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花笺茶事》的读后感大全

《花笺茶事》的读后感大全

《《花笺茶事》》是一本由老桥著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页数:201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笺茶事》》读后感(一):花笺寄诗 品茶叙事

中国人饮茶之道自古有之,茶文化绵延千年。文人爱茶,自古皆是。历代文人墨客以茶入诗,以茶抒怀,茶情茶事,皆入诗中。宋人梅尧臣有言:“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时至今日,茶早已进入寻常百姓生活。从功效讲,茶可清毒解渴,明神醒目;从情感讲,亦可令人放松身心,获得宁静片刻。

数千年来,茶成为中华国饮,且与诗结下不解之缘。茶为诗人所品,别有一番滋味。世代相传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文人饮茶,付诸文字,或歌颂自然景致,或展现禅宗意境,亦或借茶抒怀,咏叹人生。

千年一瞬,穿古至今。北京凉爽的秋日午后,微风习习,难得静谧。泡一盏乌龙,茶汤金黄,香气扑鼻,滋味清冽。翻开董老新作《花笺茶事》,文人与茶事,画作与茶诗,三十六篇,笔下生花。

从陆羽的“不亏千年作茶仙”,至苏轼的“午觉醒来两瓯茶”;从陆游的“煎茶消愁睡却无”,到唐寅的“寒灯细雨夜品茶”;从傅山的“好茶自有好友赠”,到郑板桥的“小廊茶熟已无烟”……从大唐盛世,至清末萧瑟,一气呵成。千年一瞬,文人墨客们的宦海浮沉,道德文章,跃然纸上。

董老文如其人,简洁率真,少雕琢气。每篇均以茶诗开篇,借诗写意,淡淡花笺之上,瞬入一方天地。文人茶事,娓娓道来,文字凝练生动,细节传神,人物故事活神活现,千年前的一幕幕跃然纸上,令人身临其境。他心目中的茶圣陆羽,不羡富贵,明理有得,形象正面;他想象中的贯休,托梦齐己,配诗吃茶,其乐融融;他幻想茶杯热气缭绕间,与白居易对坐而谈,品味盛唐;他推测诗豪刘禹锡饮茶必用精细茶具,煎当朝贡茶,品位极好……

通读此书,顿感一种“澄静”之气。当今生活步履匆忙,钢铁森林中,疲于奔命间,似乎已无暇吟诗品茗,更无暇寄诗花笺。董老新作《花笺茶事》,笔触间为我们勾勒一副“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般隐逸闲适的画卷。一书一茶,暂避喧嚣,但寻内心深处片刻宁静。

《《花笺茶事》》读后感(二):更爱花签

在妹妹那里看到这本书,就由不住喜欢。重点在于“花签”,而非“茶事”。 对于茶,我算是门外汉,虽然还可以说休息的时候喜欢喝点茶,但喝茶是休闲,咖啡是刚需,到头来,咖啡比茶喝得不知道多多少。妹妹妹夫都爱茶至深,所以有时候会去他们那边讨杯茶喝,但也受不了小杯小盏的,一喝就是一玻璃杯,按照妙玉的说法,纯属“牛饮”,(属牛的牛饮也正常对吧)。大学路有家音乐店,老板以前做过飞行员,如今悠闲豁达,喜欢和客人喝茶,我偶尔也随缘而去,尽兴而归,茶的好处还是可以体会的。 然而这本书谈“茶事”,多少有些点到为止,专业茶痴会觉得文字内容过浅,说到每一位爱茶之人都如同隔靴挠痒,不够深入展开,哪怕生平叙述不够,每个人的茶诗可以多找寻收录几首啊,也并没有,所以难免意犹未尽。都已经提到有的人写了系列茶诗十首,那就把十首都列出来大家欣赏才对啊,他却直接就这样停了,这个诗人的部分就草草了事了,好像谁规定过一个人不许超过两页纸似的。不过对于我这样入门级别的了解一下茶文化,还算合适。 但“花签”部分是真的好,花签的历史始于薛涛,漂亮的花签配上秀气的书法,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点。作者自称老桥,也算与我们有缘了,全名是董联桥,(我差点以为是董桥,然而董桥的文字内容就要优美丰富得多,深沉得多了,手写书体倒是和这位老桥差不多地好看。)我是管不得书法的高端境界的,所谓字如其人,我也认为只有一半道理,否则你看蔡京的字多美,人品就一塌糊涂了,前几天看到郭沫若的字也还不错,但人品嘛,我懒得说。所以颜真卿气质磊直也罢,苏东坡真性情真潇洒也罢,岳飞刚勇精劲也好,我就爱文征明赵孟頫那个调调,喜欢馆阁体的端秀,随便权威如何说过于柔媚巴拉巴拉的,我喜欢就是喜欢,没有道理。这位老桥的字亦然,秀丽飘逸,就是看着赏心悦目,再配上花签,太完美了!忍不住就会想跟着他写,他没找齐的茶诗,以后我准备慢慢找出来,也写在花签上。好茶好诗好字,本就该配在一起,人生乐事,韵味无穷。这本书不适合一口气读完,所以每天看几页,写两张花签的节奏,最后,都舍不得那么快看完。 字如其人的另一个反例是龚自珍,可怜的人一生功名被字难看而连累,他说家中女子全都一手好字,满可以让她们当官去啊?抱怨朝廷选才太注重看字这一点,虽然我是字控,也必须承认,很多优秀有能力的人,的确字写得没法看,以字论人,以字选才的确会错失很多人才,不是最靠谱的事情。

《《花笺茶事》》读后感(三):如果没有他,中国可能没有影响世界的茶文化

陆羽(733-804年),唐朝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他一生嗜茶,精于茶道,所著《茶经》为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圣”。

余秋雨说:“中国喝茶的诗意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不管是绿茶娇嫩的诗意还是乌龙绵长的诗意都由来已久。即便不说陆羽的《茶经》,从一般诗文中总能频频嗅到茶香。据我认识的一位中国茶文化研究者说,茶文化最精致的部位也最难保存,每每毁于兵荒马乱之中,后来又从解渴的原始起点上重新种植和焙制,不知断了多少回,死了多少回,但由于那些诗文在,喝茶的诗意却没有断,没有死。”

那么花笺与茶诗,就是诗意的中国茶文化中最完美的结合。“花笺”是经过装饰的信笺或是诗稿纸。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序言中有“五色花笺,河北、胶东之纸”句。花笺应该是从中唐时期女诗人薛涛自制花笺起。

一千三百年多年前,山阁闺房,焚香沐手,女诗人薛涛制出了一种桃红色笺,成为薛涛笺的品牌。因此,她的花笺名声远高于其诗名。后有各朝各代的文人雅士,或是纸店作坊,出品了各色花笺,多是以名人字画为底,显得非常清雅名贵。荣宝斋、十竹斋等都有水印或是刻版的笺谱。当下也成为收藏者手里的宝物了。

写花笺茶诗不得不提“茶圣”陆羽。可这位仁兄留存的诗极少。《全唐诗》中仅存二首,其中有《会稽东小山》一首:

月色寒潮入剡溪,青猿叫断绿林西。

昔人已逐东流去,空见年年江草齐。

前日看到有学者著有《古代茶诗名篇五百首》,顺手翻翻,陆羽只有一首半。除了《歌》外,还有半首是和耿湋合作的《连句多暇赠陆三山人》。此诗中,耿湋盛赞陆羽对茶文化的杰出贡献。其中有“一生为墨客,几世作茶仙”的诗句,脍炙人口,陆羽的“茶仙”之名也由此而来。

陆羽,字鸿渐,自称桑苧翁,又号东冈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性格诙谐,闭门著书,不愿为官,嗜茶如命。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叶经典专著《茶经》,被历代尊为“茶圣”,祀为“茶神”。陆羽一生非常坎坷,从小即遭父母遗弃,被竟陵高僧智积禅师从湖边拾得,托付给李家收养。

陆羽在李家长到八九岁。李家有女,名冶,字季兰。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后因李家回浙江湖州老家,又将陆羽送回寺庙。因不知父母及姓氏,陆羽遂按《易经》占卦起名,得到“蹇”之“渐”卦。卦辞说:“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以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智积禅师喜欢喝茶,且自己采茶制茶,陆羽作为徒弟专门为智积禅师煮茶,慢慢地对茶有了研究。陆羽为了寻找好茶,走遍大小茶山。

浙江顾渚紫笋茶产自湖州,正是李家的故乡。陆羽与李季兰在此相逢。此时的李季兰在新昌玉贞道观修行,且已是知名的女道士了。李季兰曾写有一首诗《湖上卧病喜陆鸿渐至》,曰:

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

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

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可见李季兰对陆羽一往情深,两人成了世上唯一的亲人。只是天不假年,李季兰不久便病逝。陆羽还有一位挚友,便是高僧皎然。皎然本姓谢,是谢灵运第十世孙,也是湖州人。皎然有诗句曰:“不欲多相识,逢人懒道名。”他于《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诗中说: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可见,皎然也是个茶痴。

酒有酒品,茶有茶德。据《蛮瓯志》说:“陆鸿渐采越江茶,使小奴子看焙。奴失睡,茶焦烁。鸿渐怒,以铁绳缚奴投火中。”小孩子自然觉多,打瞌睡是难免的。紧盯着烘焙茶叶的炉子,自然也是熬不过茶圣的,一时打盹,茶被烤焦了,不能再喝,便被茶圣捆起来扔到火里。谁能想到,陆羽对茶明理有德,竟会做出这么恶毒的事来,让后人怎么理解茶德?

我曾与一铁杆茶友谈起此事,谁知茶友听后怒发冲冠,拍案而起,大声说道:“陆羽是茶圣,天下茶客顶礼崇拜之人,虽说是古人说的,打死我也不相信陆羽是这样的人!”我顿时被他的情绪感染,也许是古代文人妒忌陆羽而杜撰一个无中生有的故事来损坏陆羽形象的!想到这里,陆羽顿时在我心目中又高大了许多。

一千二百多年前,二十多岁的陆羽,隐居苕溪,唱着茶歌,汲泉煮茶,写《茶经》,传茶道,其著作成为不朽的经典。正如文前歌所唱,不羡慕富贵,不羡慕做官,只要有好水泡茶,便可以做得神仙。陆羽一生爱茶,全身心投入做一件事,不仅有成就,而且长寿。在那个年代活了七十一岁,也算是古稀了。

文章来源:如果没有他,中国可能没有影响世界的茶文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