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的荒漠读后感精选

爱的荒漠读后感精选

《爱的荒漠》是一本由[法]弗朗索瓦·莫里亚克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的荒漠》读后感(一):大地仍然裸露,却已在醒来

如果我不曾38岁大概我不能理解这一切 女主被物质掣肘委身于不爱,饱受世人诟病,只能以文艺女青年身份傍身避世,对抗周遭世界加之于自身的不屑,她内心需要的大概是一个像白玫瑰一样干净明朗的男孩子洗涤这一身屈辱。她沉迷放任,汲取精神之恋的燃料感受燃烧的快感,进而幻想着肉体之欢。作家深入到灵魂深处,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将女主的爱情抽丝剥茧的展示出来,至此,我竟有兔死狐悲的感受,放大爱情的每个细节就像将金龟子放大一百倍,色泽艳丽的小虫子变成巨物后只剩惊悚。一个父亲一个儿子都爱上了女主,不可救药的,万劫不复的,然而没有人在这场爱情里获得慰藉,男孩因不可征服的败退变成玩世不恭的男子,父亲带着日薄西山的心境不可抗的熄灭了。女主最终嫁给金主,过上了怎么样的生活,已没有人想要知道。 编辑于2022-09-0411:36天津

《爱的荒漠》读后感(二):什么是爱

读完之后,对婚姻是什么,爱情是什么,似乎又有了新的想法。虽说自己的恋爱经历并不丰富,但是却能通过一场完整的恋爱去审视自己,反思爱情。其实说来也奇怪,爱情于每个人而言都有不同的定义,爱情是生活的调味品,爱情是忠贞不渝的,爱情是怦然心动,爱情也许还可能是漫漫人生路上的一份冲动与激情。一场保质期永久的爱情真的存在吗?我认为答案应该是否的,和友情相似,如果没有特殊的绑带和联系,爱情不会变得持久,这也许就是结婚证存在的部分意义。爱情发展到最后更像是一种责任,也是双方所寻求的舒适感和安全感,那么所有人都这么想吗?我相信,答案也是否的,有些人生来便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体验不同的感觉,那对于婚姻而言,这就是一个禁忌,因为总有感情变淡的一天,趋于平淡的一天。那么该如何去寻求爱情呢?我想,爱和情两个字不可以拆分,当然最重要的先是学会爱人,而后是增添情趣。爱人其实并不是特别难,但是能一直保持情趣却是件难事,大多数人只是把爱情和婚姻划了等号,而从未真正地去解读情趣,那么生活也是缺乏点滋味的。

《爱的荒漠》读后感(三):荒芜·重生

“荒漠”是横亘在雷蒙和玛丽亚之间不可逾越的一条地带,曾经历过爱情的滋润而有了生机,顿时让俩人的关系有了新的转机。一个少年和一个寡妇在下午那趟六点的电车相遇,只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玛丽亚和雷蒙眼神被锁定在对方身上。在没有遇到她之前他是懦弱胆怯的少年,“她不知道她最初的一个眼神就早已把这个当时尚未定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日后让许多女人尝尽引诱、缠绵和折磨的男人。”雷蒙和玛丽亚在互相试探之后,她的新鲜感也随之消退,留给雷蒙的无止境的折磨。即使名声败坏,经历丧子之悲,她也不乏来自古雷热父子的追求。这对父子因玛利亚而让彼此的关系迈进一步,他们先后沉溺于玛利亚的爱恋而苦恼,多年阔别后的见面,仍然幻想着可以重新得到玛丽亚。玛丽亚最终嫁给富商作为人生最终的归宿,雷蒙选择纵情放荡来报复这个曾经伤害她的女人,他深爱着玛丽亚,但这份单相思蛊惑着他的情欲,他以为在其他女人身上也能得到爱的回馈,这个被伤害的少年,在经历了伤痛的灼伤后对女人不再期待,正因被女人伤害过只想千方百计从伤害女人中得到救赎。

《爱的荒漠》读后感(四):爱的荒漠

爱的荒漠,顾名思义书中出场的人物都充满着无限爱意,却也永远无法得到,无论是父亲对待玛丽亚垂涎得不到的爱的荒漠,还是儿子被玛丽亚注视突然间开始情窦初开成长出的爱,在十七年岁月中只能通过滥情来填补的爱的荒漠,亦或是玛丽亚在丧子后被年轻医生儿子所散发的热量而吸引却感到羞耻转而继续自己被包养无爱的情人生活的爱情荒漠。 作者用细腻的内心独白勾画出一幅幅痴人之样,很喜欢书中的四句话“这个陌生女人瞥他那一眼之前,他是否真的只是个龌龊的学生?我们都曾被爱我们的人锻造并一再锻造,只要他们坚持不懈,我们就会成为他们的作品,他们自己未必认可的作品,他们始料未及的作品。任何爱情和友情穿过我们生命时,都会留下永恒的一笔。”

“当我们承认自己身上具有一个特殊物种、一个灭绝族群的特征时,当我们演绎着这个族群神秘的本能、需求和目的时,我们就有了孤立感。”

“死亡不会夺走我们爱的人,相反,它替我们保留着,将他们永远定格在可爱的青年时代:死亡是盐,可以储存爱情,生命才会将爱情稀释。”

“我们谁有本事三言两语就把内心世界说将出来?如何能够从这条滚动的河流中选取一段而不是另一段情感来诉说?既然不能把什么都表达个明白,那就等于什么都表达不明白。”

《爱的荒漠》读后感(五):我们血脉相连,却如隔荒漠

最近在读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爱的荒漠》,这部小说不仅奠定了莫里亚克在法国文坛的地位,也一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小说讲述了雷蒙父子二人同时爱上玛丽亚而展开的一系列戏剧性冲突。按作者的话来说,这本书“描写了那些因血缘和婚姻机遇而构成家庭的人们的孤独与隔绝”。

小说里的父亲库雷热医生,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甚至外表有些木讷的人。在儿子雷蒙眼中,父亲长期处于“缺位”的状态。这里的“缺位”指的是精神层面的缺失和忽视。生活在优渥的中产阶级大家庭里,雷蒙并不被宠爱,警惕与戒备是他从小自我保护的方式。

作为关系最为亲近的父亲,库雷热医生并没有给予足够的言语或行动来表现对儿子的关心。而雷蒙一方面渴望得到父亲的爱与陪伴,另一方面碍于青春期的自尊将内心的情绪深深掩藏在尊重和疏远下。

小说中曾描写道:医生的马车将父子俩送进城去,两人坐在车上竟然相对无言。虽然在雷蒙长大后,库雷热医生也曾时不时尝试拉近与儿子之间的距离,但都效果甚微。在短暂的关怀之后,父子俩又陷入沉默、疏离的状态,就好像逆风而行的小船,稍一松劲便离岸愈来愈远。

看到这里,我心里突然一紧。我和我的父亲好像也许久没有好好聊过天了。

还记得小时候,每次父亲下班我都会赖在他身边,斗斗嘴、吵吵架,说些没营养的垃圾话,然后笑成一团。后来呢,不知道从何时起,父亲和我都忙着各自的工作、学习,经常一周也见不了几次面,更别说坐下来吃饭、聊天。直到有一天,我们两人坐在车里,一路相对无言,我几次寻找话题试图打破沉默,却不知从何开口。我突然意识到:和父亲聊天竟然变得如此困难!

其实,不仅是父母,很多时候我们与身边的亲人关系更为疏远。坐在同一张饭桌上,却低头刷着手机;对家人的近况还没有朋友、同学来得熟悉……我们血脉相连,却人人像一座孤岛,彼此之间隔着难以跨越的荒漠。

我想,这就是莫里亚克作品的使命:将伦理秩序的变化所引发的道德问题和导致的结果深刻地剖析在我们面前。让人们对家庭关系加以审视、反省、修复,让日渐松动的伦理道德重回正轨,将更多注意力聚焦在关心彼此精神世界的丰富上。

在小说的最后,库雷热医生回归家庭,与雷蒙的和解如同一束光照进读者心里。这是来自莫里亚克的温暖,他告诉我们:要重拾爱与信仰,早日从伦理困境中挣脱出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