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初中作文换一种思维10篇

初中作文换一种思维10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初中作文换一种思维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咦?今天一上课,老师怎么写了三道数学题:3+1=、10+2=、199+166=。作文课怎么会上数学课呢?我疑惑不解,再说这是一年级的数学题,老师是不是不知道我们是四年级了,老师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

老师说:“这三道题谁会做?”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我也不甘落后,把手举得高高的。最后,老师请陈荣冠答题,只见陈荣冠大摇大摆地走上台,毫不犹豫地拿起笔写了“4、12、365。”老师笑了笑,问:"陈荣冠做对了吗?”同学齐声答道:“对了,对了。”只见老师在数字的后面打了个红叉叉。嘿!我没看错吧!这答案明摆着是对的呀!我睁大眼睛认真看了看,可还是红叉叉。我心想暗想:“难道老师没有学过数学吗?”我疑惑重重。看老师后面揭晓答案怎么自圆其说。

揭晓答案了,只见老师转身写了个“1”,说:“这就是正确答案。”啊?教室里立马炸开了锅,这怎么可能啊!老师不会数学真的不过关吧。同学们议论纷纷。张舒禾说道:“这是数学题还是脑筋急转弯?”老师解释给我们听:“3+1=1是一年有4个季节、10+2=1是一年12个月、199+166=1是一年有365天。”老师就是老师,真的能自圆其说。老师请大家也说几道这样的题,王艺颖举手说:“30+30=1,一分钟有60秒。”黄馨摇接着说:“15+15=1,一个月有30天。”

通过这一次作文课,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太死板,要会转变,要会换一种角度思考。

第二篇

《风中的木桶》这篇文章,大家应该不是太熟悉吧!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明白许多道理,走,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个孩子,到他爸爸的厂里去管一些木桶,每天晚上临睡觉前,小孩都把木桶擦得干干净净的,然后整齐地摆在那里,可是一到第二天早上,小孩起来一看,木桶已经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上面沾满了灰尘。小男孩并没有气馁,这一次他把木桶放在平的地方,第二天早上,木桶还是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木桶里装满了水,这下风就吹不倒木桶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时我们改变不了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完善自己。这使我们站在风雨中时,可以不为所动,可以笑傲于世。

记得又一次,老师让我们回家做一个电风扇,还给了我们做电风扇的材料,我回家后,就做了起来,在做的时候,我一不小心把好不容易做的扇叶弄烂了,我一生气,撕坏了扇叶。比起文中的小孩,我就差的太远了。其实我当时完全可以换一种方法,把扇叶粘上。可是我却没有。生活中还会遇到很多类似的事情,在遇到这样的事情时,不要老是抓住一个方法去做,要试一试别的方法。

还有一次,我做了一个纸气球,可是怎么也吹不起来,我一把火把它给烧了,如果我当时把口子给剪开,就可以吹起来了,我应该学习文中的小孩,做什么事情坚持不懈,不能放弃。我下定决心,从今以后做什么事情,如果这个方法不行,就要想一想别的办法,换一种方法去试一试,做事还要坚持不懈,不要动不动就放弃。

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挫折,遇到挫折应该用勇气和乐观的心情去面对,不要被挫折打倒,有时换一种方法去面对可能会更好一些。

第三篇

换一种思维

今天,老师问我们:“你可以吧自己的身子从一张A4纸里穿过去吗?”我们一边摇头,一边胡思乱想:“从一张纸里把身体穿过去?这是不可能的事儿啊!老师又搞什么名堂呀?”

老师见我们绞尽脑汁的想也想不出来,便说:“试试就知道了!”老师拿来一把剪刀和A4纸张,一指宽的距离把纸张按“回”字型剪,从不剪断。

几十分钟过去了,一张纸变成了细细长长纸条。老师用胶带把纸条粘起来,变成一个大圆,叫来几个同学轻而易举的钻进去,嘿,不但没挤满,还绰绰有余哪!我们竖起大拇指:“啧啧啧,太奇妙了!太奇妙了!”

老师又让我们拿纸条跳绳,一个男同学上去跳,慢吞吞地跳起来。虽然跳得很费劲,但也跳了五六个哦!老师通过这个小魔术告诉我们有时候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问题就会有新的解决方式。 我们在生活中要有创新精神,不要循规蹈矩,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第四篇

一个木匠,造一手好门,他费了多日给自家造了一个门,他想这门用料实在、做工精良,一定会经久耐用。

后来,门上的钉子锈了,掉下一块板,木匠找出一个钉子补上,门又完好如初。后来又掉下一颗钉子,木匠就又换上一颗钉子;后来,又一块木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块板换上;后来,门拴损了,木匠就又换了一个门拴;再后来门轴坏了,木匠就又换上一个门轴……于是若干年后,这个门虽然无数次破损,但经过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坚固耐用。木匠对此甚是自豪,多亏有了这门手艺,不然门坏了还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邻居对他说:“你是木匠,你看看你们家这门?”木匠仔细一看,才发觉邻居家的门一个个样式新颖、质地优良,而自己家的门却又老又破,长满了补丁。于是木匠很是纳闷,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这门手艺阻碍了自己家门的发展。”于是木匠一阵叹息:“学一门手艺很重要,但换一种思维更重要,行业上的造诣是一笔财富,但也是一扇门,能关住自己。”

当一个人形成了某一根深蒂固的习惯方式之后换一种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我们从中能获得何种启示呢?成功的基本原理大多是有共性的,是没有国界的。为了不被国家的界限封闭自己,为了不被“行业上的造诣”关住自己,为了使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我们需要敞开心扉,需要交换彼此的观点。这样,我们才能知道我们的优点所在以及与他人的差异与差距,并在寻找与弥补差距的过程中完善自己。

第五篇

想像力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意识活动能力,也是一种心理功能。借助想象进行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智力水平的有效手段。我的主要做法有三点:

一、以生活为凭借,创造崭新的想象境界

想象是由一定的凭借而引发的。要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必须有已知物,然后再以此进行‘转鹜八极必游万仞”的遐想,方可收到理想效果。以生活为凭借,可用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想象出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六年级的学生明显的善恶褒贬是能够分辨得出来的。一次我听到几个学生评街上卖假药骗钱的事,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以此命题想象作文题目《如果这件事让我来干》。一个学生就以此事为凭借用“梦境’的形式,想象出自己奋勇抓坏人的故事来。由此可见生活不仅是作文的源泉,还是想象的凭借,学生可以据此创造出一个想象的境界,开拓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以课文为凭借进行合理的续补

阅读是进行想象作文就地取材的源泉。我在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深文语言因素之后,以课文内容为出发点,竭力唤起学生头脑中储备的有关表象。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展开想象。

‘续”要有创造性。学完《凡卡》,我要求学生以《凡卡回到了乡下》为题,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了富有想像力的十几个情节。

“补’要体现合理性。有的课文含蓄激练,弦外有音,余味很浓,可以引导学生按照课文思路进行合理想象。如学《鸟的天堂》之后,我觉得在这个“天堂”中没有描写鸟啼之声,于是,我就让学生想象,百鸟争鸣的情景,组合成段。

“续”和‘补’为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有明确的目的,要顺从课文思路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决不能画蛇添足节外生枝,搞形式主义。

三、对材料合理改造,翻出新意

儿童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我们进行想象能力培养的同时,既要注意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还得进一步培养他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这就要培养儿童对已掌握材料通过思维进行加工改造,尽可能扩大材料意念的外延,在对材料的改造中,提高想象创造力,提高认识水平。

童话、寓言是容易进行加工改造的《买椟还珠》这则寓言讲的是楚国珠宝商人用装饰华丽的盒子装上珠宝,郑国人光买盒子不要珠宝的故事。我教学完这则寓言后,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加工改造的材料,于是就引导学生对这个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翻新出八九种寓意,其中一个同学编成这样一个故事:楚国商人为将自己的珠宝卖成高价,不惜十倍于珠宝的价格去装饰盒子,盒子里面却放上假珠宝,而到了郑国无人买他的假珠宝。楚国商人光图外表华丽,最终自食其果。

这个改造的材料,翻新了寓意,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认识水平。

第六篇

想象作文,即“新思维作文”的一个侧面。想象作文是指学生在受到感知材料的刺激后,对感知的表象和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从而获得丰富的事物形象材料所进行的富有创造性的作文。为“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象,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新颁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创即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一种手段,一般是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独特的表达情境,让学生据这种情境,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习作。创设的情境要精心设计,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具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的习作冲动。通常有这样几种:

1、特定情境。为表现某一特定的中心或主题,可以让学生想象设计出符合这一要求的生活情节或场景。如,你的邻居张大娘,是个老少都夸的热心人,你能否设计一个具体的生活情节来说明她试试看。

2、对比情境。即把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情境中产生的结果想象出来,加以对比。如,下课时,张红正跳皮筋,同学李明走来,郑重其事地递给她一张纸。

A、如果这张纸是她考了100分的试卷。

B、如果这张纸是她考了0分的试卷。

C、如果这张纸是又脏又破的废纸,对方跟她开玩笑。确良

请你想象一下,分别写出张红接到纸以后的表情、动作和语言。

3、连续情境。它是创设一系列前后连续的情境,要学生依次展开想象,进行习作。如:

情境一:你外出打工的父亲已有三年没有回家了,如今春节临近,许多外出打工的人们都已回来。看到这些。你想到了什么,请你用几句话把它写出来。

情境二:正当你准备把写好这些话作为一封信投寄给你父亲时,他却突然出现在你的家门口。这时,父子(女)相见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请写出。

情境三:正当你们相见时,却从远处急匆匆跑来两名警察,一边跑一边呼喊着你父亲的名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猜猜看,写出来。

这种连续性的情境作文,用一条线索贯穿始终,步步深入地进行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某种表达能力。创设一个个有连续的情境,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变即通过改变原文中的表达方式或内容进行想象作文

具体种类有:

1、变人物的活动环境。文章中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了独有的思想、感情及个性。如果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这些人物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如,小音乐家扬科来到我们身边,他将有什么样的命运呢请写出来。

2、变故事情节。情节是为表达作者的主观意识而展开的,如果改变文章的某一情节,故事的发展,人物的命运也会随之变化。如,和氏璧被秦王抢了去,蔺相如没能完璧归赵,故事又会如何发展呢写一写。

3、变人物的个性。人物的个性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物的行动,并因此而使故事产生不同的结果。如蔺相如如果不顾全大局,和廉颇斤斤计较,故事的结果会怎样呢写下来。

4、变文章的侧重点。由故事的结尾重新构思故事的发生、发展过程,如《穷人》中,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说说写写。

三、缩即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条件,通过想象编写出符合要求的小故事

具体形式有:

1、据词语编故事。即让学生按教师提供的一组词语为线索编写故事。设计这类问题时,应注意词语在意义上的相互联系,便于学生凭借词语扩散思维。如,据下列一组词语间的前后顺序,通过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2、据词句编故事。教师让每个学生在三张纸条上各写一个短语。第一张写“谁”,第二张写“干了什么”,第三张写“为什么”,然后把每个同学写的纸条分类放入三只箱子,并把这些纸条搅乱,再让每个学生分别从每只箱子中拿出一张纸条,拼合起来后成为整个句子。如,猪八戒/考试没考好/我不高兴。学生就可以据这句话的意思展开想象,编写故事。

3、据笑话、幽默编故事。教师可先说一个笑话或小幽默,再让学生据此编写故事。

四、看即通过一系列的、丰富的、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刺激,来引发学生展开想象进行习作的一种形式

具体方式有:

1、看电视。电视节目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特别是一些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卡通片,更是为他们所喜闻乐见,如《猫和老鼠》。教师可以把它录制下来,选取其中学生最感兴趣的一段画面,消去声音后,让学生观看,据画面中描和老鼠的动作、神情想象它们的语言或是想象故事的完整经过写下来,最后,再和原画面的声音或故事情节进行比较。

2、看玩具。学生生活中喜欢的玩具人人都有几个(件),他们的想象往往也是随着这些玩具的刺激而引发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全体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来,统一放到事先准备好的摸物箱,让学生摸出一件后,想象跟玩具有关的种种事情。如这个玩具是谁的他(她)喜欢它吗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还可以让学生分别拿出两三个,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出一个童话故事。如一个学生摸出了玩具汽车、布娃娃和玩具牛,教师可启发他们想:什么时间、什么地方、通过一件什么事使它们联系在了一起过程怎样结果如何在一个个问题的启迪下,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起来,习作就有话可说了。

3、看图画。图画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但它反映的生活只能是静态的,是一种瞬间的情境。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想这幅画前后发生了那些事,这件事发生时周围的环境怎样,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各是如何,然后写下来。

第七篇

近几年一些资料表明,中国学生在世界级比赛成绩不错,但获发明创造奖却寥寥无几。从这一点可以说明学生们的创造能力很差。作为一位小学教员的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包含许多方面,下面我只从想象作文这一角度来读一点体会。

在一定的意义上说,想象作文的过程无疑是创造思维的过程。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幻想,善于联系,敢于质疑。

要重视学生的创造劳动。在想象作文的过程中,对有突破性见解的学生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如:我指导学生看这样一幅图,从图上看有一个实验室,实验室的一张桌子上围着三个少先队员,从图上看,他们三个正在仔细观察桌上的蝴蝶。在弄清图中时间、人物和事情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合理的想象。我给学生提供的线索是:三位少先队员心里是怎样想的,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通过点拨,学生思路豁然开朗,在多篇作文中,提出了可能出现的谈话结果。从而使创造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我有意识地在想象作文的训练中采取了“先说后作再评”的做法。先向学生说明了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并给予启发,然后让同学们自己展开想象,先在小组上说说,然后根据所说的内容写出你想象的结果。最后把学生的可作放到小组评点,根据小组的意见让学生自己修改,在班上朗读自己的习作,听取大家的意见,再次要求学生自己修改。这样做可以使每个同学都能充分地开动脑筋进行想象,不受约束。这样,同学们想象来的东西多姿多彩。对同一题材,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去伸展,思维活跃,写出来的文章就各有特色,不会千篇一律。

要使学生写好想象作文,提高创造思维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全面加强,丰富自己的知识,因为知识是想象的基础;还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能从这一个角度去思考,也能从另一个角度思考,或者同时从几个角度去思考;还要注意丰富学生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想象到的东西是要通过语言写出来的。学生的语言越丰富,想象就越具体生动。

因为想象作文有效地发展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相应的课文,采用了下面几种方式进引训练:

一、续写:如上《凡卡》一文,文中最后写凡卡把信投进了邮筒,然后回到住所满怀希望地熟睡了,他梦见爷爷收到了信之后到莫斯科搂他回家。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最后这一段话,我拟出了故事的开头,“凡卡把信投进了邮筒,满怀希望地回到住所熟睡了,他梦见爷爷收到了信之后到莫斯科接他回去”。让学生想象故事的经过和结果,这样学生写出来的内容是多丰富啊!有的经过和结果写出了“凡卡盼也、等也一天天挨下去还是不见爷爷到莫斯科;有的写爷爷经过长途拔涉终于来到莫斯科;有的甚至写到了凡卡等不到爷爷的到来,悄悄地离开鞋铺出走等。续写还可以拟出事情的开头和结尾,让学生想象事情发展的经过。

二、改写,根据故事情节,变换故事的开头和结尾;从不同角度去变换文章的题目,给文章改变人称,把诗歌改写成记叙文

三、扩写,拟定中心,根据中心去想象人物或故事,提供故事梗概,想象前因后果,构思情节,写出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

四、假写,根据所假写的前提进行创造性想象。如用“假如××”“未来十年××”、这样的题目进行想象作文,让学生展开理想的翅膀,憧憬着各自美好的未来。

五、描绘、根据画面的意思进行想象。从外表想象内心,想象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和行动性格特点等,或写出事件的发生、经过结果。

六、拟人,结合时代潮流,写童话故事,围绕中心想象出动(植)物、风、云、雷、电像人那样的对话,活动等。

七、仿写,按照学习过的课文的开头,经过、结果、按一定的顺序仿写。想象不同人物所做的不同事情。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和今年教材的编写特点,我深深地认识到培养学生想象作文的重要性。因为想象作文充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

第八篇

读两本书,品两种思想,感悟两路人生,做理想的自己,做本真的自己。

一、“忍”与“狠”

李宗吾曾在《厚黑学》一书中提到人要脸皮厚,心黑,而最终境界为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其以“厚”举例:刘备,脸皮厚,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恬不知耻,且平生善哭。

而我不以为然,李宗吾之“厚”实为中华文化之“忍”。而刘备最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知忍,会忍,善忍。忍,是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舍弃面子,保住尊严。忍,是放下自己的身价,降低自己的标准。忍,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如水的态度,是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水无论是在干净还是污浊的环境中,都能任意流动,无孔不入。水往低处流,会忍的人如水一样,他们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他们甘愿在低处生活,因为只有在低处,他们才能见更多的人,经历更多的事,了解世间百态,水只有注满了,才能到达高处,人只有忍够了,才能到达理想的高度,才能成功,这个成功,这个高度,这个位置是任何人都动摇不了的,因为这是用忍的经历来堆砌的,用忍的心性来维护的,用忍的收获来升华的。

有人说,忍会失去尊严。错了,正如上段所说,忍所丢失的是面子,尊严恰恰是忍所保护的。会忍的人在忍中坚定自己的理想,为之奋斗。

刘备的经历和成功正是“忍”之最好诠释,他胸怀大志,却苦于实力薄弱,故寄人篱下,但在此过程中他明白了很多,依袁绍:他明白了要重用贤才;依刘表,他明白了做事要果断;依曹操,他坚定了匡扶汉室的理想;依吕布,他明白了远离女色。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忍耐,他从所依靠之人的成功和败笔中学习,领悟。14年的忍,让刘备最终站在历史的舞台上,刘备的经历印证了鲁迅先生那句话: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会忍的人是头低志高的人;是开始被人唾弃,最终被人敬仰的人;是屡屡失败,最终成功的人。

忍,是一种态度。

同样作为《厚黑学》的“黑”,则是“狠”!

任何一个事物,一种定义,甚至一个字,都会有两种不同的解释:而李宗吾看到的恰恰是反面的极端,且片面。“黑”是“狠”,是对自己:肯牺牲,肯付出,肯忍耐;对事情,当机立断;对下属:铁腕无情;对朋友:豁然大度。狠,是不留退路,破釜沉舟,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狠,是正视自己的弱点。狠的人把自己想象成狼,想象成虎,锁定敌人,一击毙命,面对困难,义无反顾,即使失败,也不会倒下。狠,是一种性情,是一种真君子,真英雄的性情。狠的人无论面对软弱的敌人,还是强硬的敌人,都会背水一战,“逢敌必亮剑”。这个敌人,可能是前方的荆棘,也可能是他自己。狠,是一种气节,是一种梅花迎风生长的气节,是寒冬里唯一傲挺的身影。狠,是一种毅力,一种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得毅力,在他们心中,只有开始!坚持!完成!

因为狠,曹操当机立断,以迅雷之势征乌桓;因为狠,曹操感冒天下之大不韪,迎帝都许;因为狠,曹操敢向强敌挑战,统一北方。曹操之“狠”,改变了他的人生,曹操之人,改变了历史。

狠,是一种性情。

二、“真”与“静”

相反,作为哲学家的周国平先生在《把心安顿好》一书中提到人要“真”与“静”,人世间的一切不平凡都要回归平凡。

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为了最基本的生活劳作,平静,快乐。人的一生,无非为了两件事,“生存”和“死亡”,快乐的生存,无悔的死亡。而现今人们,非要将生存改为生活,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不惜失去一切,甚至家人和朋友。反而忘记了人最初的品质——单纯,本真,安静。

做本真的自己,为自己所想的奋斗,没有欺骗,没有黑暗,遇到荆棘,继续向前,倒下了,爬起来,继续战,不为别人,只为自己;不为功名,只为无悔。让这一路人生走的精彩,走的光明正大,走出自己的独特。

生命所需不过食物,水,食物,阳光和空气,千古如此,平凡而古老。抛开原本不属于生命的虚荣心和野心,回归安静,回归自然,回归简单,让清脆的鸟啼代替耳边的聒噪。

做安静的自己,为自己的人生思考,远离聒噪的浮世。安静即心静,古往今来,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把“静以修身”、“宁静致远”奉为“座右铭”。心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的纷繁和浮躁,过滤掉人性中的肤浅和粗俗,体现出对生活的从容和淡泊。有人说:心静产佛、道、儒,参禅修身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生最宝贵的心得。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当你回首时,会发现这些最简单的东西,其实是最醇美的享受。”

两种思想,一种见解;两路人生,一种走法;自己的路,自己走!

第九篇

有时候,你很想念一个人

但你不会给他打电话

因为

打电话给他

对方冷冷的一句“喂”

会让你不知说什么好

还是不打比较好

发个信息吧

好怕对方不回信息

要不~就算回了也就简短到让人心疼的一个“哦”

打电话给久未谋面的知己

以前

你们什么都可以谈

现在

通电话了,只会谈一些无关紧要的事

那种感觉并不好。

此后

当你想她

你不会再打电话给她

想打电话给曾最爱的人

可是

说些什么好呢?

想念一个人

很想听到他的声音

等听到了他的声音

也许

就是另一回事了

想像中的一切

往往比现实美好些

想念中的那个人 也比现实中的可人些

思念好像是遥远

有时偏偏感觉很亲近

可电话的那一头,

QQ的那一边

又好像很飘渺

其实——

不联络不代表不思念!

有时正因为想念所以才不联系……

因为想念而不知该说些什么.........

所以, 距离不=分离,没联系不=忘记,没通电话不=冷落,没见面不=不关心...

仍然被那简单的那三个字所感动:我想你

觉得这篇日志很好,每个人都会思念谁,每个人也都会被谁想念!借此来表达我对亲爱的朋友们的思念.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