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没有终点的生命读后感100字

没有终点的生命读后感100字

《没有终点的生命》是一本由[法]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2019-6-29图书,本书定价:288,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终点的生命》读后感(一):摘

我既离不开食物,也离不开你。

艾滋病毒可以拯救人的生命。感染上艾滋病毒的细胞成为转基因细胞,这就是艾滋病基因组(潜伏性病毒)基因疗法,利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特性,把遗传物质带到细胞里。

衰老是线粒体的DNA在发生突变,比如有人开始掉头发。线粒体内加入甘氨酸之后,97岁老人的细胞又产生出活力。给小鼠植入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有助于线粒体与细胞核之间的流通)两岁鼠肌肉水平变成六个月。Elysium美国保健品公司测试结果,如果想让产品有作用,要每隔15分钟吃一粒胶囊,因为人体十五分钟之内就把它排出去。

山中伸弥转录因子是让细胞恢复青春的另一途径。老鼠变年轻,名副其实的重置。血液直接注射到血管里,不应该进入消化系统。DBPCRCT: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验证。

为实施基因编辑,就要把改良基因嵌入一个病毒里,由病毒将扩散到体内,但是采用这一做法,有可能破坏人体自身免疫系统。

ips细胞是用基因人为造出来,而这些基因十分强大,很可能携带癌症。更推荐冷冻脐带血干细胞,比做汽车里的安全气囊。

3D打印器官,利用动物制作与人匹配的器官,人性化的猪

《没有终点的生命》读后感(二):不算是科幻吧。。。

科幻吗?我怎么觉得不算呢。尤其是作者自己都说书里面诸多细节并非凭空想象,而是有真实的科学理论依据,主人公走访的科学家也都是真实的人物。。。。所以,不知幻在哪里?倒不如说是一本以生命工程和技术为主题的现实讽刺小说。

讽刺的基调从第一章就奠定了:

主人公的职业是电视节目主持人,他主持的节目是一个叫做《化学秀》的辩论栏目。每次节目邀请诸位嘉宾来一起参加辩论。所有嘉宾在节目开始前必须先服用一片药,药品很多,但全都是麻醉剂,致幻剂之类的药品。药片在一个黑布蒙住的罐子里,嘉宾从中任意取一片,他们不知道自己吃下去的是什么药,他们在药物作用下展开辩论,这些满口胡话的文化人在镜头下丑态尽出。主人公说自己是唯一被花钱雇来献丑的,他不明白这些嘉宾为什么要到演播室来让自己出丑。。。

至少从第一章来看,讽刺这个每个个体都想尽一切方法将自己置于摄像头前的时代似乎是本书真正的主题,故事的走向是批判现实。但后面作者开始将主题扭转到了生命上,这稍微令我有些困惑,所以这第一章的作用是?牵强的理解也许可以理解为,贪婪的现代人,不仅要将自己放到网上供众人观看,更要求长生不老永久被众人观看?不是很顺的样子啊,数字永生从某种意义上很容易实现,人死了,他的自拍照将会永远留在数字世界里。是这些贪婪的自拍者想要追求肉身永生吗?不管怎样,从字面上看,主人公跟自拍者也不是一类人,他是在遭遇自己父母的死亡之后,感受到孤独和痛苦,面对自己可爱的小女儿,萌生出永生的念头,并开始着手执行。

主人公求永生的步骤包括

1, 掌握生命的奥秘:基因测序,

2, 血压,心脏,肝、胆、胰、前列腺,全面体检

3, 心理医生怎么说?“想要永生是典型的病态谵妄,伴随着可怕的自恋,妄自尊大,妄想型冲动,名气和上瘾会加重这一冲动。

4, 细胞再生,细胞分化,提取植入干细胞。。。转基因人类?技术上可行,有些地方被法律禁止,但,大家都知道的,有些地方一直在偷偷的做,且有成功案例。

5, 素食疗法,激光血管治疗,艾滋基因疗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载体),器官移植(猪器官或者3D 打印器官),都在路上了。

6, 大脑是个难题,唯一的难题。脑细胞不可再生,复制人体技术可行,人的记忆无法复制,将大脑转移至硬盘?此目标已排上日程。

7, 输入年轻的血液,怎么说呢,返老还童是可能的,传说中的吸血鬼的故事还真是青春永驻的药方。

故事结束的很平庸:主人公在上述乱七八糟的医学和科技知识里转了一圈之后,他终于发现家庭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他终于明白,他要的不是自己永远不死,而是和最爱的人在一起。于是他放弃了求永生的漫漫征程,回家了。

唉。。。谁不知道呢。。。从来都是这样的。。。还指望你能讲出点新鲜的东西呢。。。

《没有终点的生命》读后感(三):关于长生不死的警示故事

一、贝格伯德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出生于1965年,今年已经50多岁。他在当代法国文学界是一个幸运儿,一个异类,他是位声名鹊起的作家,但他实际上是位广告人,写作只是他的副产品。他的私生活也惹人诟病, 吸毒、离婚、酗酒一样不少。他最成功的小说《99法郎》是一本以作者自己为主人公的讽刺小说,开头是这样写的:

读者会觉得它不是什么虚构小说,而是一份揭露广告业秘密的报告。在这里试摘录几条:

然而,这仍是一部小说,并且颇具深度。贝格伯德在联合文学奖颁奖仪式上说:“我相信故事的虚拟能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理解当前的世界。”他在接受法国媒体的采访时则说过另外一段话:“在当代小说中,最使我感兴趣的是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的分界,是真实与虚构之间的那个朦胧区域。我喜欢的所有作家,从杜鲁门·卡波特到艾玛纽埃尔·卡莱尔,都喜欢在这个主题上进行探讨。虚构一个假想的世界时,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当您描写您工作的那个公司时,就会被炒鱿鱼!写自己的生活比全盘虚构更危险。”他正是因为《99法郎》一书被炒了鱿鱼。

所以,他的其他几部小说——《一本法国小说》、《爱情持续三年》无不采用这种形式。是小说,却在写自己。故事里充斥着自己真实的生活,然而却又不是自传。真真假假,读来读去,最后不知是蝶还是庄周。

2013年,贝格伯德应“中法文化之春”项目的邀请来到上海,他在专访中说道:

在武汉参加活动时,被问及该怎么理解“写作对我来说就是失去”这句他的名言时,他又说道:

这大概就是本书——一个追求长生不死的故事由来。本书继承了贝格伯德的写作风格,依旧是自己的生活,依旧真实到令人恐惧。或许人类在生命科学的研究多少已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这本关于人类长生不死主题的小说无法分类,竟然被作者归结为“非虚构型科幻”小说。也许贝格伯德通过写作本书暂时消除了对死亡的恐惧。从我读到的内容来看,我是这么认为的。

贝格伯德的语言既直接又尖刻、毫不留情,既对着别人,也朝向自己。

他还毫无忌惮地说笑话。

不过,在他没有亮出毒牙的时刻,他的文风也很温柔。比如本书的开头。

几乎每一章的第一页都引用的我喜欢的作家,最开头是塞利纳《茫茫黑夜漫游》,第二章布尔加科夫《白卫军》,第五章是茨维塔耶娃。

有时候,他还有一些让人感同身受的警句,即使是在这本主人公除了永生什么也不缺,有点像科普读物般乏味的小说里。

书中描述的是世界性社交软件席卷全球后的大众生活,还提到了2017年特朗普总统的就职场景。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科学细节也都非常新,作者声称:

也许作者真的萌生了长生不死的念头,并且去努力实践了一下。不过,谁知道呢?

小说的主人公一如作者本人,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上流阶层的一员。小说的情节开始于简单的一段对话。女儿问他:“爸爸,所有人都会死,我的理解对吗?……爸爸,我不想让你死。”主人公没有勇气对她说“我将来会死的。”但他也知道,女儿不喜欢听谎话,于是他说:“从现在开始,咱们家不会再有人死了。”主人公的生活毫无任何奇妙之处,但他还是更想让这样的生活持续下去。用他自己的话说,

接下来,就该他去兑现这个不着边际的诺言了,这就是本书的大部分内容。

故事由此开始,读者仿佛在读一部大部头的生命医学前沿研究报告。主人公第一站去了瑞士基因组诊所,医生向他解释了重组脱氧核糖核酸是如何延长人类寿命的。并向他解释说:

在这里他也并非毫无收获,他认识了医生的助手——后来的妻子,并给他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并且看到了玛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序言里的话:“任何蔑视造物主创世机制的做法都是最恐怖的行为。”这句话可谓意味深长。

接下来,主人公迈上了追寻长生不老的正式旅途,第一步是到明星们都喜欢去的乔治·蓬皮杜医院功能医学监测科体检。检查结果是他的肝不好,医生对他异想天开的不死梦并未太认真。于是他踏上了第二站——去找他的心理医生恩基杜夫人。他向夫人诉苦说:“在科学发现长生不死的秘诀前死去太不幸了。应该能坚持到2050年,但从法国人期望的平均寿命值看我顶多活到2043年。我属于正常死亡的最后一代人,但我想成为第一代长生不死者。”医生对他的想法嗤之以鼻,但仍向他介绍了以色列研究细胞更新的布甘尼姆医生。

布甘尼姆医生提供的方式——注射干细胞并不是为了停止衰老用的,而是用来治疗疾病的,用在正常人身上会引发肿瘤。他还用犹太人的方式开玩笑说:

接下来主人公马不停蹄,对全家进行了人类基因组测序分析,同时为女儿购买了一个日本产的白色仿真机器人 。并预约参加纽约瑟莱克蒂斯公司转基因商务活动“21世纪晚宴”,据说出席晚宴的嘉宾没有人想在2200年前死去。在此之前,他计划前往奥地利的维瓦·迈尔健康疗养中心——著名排毒圣地,特色为洗血、洗肝、洗肠子、数字排毒法、激光静脉血液疗法、消化系统排毒,计划来这里休息一番,然后再去纽约实施永生计划。

第六章一开始,作者就描绘了一幅科幻的图景。

“转基因人类”的诞生——DNA可以编辑、大脑数字化、胚胎基因修复、细胞及血液恢复青春、脑改善。第一步是在2016年实现神经元与网络连接,当一小部分人与谷歌相连后,地球上的其他人很快被打回到穴居人状态。2020年开始基因编辑处理第一批婴儿,新人类——也就是超人。随后,新人类对智人展开了一系列屠杀,以解决人口过剩和气候变暖问题。2030年实施化学灭绝行动、血液战役,2051年第一次长寿之战,智人宣告灭绝。

这个恐怖故事完全可以独立写成一本书,不过作者只写了一页,话题就重新回到了2017年。在瑟莱克蒂斯公司的晚宴上,科学家安德烈·舒里卡表示:可以从诱导多能干细胞入手,造出完美修改过的个人,也就是说,培育超人。移植器官则可以使用3D打印技术,如打印出新肝脏植入体内。也许,人类不久将能打印出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过,在2040年以前,长生不老是无法实现的。科学家洛朗·亚历山大说道:

于是,男主角通过安德烈·舒里卡的公司,将全家的人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冷冻保存起来,等到将来再做处理。就好比冷冻卵子一样。同时,这家公司正在研究利用艾滋病病毒特性,把遗传物质带到细胞中。艾滋病毒是病毒界的法拉利,它能以极快速度传递各种基因。

在第六章的结尾,2017年7月20日,男主角购买的机器人流露出了情感,东京软银机器人技术公司为之雀跃,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第七章开始了,男主角拜访了另一位科学家乔治·丘奇——哈佛朗伍德医疗区任韦斯研究所所长。在等待会面时,主人公开始了对未来的幻想:

主人公认为,一个寿命较长的社会群体将导致人口数量骤增,其实现实未必如此。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人口变化中心主任Jane Falkingham发现,在更长的时期内,出生率才是人口增长的引擎,而不是死亡率。

乔治·丘奇的公司正在进行几项关于长生不死的研究。第一项是研究长寿者的DNA;第二项是逆转衰老。因为改变生殖谱系的伦理规范极为严格,相对而言研究逆龄生长比延长人的寿命更容易一些。研究发现,将NAD植入生命体后可以逆转衰老。然而,要让这产品起作用,要不分白天黑夜每隔15分钟吃一粒,因为人一刻钟就把它排出去了。要不然就挂一只注射泵。所以这项成果没有可操作性。此外也可以使用转录因子,利用该因子将细胞重新编辑成干细胞,让细胞恢复青春。即这是一次重置。不过,这种细胞层面的发现最多只能用来治病,和长生不死没有什么关系。最后,丘奇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年轻的血液让血液恢复了青春,并让所有器官都变得年轻。可以直接注射年轻人的血液来返老还童。应该是血液里某种成分起了作用。不过疗效仍在实验之中。

关于年轻人的血可以让人变得年轻,这可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现实中已出现好几年的新闻。2016 年 8 月起,Ambrosia公司开始为年龄在 35 岁及以上的人提供一项“血浆治疗”服务,即为他们注射从 16-25 岁的年轻人体内提取的血浆。Ambrosia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神的食物,也是奥林匹斯山诸神得以永生的源泉。公司成立于2014年,业务只有一项,就是一个叫做“年轻血液计划”的临床试验。这个项目要招募600名35岁以上的志愿者,在2天里输注1.5L血浆,血浆来自16-25岁的年轻人。 参与“年轻血液计划”成为“志愿者”要交纳8000美元,显然,有钱人才是Ambrosia公司的目标客户。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就是客户之一,甚至有媒体写道:“彼得·蒂尔每个季度都会花费40000美元,从一名18岁的年轻人那里获得新鲜血液。”

该公司宣称,通过输注年轻人的血浆,不仅可以让人健康长寿,而且可以治愈与衰老相关的诸多慢性疾病。 英国著名期刊《新科学家》做了相应报道:注射过年轻人血浆的老年人,其体内与癌症、阿尔茨海默氏症以及心脏疾病相关的生物标记物有显著改善。不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神经科学家Irina Conboy表示,经常给老年人输“异体血浆”是不安全的,他们的免疫系统如果过度激活,会导致自身免疫性或炎症性疾病。美国食品药品监理局(FDA)已警告说消费者购买年轻人的血液来改善健康并不是一个好主意,目前,该公司的此项输血服务似乎已经暂停。

回到小说。丘奇指出:衰老是由8-9种不同原因造成的,端粒缩短外,还有线粒体氧化、细胞非代谢性、血液等原因。冷冻脐带血干细胞比IPS细胞更安全,打印器官容易有错误和瑕疵,不如利用发育生物学,也就是用动物去制作人相匹配的器官。想长生不死,最大的问题不是器官,而是大脑,大脑的差别太大了,我们的记忆力无法转移到猪脑子里。

然后主人公就顺理成章提出了一个谷歌首席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提出过的问题,能否将人大脑里储存的东西下载到硬盘里。对此丘奇回答说:如果存储在DNA里是可以的。

在这一章末尾,主人公12岁的大女儿宣布要和已拥有人类情感的日本机器人结婚。男主角最终同意了。他接着约了克莱格·文特尔的全基因组私立医院,先是扫描大脑,把他的神经元复制到数字存储体中,再下载到硬盘中。 原理是这样的:假如能把一部数字电影存到活细菌的DNA里,那么就有可能把人大脑中全部信息融入到一个DNA中,再下载到大容量硬盘里。

也就是说:

同时,借助乔希·博卡内格拉创办的湖迈公司“神经增强术”,女儿和机器人把各自突触融合在一起,让神经元和电子衔接在一起,成为了新一代人形机器人的先驱。

主人公对此评论道:

现实中,2011年俄罗斯媒体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就发起了“2045计划”,他耗费巨资雇佣了大量科学家,试图研究打造真实版的“永生人”。这个创造“新神”的计划分成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发一个由人类大脑控制的机器人; 第二阶段:人去世之后,将大脑移植到机器人身上,从而延续他的生命;第三阶段:将人类大脑里的内容上传到一个人造大脑里; 第四阶段:打造一个全息影像版的“虚拟人”,它具有人类的思维、意识和感情,理论上它将实现永生。 这种通过新技术造神的方法被称为“超人类主义”。 “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也同样跃跃欲试。继电动汽车、太空火箭、超级高铁之后,2016年7月,马斯克在旧金山成立了神经技术公司Neuralink。Neuralink试图把人脑与计算机融合在一起。 如此一来,即使肉身死亡,你也可以把意识上传到另一个新的载体,实现永生。

至此,主人公该试的都试过了,返老还童只剩下一条路还没尝试——输年轻人的血。这时,妻子在争吵中提醒他:

当然,主人公不为所动,他前往蒙特利安布卢舍医院接受输血疗法。这家医院由杰西·卡马辛创办,卡马辛医生坚信年轻的血液是最棒的返老还童剂。年轻的血液威力无穷,甚至比毒品还厉害。主人公重新变得年轻起来了。消息被捅上了报纸,硅谷所有的暴发户涌向这家医院。很快,年轻人的新鲜血液不够了。

主人公需要年轻人的血液来维持自己的年轻,也就是说,需要掠食下一代的血液,而下一代,也就是男主角的孩子一代。他最初想获得永生,是不忍心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孤儿。现在却需要靠杀掉下一代来维持自己的长生不老。这不啻是种讽刺。

又是一个讽刺,一个千方百计谋求永生的人,却正因此提前走向了死亡。在临终前,主人公和神父进行了对话:

“正是在这一时刻,我决定把这个故事发表出来,就是你们现在手里捧的这本书,标题就是《没有终点的生命》”“我做了一辈子工作,也创造出一些美妙的作品,但远不如我用精子造出的女儿美。”于是,作者修改了故事。结尾变成了这样——

主人公最终领悟了神父的那句话:“当你接受生命中的礼物时,你就不会再害怕离开这个世界。”也许主人公,或者说是作者,认识到生活绝不是一味地逃避苦难。死亡正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的意义包括拥抱人生的所有体验,生与死、爱与失去。

博尔赫斯也曾写道:“永生是无足轻重的;除了人类之外,一切生物都能永生。因为它们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死亡能让人们变得聪明而忧伤,他们为自己朝露般的状况感到震惊。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是最后一次;每一张脸庞都会像梦中所见那样模糊消失。”

也许,人们应当学会接受人生旅程中的喜悦和悲伤,去发现生命的美和意义。因为我们都会出生,也必将死去。

当然,如果有一天人类确实不用再死去——也不用以一部分人血的代价换取另一部分人的永生。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描述那些是科幻小说的任务。这本书虽然很硬,却并不是科幻小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