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100字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100字

《孩子,别玩手机了》是一本由【美】德沃拉·海特纳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9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一):做数字公民的智慧引导者--观念篇

现在的孩子读屏时间大增,哪个家长不焦虑?!美国知名教育专家致力于探索数字时代育儿方法,教你做一个智慧的引导者。

一、观念

1、孩子手机成瘾?你才是家里最容易分心的人!

2、既然要制定规则,家长一定不要先违规。

3、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你的功课要做足。

4、孩子的电子设备比你用的还溜?那都是假象!

5、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和引导,从而学会控制那些令人分心的电子设备。

6、数字世界充满了复杂的人际关系,价值观是处理一切的基础,而这源于你的言传身教。

7、每份贴子、每条微博、每次分享都在创建一种人格,这些足迹,将成为孩子的终生印记。

8、别让回复和点赞成了孩子社交的重心。

电子设备远不如动机重要,当孩子对一个游戏或者聊天着迷的时候,背后的动机和需要是什么,你又拿什么去置换他这个动机?!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二):做数字公民的智慧引导者--方法篇

二、方法篇

9、你有担忧很正常,但千万别恐吓孩子,这反倒让他好奇地去验证。

10、给孩子买设备之前,一定要谈条件。

11、不同时使用两个电子设备。

12、当你对孩子的手机监管感动无力时,尝试装一个限制软件,以技术对抗技术。

13、当你对孩子的游戏行为无法理解时,尝试跟他的同学或年轻玩家聊聊。

14、与其单纯限制游戏,不如合理利用游戏。

15、家长应教会孩子评估信息,哪些是可信的、什么是正能量,千万别一味地警告和否定。

16、分享孩子照片时要获得许可,这让孩子知道他的形象属于他自己,从而学会决断和授权。

17、如果你忍不住想监视孩子,那强烈建议事先跟他们打声招呼,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自控。

18、不秘密登录孩子的帐号、查看他们的记录,这样会助长捉迷藏的游戏。

19、创造一些“不插电”的家庭活动,

恐吓者或施虐者常常用“我要把你的事情告诉你父母”这样的话来威胁孩子时,因此,防犯网络伤害的关键是让孩子知道你的帮助是无条件的,即使他们违反了你的禁令,你也会站在他们这一边。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三):我们如何正确使用手机

手机、网络,这是信息时代的特征,不用说高大上的现代化的生活场景,就是如今去买个菜、坐个公交,手机和网络也越来越充当了重要的媒介;更不用说,不少人每天会在手机上耗费大量的时间,工作或是休闲——或许更多的时候是在刷微博、刷朋友圈、刷抖音……生活似乎就是这样“刷刷刷”地就过去了——然而,这真的就是我们工作、生活的全部吗?不仅如此,就连如今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地沉迷于手机网络、沉迷于数字世界,而忘记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活动与游戏,忘记了抬起头来和亲朋好友说上几句话,或者出去走一走……

如今,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越来越多的人确实离不开电脑、手机、网络,也有越来越多的工作、生活需要手机这些现代化通讯工具来处理。一方面,它们让人类的工作、生活变得越来越快捷;但另一方面,正是网络,特别是手机,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趋于宅——不出门,就可以处理工作;不出门,就可以购物,大概除了还需要自己亲自上卫生间,吃喝都不需要自己亲自去做、亲自去买了!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些非常让人深思的照片:作者拍了很多场景人们坐在一起的照片,而他们坐在一起,人手一部手机,都在各忙各的事儿——而作者的处理手段就是,运用PS的手段把每个人手中的手机都“消失”,保留各自的姿态!可想而知,这样的一种处理后的图片,看上去简直很难不让人不感到无比的触目惊心!

这样一个时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家长们、老师们,又怎么能理直气壮地对孩子说:“孩子,别玩手机了”呢?!我们自己都做不到,自己都无法离开手机,又怎么能仅仅凭着自己是家长、自己是老师,就命令式地禁止孩子不要玩手机了呢?!更何况,手机、电脑、网络,说到底,不过就是个工具而已,是让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变得变得越来越便利的工具——而工具本身是没有什么错的,错的或许就在于我们自己,在于我们利用这些工具的方式方法有了偏差,所以才产生了更多的新问题!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处理手机等的相关问题,确实还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需要一个正确处理的手段,才能让手机等通讯工具回归它们本来的位置和作用,而人们也不必再为用手机而产生种种烦恼!

在《孩子,别玩手机了》这本书中,美国知名教育专家德沃拉·海特纳讲述了“触屏时代的七个教育关键”,也即:第一,学会影响而不是控制孩子;第二,跟上时代的步伐,别“掉链子”;第三,改变敌视电子产品的态度;第四,安装同理心这个程度;第五,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第六,引导孩子设立交友界限;第七,和孩子一起克制“分心”。

从根本上说,这七点,既是德沃拉·海特纳想要告诉家长和孩子们如何处理手机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应用与沉溺之间关系的好办法,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七个教育关键”不单是讲给孩子们听的,同时也是讲给更多的成年人听的。每个人其实都需要这“七个教育关键”来给自己指点迷津。不妨先好好想一想,然后再决定自己该怎么去做。

两千年前,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荀子在《荀子·修身》上讲过这么一句话:“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其实,家长们正确使用手机,或者是教育孩子们正确使用手机,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四):家长,都看看这本书吧

这本书不仅是关于如何教育孩子的,更是关于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在本书阅读过程中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整本书并不是说教式的,作者在书中多次强调了“展开对话”的重要性。作者,在为本书做准备的过程中,不仅采访了家长,而且采访了很多孩子,她理解家长及孩子双方的焦虑,这一点十分难得。所以本书的确可以像它说的那样“帮助你和你的孩子展开对话,并有助于你和你的配偶或其他与你一同养育、照看孩子的人,以及社区中的其他家长之间展开对话。”

这是一本操作性很强的书,对于一些家长关注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建议

如果说,作为家长的你现在有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诸如,“我现在应不应该给孩子买手机?”,“孩子在社交网络上花了太多的时间”,“担心玩游戏时间太长影响孩子学习”这样的。

你可以先阅读本书的目录

会发现“与其限制游戏,不如合理利用游戏” ,“什么时候给孩子买手机才合适”,“关键六:引导孩子设立了交友界限”,这样的意义十分明确的章节标题,以“手机”为例:你可以直接阅读152页开始的这一部分。在这里作者首先表示理解你的困扰,因为“给孩子买手机是你作为父母做出的最大决定之一”,因此在做决定之前,你可以先顺着作者的思路,思考一些关键问题。之后作者给出了一些实际的例子,给诸位会为这件事情感到困扰的家长,作参考,最后作者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时间,而是给出了一个思考的“导航图”来帮助家长选择恰当的时间:1、认清你真正的恐惧和想法;2、确认孩子想要手机的理由;3、教孩子一些基本的电话礼仪。

你可以选择只阅读本书的目录和大字号的部分来解决自己目前的困扰。但是更好的阅读方法,就是按照本书的章节顺序,完整的阅读。因为本书的编排十分合理:

第一章 孩子“机不离手”,家长也身在其中:从整体的层面介绍了数字技术,是如何改变传统的家庭关系的,以及在数字时代人们面临的困境与挑战,特别是应该如何引导“数字土著”们,适应这个时代。

第二章到第八章,一共是“七个关键”,这七个关键分别是

1、学会影响而不是控制孩子

2、跟上时代的步伐,别掉链子

3、改变敌视电子产品的态度

4、安装同理心这个应用程序

5、营造健康的家庭环境

6、引导孩子设立交友界限

7、和孩子一起克制分心

第九章:让孩子做自己的“设备管家”,则是告诉家长们,要让孩子们了解到,社交媒体的特点,以及学会管理自己的数字声誉,不要做出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第十章:作者通过总结,再次告诉家长们,孩子们未来的成功将取决于他们真正具备的数字技能,所以,作为家长,有责任成为孩子的导师。而“引导胜于监控”。

对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导师”这一点,作者在整本书中,会不停的提出一些关键点:诸如“在你有意识地指导你的孩子使用科技产品时,请注意给你的孩子树立典范”“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少说“我是家长我说了算””,“学会影响而不是控制孩子”“改变敌视电子产品的态度”,“运用同理心去了解你的孩子以及其他孩子”,“既然要定规则,你就别先违规”,“营造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等等,应该是希望各位家长在急于解决“小孩带来的麻烦问题”的时候,也能稍微想一想,自己身上是不是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希望各位家长都能通过阅读本书,提升自己自我教育与教育小孩的能力。

《孩子,别玩手机了》读后感(五):既然逃不开,躲不掉这个数字时代,不如在教育“数字土著”中拥有更多的教育智慧

对于如何在数字时代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我们总是充满的无限的焦虑。到底该不该、什么时候给孩子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等,人们总是各执己见。

作者德沃拉·海特纳通过详细的研究、丰富生动的案例以及直白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数字时代应对各种数字设备中的育儿挑战。这个命题本身就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的研究。单纯的控制或者严格管理孩子使用数字设备,已经不是我们当前“正确”的选择,作为父母的我们都在使用各种数字设备,学校的作业需要数字设备,这已经不是“给不给使用”的问题,而是“如何使用”“如何引导”的问题。作为母亲的我对此也是异常的焦虑、担忧,毕竟孩子的自控力远没有形成,各种关于还在使用互联网、手机的负面新闻屡见不鲜,我们作为父母,在面对养育这些“数字土著”时,究竟该何去何从?作者给了我们非常好的答案。

1.积极培养孩子的科技素养。

不要以为能够熟练的运用数字技术就能成为数字公民,我们的孩子们作为触屏一代拥有无限的机遇。但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如何指导孩子们使用功能强大的数字设备,帮助他们学会驾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交互游戏等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比如,他在网络世界中能否应付复杂的数字人际关系?他在网上发的每一个帖子、每一条微博,都在创建着一种“网络人格”,但他还需要不断地自我探索。管理数字世界是无边无际的,如何以适当的方式把时间花在适当的地方,如果没有大人的正确引导,孩子们大量的童年时光可能要被各种新奇的诱惑所占据了,最后耽误了孩子的前途。因此,帮助孩子提升科技素养,让他们从科技中受益,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知识、信息、能力,是我们应该抱有的态度和价值观。

2.强化父母的引导与指导。

永远不要忘记你在孩子获得屏幕智慧过程中的示范作用。作者认为,父母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帮助、指引孩子正确的使用电子设备,而不是粗暴地监管他们使用设备以及控制他们使用屏幕的时间。作者提出了非常多现实而且棘手的教育难题:孩子们喜欢公开化他们的生活,然而数字时代已经决定了我们的隐私范围越来越小,我们要如何做?当我们发现孩子看一些成年人的东西,该不该给孩子看?我们该怎么和他们更好地沟通?

一是需要更好的沟通。

抛弃一些我们对孩子使用设备的刻板印象,也许他们在网络上写着小说,或者在创作着新的东西,我们可以好好地不带偏见地聊聊,有利于通过学习新技术的孩子建立自信。

二是创造一个积极的科技环境。

比如在家庭布置上,可以营造一些不插电的空间和场所;

一些时候放下你的手机和工作,陪孩子一起做做户外运动或者谈心;

在与孩子的老师和朋友同事进行线上和线下沟通时,树立一个文明的榜样;

教导孩子在数字世界中尊重他人的隐私,并且在分享和发布有关他人的内容时,要获得对方的允许,启发孩子的数字道德观。

当然还有数字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注意力容易分散。令我们分心的不是电子设备本身,而是我们如何使用电子设备。比如孩子有了电子设备后,好几个小时都玩不成作业的问题,我们需要拔掉插头做家庭作业,立好规矩。

3.利用数字技能培养更棒的孩子。

作为他们的父母,我们在接触科技时不要满怀畏惧,而是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我们不是无所不知,但并不因此苦恼,而是随时准备进入学习状态。我们意识到了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但是可以对技术工具加以控制,准备好把我们的数字小土著们引导成合格的数字公民吧!

一是提升媒体素养来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引导孩子在数字时代更好地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与世界。比如:鼓励他们发表使用数字资源的看法,而不是带有成见的对他们进行教育,不要直接说“我认为这是性别歧视”,而是问问你的孩子对男女角色有什么看法,或者如何对不同种族的人物进行刻画。还有比如Ta和小伙伴的关系,人与人在互联网上界限等等,书中都有许多的介绍。

二是提升孩子的知识水平,这其中包含但不限于创造力、财务认知等一系列的知识。比如,鼓励他利用数字设备去创造,如果他喜欢编程、喜欢游戏,可以鼓励孩子去开发创造一个拥有他自己创意的APP。

三是作为现实世界补充的连结。孩子使用电子设备,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社交,如果谁没有电子设备,他可能会失去一些朋友,甚至少了许多同辈群体的共同话题。数字世界的社交让人更具有焦虑感,同时也将一些现实世界的事务无限放大了。帮助孩子在数字世界中进行良好的社交,孩子在现实世界中会获得更好的友谊与连结。

教育是培养未来的人。所以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始终是教育不变的法则。孩子的未来成功将取决于他们真正具备的数字技能,他们与人交往并在人际关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完全依赖于他们是否能够掌握一套强大的数字技能。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还需要不断的修行,和孩子一起积极地拥抱数字时代,一起进步,一起成长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