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怎么教小学生写物体作文

怎么教小学生写物体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作文的形式很常见,但是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怎么教小学生写物体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篇

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是一件难事。这不是学生的错,如何帮学生克服写作文的难关了,是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多看书。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选择看什么书。这很重要。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必须读名著(中国的国外的)。增强学生对文学的爱好。有些作品,另外尽量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写作的过程、写作的特点、写作的背景。

二、多读书。让学生多读好文章。而且读的时候应该感情丰富,提起学生的兴趣,包括语调和语气。加大学生文学知识面。重点句子要背诵、牢记。

三、多写作。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不强求学生写得多好,但要坚持。

四、多讲解。在讲解课文时要把文章的结构、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等讲给学生听。模仿写作很重要。特别是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讲。

五、多指导。学生往往在写作上不会写开头。要告诉学生,文章的开头是千变万化的,没有规定模式。只要符合提要就行。开头要简明,不要俗套。文章结构要理清。结尾要出彩。

六、多观察。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要求学生去观察社会、观察自然、观察事物。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文。虽然不能事事观察,但要学会让学生多观察事物。产生联想。

七、多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交流,学会利用网络工具。看看别人是怎样写作文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这样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提高,不要闭关自守,堵塞思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八、多学习。到了二年级的学生就应该学习语法和修辞。学习经典句子。学习诗词写作。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特别是诗词模仿写作。语法的学习不太受重视,这是学生写作出问题的重要方面。

九、多鼓励。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在写作上,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不要经常责怪学生写得不好。要看到学生的进步,特别是对学生在作文中的好句子,应当及时表扬,给学生以信心

第二篇

小学生写人作文400字 工作认真负责的何老师

要让我找一位对工作非常负责任,那一定是何老师。

何老师又高又瘦,身材中等,留着披肩长发。弯弯的浓眉下有着一双又圆又亮的眼睛,像两颗闪着金光的黑葡萄。何老师的眼睛还会“说话”呢。又一次,我在写作业的时候,把整个身体垂了下去,老师走到我旁用手指轻轻地点了一下我的背,我立刻挺直了腰板,我从何老师严厉的目光看着我,仿佛在说:“朱志俊,把腰板挺直了再做作业。”

何老师对工作更是认真负责。记得有一次,何老师和往常一样给我们上完英语课,就急匆匆地走进办公室去批我们的家作本和默写本了,在上课的前两分钟,何老师又捧着电脑急匆匆的下楼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课。何老师对我们的作业既认真又细心。她每次早上都早早地到校,傍晚又比别的老师晚几分钟出校门。正因为这样,我们的英语成绩也慢慢提高了,何老师爱岗敬业的精神真让我感动。

这就是我们的何老师,她像蜡烛一样燃烧了自己,为我们照亮了通往成功的道路。教师这个岗位是那么平凡,没有华丽的舞台,三尺讲台就是她挥洒人生的天地,面对几十双迷茫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认认真真地传授着自己的知识。

第三篇

妈妈给我买了观察物体的积木。它有三个形状,分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

我先拿出正方体观察,我发现它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我再拿出长方体观察,从上下前后看是一个长方形,从左右看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然后我拿出圆柱观察,从上下看是一个圆形,从前后左右看,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

我喜欢观察物体,十分有趣。

第四篇

一天,我刚上完奥数课,看到妈妈,便兴奋地说:“妈妈,我学会了求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方法了。”妈妈笑着说:“真的?那我要考考你了。”“好,随便你怎么出吧。”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样吧,这里有一个土豆,你能不能算出它的体积,若能算出来,妈妈今天就炒你最爱吃的土豆丝给你吃。”妈妈说到,“好!好!”我想都没想,就满口答应了。

可是一拿到土豆,我原本觉得挺简单的,可思考了好一会,也就顿时傻眼了,你瞧,它既不是正方体也不是长方体这种规则物体,我该怎么算啊?我拿着土豆抓耳挠腮,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出办法来,只好呆呆地望着土豆。这才想到刚才的牛可真吹大了,真想打退堂鼓。这时妈妈走过来提醒我说:“你可以把土豆切成规则物体,例如正方体、长方体,这样试试看?”我一听,点了点头,似乎顿时茅塞顿开,便急忙拿起小刀,按照妈妈提示的方法,用小刀切呀切,再用尺子量呀量,再算啊算,直搞得满地是演算纸,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三分钟过去了……也不知过了多久,才终于算出了土豆的大约体积。唉,我想到这种方法太复杂了,计算还不准确,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就好了!这时,妈妈又走过来指点迷津:“妈妈给你讲一个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故事……”原来阿基米德利用等积代换算出了金皇冠的真假。我灵机一动,想道:我不是也可以用等积代换来求土豆的体积吗?于是,我拿来一个长方体的玻璃容器,量出它底面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我往容器中倒了10厘米的水,然后把土豆完全浸没在水中,这时,容器中的水上升了。我又量了一下,现在的水是15厘米,也就是说,容器中的水上升了5厘米(15-10),按照等积代换,上升水的体积就是土豆的体积,由此,可以算出土豆的体积是:6×4×5=120(立方厘米)。嗯,这种方法简单多了。当我把体积告诉妈妈时,妈妈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晚上我也如愿以偿的吃到了我最喜欢的土豆丝。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换种方法,换个角度,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第五篇

巧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江苏省邳州市向阳小学六(2)娄可佩 221300江苏省邳州市运河镇向阳小学六(2)班娄可佩

数学活动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出了道题:怎样才能求出土豆的体积?我一看到这个题目就傻眼了,心想:我虽然学过了求体积的计算方法,可那都是求像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这些规则物体的体积,对于像土豆这样不规则物体是不能应用的。怎么求土豆的体积呢?我是抓耳挠腮,左思右想,怎么也想不出办法来。其他同学也像一群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在相互讨论,挖空心思想解题的方法,但怎么也想不出来。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提示大家说:“你们可以把土豆切成规则物体,例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圆锥体,这样不就容易计算了吗?当然,如果有更简便的方法也可以用。”

放学后我回到家里,搁下书包就急忙到厨房找了个土豆。按照老师提示的方法,用小刀切呀切,再用尺子量呀量,再算啊算,直搞得满地是演算纸,最后终于算出了土豆的大约体积。我想这种方法太复杂了,计算还不准确,是不是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呢?我拿着土豆想呀想,看啊看,一歪头突然看到了桌子上的水杯。我灵感顿悟,对了,我可以先找来一个圆柱形杯子,再倒进适量的水,然后把土豆放进杯子里,这时,水就会上升,水上升后比原来多出来的体积不就是土豆的体积了吗。因此要想求土豆的体积,那就只要求上升水柱的体积就可以了。悟出了这种方法来,我当时甭提是多么的高兴了!

通过上面的做法可以得出巧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要想学好数学,就要多动脑、勤动手,就一定能学好数学,对不同的数学题目就有可能找出更多的更科学的解题方法,做其他事也是如此。

指导教师:王 敏

点评:本文能通过由复杂到简单的求土豆的体积,水到渠成地引出了一个主题“要想学好数学,就要多动脑,勤动手,——做其他事也是如此”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是难得的。

第六篇

晚上写完作业,我和几个朋友一起玩“奥特曼”卡片。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时,我的妹妹悄悄过来趴在我耳边说:“哥哥,你把奥特曼的基本资料都漏出来让你朋友看到了,这样子你就要输了!”我得意地说:“你来这边看看。”妹妹顿时膛目结舌!

我告诉妹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人也不可能把一个物体观察的很全面,要和自己的朋友合作。观察时,要注意辨认物体的主要特征,一边观察一边想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妹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说:“这是我们数学课刚学的观察物体。”妈妈听了脸上笑开了花,她告诉我们做什么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原来生活中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第七篇

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八篇

许多名人都会让后人在自己的墓上刻下几句话:比如为丢番图刻下的“年龄谜”,还有为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刻下的“永远没有长大”。不过,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却让人们在自己的墓上刻下了一个几何图形“圆柱容球”。

为什么阿基米德让人们刻下圆柱容球呢?圆柱容球又是什么呢?

原来,阿基米德在他众多的发现中,对圆柱容球最为满意。圆柱容球就是把一个球放在一个圆柱形容器中,盖上容器上盖后,球恰好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侧面紧密接触。

这样一个奇怪的搭配,其中又蕴含了什么数学道理呢?

阿基米德发现,当圆柱容球时,球的直径与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相等。假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那么圆柱的体积V柱=πr的平方×2r=2πr的三次方。阿基米德发现并证明了球的体积公式是V球=三分之四πr的三次方,所以V球=三分之二V柱,即当圆柱容球是,球的体积正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

他还发现,S柱=2πR×2R+2πR的平方=6πR的平方。S球=4πR的平方。因此S球=三分之二S柱。

到此,我联想到了另一个几何图形:长方体容圆柱体。这个几何图形中的两个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不难发现,设圆柱与长方体的高为h,圆柱半径为r。那么V柱=πr的平方h。而V长=2的平方倍的r的平方h。所以,V柱=四分之πV长。

而长方体容圆柱体这一几何图形,表面积没有关系,因为圆柱的侧面积和长方体的四个面不成比例。

这样一次小测验告诉我:数学常常可以把许多事物相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新的物体。把球与圆柱结合起来,把这样事物和那样事物结合起来,把这个思想和那个思想结合起来,甚至于把人与人之间联系起来。我们是否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试着通过结合,联系和比较来创造一个新的“几何图形”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