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情绪、学习与脑:探索情绪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经典读后感有感

情绪、学习与脑:探索情绪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经典读后感有感

《情绪、学习与脑:探索情绪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是一本由【美】玛丽·海伦·爱默迪诺·杨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18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绪、学习与脑:探索情绪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读后感(一):认识情绪神经科

所谓的无所事事,并不是真正科学意义的无所事事啊,只是你不了解背后的神经机制…

又一个关于大脑的知识强灌输,大脑如何支配情绪,情绪和学习在大脑中的机制怎么运转?还有情绪神经科的知识…喜欢这种强输入,用科学去理解我们说不上来的情绪

把教育学,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融为一体的作者,又在各领域做出杰出贡献,作者将社会学习的教育理论与神经生物研究相结合,说明了情绪是如何促进人类生存的。这个书收录了作者的论文,以论文的形式解释了什么是情绪?大脑如何支配情绪?情绪在大脑的学习过程中扮演怎么样的角色等等问题,同时也是初学者涉足情绪的神经生物学领域的读物…介绍了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创造力的进化起源,还有社会与神经科学的研究等等…这本书对教育者会有很大的影响,从了解情绪的机制融会贯通到日常的学习教育中。

大脑,并不只是接受处理身体必备的各项指标,还有指导机体的维持活力,它还接受着来自我们身体内部的输入的感觉,这个感觉,在我们社会和情绪等各种生活体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情绪的产生,有些是有意识的,有些是无意识的,那就是直觉,而我们的直觉是大脑根据我们的环境,文化,生活,经验,知识等产生并感受到的。情绪直觉随着经验的积累变成“熟练的直觉”,并构成我们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情绪对学习的影响不好观察统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会慢慢学习决策和行为稳定,让理性不那么刻意,顺其自然

推理决策中情绪的作用,没有情绪的参与,无法做出合理的选择,在社会之中,人与人之间无法回馈信息,但是对接受信息没影响…情绪出现问题,最先反馈的方面就是对决策的障碍,感知无法与社会融合,无法做出合理决策

反社会,攻击性的行为也可能是情绪的缺失导致的,学习记忆决策都涉及情绪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太过于注重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和事实性的认识,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教育离开了孩子们的情绪和感性思维,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儿童情绪价值在中间的作用,这也应该是我们以后教育需要关注的

给与青少年安静的思考的时间,还有做白日梦的时间,如果这些必要时间缺少的话,既会有损他们的幸福感,也会影响他们的专注力…在这方面,父母还有教育者,一定要正确认识休息,休息并非懒惰…

《情绪、学习与脑:探索情绪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读后感(二):如何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从了解情绪神经科学开始

本书的作者是玛丽·海伦·爱莫迪诺-杨,南加州大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她在该校的脑与创造力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并在南加州大学的罗西耶教育学院任教。她因卓越的科研成果、积极投入的科学传播工作,以及活跃的社会影响等多次获得美国的国*级奖励。

本书她提出了两个简单却深刻的思想:

其一,由于情绪能激活那些进化而来,负责我们基本生存的大脑机制,因此情绪因素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源泉;其二,由于我们只会对我们在乎的事情上心,因此有意义的学习本质上是离不开情绪的。

也就是说,情绪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从而能够让他们深度思考,并能够应对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和追求未来事业的本领,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可能地关注和调动学生学习中的情绪因素。

大家应该知道,我们的大脑有一个部分叫做前额叶,它的功能是抑制情绪,进行自我控制的。前额叶皮层有时被称为大脑的执行中心,因为它就像一名优秀的首席执行官,能阻止你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或犯下危险的错误。它抑制我们的冲动,可以缓冲思想和行为。

比如,书中提到一个棉花糖实验。也叫延迟满足实验。给32个3-5岁的小孩子面前放一块棉花糖,对他说,我现在要出去一下,如果你能忍住不吃这个棉花糖,等15分钟我回来以后就再给你两个棉花糖。一些孩子立即吃了棉花糖,而另一些孩子坚持了10分钟之后,甚至15分钟,抵抗住了诱惑。

跟踪发现,马上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可能出现学业问题,注意力难以集中,并且难以维持友谊。后续的各种研究中,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他们更可能超重,挣钱少,并有犯罪记录。

如果我们的前额叶受损,那么情绪就会失控,影响人的决策和思维。比如没有好恶偏见;变得索然无趣;颓废,没有正义感。他不知道自己做的决策到底是好还是坏。

也就是说,情绪会影响我们的行为和认知。通过神经科学对大脑和情绪的研究发现,情绪还会影响我们的生存能力。典型的情绪就是恐惧。

恐惧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比如,遇到危险我们会产生应激反应,而这种应激反应就是焦虑。假设你去深林里玩,不小心遇到了老虎,这个时候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战或者逃,你会想:我是跟他打还是赶紧逃命。这是我们来自原始社会的本能,焦虑是“战逃反应”的一部分,是由祖先代代相传下来的。

大脑有两种系统,第一种叫外求系统,主要的是关注外界,以目标为导向;第二种是内观系统,这是大脑的默认模式。这两种系统是相互依存的。

那么它跟学习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平时的白日梦、不专注和走神都跟大脑有关系。我们一般认为,孩子要想有一个好成绩就必须专注学习,一门心思的投入进行。

但是根据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其实白日梦、走神更有利于孩子学习。孩子总是保持高强度的专注和紧张,可能会剥夺孩子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也就是说,孩子做白日梦、不专注或者是走神其实是在通过大脑链接来进行思考。比如大脑处于默认模式时,也就是静息状态下,大脑的某些区域仍然保持这高度活跃,头脑是不会闲着的,它在不断的思考。所以,不要觉得孩子走神了就是浪费时间。

因此,作者说,不管是父母还是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内观系统,也就是默认模式系统,这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对于社会情绪的幸福感以及学习能力。

而外求系统主要是关注外界,比如孩子会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这就是在关注外界,以目标为导向。比如共情的能力。共情是人类的本能,我们天生就能够观察他人的处境,然后再与自己进行比较,甚至下意识地效仿。神经学家认为,我们的大脑中有一种“镜像神经元”,这种神经元能够将我们看到的他人动作,复制到我们的大脑中,而这就是模仿学习的基础。

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能对他人做出“镜面反射”,还可以像海绵一样,以一种更深入的参与程度“浸入”他人的内在状态。所以,我们的大脑是被经验重塑的,每一次和他人的互动,都会影响和改变我们自己的大脑,同时也会影响他人的大脑。

总的来说,只有我们理解了情绪、大脑和学习中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强化孩子的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全方位的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本书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书中的理论和研究很好的说明了神经科学的对我们的影响和作用,本书将是我们对学习的一个重要研究创新,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崭新的视角。

《情绪、学习与脑:探索情绪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读后感(三):利用情绪帮助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看到学习效果

随着抑郁的爆发,大家也都越来越关注情绪上的问题。

情绪从来都不是我们的敌人,而且还是我们的好帮手。

很多人都说“战胜情绪”,这四个字本身就不对。它既然存在,便是因为我们需要。对我们的学习来说,情绪也有着它独有的优势。

有一本书叫《情绪、学习与脑:探索情绪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是美国的玛丽·海伦··爱莫迪诺·杨写的。

她是一名神经科学家、发展心理学家,还曾是一名中学教师。所以在封底处提到:这或将改变教师们关于什么是学习的看法。

对于已经走出学校的我们来说,这就是一本很好的学习指南。它也是一本论文集,收录了十几篇论文。

其中作者提出了两个简单却深刻的思想:

其一是,由于情绪能激活那些进化而来的,负责我们基本生存的机制。所以情绪因素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源泉。

其二是 ,由于我们只会对我们在乎的事情上心,因此有意义的学习本质上是离不开情绪的。

所以要想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可以应对生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和追求事业的本领,就要学会调动学习中的情绪因素。

我们都知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学校教给我们的东西跟社会上的一切几乎都是脱节的。

所以要想走的远,就得自己重新开始学习。

作者在引言中提到:学生倘若意识不到他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技能的用途,就不会专心投入地学习。

所以我们现在的学习就要以“用途”为出发点。

其实情绪对于学习的力量我们一早就见识过了——偏科。

就因为喜欢那门课的老师,或者单纯喜欢那门课,就会有一种学好的动力。

喜欢,就是学习的驱动力。那用途显然不是我们学习的驱动力,但是工资是,兴趣是,赚钱也是。

我们学习不仅仅只是为了使用这个技能,其目的是获得我们需要的东西。因为想要,所以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和成本等等。

得到某样东西的目的,是我们在进入社会后产生的认知。

作者在书中说到:认知与情绪是紧密相关的,且情绪对学习的好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做到任何一件事都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要在学习的路上设置奖励机制。

如果你玩过王者荣耀,并且还是隔一段时间玩一次的那种,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

就是隔一段时去玩儿的时候,开始的几局匹配到的都是一些比较菜的人,你会很容易地就连升几级。

可玩儿几把之后就会遇到高手。

这也是游戏的一种奖励机制:让你先尝点甜头,然后再慢慢增加难度。这样你也愿意玩下去,而且技能也会熟练起来。

这就是情绪带动学习。

作者还在书中明确表达:学习者对于结果的情绪反应,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引导他们今后的行动,促使他们下一次做出选择。

也就是说,你学的好,就会继续,学的不好,就会打退堂鼓。

所以有了奖励机制,任务难度上也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不然也会被困难劝退。

学习,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往前走半步的机会。

《情绪、学习与脑:探索情绪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读后感(四):孩子学习有情绪、总想玩儿怎么办?听听脑科学专家怎么说

孩子贪玩是天性,可对我们家长来说,望子成龙心切,不免常常为孩子的学习焦虑、甚至操碎了心。孩子学习有情绪、总想玩儿,并不是孩子的问题,恰好是我们家长的课题。

孩子希望先玩一会儿在做作业,我们却希望孩子先完成作业,于是孩子带着情绪写作业,结果如何呢?

孩子的愿望没得到满足,会磨蹭拖拉。于是,我们追在他屁股后面催,却越催越慢。

不是拿橡皮、就是喝水,或者上厕所,十分钟的作业二十分钟都搞不完。

好不容易做完了,一检查,不是字迹潦草、就是错误多。

一看就是一肚子火儿,怎么生出这么个不争气的孩子。这大概是我们大多数家长的真实写照。

其实不是孩子不争气,是我们还不了解孩子的情绪对学习的重要性。

最近看了这本《情绪学习与脑》这本书,才发现,原来在教育的路上,情绪脑科学我们还几乎处于无知状态。

这是一本探索情绪神经科学对教育的启示的书,也是一本能真正能改变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对学习误解的书。作者将前沿心脑神经科学融入教育,有助于我们帮助孩子提高认知天性,从而更好地掌控情绪,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最终获得反脆弱能力,收获真实的创造力和幸福力。

作者【美】玛丽·海伦·爱莫迪诺-杨 ,任教于南加州大学的罗西耶教育学院,是南加州大学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教授。除了教学工作,她用大量时间来从事脑与创造力科研工作。结合一线教育的工作经历,使得她的科研成果更注重实际和实用价值。

爱莫迪诺-杨在本书中用了十多篇文章,其中既有生动形象的故事、又有严谨科学的试验结果,主要是为了向我们展示两个简单却深刻的观点:

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情绪舵”这个词,就是说情绪在学习过程中,非但不是无关紧要,相反,它还是学习的舵手,引导孩子的学习方向。

也就是说,要想孩子学习好,我们不能忽视孩子的情绪,直接填鸭式地谈学习。相反,照顾好孩子的情绪,解决和满足孩子冰山下面的需求,孩子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情绪就能激活那些进化而来、负责我们基本生存的大脑机制,孩子从而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情绪思维,即调节认知的过程,常常隐藏在冰山下面的无意识层面,这是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原因。情绪往往通过调节我们身体的生理变化,如心率、血压、肠胃及感受,从而引导我们的认知和行为。

不仅如此,研究表明,我们的大部分认知的形成,都源于我们的情绪思维过程。只有情绪参与的学习,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也才能学以致用。这也就是解释了,为什么填鸭式的学习,只会制造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的原因。

故而,如果孩子学习产生情绪,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再来关注还的学习目标。

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好的情绪和幸福感,孩子对学习的认知也会改变,原来学习并不是件枯燥乏味甚至痛苦的事情,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快乐充实的情绪,而不是挫败感和被控制被羞辱的情绪,就能帮助孩子爱上学习。

书中有个大脑“静息”功能的概念,说简单点是大脑开启了默认模式,这是孩子在休息的时候才能获得的功能。

我们总觉得孩子玩儿的时候在浪费宝贵光阴,多学习就能提高成绩。

其实不然,休息并不是浪费时间、游手好闲。相反,孩子的大脑正是在休息的时候,也就是静息状态时,才会去反思和建构自己的经验,并赋予这些经验以意义。

同时,孩子在休息的时候,大脑还会整合碎片化的信息,在孩子头脑中形成连贯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从而最终加工形成对自己有用的能力。

同样的,孩子那些表面看起来是拖延踟蹰、瞻前顾后前思后想、甚至像做白日梦那样的“无所事事”,并非浪费时间。

当孩子从专注于外部的任务中解脱出来后,他们的头脑并没有闲着一一相反,他们可能会陷入天马行空的遐想,回忆过往,构想未来,还会思考和想象各种有关个人和社会的事情,孩子的部分认知,比如为什么要学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等,也是从这些思索中来。

专家提出,虽然做白日梦和不专注、走神会暂时导致成绩欠佳,但从长远来看,当地神游遐想或许对健康成长和学习是有益的。

甚至专家还提醒我们,儿童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玩耍,青少年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安静地反思和做白日梦,都会导致不良结果一一这既会有损她们的幸福感,也会影响她们的专注力。

也就是说,在有目标的学习时,孩子是向外求索知识,而孩子在玩耍或休息的时候,实际上是内观自我。

根据大脑不同网络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孩子投入学习外求的时间越多,内观的过程就越少。如果我们的教育始终只关注学生的“外求”,就容易将孩子引入短视思维的缺陷,他们的“内观”或内省力就会被弱化甚至会迷失自我,难以形成人生的大格局、大眼光和大胸怀。

书中通过这两方面深入研究,告诉我们孩子的情绪及适当的玩耍时间,对孩子的学习至关重要。多关照孩子的情绪、适当给予休息时间,才能培养健康能力出众幸福感满满的孩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