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多动型儿童养育指南的读后感大全

《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多动型儿童养育指南》是一本由拉比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74,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多动型儿童养育指南》读后感(一):多动型儿童养育指南:让孩子越“玩”越专注,越“动”越聪明!

这本《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多动型儿童养育指南》,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深儿童游戏治疗师拉比老师所著。 拉比老师结合10余年临床工作经验,从基础认知、家庭问题及学业困惑三个维度剖析了与多动症相关的核心问题,帮助读者了解多动症的界定、教养多动型儿童的教养原则,以及如何应对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遇到的一些常见问题等。

本书侧重于“多动型儿童”的成长问题,弱化了“多动症”的疾病取向。帮助家长们正确养育那些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让孩子越“玩”越专注,越“动”越聪明。 这本书涉及认知、家庭、学业等36个核心议题和24款互动游戏,全方位指导家长如何养育一个多动型儿童。 每个孩子都爱动,多数爱动都没病,书中作者给我们祥述了多动症的界定标准。如果孩子确实诊断确定为多动型,作者也提出,与其遮遮掩掩地讳疾忌医,不如心安理得地以“气质”定性泰然处之。这种视角不仅可以为孩子提供更早、更全面的积极干预,还能够改善外部环境因素,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合理的对待。 很多家有多动型儿童的父母找不到正确的养育方法,一直处于焦虑中,父母的这种负面情绪又会影响孩子,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如果唐僧带着地图和妖怪说明书上路,取经就变成了旅游。这本书就是作者送给所有家有多动型儿童的父母的一本说明书,帮助他们减缓焦虑,科学养育。

多动型儿童是一类需要更高唤醒水平的群体,他们常常给我们“满不在乎”和“反应迅速”的印象,但这往往是他们的防御行为。在书中作者给出了针对多动型儿童的家庭教育及临床干预的八个基本原则。 第一,立即反馈 这种反馈针对的积极行为,应用时要做到:明确、特别、迅速、深刻。反馈的激励可以是口头表扬,也可以是代币,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承诺。 第二,频繁反馈 永远不要期待你的反馈会产生持久的作用,这是我们面对多动型儿童所持的信念,他们需要更高频的提醒使大脑兴奋,我们需要保持足够的耐心,让他们可以自主意识到问题,并不再犯错。 第三,突出反馈 了解了多动型儿童的特点,我们只需要快乐地“咆哮”而不带愤怒,也可以选择“走近点”“面对面说话”,或“轻拍他们”“拉他们一下”,这样会起到同样的效果,并保持你的优雅。 第四,先奖后罚 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奖惩的比例,奖励永远要高于惩罚的比重。这就意味着哪怕孩子到了错误,也要尽可能先找到积极的方面给予肯定,再关注那微不足道的“错误”。 第五,事先计划 缺乏计划能力是多动型儿童的典型特征,但他们同时又是极需一致和可预期的环境来保护情绪稳定性的群体。 作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导致孩子易冲动和易敏感的环境及刺激源,当孩子暴露于相应环境时要保持警觉,以免不可逆的后果出现,尤其是在公共场所。 第六,保持连续 无论是情感上的接纳还是行为上的努力,都应是长期的和持续的。 第七,保持乐观 保持乐观虽然很难,但有时候却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起作用的。 第八,学会谅解 我们需要在“孩子”与“犯错”之间建立起一种必然的关联——是孩子就一定会犯错,多动型儿童尤其是这样,在养育过程中很多家长会跟孩子置气。面对多动型儿童生气在所难免,要学会谅解自己,谅解孩子。 ❤️如果鼓励和提醒无效,那就再多一点鼓励和提醒。养育多动型儿童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本书立意独特,既缓解了多动型儿童父母的焦虑,又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教养策略,不仅对提升儿童的专注力起到积极作用,在多动型儿童症状的早期识别和干预等方面也极具价值。 书中更是以实例为家长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养育方法,帮助家长在学业中提升孩子在校园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有效应对写作业困难、丢三落四等问题。更是给家长们提供了24款互动游戏,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帮助多动型儿童训练动觉感知和专注力! 本书案例生动、行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每句话都说到家长的心坎里,每个策略都指向养育多动型儿童的痛点。作者帮助家长们以科学的方式挖掘多动型儿童的潜能,培养聪明、自律且专注的孩子。

《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多动型儿童养育指南》读后感(二):《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淘气的孩子聪明,是这样吗?

书名:《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

作者:拉比

出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如果一个孩子乖巧听话,就会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夸奖。但是,孩子的天性都比较喜欢玩乐,那些淘气又多动的孩子,往往会让家长和老师陷入被动混乱的局面,貌似坐不了5分钟,这些孩子就会注意力不集中,看上去精力充沛,不知疲倦。这样的孩子是聪明还是不正常呢?

《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从认知层面剖析多动的孩子,从家庭、学业和训练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措施。

认知:多动症5条标准

简而言之,多动症包括12岁之前形成的持续的注意缺陷,发生在不限于家庭、学校、亲友互动等2个以上的场合之中,降低学业或交友质量,经过专业人士诊断。

所以,家长首先要判断孩子是好动还是多动,然后再采取针对措施,有效干预。

其实,孩子好动是天性,也是思维活跃的体现,更是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孩子通过运动感知真实的外在世界,并且与外界产生关联,发生联系,发挥创造能力,构建初步的认识世界模型。

从另一方面来说,当孩子想通过多动的方式引起关注却被忽视之后,他们就会显得叛逆。

家庭:如何处理孩子冲动、暴躁等多种突发状况

对于多动的孩子,奖惩激励措施必不可少。巴克利博士“家庭教育八步法”,着重提到了激励的价值。通过奖励的方式,强化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的积极行为,推动孩子积极意识的形成。同时,制定家庭规则,对违反规则的孩子进行适度的惩罚,帮助孩子形成规则意识。

冲动的孩子往往在家庭教养方式方面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有效疏解。针对多动的孩子,家庭里务必建立情绪缓冲地带,让孩子在家庭宽松的氛围里具有松弛感,这样在面对外界规则的时候,就减少紧张感,也就是“起跑前系好安全带”。

学业: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获得价值满足感

多动的孩子,往往容易违反课堂秩序,写作业困难,出现学习障碍等。学业问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没有积极的关注和评价,失去学习动力,不适应课堂,自我否定等。

对于孩子来说,首先要获得价值认同感,让孩子的内在力量来激发自己的外在行为,从而适应学业。

训练:有针对性的游戏训练可以缓解多动症状

书中介绍了多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呼吸训练,觉醒脱困,超级侦查员等。孩子天生喜欢玩耍,那么不妨在游戏中转变孩子多动意识,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会为家有多动宝宝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方法,让孩子更聪明、自律且专注。

《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多动型儿童养育指南》读后感(三):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多动,是孩子的天性;多动症,是父母们的心病。

多动的孩子,不一定是多动症。多动症的孩子,往往都有多动的表现。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都是第一次当父母,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把孩子拉扯大,没想到还要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问题。

多动症,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儿童病,但是不容家长忽视。

为了保障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多了解一些知识,都是好的。

在《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一书中,作者提到了多动症的学术名称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主要分为两种类型,Ⅰ型是注意障碍,Ⅱ型是多动-冲动。

当孩子出现明显的注意力障碍和冲动的表现的时候,就应该警惕起来了,要适当考虑多动症的方向了。

如果真的确诊了多动症,家长也不用过分担心,也不要埋怨家人和孩子。

它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三种,包括先天的遗传、功能失调和外因诱发。

我们的重点不是非要确定病因,而是要明白怎么办,如何帮助多动症的孩子健康生活。

多动症的孩子,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肯定会出现很多调皮捣蛋的现象,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教学秩序。

面对问题,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当孩子入睡困难的时候怎么办?当孩子沉迷手机的时候怎么办?如果被老师针对了怎么办?暴躁失控了怎么办等等。

在《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一书中,作者给出了很多的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法。

综合来看,还是需要家长们用心学习和体会的。

俗话说:育儿先育己。

出现问题,家长一定要建立正确的认知,并付出足够的努力,来帮助孩子纠正问题,恢复健康状态。

多动症的根源是因为大脑神经通路的问题,导致的容易分心和冲动。

包括成年人也有很多静不下心来,缺乏专注力的表现。

其实,这些都是一时的症状而已,并非一成不变的,只要通过合理的干预和训练,大脑神经元都是可以重塑的,人的各种行为也是可以改变的。

具体的干预方法,在书中提到了很多,也有一些训练的小游戏,其目的都是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加强孩子对于自我行为的控制。

方法执行倒是其次,首要的关键还是认知层面。

一是要接纳。如果自家的孩子确诊了多动症,不要埋怨,不要咒骂。

疾病的降临,都是不可控的。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勇敢面对,并且多动症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

不管原因是什么,不管情况多有糟,首要的就是接纳现状。

永远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因为没有用。还不如保留精力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是要科学。现在的医疗技术很先进,各方面的信息也很充足。

在选择解决办法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科学的态度,不要迷信,也不要搞占星算命等玄学。

多动症的孩子,就是身体的一部分能量用错了地方,所以,重在引导。

千万不要强制让孩子端坐在课桌前,也不要捆绑孩子的身心自由。

《聪明却坐不住的孩子》一书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被克制的本能若不能向外释放,便会以破坏性的方式惩罚自我。

所以,要通过课外活动或者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合适释放自身的动能。

三是要长期。

多动症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形成一种习惯,融入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

包括家庭环境的营造,家庭成员的行为约束,以及对多动症孩子采取的奖惩制度等。

一旦有好的效果,一定要坚持下去,随着孩子的成长,自控能力和对于行为的理解能力也会提高,多动症也会有相应的改善。

多动症是一个相对比较隐匿的疾病,只要不是过于影响日常生活,也是不用太担心的。

即使是现在的成年人中,也有很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多动症表现。

我一直坚信,每个人的出生都是带着独特的个性和特点的,与众不同很正常,即使是带着主流之外的一些特点,一定是有着它天生的原因和用处的。

没有人是完美的,只要能够合理发挥好自己的优势,注意扬长避短,依然可以过好这一生。

孩子聪明与否,孩子能不能坐得住,都不重要。

是自己的孩子才重要,相信他会是一个好孩子才重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