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读库2200》的读后感大全

《读库2200》的读后感大全

《读库2200》是一本由张立宪著作,20出版的352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12-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库2200》读后感(一):烟火向星辰 所愿皆成真

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而一个丰富的人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丰富。--叔本华

某次独处的时候,周围只剩下汽车轮胎弹奏在马路的进行曲,偶尔一辆被前车堵住的车发出公鸡般的鸣叫,随后安静的空气中,只有细微的鸟鸣声。而手机时不时响起推送的铃声,这些铃声依然保持着诺基亚手机时代手机铃声的特点:短促、简单、粗暴。就像雷雨天从屋顶漏下来的水滴

《读库2200》读后感(二):还是第一次读到00号

有一天在我的书店读者粉丝群里看到一位读者拍了一张书页的照片,题目是《史记》的写法,嘉宾刘勃,地点天津一書书店。原来我们做了不到一年的书店,在一本书中首次亮相,是以这种方式。

这篇对话访谈的全文最早发布在了读库的公众号里,是我们书店开业活动邀请刘勃老师做客书店时的对话整理而成,也正是自己的书店以这样的方式亮相,才使得我第一次预订了读库2022年全年的读本(之前的21、20、19系列都有)。

书中的部分内容,在读库的视频号中有过观看,只是以文字的方式去阅读,却有一种全新的体验。开篇的读库16年的年会的文字对话内容,细细读来,竟与我另有启发,特别是第二篇,是关于教育部分的,让我这个至今尚无子女的人,居然对孩子教育的问题,引起深思,也不自觉的去想,未来如果自己有孩子时,是不是还要重新再读读这些内容。

和读库有过采购合作,读库出品的书,书架上也收入了不少。自己一不小心走上开书店这条路,虽远比不上可以出版图书的这些机构组织,但终归也自腆算是一个行业中的人,有着对纸质书和制止读物的热爱身在其中。

这种一期一会的感觉很棒,大家都要加油。

《读库2200》读后感(三):这就是读库

前两篇对谈,看起来津津有味。第一篇对谈主要是:读库做什么,怎么做。

读库做的就是文字编辑工作,通过文字做通识教育,帮助一个人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思维工具及三观。无论视频,音频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

怎么做呢,具体的内容老六说了很多,比如如何支持团队伙伴,比如消灭情绪敌人,比如如何构建稳定的工作关系。这些都可以看到读库的管理理念是比较青色的。

第二篇主要是说育儿,当了爸爸妈妈还如何保持自我,这一篇觉得值得青年父母都看看一看。

第三部分他说,可以看到读库关注的内容是比较前沿的,可以拓宽视野。关于日本的生活之美如何发展成现在;目前医疗行业发展趋势,以及现在的医学循证观念,当时真的是惊讶到,完全是去经验化和个人主义色彩,打破常识;对《史记》多了一些全面认知;毕飞宇那篇,最喜欢,关于求真和文字对人的作用,深有感触,阅读真的是会一点点改变人;最后一篇,可以指导小白如何阅读漫画。

第四部分手记,进一步体现读库文化,不过觉得放进书里有点自恋了。不觉得有必要。

整体读下来还不错,第二部分对去年读库的总结,会引起我想读去年的读库内容,不过觉得也没有必要放这一部分啊,后来想想也理解这部分的体验用意,重复是有力量的。

《读库2200》读后感(四):两本读库

老六在这期里说起大家对读库的误解,不由想起十多年前我买了本读库0601,灰色封面,书脊上的读库二字是棕底阴刻,摆在书桌上很不起眼,同事看到后评论说:这本书肯定很无聊,误解就在这一眼之间展开了。

手里的这本2200验证了读库已经走过16个年头,封皮的颜色依旧是寡淡的,正红色的书脊居然已经有些褪色,读库二字从封面中轴线上方改到了右上角,浮雕立体的质感特别称心。表面改了,但不变的是老六。其实,他也变了,变成了四岁女儿的爸爸。DK-16的第二篇就是一场关于育儿的对话,看到标题“我们和我们的孩子”时,我以为是这个“孩子”是读库,事实上这个“孩子”就是孩子,为什么不是呢?同事有和我聊起关于读小库的书,赞赏有加。现在的孩子们一定会有未来读库的读者,他们的父母可能正在给他们绘声绘色地读着读库的绘本。

“他说”的几篇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六,毕飞宇,张同道三人的对谈,毕飞宇说“自己没有故乡,也没有乡愁,他的精神故乡是汉语,他的成长是用汉语建构起来的”。张同道是纪录片《文学的故乡》的导演,他说“纪录片是抵达真实的一种方式,但纪实不等于真实,纪实只是走向真实的一种方式”。汉语是中国文学的故乡,真实是纪录片的故乡,故乡的故事总是说不完的。

谈回到那篇“误解”,老六无比用心地讲解着公司的宗旨,定位,读库的历史,未来。虽然不曾对读库有过误解,倒是让我读到了出版行业从业者的艰难,做好一本书,真的很不容易,而老六说公司的员工几乎不加班,也让我有所安慰。

新年伊始,希望今年的读库和大小册子们继续给我们惊喜,如果是惊吓,那我就借用2200里的一句话:“不要低估一本坏书对孩子的教化作用”。

《读库2200》读后感(五):读书笔记-摘抄

* 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你自己是有操控感的:这一段我可以反复读五六遍,另外一段可以扫一眼就跳过去,读完这一页马上再翻回前一页,或者忍不住了,必须先看看结尾等等,所有这些动作都是读者自己可以导演,这种操控感是非常好的。阅读不是千人一面,以同样的节奏、同样的速度往前走,但变成音视频之后,即使现在有二倍速、四倍速可以选择,它们的操控感依然是非常差的。 * 读者接收信息的最好方式是阅读纸质书。 * 工作关系比个人关系更重要。 * 只要有工作关系就可以,私人关系不要再介入了。 * 你看自己的朋友圈,或者最常联系的那几个人,会发现往往边界感没有分清楚,工作关系混同于私人关系,私人关系又往往因为工作变得朋友也没得做了,这都是很可悲的事情。 * 知识分为两种,一种叫专精,你吃这碗饭,搞这个研究,那必须要做到专精;另一种叫博通,在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世界,你也要有非常广博的涉猎,并且要能打通。 * 因为它能让人体会到一种乐趣,知道了原来不知道的东西的乐趣,信息刺激大脑所带来的乐趣。 * 你做父母做的怎么样,不足以左右你孩子的人生。 * 生完孩子你会想做个更好的人。 * 你一定要意识到她是另外一个人,只是借你的地方和你产生一段缘分。 * 任何一个生命在生长过程中一定会接触到“规则”。孩子有自己的本性,当本性接触到环境的时候,一定会收到很多来自环境的反馈,有些事情会得到奖励,有些事情会得到惩罚或者说不被允许,这个主题需要孩子花很多年去探索。在他探索期间,父母起的作用就是陪伴,告诉他“你是一个很好的人”,即便遇到困难或挫折,那也是探索的一部分。 * 如果父母太正确了,本身无懈可击,那意味着犯错的只能是孩子,这样的孩子甚至无法责怪父母。 * 爸爸妈妈早点把黑锅背起来,承担这个错误。 * 一个人有生理年龄,是多大就是多大,但他还有心理年龄,学养上的年龄等等,但一个人还有笑容年龄。 *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看,和大多数人的直觉像悖的是,医生可不是越老越可信。 * 虚构——当求真、求实抵达一定的边界,你会发现,用实的办法再也求不到真,不如弃实向虚。或者说,当我们去捕捉虚的东西,慢慢逼近,再也逮不到的时候,我们可以弃实向虚,这都是方法论。虚构不是撒谎,虚构是当认知、逻辑抵达极限、力所不及的时候,人类所寻找到的一种更加可靠的求真的方法。虚构是更高意义上的求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