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永生之后经典读后感有感

永生之后经典读后感有感

《永生之后》是一本由梁建章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永生之后》读后感(一):永生之后书评

总的来看,小说想要传达的核心理念是鼓励人口生育,减缓社会老龄化趋势,维持社会活力,保证社会正常地新陈代谢。过去,我们过多担忧因人口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控制人口的措施,随着社会发展,我们意识到,人是一切生产力的根源。社会不会因为人多而崩溃,因为更多的人意味着更多的生产力、消费力,人们足以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资源。此外,人口的增长可以改变社会结构,将按资排辈的社会权力分配方式转变为能者居之的分配方式,让更具有创造力创新力的人群引领社会发展。最后,人口增长会让社会年轻化,而年轻代表着活力,可以让社会充满着生机。

《永生之后》读后感(二):永生之后书评

时间来到2102年,地球上一家永新公司发明的永生药,人人都可以获得永生,免费且大量。但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放弃生育权,永远不能生育。而永生药可以让人的衰老速度降低一百倍,理论上人可以活到一万岁。

“长生不死”这个人类自古以来的幻想,一旦实现将带来灾难还是另一个高度的文明?“长生区”与“生死区”两种生命观的角力与碰撞,将故事推向高潮。

结合现实生活,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和《永生之后》里的情景很是相同。当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反而生育率下降。全世界来看,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越来越低,社会福利越来越好,工作积极性降低。同样在一个国家,大城市比欠发达的农村大龄青年更多,人们更不愿意结婚和生育。这究竟是进步还是退步。

书中最后作者提出了人类的终极目标——幸福,并不等于实现个人的长寿。真正的幸福,应该是让整个人类通过繁衍来不断探索和传播文明。

整个构想比较完整,故事也有反转,但并不精彩。关于人类发展,生育与人口的问题思考值得赞赏。

《永生之后》读后感(三):每天都在为自己的冲动买单

如果获得更多的时间只是为了消磨时间,那延长寿命其实毫无意义,因为相对于时间来说,再长的寿命都有消亡的一天,与时间相对,被消磨的永远的是生命而不是时间(你不是在杀时间,是在杀你自己——蔡康永,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

这是我看完了《永生之后》的第一感受,但是我又想到,梁建章先生构思的小说本身是线性的,小说一开始就设定了一个前提,就是永新公司给全人类都提供永生药,如果不是给所有人都免费提供,永生药如果是一种稀缺的药品,昂贵且产量低,消耗的资源巨大,那肯定是另一个故事了。因此,普遍的群体性的永生也许会带来人口激增,抑制创新和竞争,但是那也许也只是暂时的,人类能好好地活一百年,那没有理由不能好好地活一千年。颓废和低欲望是暂时的,至少,如果人类没有制造出新的使寿命更加延长的药物,那也会对人类造成新的压力吧。最致命的其实是没有没有繁衍下一代,人类没有新生儿,没有新鲜血液,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从一百岁的寿命突变到有1000年寿命的人,而没有一生下来就知道我能活1000年人,那新的秩序也许确实不会产生。

只是感觉全书读下来相当单薄,我看的电子书,看到最后几乎不敢相信这就结局了,永生的故事能给人太多遐想了,如果只写到生育和人口,总让人有种,吃了一口赠品,正想去尝试正品的时候,没了。

《永生之后》读后感(四):书中的永生药剂是怎么来的?

《永生之后》这本书的设定是:在人类通过永生药剂获得永生后,由于人口增长带来资源压力,人类被迫选择繁衍还是永生。一部分人放弃繁衍,选择永生,这类人生活在永生区;另一部分人选择繁衍,放弃永生,这部分人居住在生死区。永生区的人自由自在,但是缺乏活力,畏惧生死,厌恶一切带来死亡危险的生活方式。生死区的人由于珍视短暂的生命,更看重生命的价值,因此不断拼搏奋斗创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当一部分生死区的人取得了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地位,他们就会想要永久保留这些财富和地位,选择永生,因而移民到永生区。在5个生死区中有4个生死区因为富人的原因,公投加入了永生区,仅有一个生死区仍然存在。 故事留给我一个疑问:永生药剂到底是怎么来的?是如女主角所说的外星人的阴谋,还是女主角的谎言? 女主角的身份似乎是一个谜,她来自于生死区,就任永生区首席科学家男主角的秘书职位,他对于男主角的心态转变起了强烈的作用。首先,她通过个人的才能吸引了男主角的注意,其次,她通过个人见闻开阔了男主角的视野,并通过带他去生死区游历,增强了男主角的感悟,从而慢慢建立起了双方的爱情关系。在女主角一次误服用避孕药后,两人之间有了孩子,成为男主角思想转变的关键。在女主角将永生药剂的来历告诉男主角,男主角选择放弃永生,从而向宇宙进军,寻找人类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女主角是串联整篇文章的线索,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我始终怀疑这一切都是女主角的谎言。女主角很神秘,我觉得背后有值得挖掘的地方。 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对这本书的探讨,我希望能够通过大家的意见,更好地理解女主角本人。

《永生之后》读后感(五):永生之后

为了引起更多人对中国潜在人口危机问题的重视,梁总也是拼了,写书、发文章、出席各种论坛、和经济学家“隔空交战”,这次梁老板选择了更另类的方式,写小说。 单看小说本身是“简单了点”,且把想获得永生和生孩子的权利对立起来这点稍显僵硬,但是小说对永生之后的社会描绘,个人觉得是脑洞大开,非常精彩的。小说中:因为长生区每个人只要不生孩子,且不发生意外,就能通过长期服用延生药,达到1万年的寿命,接近永生。这样的背景下,每个人都是“风险厌恶型”,连普通体育运动的正常冲撞在长生区的人看来都是极其可怕的高风险运动,而地球的生死区,因为没有选择永生,万物的规律没有被技术逆转,社会活力十足,经济发展、创新等各个领域都超越长生区。个人觉得长生区只是梁老板一种极端的假定,通过极端情况的对比,梁老板想表达的应该是:1、国家要有竞争力,人口是第一,那不就得大家一起生孩子嘛,但是现在中国的生育率真的是细思极恐的地步(2020年1000万,这个数字据说吓到很多人);2个人“追求”的终极实现-永生之后,人还是最怕无聊,还是需要情感交流,寄托等等,当所有人都不生孩子了,情感交流就在一代人那里内卷了,还是无聊,那还是得生孩子呀。 看小说的时候我想了想永生这事,随着科技进步人的寿命持续提升肯定是大概率的,不过一定是渐进式的,当政治、社会治理、经济、技术等各领域的底层能力积累不足以支撑过多人口寿命突然大幅延长时,小说中这种突然突破的永生技术对人类发展来说就是灾难。又想起乔布斯演讲时曾经说:死亡是大自然的新陈代谢,通过此来完成新老更替,保持生态活力。有那么点意思。最后推荐大家可以看看人口创新力这本书,关于人口,写的确实不错,可以打开很多新视角。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