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英语作文关于自己高三学习的问题(精选10篇)

英语作文关于自己高三学习的问题(精选10篇)

提升写作能力,做到手到擒来,希望这篇文章对您的作文能力提升有帮助,特地精心编写的英语作文关于自己高三学习的问题(精选10篇)。

第一篇

首先,网络教学允许了一部分同学先其他同学一步进行学习,这对即将面临高考和中考的学生来说是具有很大帮助的。这样可使得学生因材施学,同时老师发教学效率也会大幅度的提高。

其次,通过最近今天的网络线上答疑授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与传统教学方式是存在区别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具生动性,相对更加灵活,老师与学生都是相互投入的一个状态,在面对疑难问题需要解答时,更方便,同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更好的监督学生。因此,我感觉线上授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的,但也是具有它的活力和优点。

在线上授课前,老师会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收集相关材料。制作课件或图片,然后发送给每一位同学,同时老师也会交代课后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任务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自主探索、寻求、交流问题的答案或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由老师给出问题的答案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是上课时单独让你进行作答,这种上课方式充分的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向知识的探索者,让学生更具有自主性、自觉性;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重点解决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识,从而避免了以往课堂上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无事可做或者是尚未掌握一部分知识的学生无所适从的被动局面,同时,学生不会像以往上课一样碍于面子的问题不敢提出疑问。

线上授课有利于学生进行提问,同时也会大幅度减少学生沉迷于手机的时间。

第二篇

母亲很认真地问了我一个问题:囡囡,你知道你为什么要读书吗?一时间我答不上来。母亲说:你思考思考和我说说你内心的想法吧。于是我开始思考,的确很多人结束了初二的学业就踏入了社会,我留下来的意义是什么呢?

发起一个群聊,朋友各抒己见。有些人回答很高大上:“为了报效祖国”、“为了学更多知识,成为有用的人”,也有人说“为了有更高的学历,赚大钱”、“为了成为XX样的人”……一阵热议后却是无尽的彷徨,令我惊讶的是那些形式各样的回答都是他们父母给他们灌输的想法。有人很无奈地说自己一点也不想读书,更不知道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于是我开始浏览各大网站,一篇题为"读书是为了什么?"的讨论吸引了我的眼球。读书是为了别人还是为了自己?如果在学习方向的选择上内心的选择不能拥有一个人所尽知的光明的未来,我们是要听从父母的选择还是自己的内心呢?曾看过一篇报道,由于日本是盛出漫画家,所以漫画家在日本竞争很大,父母为了阻止孩子学习画画,竟然以断绝关系相要挟。同样地在中国,受家中亲人观念的影响,像博物馆系等冷门专业通常没有人选。求社会的人才需求量太低了。我曾看过一条新闻说某名牌大学的博物馆系一年就一个毕业生,很多人宁愿去二三流的学校读一个热门的专业,也不要去一个名校读一个冷门的专业。这不禁让人思考我们是为了兴趣而去学习,还是为了工作而去学习或者更直白的说我们是为了一份赚钱的工作而去学习?

学习是件伟大的事情,因为学习,才让我们无知的大脑变得智慧,才让我们摆脱愚味,才能让我们客观地看世界,也从而让我们拥有能力改造世界。但是在某一些外力的作用下我们对学习的态度会发生了改变,从而也让我们迷惘: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某些老师对分数的要求、父母对成绩的重视,补习的压力,一点点一点点麻痹了我们学习的心。难道优秀真的只限于成绩吗?难道个性的魅力不重要吗?在我看来,学习是很重要的。但盲目的逼迫与沉重的作业,或许有一天,会让我们产生厌学的心理,甚至磨灭我们的创造力,成为一个民族的悲哀。

学习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向前,是为了变优秀。但朝着的方向是我们甘之如饴的!

第三篇

学习,对于不热爱的人来说,这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而对于热爱学习的人来说,好像是走进了知识的海洋。

我也有不热爱学习的习惯,那时是在三年级的时候,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在做作业。这时我碰到了一个难题,此时我的心情非常的卵,然后我就不做这道题,把它扔到了一边,就把电视打开。直到妈妈回来的时候,我就连忙把电视机关了。妈妈问我:“儿子,作业有没有完成?”我本想撒一个谎。可我想,等一下会检查我的作业。如果被发现会发泄另外的作业。最后,我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没做完?”妈妈说:“既然没完成,干嘛还要看电视?”我说:“是因为我碰到了一道难题,我左思右想,最后想不出来,所以我才会看电视的。”妈妈问:“读书是为谁读的?”我回答不出来。

妈妈放下手中的包,拉住我的手跟我讲:“儿子,读书是为自己读的,将来想做一个有用的人,就得要认真学习。”我听了惭愧极了。然后我就认真的思考着这道难题,去分析。原来是那么的简单!告诉妈妈我算出来了。我终于与直到学习是为谁学的。

我从心底里知道:学习就像一扇窗,等你体会到了学习很快乐,它就会自然的倒开,让你吸取丰富又有趣的知识。如果你不想学习,那你就会失去所有一切,还不可能把这扇窗打开,还会感到很孤单。

我认为学习是要为自己学习,你如果认为学习要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学习,那你就大错特错,因为学习的好与不好是靠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而不是靠爸爸妈妈强加于你,所以,我觉得我要为自己学习,争取在得更多的知识来发展自己。

第四篇

当五彩缤纷的花朵开放时,学习不能停;当雄健高大的杨树长成时,学习不能停;当硕果累累的庄稼丰收时,学习不能停。你爱学习,知识也就会爱上你。

知识是博大精深的,而学习是靠努力、勤奋、自信拼成的。老师把学习方法教给我们,下面就看我们能否掌握学习的要领。做学习的主人,谁都想当,但你有这种能力吗,你能战胜困难、挫折吗?

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学习的主人不是那么好当的,要看你付出努力的多少。虽然我是个上课不爱发言的人,但我知道什么是努力,什么是灰心,知道什么是勤奋,什么是懒惰。俗话说得好:“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只要我有恒心,就一定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习是窗,为我排除噪音;学习是伞,为我遮风避雨;学习是屋,为我提供生活之便;学习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大门。学习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如何去掌握它,掌握好了,它将为你所用,掌握不好,你将成为它永远的奴隶。

我并不笨,可我以前为什么会成为学习的奴隶呢?因为以前我不懂得自觉和自习,不知道怎样进行科学的学习。过去只知道玩儿,怎样玩得开心,就怎样玩,可现在不同了,现在的我长大了,懂事了,懂得了怎样做学习的主人。

天还是那么蓝,水还是那么深,一切如旧,只是我变了,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第五篇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哪有不受苦的呢?“不吃进百本书,怎么能跨进重点高中的大门?”依旧是班主任的谆谆敉导。“别贪玩,你们現在是分秒如金。坚持几天,考上重点高中,考大学才有希望:依旧是母亲的絮絮叮咛,刚上初三,眼前已是500度的眼睛,休重已减少了5公斤。唉,确实应该上紧弦,要不箭怎么能射出去呢?

记不清哪位诗人说过:14岁是一坛蜜,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年齡。啊,谢谢他把14岁比喻得如此美好。“笑在前,哭在后。”想想上几属落榜生那悲痛欲绝的神情,我只有苦恼地笑笑,为了这“花一般”的年齡。

“辉,起来也,都5点啦。坚持坚持,把你爸买的那份参考资料上的题做做,妈得去加班,啊!”好不容易盼到一个星期天,就这样交代了。

妈妈一向是慈爱的,她的话有不可抗拒的力量。疲惫的身子托着千斤重的脑袋,我在惨淡的灯光下开始了a、b、c的运算……我、他、她,我们在田野里奔跑,攀高山,饮山泉,迎着初升的太阳放声歌唱。是大自然,是伙伴,是笑,好开心哟……“咚”地一声,睡意全消,原来是一个带彩的梦。揉着头上的包,我不由得苦笑起来。

挂钟单调地响了7下,我从书堆中抬起昏沉的脑袋,才觉得肚子饿了。妈妈整天加班和点,爸爸更是个大忙人。我拿起妈妈留下的钱,迷迷糊糊地来到市场。这是一个多么无生气的早晨,连汽车的喇叭声都显得单调异常。“你要什么?”卖豆腐脑的老大爷迎面问道。要什么?“一中的通知书。”大爷放下勺予,侘异地看着脸色苍白的我。围着吃早餐的人们大笑不已。“孩子,你学迷了吧……”不,不是学迷了,只要有一张一中的录取通知书,我就可以好好睡一觉,我也可以像你们一样开怀大笑了。然而,这些都与我无缘,只有解嘲地苦笑一下,买份早餐,无味地咀嚼着。

“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这是谁说的?列宁?托尔斯泰?车尔尼雪夫斯基?这么多外国人,我怎么记得清……三角函数和斜面有什么关系……阿Q就是孔乙己也,他怎么有两个名字呢……大脑条件反射地迸出无数个杂乱无章的概念。物理的、化学的、英语的,最后都魔术般地变成了一中的通知书。

回到家里,又开始了紧张运算,这真是……

“张大爷,对不起,”我嗫嚅着,“我不是故意的。”下樓买午饭时,忘了带眼睛,竟撞着了张大爷,盘里新割的豆厲也撒了一地。“没什么,孩子,真苦了你们。”张爷爷慈爱地一笑。我不由地流下了眼泪,想给张爷爷道个歉,可头疼得厉害,四肢无力,眼前猛一黑,我昏倒了。

等我醒来,妈妈正坐在床沿上焦急地注視着我:“不要紧,医生说主要是累的,多吃点营养品补补就行啦。等会儿起来,把那份資料上的物理題做一做,好吗?坚持坚持,妈到上班时间了。”坚持坚持,坚持就能上一中……我望着镜子里惨白的脸,无神的眼晴,嘴角挂着苦恼的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我。

“哈哈——”楼梯口传来小孩肆无忌惮的笑,这笑声像磁铁一样把我从书海中吸引出来,使我不禁想起昔日的我,活泼、好动,最爱笑。同学们说我的笑声铜铃般好听,是啊,笑声是我心灵的颤音,是表达我快乐的语言,怎么能不好听呢?我是“野”孩子,骑自行车飞一样,吹口哨,打响指,弄得妈妈在我面前无可奈何:“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非得让妈给你跪下磕头吗?”我不忍伤妈妈的心,子是就克制自己。虽然我只有14岁,却像一朵枯萎的花,沒有半点生气。我知道,当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时,我是多么兴备;当我投身于大自然时,我又笑得多么开心,我的大脑又是多么清醒。《我多想唱》己听过不知多少遍,我现在希望的不是唱,而是痛痛快快地大笑一场。然而这不可能,这极小的天地里“空气”太稀薄了……别痴想了,涂点清凉油,強迫大脑清醒,还是做題吧,谁叫我上初三了呢。

妈妈的善言,老师的良语,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当当当,已是深夜11点了。我走上阳台,望着那悬在半空的残月,深深地吸了口气,揉着发胀的眼睛,想寻找通往希望和欢乐的路,但我什么也看不见,仿怫只有自己那张惨白苦笑的脸。

唉,明天还是一个令人苦恼的笑。

第六篇

最大的问题莫过于没问题,世上不存在没有问题的人,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才使得我们不断突破,不断前进。可怕的不是问题的本身,而是没有问题的存在。

男子因自身问题的繁多而紧锁眉头。老人带着男子去到墓碑前,告诉他:“只有躺在这里的人才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只要活着就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的问题产生,而我们不应在为问题本身而烦恼,而是以解决问题的正确态度面对每个问题。

没有问题是阻碍自身发展的根源,而问题是促使人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刘伟,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他是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第一季的总冠军。他的人生并不缺少“问题”这个词。10岁时因为意外失去了双臂,12岁学习游泳,14岁获得全国游泳冠军,16岁学习打字,19岁时弹钢琴《天意》为奥运加油。2010年获得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总冠军。

因为“问题”使刘伟不断前进,因为“问题”使刘伟不断突破自我,因为“问题”使刘伟做到了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大海里没有礁石激不起浪花,生活中没有问题成不了强者。

林书豪,2010年从大学毕业后没能在NBA选秀大会上被选中,但随后作为自由球员加入家乡球队,但在效力球队的三年中,林书豪并不显山露水,曾被3次下放到发展联盟。多次辗转在多个球队中。但林书豪并没有被这些问题打败,而是更加刻苦的训练。一次偶然的机会,球队中两位超级球星因伤和别的原因缺阵,教练不得已才把他派上场。他抓住这仅有的机会,一发不可收拾,带领球队连胜七场,是球队当之无愧的领袖。他成为NBA新一代的宠儿。

因为‘“问题”使林书豪成了强者,因为‘“问题”使林书豪不断成长,因为“问题”使林书豪在篮球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没有问题即为最大的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成为强者。

第七篇

阅读了《问题背后的问题》这本书受益匪浅,让我学到了要忠诚于工作、乐于奉献。忠诚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忠诚意味着职责——每个人都要对自我的工作负责,这是忠诚的直接体现。试想,如果大家都不负职责,导致我们的服务态度差一点、我们的服务质量弱一点、我们的办事效率低一点,那么,社区工作还能与时俱进吗?忠诚,既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动——不要只认为社区工作者的忠诚对社区来说十分重要,其实,社区工作者对社区的忠诚受益的并不仅仅仅是社区,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们自我。因为,一种职业的职责感和对事业的忠诚感一旦养成,就会让自我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人、一个能够被委以重任的人。

因此,为了社区工作的完美明天,也为了自我的不断成长,我要切实加强自我约束,踏实勤勉工作,努力提高自我,做一名称职的社区服务者;要尽心竭力解决“问题背后的问题”,做一个真正有职责感的、能够被领导和同事信任的人。

第八篇

在家里,我们孩子常常是被斥责的靶子,也是被挑剔的对象。可是,大多数家长们却没有想到过孩子的问题更多是家长带来的,每一个“熊孩子”背后,也都有着不合格的家长。最近我读了一些教育方面的书,学习了一些案例,深深体会到大多数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家长的良好心态与教育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有一些家长自己就是吹毛求疵、问题非常多、挑三拣四的人,像案例里面王嘉韵和唐璐、婷婷的家长那种人,心态不正常,心理有问题,总是用阴暗的心理揣度其他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对外界就没有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如果家长自身存在很大缺陷,建立不起来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总是只看负面因素,不停的想着一些不利于自己的事情,而不去看一些有利的方面,那么在这样的具体环境下,也很难去培育一个健康发育的孩子。

又如,有的家庭生出的宝宝有一些先天性畸形或者是残疾,不同的家长也会有不一样的态度。的确一个人的外表缺陷可能会影响到周围人对他的看法,但是更重要的是当事人本人怎么样去处理这些事情。世界上存在外观缺陷的人并不是极少数人群。这个人群的比例甚至要高于一些传染性的疾病,比如说艾滋病这一类的。有一些人相貌平平,甚至身有残疾,在四届残奥会中夺得十块金牌,书写了残奥会传奇的游泳运动员许庆就是如此,他只有半条手臂,尽管与手部惊喜动作无缘,却可以在残奥会上大放异彩,可见外表与身体健全程度也不是唯一决定命运的因素。

家长可以为孩子做积极的示范,一个帮助他人的动作、平时文明礼貌的样子,都可以鼓励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我们为了未来前进的时候,家长们也不应该裹足不前。

第九篇

一加一到底等于几?如果让我说肯定是二,可是如果在我们班那可不一定,有的同学说是三有的同学说是十……

同学问我一加一等于几,我毫不犹豫地说:“是二。”那个同学捧着肚子哈哈大笑地说:“应该等于三,你想啊!爸爸加妈妈生下个你,不就是三了吗!”“爸爸加妈妈不生儿子不就等于二。”我辩解。他却说:“你这个人,真是奇怪,假如都照你这么说世界的人口不就大大的减少了吗?”

我去问另一个同学:“一加一等于几?”“等于几?你怎么连这小常识都不懂,一只小猫加一只老鼠,老鼠被猫吃了不就等于一了吗?”“不对!应该等于三。”我说:“爸爸加妈妈生了我不就等于三吗?”“如果那对夫妻不和,离婚了呢?”……

我又问了一个同学:“一加一等于几。”你个同学笑嘻嘻地说:“等于王,王不是等于一加一吗?”我说:‘不对,等于一,你想啊,一只猫把一只老鼠吃了不就等于一了吗?”哈哈!

我又去问老师,老师说:“等于二。”我说:“其他人都说三或王啊!”老师说:“你别胡言乱语行不行,再说罚你抄课文。”

“一加一等于几”本来是最简单的算式题,可是被他们胡搞后变得问题复杂了。

第十篇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1000字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是任何一个组织运行中都应关注的深层意识问题,对如何重新认识一个组织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解之题亦有启迪。作者约翰.米勒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个深层次的组织问题。《QBQ!问题背后的问题》深入浅出、事例生劫,以如何提高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为核心,并把核心问题聚集在组织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的养成上。个人责任意识的缺乏导致推诿、抱怨、拖延、执行不力,任何组织或个人,如果没有强烈的个人责任意识都不可能达到预期目标实现愿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

QBQ通过改进个人问话的方式,提高个人责任感减轻压迫感培养个人勇于负责任的精神,使企业受益同样使个人也从中受益。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关系更健全更融洽,生命更充实、更愉悦。对于那些错问题“这不是我的错”、“到底是谁造成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但暴露出个人缺乏担当,并直指许多问题的核心,不在问题的本身,而是问题背后的问题。问题背后的问题应该以“什么”或“该如何”这两个词发问,而不是用“为什么”、“什么时候”或“谁”。在所有问题中包含“我”字在内,而不是只包含“他”、“他们”、“我们”或“你们”。把问题的中心词放在动词上,也就是放在行动上。

QBQ的精髓:“借由提出更好的问题,立刻作出更好的选择。”对那些既没有正面积极的作用,又缺乏行动的问题应选择拒绝,并提出更好、更有责任感的问题。每个人需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作出最好的选择并且为自己所作出的选择负责。

拖延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会使压力上升,工作失去信心无法完成组织制定的目标。当事情越积越多时,感觉难以招架,让每位相关人事身心损失严重,我们应在事情还不严重时就及时处理掉每个问题,不要拖延,怠慢。

责怪别人,对解决问题根本于事无补反而合激烈地相互指责、相互抵毁,在人与人之间筑起高墙,最终导致一事无成。有责任的人谁都不责怪,包括自己在内。如果我们能停止相互指责,踏实地开始关于个人责任意识的提升与培养,使我们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解决当前的问题。在一个团队里如果我们经常争吵、抱怨、推脱、对抗,最终内耗组织的生命力,应同心协力,同舟共济,把事情做好。

尽量善用不利的状况,做出一个最好的选择,扭转现状需要个人负责的精神,并承诺用自己的智力、心力和劳力解决问题,决不争功诿过。个人责任从我做起,面对现状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接受无法改变的人,改变能改变的人。个人责任的重点不是期盼他人首先改变或是改变他人,而是首先改变自己,进而改变现况。我们先从自身做起,尊重和学习每个人的优点和长处,改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勇于为团队承担责任,欣赏团队中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与优点。不推卸责任和相互指责,那么我们的团队会更强大,每个人做的更优秀。

QBQ的终结目标是“行动”。实践个人责任的方法是先提炼自己的想法,接着问比较好的问题,最后付诸于行动,只有付诸于行动才能有所收获。行动中即使蕴藏着风险,但不行动这项方案几乎永远不可能成为更佳的选择。

.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了学习与成长,不行动则是停滞与萎缩。

.行动的结果是解决,不行动充其量是维持现状,并让我们一直在过去。

.行动需要勇气,不行动往往表示恐惧。

.行动建立信心,不行动助长怀疑。

作出具有积极意义的选择并决定该做什么之后,就立即付诸于行动。立即就去执行!行动高于一切!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1000字

看完该书之后想了很多,也确实沉思了良久,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这本不算厚甚至只用了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就能看完的书真的让我受益匪浅,最起码刚看个开头时就让我明白了自身现在所存在的问题。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一幅图片,图片中的人的两只手都指向了别处,作者称它为“企业的招牌动作”想想也是,一个成功的企业肯定会有很多部门组成,因为大家的分工合作企业才能更好的运转,但是在大家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大家不想它发生的现象,一旦问题出现所有人都不想承担这个问题,所以最后大家就会很自然的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你推他、她推他、然后他又推你,最后就出现了图片的真实写照,这个图片让我明白一个道理:工作中最难免的就是出现问题,不管是企业中的各个部门,也不管是一个小组中的几个成员。只要一出现问题大家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推卸、责怪。从来没有一个人愿意主动承担责任。

作者书中还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石邸”餐厅的服务员,另外一个是“家得宝”百货的收银员他们是组织中职位最低的两个人,但是由于他们的所作所为:一个被提拔成了高管,而另外一个却为自己的组织赢得了高利润,虽然只用了自己两块钱但是却为客人解决了相对自己来说比较棘手的问题,其实有时候大家都会有这种想法:人家都不去做的事干嘛自己要去做呢?大家都不做自己做应该也不会有什么用处吧?这种心理我自己也有过,老是想随波逐流跟着大众走,因为总是感觉自己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看了这两个故事让我体会到了个人力量的伟大。而作者恰恰也是为了表达给我们这种意念。同时也让自己明白了一个早该明白的道理:“不管你身兼何职,服务员也好工人也罢,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职业而影响自己的责任心。说不定你的一次不经意间帮人家的事就能给组织带来不可预料的利益抑或是给自己的前途又开拓了一条大道。总的来说责任心是企业部门和组织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书中作者还说出了现在人的通病:总是想试图改变别人,把别人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特别是领导与下属之间,许多领导总是想把自己的员工改变成自己心中的样子,很多父母总是想把孩子改变成自己心中的样子,很多老师又想让自己的学生全都听话,他们总是想依照自己心里的想法改变别人却从没产生过要改变自想法,所以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努力总是白费,因为作者说了一句话:“一个人是无法改变别人的,除非当事人自己痛下决心才能彻底改变自己”。所以领导的、父母的、包括老师的努力才会白费,因为他们从来不从自身找问题,曾经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最后也是以失败告终,那个时候自己还不明白为什么今天看了作者说的这番话之后才如梦初醒。所以大家因该都明白这个道理了吧:“不管怎样你都不能把一个人改变,有时候可能个别人会因为自己的一句话改变一阵子,但是绝对不会改变一辈子,只有思考自身的问题所在从自己改起才能更好的从自己的道路上走下去。

简单的说下作者说到的“小媳妇心态”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用最贴切的一句话来形容吧:就是做什么事都拖拖拉拉,做什么事都推三阻四的,不干脆,总是想东想西的,自己没有一点主见。作者说到一个从军十年的军官在部队时领导分下来的任务总是只有一句简单有力的回答“保证完成任务”,但是他弃军从商之后却发现自己开始变的有点小媳妇心态了,他对自己非常不满意,其实大家不难想象一个在军旅中磨练十载的军官,到最后还难逃“小媳妇”的想法,可想而知现实中的人有多少都是“小媳妇”心态啊,所以作者才会说大家都要提防”小媳妇“的入侵。因为有这种想法的话可能什么事都办不好,更可能因为自己爱抱怨爱从别人身上找问题的性格导致自己掉到一个压力的漩涡时就很难爬出来了。

关于书中写到的飞行员父亲在飞机出现故障时对女儿说的俏皮话来说,给大家诠释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不要在别人遇到问题时自己就在中间散播一些根本没有的谎言,或是把小问题说大又或者把问题的严重性提高。搞得大家紧张兮兮,最后什么工作都做不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就是“落井下石”。像飞行员爸爸对女儿说:“亲爱的,引擎不动了,看来我得用不同的方式来开这架飞机了”。那么危险的情景父亲还用那么逗趣的话来说,为的就是消除女儿的恐惧心理。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在一个人出错时在说些本来不会发生的事了,多给别人一些鼓励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友谊。

关于压力作者也有提到,作者说压力是一种选择,何尝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在自己对工作有压力的那段时间,甚至想过要离职,但是事实证明我我最后还是选择克服压力,那时自己也老是想为什么不好的事总是找到我呢?越是想就越觉得委屈到最后自己竟然到了想走的地步。最后在鹏哟的帮助下我克服了仙子阿看来根本不算压力的压力,所以由此大家可以看出不同的解决压力的方法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书中还说到关于与人处事的方法,等等、、、太多太多我很乐意推荐这本书给迷茫的朋友们看,看完之后有太多的感想但是今天就写几个自己认为现在比较有用的道理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问题。例如:“我也总是喜欢从别人身上找问题,我也喜欢推卸责任,我也喜欢说些人家不爱听的话。在没看这本书前可能我还没那么深的意识,但是现在我敢肯定自己已经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了。所以朋友们闲暇之时不免也看下此书相信你会像我一样受益匪浅的。

《问题背后的问题》读后感1000字

读了《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的问题以后,我深深的体会到,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是智商,领导力,沟通技巧,组织能力,而是责任!——一种努力行动,使事情的结果变得更积极的心理。看起来QBQ不过是怎样去提出好问题,避免错问题,但是要做到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还需要每一位团队成员去用心慢慢体会。责任是使命的召唤、是能力的体现、是制度的执行;也是国家、组织、个人都能各尽其责、各司其职,我们的社会才能快发展,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富强。责任使人充实,快乐,高尚!

从短期来看,承担责任者损失严重,而推卸责任者毫无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一个国家,一个单位、甚至到个体的我们,勇于承担责任是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是单位良好氛围的极大发展,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中国人遇到问题或者出现问题,第一反应是首先要找到自己跟这事无管的种种理由,这就跟找“不在场证据”一样。而一旦某事成功之后,却能扯出一堆人,比如领导等等!这种思想也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的企业,影响着中国的员工,而这本书以故事的形式告诉了我们这些现象,给了我们很多的警醒!

社会上,遇事推诿、没有个人责任意识的人并不少见,抱怨别人一无是处的人也不稀奇,不知上进不肯学习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但是,要找一个肯吃苦耐劳、肯学习又认真负责,还具有创意,并凡事以服务为中心的人却少之又少!要做一个混同一般的人是很容易的,但要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其实也并不难,就是观念转个弯,态度调整一下。

我个人认为凡事在于“态度”。当一个人的态度出现差池,哪怕他再杰出,都有不为人认可的部分。虽然说QBQ是一套关于处世的工具法则,但是书中更强调QBQ的优势实践原则就是“态度”。态度摆正了,可说是成功者为成功找方法,而态度不正确,就叫做失败者为失败找理由。

要是自己能管的问题,不就不是问题了吗?我们总是把全部的力气用在对付别人身上,也许从未试过“想办法对付自己”这个方式。当你把所有的力气花在别人身上时,你会发现,问题总是永无止境。如果你换个角度,把力气用在对付自己的缺点上、用在自我提升上,顿时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因为你将会变成一个消融问题的人,而不是穷于应付问题的人。

在个人责任的问题上,任何人没有理由给予自己推脱的理由,在统计工作中、在与企业的交流中,要找到自身切实的问题:为何报表迟迟未报?是不是自己在时间问题上催促的不够及时?为何企业答应填报却无动静?是不是自己在填报数据的问题上没有表达清晰……等等这些为什么,在问到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把责任与义务连接在一起。

这本书的开头,有句话是我十分喜欢的,“愿上帝赐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智慧,了解我自己这个人。”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我们都要抱以平静的心态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人和事,在勇气的基石上,去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人和事,在智慧的陪伴下,把自己看清楚看透彻。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自身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无限扩张到生活中与工作上,用理想和信念来支撑自己的精神,挺立在具有个人责任感的人生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