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加害人家属》读后感精选

《加害人家属》读后感精选

《加害人家属》是一本由[日] 铃木伸元著作,春潮 |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加害人家属》读后感(一):加害人家属到底该不该经受这一切

第二个故事挺唏嘘的,我感觉是这本书的精华。这篇采访因为加害人家属自杀,所以作者采访了加害人父亲的朋友。

这个朋友是个大学生,而且工作就是在加害人父亲手下打工,做新闻出版,加害人是个变态,虐

《加害人家属》读后感(二):说了又好像没说

好像说了,又好像没说。看名字是很能引发我读它的欲望,毕竟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将目光对准被害人家属,很少想到加害人家属。 本书除了第一章对加害人家属有比较详尽的叙述,后面几章就基本是罗列了一些案件而后带到加害人家属,语言的脉络也不太清晰,有时候一个案子是一节有时候又分成几节,还会有叉开去的时候,就有些看得有点不耐烦,仿佛翻来覆去的就是这几句话。与其他国家的比对也很浮于表面,并没有深层次的挖掘加害人家属所受到的一切哪些是源于日本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 对于少年犯罪,其父母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的教育问题是父母一生都应该研究的课题。所以孩子犯罪总能在其家庭找到些蛛丝马迹。不能因为大人自己的事情很多,烦恼很多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 而成年人犯罪,其亲属的责任会相对小些。所以也无法理解书中有些要学校、同学、任职的公司这些承担口诛笔伐的。 可能中国人会有一人做事一人当这种概念,似乎被牵连的概率会小些?不知道我国有没有这方面的书。

《加害人家属》读后感(三):这样的“公众正义”是正义吗?

相比起短小的篇幅,作者想要表述的和做到的程度可以说相当完整了,不光有一些十分针对性的案例,还有简单的相关社会学家都分析和数据,并且其他国家对同类情况的处理和措施也有提及。 同为东亚国家,我国和日本的相像之处还真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书中很多旁观者对加害人家属实施的暴力行为还真是有点叹为观止并且个人来看完全无法理解…… 也许是后发现代性国家必须经历的?根本上有一种前现代的根深蒂固和现代思想理念的碰撞,总之就是要接受一种新的观念(当然,鉴于连“连坐”之类的规则恐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所以新的法制观念也许是错的)并且能身体力行的确是太难了…… 当然社会大众同情受害者极其家属,是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值得称赞,鉴于有些恶性案件的细节太过令人发指,对凶手施以严刑峻法的言论也是相当可以理解,但是他们的亲人呢?他们真的是“有罪”的吗?或者,必要受到严厉的道德谴责的吗?如果说父母对于未成年犯罪者负担着教养的职责不能说完全无辜的话,那么精神状态正常的成年罪犯,他身边完全不知情的亲人(尤其是孩子),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加害人家属》读后感(四):让每个人都真正拥有说话的权利

读这本书的时候就让我联想到最近的郑州急救中心的事件。我无意再去讨论这个悲剧发生的根源,制度问题也好、程序问题也罢,都说了太多次。我想说的是大家对于那个接线员的态度,当我打开微博小程序,首页居然被人肉网暴这名接线员的帖子刷屏了,我没有感受到正义,我只感受到了深深的恐惧。仿佛现在这个时代,一个人犯了错,不论是道德层面的错误,还是法律层面的错误,都成为了大家无视法律践踏别人的理由。因为他有错,我们就可以在网络上毫无底线地攻击他,连犯罪嫌疑人都有找律师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但在网络上,大家恨不得用文字杀死一个犯错的人。我们不想消灭错误、消灭犯罪,我们只想消灭那个犯罪的人,甚至还想诛他们的九族。

我想,如果这种以泄愤为目的的网暴也算正义的话,总有一天,杀人放火也可以是“正义”的。

这本的写作方式很像《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仔细看了一下封面很相似,果然是同系列作品。选题很好,但是内容太浅,列举了许多案例,但每个案例都笔墨不多,且没有深挖这一现象的本质。

让每个人都有为自己争取权利的权利,这才是理想的社会吧。

《加害人家属》读后感(五):他们的状况如何呢……

他们的状况如何呢……

对于犯罪事件,人们首先是会关注受害者,受害者家属也会关注,然后会关注到加害者,但是对于加害者的家属,是不是我们从来都没有太多的注意力和关注度在其中呢,也许是自己的阅读量比较少见到的比较不多,所以对于这个群体人的遭遇生存状态和心理困境和心理疏导工作一直没有了解过。

来自日本的学者,铃木伸元,1996年自东京大学教养学系毕业,同年进入NHK电视台任职,历任新闻节目导播,负责《NHK特辑》《今日焦点》等节目。曾两度荣获表彰优秀节目的银河赏奖励赏。著有《沸腾都市》(合著)《新闻消失大国:美国》,编写了这本《加害人家属》,本书译者,陈令娴,台湾辅仁大学日文系学士,东京学艺大学国文系硕士。喜欢阅读、旅行与陶瓷器。

“养不教,父之过”还是“罪不及妻儿”?我们该如何对待罪犯的家人?

基于NHK《加害人家属的自白》,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遇带来看待犯罪案件的新视角,

关注人:看到个体的故事,看到具体的人的遭遇。

思考事件:具体的事件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远离煽动:辨别引发对立、助长歧视、煽动情绪的人和言论

两度日本银河赏奖励赏 获得者 《NHK特辑》《今日焦点》负责人 铃木伸元 纪实力作

东野圭吾的畅销小说《信》以一位杀人犯的弟弟为主角,描写了他因兄长犯下盗窃杀人的罪行而陷入的困境。他因为哥哥的罪行而不得不辞去工作,被迫与女友分手,遭到社会孤立,好不容易找到一份新工作,又受到歧视与冷漠对待。

发生在加害人家属身上的悲剧,追根究底,源自加害人犯下的罪行。加害人没想过自己的行为会把家人卷进来,害家人受苦。如果加害人能事先想到这一点,或许就不会一时冲动而犯罪了。我希望这个视角能为社会带来些许帮助,因而写下了这本书。

本书以NHK电视台播放的《今日焦点》其中一集《犯罪加害人家属的自白》为基础,大幅加入了没有被剪辑进节目的信息。从一个随处可见的平凡家庭开始:警方突然来电,丈夫遭到逮捕……

既有一手的采访资料,记录加害者家属在得知家人犯罪后的压力和处境;也有对轰动一时的旧案的整理和重访,对互联网狙击加害人家属现象的思考;探讨了应对青少年犯罪,预防重于惩罚。

铃木伸元无意高声呼吁加害人家属的权利, 但他认为,让大众了解加害人家属的遭遇是有意义的。

身为媒体工作者, 因为本书而开启的各项采访,也令铃木伸元再次意识到应该时刻注意媒体的角色与影响力。

总的来说,书中通过一个个恶性案件的加害人的家属的讲述层层拨开迷雾,去见证这个群体中的人的生存境况,心理变化,生活轨迹的变化,人生的倾覆,作者并没有给自己预设立场,也就是说作者并不是单纯的提出加害者家属应该被如何对待,而是尽可能真实的详尽的让加害者家属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是十分难得的,有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就是一些了解,一些理解,一些注意,每个人对于如何对待加害者家属都有自己的立场和坚持,所以,把情况说明,具体事件具体分析,就好了,而且书中在末尾也提到了除了日本以外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加害者家属这个群体的一些规定和救助措施,一些非政府机构,还有一些心理辅导渠道诸如此类,而且作者最后把立场选择的权力仍旧还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抉择,个人评分8.1分,推荐指数四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