老师引出,而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老师却全部放手给学生。学生在探索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与困惑,但在交流与汇报这一环节中会恍然大悟,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与老师适时地引导,做错的同学会明白自己错的原因,而做对的同学会更加坚信自己的做法。老师在整个的课堂教学中起着引导、合作的作用。老师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给予学生足够地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掌握得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里让我们明白了数学课堂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问题是否有价值。

三、我们的努力方向是什么?郑毓信教授说,我们的老师不能光看几节名师的课,光听几场名家的报告就可以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我们不断地钻研,不断地学习,需要陪伴我们一生的好书。贲友林老师从工作以来坚持写教学手记,每天晚上都坚持写,有时是几千字,有时是几百字,有时是几十字,但他坚持写了,这种自学的精神感染着我,我能够做到吗?我能坚持上完一节课去认真反思这一节课的成与败吗?贲友林老师的《此岸与彼岸》就是他自学研究的真实反映,可惜呀,我没能够买到这本书。从张齐华老师那里让我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是那样的欠缺,他那种从高处看小学数学的教学,说“小学教学是小儿科大学问”,这就启示我们要对专业知识要不断土学习,要在平时多看些相关的专业书籍,不断土去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从黄爱华、华应龙老师那里让我感觉到老师的智慧与幽默,老师那一句句恰到好处的评价语时时激励着学生,也时时警告着我真得要学习了。

第六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虽然结束了,但留给我的感动与启发是永远不会结束的,我将朝着大师们所给的方向而不断地努力,那就是多抽一点时间去钻研教材,多抽一点时间去了解学生,多抽一点时间去看看书籍,为着我的教育之梦而不断地努力。

第七篇

雪是晶莹的,如同水晶闪烁着光华,雪又是无私的,撒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今天,雪又一次给了我新的感受。早晨,天空中下起了鹅毛般的大雪,给大地罩上了一层洁白的绒地毯,我把手伸出来,一朵雪花落在了我的手上,当我想定心观察时,顽皮的雪花就消失地无影无踪了,好像躲到了我的皮肤里一样。远处的大楼也戴上了一顶顶白色的帽子。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操场,操场[内容来源]上到处都是雪,如同雪的世界,雪的故乡,雪的海洋,天空像一位害羞的少女,用洁白的纱布蒙住了自己的脸。

好大的雪啊!起初还是雪粒,像空中有人抓着大把大把的砂糖,一把一把地往下洒。后来雪粒就变成了大片大片的雪花,先是稀稀疏疏的,后来便一簇簇,一团团,鹅毛般,纷纷扬扬地飘下来,就像千万只蝴蝶在空中飞舞。天越来越暗了,但雪还不停地下着,下着……

雪落到哪里,哪里就有不同的呼吁,雪落到孩子们面前,孩子们就会说:“今天又可以玩个痛快了!”雪落到农民伯伯面前,农民伯伯就会说:“瑞雪兆丰年,哈哈!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雪是纯洁的,愿天下人都有一颗和它一样纯洁无瑕的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