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博斯》读后感摘抄

《博斯》读后感摘抄

《博斯》是一本由[法]纪尧姆·卡塞格兰著作,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0元,页数: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博斯》读后感(一):500年前的想象力:奇奇怪怪可可爱爱的博斯。

710×1130大开本,礼盒式封套,内有一本画册,五张三联海报,大满足。

众多人物,细节,颜色,奇奇怪怪可可爱爱。一边翻画册,一边不自觉的想,博斯的画好适合做成拼图啊。不禁越看越手痒。

大洪水来临之前,人们根本不知道危险,只知寻欢作乐。人间乐园,即将变成地狱,一切如同癫狂的梦境。

人与动物,现实与梦境,和谐与冲突,严肃与搞笑,众多双关的含义,杂糅在一起形成怪诞的视觉幻象。

博斯,15世纪画家,关于他的生平并不多,他的画足以诠释出500年前的想象力,一种装饰,拼合,超现实主义艺术。

《博斯》读后感(二):在他日,在如今——始终博斯

树人 1505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藏

2016年,时逢荷兰著名怪才画家希罗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逝世500周年。博斯出生地所在的荷兰斯海尔托亨博斯市立博物馆与西班牙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联合先后举办了博斯的纪念展。

其中,包括盖蒂基金会参与资助修复的12幅作品,在斯海尔托亨博斯首次亮相,不少博物馆也为此次展览出借了博斯的精品,其中就有普拉多美术馆收藏的著名的三联画祭坛画《干草车》(1516年)、卢浮宫收藏的《愚人船》(1500-1510年)以及威尼斯美术学院画廊收藏的《来世》(1486年后)。

这位15世纪北欧最具独创性的画家,使用油彩在橡木板上作画,现存可以确认出自他手的油画只有25件,都没标注日期。大致的创作时间,只能通过对橡木板进行树木年轮分析来测定。

人间乐园 1490-1510马德里,普拉多国家博物馆藏

博斯在画作中描绘人类的各种罪恶、黑暗面,以宗教故事或谚语(寓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其非凡的想象力,勾勒出一个怪诞诡谲的超现实世界,展现了他看待现实的深邃目光并警醒着世人。

博斯著名的作品多为木板三联画。三联画源于欧洲宗教祭坛画,以三面表现某个内容的绘画为一组,当两翼的画板叠合在一起时,正好覆满中间的画板,起到保护画作的作用,同时外部画面与内部三屏形成一个完整的内容叙事。博斯非常擅长运用祭坛画的特性及其在宗教仪式中的作用,并在这种形式中充分展现了他的艺术天赋。

《博斯——人类之恶》纪尧姆·卡塞格兰 著 王烈 译2021年4月 上海文化出版社

近来,收到由未读出品的新书《博斯——人类之恶》,画家博斯生活的那个年代并不太平,战争、瘟疫和死亡是常态。在当前这样一个疫情笼罩全球的时期,他的画作重又给我们带来一番对现实的审视和思省。

作者纪尧姆·卡塞格兰,是法国的一位现代艺术史教授,他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诡谲的博斯宇宙,深入解读了博斯五幅著名作品:《人间乐园》、《末日审判》、《圣安东尼的诱惑》、《贤士朝拜》及《甘草车》。

这本书采用了4开超大开本,随书附有这五幅博斯经典三联画作品制作的海报,它们装在一个如三联木板画制作的礼盒里。封面是著名的橡木板三联油画《甘草车》,创作灵感来自尼德兰古老谚语——“世界本是一个干草垛,人人在上为所欲为。”

画作描绘了人类在尘世间颠沛的旅途,外屏的流浪徒步朝圣者正是博斯本人的自画像,他走在一片充满欢乐与痛苦、平凡无奇的自然场景中,徒步者即将走上独木桥,进入内部细节,其中实则充满讽刺意味。

《博斯——人类之恶》海报

1460年,博斯的家乡斯海尔托亨博斯城发生了一场可怕的火灾,4000多所房屋被大火烧毁,包括博斯家的祖屋。这给博斯的童年乃至后来的艺术创作都留下深刻的影响,在博斯的不同画作中,都有以大火为背景的地狱场景。

各种动物和奇形怪状的异兽作为喻体,在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和惊叹之同时,昭示着世俗间的混沌与扭曲。它们的灵感来自2世纪欧洲的基督教博物志《博物学者》,这本书规定了每种生物的道德象征。玻璃球则代表着与炼金术的关联,博斯一生也喜欢中间掏空之物的意象,也许也来自他童年在树洞玩耍的记忆反射。

听到的森林和看到的田野 1500 柏林国家博物馆藏

不论处于什么时代,任何看到他画作的人都能感受到不言自说的宗教氛围。

“20世纪,博斯一度被认作异端,因为斯海尔托亨博斯在宗教上非常进步。人文思想家伊拉斯谟在这受过教育后,成为教会的尖锐批评者。

然而,画面骇俗的博斯与文字刻薄的伊拉斯谟一样,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并不是改革派。

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博斯的艺术,实际上是他那个时代正统宗教信仰体系的清晰图解,只不过很多钥匙我们现在没有了。

他对天堂与地狱、罪恶与堕落的描述,与中世纪晚期的说教和布道是一致的。但其中的讽刺又那么强,吸引了进步派。”

贤士的崇拜 1495马德里,普拉多国家博物馆藏

注视着博斯之世界,时间与空间似乎都当下重叠,拼合。可以从它们延伸去上千年前,又至几百年后的我们。人世的活动变化着形式,却贯穿着难以改变的本质。我们在现代化的科技时代,依然要面对一些古老的困境。

在他日在如今,我们需要对希望的想象力,也始终需要停驻与审视。

《博斯》读后感(三):博斯是一个超牛的人儿

一直觉得博斯是位长期被严重低估的画家。

翻遍《詹森艺术史》、《世界艺术史》、《加德纳艺术通史》,每本千余页的巨著内,介绍博斯的篇幅不超过一页,而且都只提到一幅人间乐园三联画,图用mini版的,几百到上千字聊聊带过。

查询各种资料,深深地觉得与同时代的文艺复兴三巨匠、甚至与同为尼德兰画家的扬·凡·艾克相比,博斯的信息真是少得可怜。写博斯的文章大多只有几百人看,关注度远远不及某高、某奈、某索这些画(妖)坛(艳)巨(贱)匠(货)们。

然而博斯的地位实在重要。

好在,我看到了这本书——《博斯:人类之恶》。

1.五百年前的先驱

在三大艺术史中,博斯都在几乎最中间的部分出现,像一个巨人站在转折的开端,引领变革的潮流,傲然俯视着芸芸众生。

博斯被认为是20世纪超现实主义大师们最重要的启发者和领路人,虽然领得有点太早了。他多数的画作都在描绘罪恶与人类道德的沉沦,常用恶魔、异兽、半人半兽或机械的形象来表现人的邪恶。他的画大量使用各式象征符号,有些在当时也异常晦涩难解。

虽然博斯在世时就获得了不少关注,约稿不断,在勃艮第与西班牙贵族中拥有不少死忠粉,也不乏弗拉芒大画家老彼得·勃鲁盖尔这样的效仿者。但毕竟博斯是超前几个世纪的异类,完全无法被大众接受。当南方的艺术巨匠重新钻研透视和光影,他在北方创造出一片魔法幻境。人们目不暇接地欣赏着文艺复兴时期灿烂的艺术作品,很快就把那个奇奇怪怪的北方画家抛在了脑后。

直到上世纪初超现实主义运动横空出世,博斯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还受到达利、恩斯特、马格利特、米罗等众多小迷弟列队追捧。公认的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曾夺人眼球地自称是“新的博斯”,并且在画作中多次致敬偶像,足见博斯在超现实主义文艺界的鼻祖地位。

那么现在谈博斯晚不晚呢?

举两个栗子:

1.2018年,Gucci品牌创意总监Alessandro Michele操刀了Gucci2018春夏系列的广告,其中一张灵感源于荷兰画家耶罗尼米斯·博斯的作品《人间乐园》和扬·凡·艾克的名作《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2.来自荷兰的 Parastone 公司选取了博斯《人间乐园》中的一系列形象,设计了一批手办。

古典大师画作近年来常常成为时尚、文化与艺术的灵感源泉,什么时候聊博斯都不会过时。

(在此应有博斯衍生表情包,但是我找不到,如有人能找到可以发给我,羞辱我)

2.据说、或许和可能

希罗尼穆斯·博斯(Hieronymus Bosch)原名耶罗恩·安东尼松·范·阿肯(Jeroen Anthoniszoon van Aken),出生于1450年或之后的几年中。同时代的名人还有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沈周以及唐寅。

据说他一生都没有离开家乡——荷兰南部斯海尔托亨博斯及周边。这座城市在十五世纪时是荷兰南部一个繁荣的城市,而Bosch的意思是森林,他确实生长在树木葱茏的地方。博斯原名的意思是“亚琛来的人”,后来根据自己的家乡改名博斯。

他的祖父是画家,父亲辈的五个兄弟有四个也是画家,因此从小就耳濡目染,跟随父亲和叔叔学习了绘画方面的各种技能知识。他也许从小就在家族画室里当学徒,直到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乃至自立门户。1497年博斯的哥哥胡森去世后,博斯就执掌了家族的画室。他的大部分名作,比如人间乐园、圣安东尼的诱惑、末日审判、甘草车等三联画都是在那之后以画室合作的形式完成的。但这并非成为我们质疑博斯作品独立性的证据,因为他的画作是如此的富于个性,令人无从模仿。

虽然说“经营”着画室,但他似乎从不缺钱。一种说法是,他的家族地位很高,几代下来积攒了可观的财富;也有人说,他去了当地显贵的小姐,获得了对方家族的土地和房产;还有说法是,1487年他成为“荣福圣母”兄弟会[Illustre Lieve Vrouwe Broederschap]的成员,从此得到了许多重要的订单,在圈子里混得如鱼得水。

无论是哪种说法,关键的就是,博斯不差钱。

他画画,怎么说呢,不求赚钱,甲方啥想法,我不管,唉,我就是玩儿。

这或许从侧面说明了博斯为何可以如此解放天性,任由自己的想象力在空中飞扬,因为现实的引力对他而言不值一提。

有人说,艺术家们以画笔和想象力为生。博斯恰好处于人类艺术史想象力的巅峰状态。

那个年代并不太平,战争、瘟疫和死亡是家常便饭。无数人寻求宗教的慰藉,而博斯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作品题材极富宗教性,画面充满寓意。他对天堂与地狱、罪恶与堕落的描述,与中世纪晚期的说教和布道是一致的,但讽刺意味又那么强,同时吸引了进步派。14世纪那场肆虐欧洲的鼠疫过后,人们对宗教产生了质疑,天主教会的专制地位被打破,同时也促成了文艺复兴。我们无法确知博斯对于教义的理解,但他的确在作品中讽刺了当时教会的腐朽堕落和民众对死亡的恐惧。最出格的是穿着修女服装的猪和骑士盔甲的怪物。

博斯的画怀有劝善惩恶的极大热忱,他的灵感来自基督教教义,但又能灵活运用各种民间谚语和传说把这些抽象的东西转化为视觉形象,使他的画散发着浓厚的民间艺术气息。

在平民性和百科全书式的丰富性方面,博斯无疑是老勃鲁盖尔的先驱,并在勃鲁盖尔的不少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他们共同为佛兰德斯绘画开辟了不同于扬·凡·艾克的方向。但是博斯的画中没有老勃鲁盖尔那种农村生活的现实气息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而是充满了心造幻境的虚无缥缈与宗教的说教性。

有人说,博斯以画家之名行于世,干的却是科幻片导演的活儿。将人类的期待、欲望和恐惧具象化。

1516年,胸膜炎肆虐他的家乡,博斯没能幸免于难。

带着这些“据说”、“或许”、“可能”,博斯过完了一生,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和日记。

还好,留下了几十幅画。

3.早期作品

在博斯存留不多的作品中,大多是没有签名和时间标注的,而且现存画作上布满了修改与重画的痕迹,有的画作底层还残留着铅笔底稿。很难确定博斯每一幅作品的确切年代(包括亲笔作品以及推定作品)。因此,每当有人提出各幅作品的创作时间先后顺序,就会激起许多有理有据的质疑。最近倾向采用树轮年代学来确认其橡木板的年代反推创作时间。

早期绘画的构图乍一看非常不“博斯”。

首先,一般为单幅油画;

其次,形象并不跳脱怪异。

但是,从一些小细节的设计上还是能够看出端倪。

比如窗内的猫头鹰,就是非常博斯的元素。

博斯作品里的猫头鹰到处都是。

猫头鹰的形象可能象征着两种含义。一是猫头鹰夜间活动,能够在黑暗中找到方向,因此是救赎与智慧的典型标志。比如古典意象中雅典娜的猫头鹰。将猫头鹰当作炼金术之火,能够照亮心灵阴暗角落。二是在民间传说中,猫头鹰的夜间活动,又让它具有典型的负面含义,与黑暗邪恶联系在一起。所以博斯画作中的猫头鹰,历史上得到较多认同的是第二种说法。

除了猫头鹰,蛤蟆也是常见的题材。

比如上面那幅画里,除了窗内的猫头鹰,画面的右侧边缘的盾牌上还有一只蛤蟆。

而博斯另一幅画——登上加尔瓦略山里面,蛤蟆被当作指引基督走向死亡的士兵的标志,也被放置在盾牌上。

可以看出,博斯早期作品中,已经开始运用这些奇诡的元素,而后期那些散落在各个角落里,宏大叙事场景下无比繁杂的象征,只是把这种特点放大N倍罢了。

可以看看另一幅早期作品——贤士朝拜圣婴

看这主题这构图,这破草棚子和白袍黑大哥,就能想到这是早期练习版贤士朝拜三联画。

如果认为博斯的创作思路仅限于以上这些宗教古典主题,那就错了。他可是一个很潮的人儿,时常会紧跟时尚潮流作画。1494年,塞巴斯蒂安·布兰特[Sebastian Brant,1458-1521]出版了德语讽刺托寓故事集《愚人船》[Das Narrenschiff],由丢勒[Dürer,1471-1528]配上木版画,抨击盛极一时的堕落与恶俗。

随后博斯也创作了属于自己的愚人船。

仔细看可以发现桅杆上的树枝里,藏着一只猫头鹰,而桅杆上有新月旗帜。

新月标识在前面也出现过,眼不够尖的人很难发现,在这一节第一幅画——看,这个人的远景中有一面旗子,上面也是新月标识。

成熟期的博斯作品产量增多且明显趋于复杂构图,人物形象繁多且优美、色彩控制细微而明确,用奇幻的想象力描绘出世界末日下的混乱状态和噩梦画面,与此相对照的是纯真年代时期人类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

博斯巅峰期的代表作基本以祭坛三联画的形式存在,下一节得专门回溯一下三联画的来历。

4.何谓祭坛三联画

每个建筑空间都有一个灵魂中心,这个中心可以是空间的,也可以是象征的,抑或两者都有。对于中世纪教堂来说,祭坛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

基督教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人们认为他是圣母玛利亚所生的上帝之子的化身。他在布道的途中显示了圣迹,并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这最终导致了他被罗马人迫害和钉在十字架上,历经死后复活,并承诺在世界末日救赎人类。

基督的死亡与复活在“弥撒”仪式中被象征性地再现——圣餐的庆祝是为了提醒人们基督的牺牲,祭司挥舞着面包和酒,像奇迹般复现了救世主耶稣基督的身体和血液。

祭坛象征着基督的坟墓。它成为圣餐的圣礼的阶段,并逐步在早期基督教时期开始由一个十字架装饰、蜡烛、一块布(代表基督的身体覆盖的裹尸布),最终演变成一个祭坛的装饰品(雕塑和祭坛画)。

古典三联画是祭坛画的一种形式。通常相互连接,两个外部面板可向内折叠,并覆盖中央画面,观赏顺序一般是由外而内,从左到右。链接使画作更易储存、运输,因为小而紧凑,当折叠时,同时也保护绘画表面。画家通常会在翼板的背面绘制,额外的场景,当翼板折叠并关闭时,就可看到场景。这样,三联画实际的画作数量一般是4-5幅,外部画作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合成一幅。

需要注意的是,博斯的大画一般有祭坛三联画的形式,却不是真正的祭坛画,应该是为贵族和富商定制的“高级家庭娱乐系统”。

所以当欣赏三联画,特别是博斯的三联画时,最佳的方式是将内屏外屏作为一个整体来欣赏。

2016年夏天,在博斯去世500周年纪念日之际,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Museo Nacional del Prado)举办了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研究充分的专题展览,主题是极富创意的荷兰艺术家博斯。这是博斯有史以来作品最多的展览,虽然无缘亲见,但以下几幅照片可以感受博斯作品给人的震撼。

希望今生有幸得见珍品。

说到这里不得不安利一下这本书《博斯:人类之恶》,里面不仅有一本介绍博斯生平和画作象征意义的4开本主书,还有五幅三联画,巨大尺寸,其他书里的博斯画作在这本书面前就是个baby。

5.疯狂的人间乐园

人间乐园,1480-1505年,橡木板油画,主画面220x195cm;左右翼220x97cm,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人间乐园》是博斯成熟期的巅峰作品,采用的是当时很“新潮”的木板油画的方式呈现,细微之处相当精巧,就像拿着最细的笔加上放大镜画出来的一样,放大几十倍也依旧清晰。

三联画在关闭的时候,外屏是灰色调的。博斯描绘了一只透明的球体,包括陆地和海洋,呈现的正是天主创世第三天时候的场景。“天下的水应聚在一处,使旱地出现。天主称旱地为「陆地」,称水汇合处为「海洋」。“(创1:9-10)面板上方有一句拉丁铭文“Ipse dixit, et facta sunt: ipse mandāvit, et creāta sunt”,取自圣咏:“因为他一发言,万有造成,他一出命,各物生成。”(圣咏33:9)。在画面中,天主正端坐高天之上,万有正是祂所创造的,而一切均在祂手中掌控。

打开外屏,内部分为三个部分。左屏描绘了伊甸园内的亚当、夏娃和基督的肉身,后方是一个粉色的生命之泉。

右下的三头蜥蜴,和白色身体的奇怪生物,海洋动物从水中慢慢爬上陆地,这个画面像是具有现代生物进化的雏形。要知道,在博斯画完这幅画的300年之后,达尔文才首次提出进化论。

中屏是真正的人间乐园,叙述的是人类纸醉金迷的放纵生活,就像一个成人版迪斯尼乐园。在这个世界中,人们选择的是更为容易走的那一条路:纵情于现世的享乐,而并不挂念天国的荣光。

画面中包括很多珍稀作物,例如菠萝和草莓,均来自新大陆,不会早于哥伦布航行至美洲之时。男女互相喂食草莓的主题在画面中一再出现。有理论分析,因草莓多籽,颜色鲜艳,有滥交和沉溺于现实享乐的象征意味。

右屏展现了地狱的景象,是最后的审判下地狱中遭受的无尽煎熬。这里只有魔鬼和再无可能享见天主美善的罪人。圣教会中称其为失苦,因罪恶失去面见天主的可能,这亦是地狱中的最大痛苦。地狱的画面展现了博斯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在这里没有光明,仅有远处地狱的永火在燃烧;黑暗境地里遍布奇形怪状令人恐惧的生物和器具。巨大的乐器宛如刑具,灵魂被困于其间,而犯大罪的灵魂正在被可憎形象的怪物吞噬,并坠入更深的黑暗。

作为史上最晦涩神秘的伟大画作,它吸引迷惑了无数同行与观众,对其主题内涵、细部和整体繁复的象征意义。

比如屁股,就分吹笛子的、长镜子的、中箭的、拉钱的、着火飞鸟的、夹珍珠的、开花儿的,变色的和谱曲子的等等,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有人把屁股上的乐谱编了曲子,还挺好听,可惜我不会加链接。

综上所述:

博斯很牛很神秘,看画要看最大滴!

比如这本《博斯:人类之恶》

最后依旧是参考文献时间。因为博斯的信息太过繁杂,所以参考资料史无前例地多:

A 出版文献(家里就这些)

博斯:人类之恶

詹森艺术史

世界艺术史

加德纳艺术通史

伟大艺术家列传

B 网络资料(很多自行矛盾,尽量去伪存真)

各种百科

罪、虚妄福地与真天国 — 从博斯到勃鲁盖尔 豆瓣

博斯:倒错的美德

博斯的暗黑童话 豆瓣

博斯:中世纪赛博朋克与人间失乐园

博斯,史上脑洞最大的画家

博斯:神秘莫测的“现代绘画鼻祖”

文艺复兴时期时期 生性怪异的绘画大师博斯

学术|什么是祭坛画

被吞噬的火焰 | 博斯五百年

C 图片

部分来自网络,有的进行了简单拼接

部分由帅帅子供图,特别美的那些都是

丑图都是我自己拍的,水平就这样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