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的读后感大全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的读后感大全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是一本由叶广芩著作,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读后感(一):热闹的生活,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生活是什么呢?

生活,是很好玩儿的。因为它既可以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可以是琴棋书画诗酒花。

但是,现代人尽管拥有前所未有的丰厚物质条件,往往还是过不好自己的一生,在与现实生活的交手中轻而易举就败下阵来,多数时候并不是生活有意为难,而是源于对生活的误读。

很多人以为在一地鸡毛里打滚的人生就不配谈论生活的艺术和美感。在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里,为了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努力挣扎从来都不是为了生活。

你看,千人千面,认为生活无趣者,往往消极抵抗,在消极中虚度一生。而那些生活的玩家,他们总能苦中作乐,自知乐在其中,在酸甜苦辣里品出悠悠岁月的醇香。

所以好玩儿是怎么个好玩儿法呢?全身心的投入生活,去体验,去发现,带着欣赏的眼睛和对生活无法丈量的爱。

这当然是一种理想状态,做不做得到,能做到何种程度,因人而异。

罗曼罗兰说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然热爱它。

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英雄主义却不止于此——这一代人眼界开放包容,坚定信念热爱。既不缺乏善良,又不吝啬对他人释放善意。既可以在一花一木,在一粥一饭中品味出生活的真谛,也能在艰难的日子里负重前行。即便只能发出微弱的光,也要将黑夜点亮。

加缪说,对未来最大的慷慨,就是把一切都献给现在。

这句话我在读叶广苓的《我爱这热闹的生活》时深有感触。

所有美好都藏在时间的缝隙里,让生活变成了有光照进来的地方。真实的生活便是如此,它是一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里。没有线性的人生,只有螺旋的上升。你想走下坡路,除非你放弃做人的权利。

在《琢玉记》里,我们看到了一家子在不断的摩擦和冲突中,把爱与深情都印刻在了人间烟火这四个字里。

有时风风火火,有时冷冷清清,有时鸡犬不宁,有时凄凄惨惨,有几代人思想观念的碰撞,也有各自性格的固执与可爱,让人哭笑不得又觉得有趣好玩。真实且生动。

原来最好的日常,便是一切如常。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读后感(二):百般滋味在这里

叶广岑是谁?答案是,一位叶赫那拉氏家族里的格格。 听到这个消息,你脑海里蹦出来是小燕子还是紫薇? 顶着格格身份的叶广岑,不是还珠格格,却是一位文学家。 她用文字记录下了童年记忆里的北京,成就了京味文学里一道属于她的风景,凭《梦也何曾到谢桥》荣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是叶广岑的一本散文集。编者把16篇散文分成三类,一是热闹生活;二是有趣日子;三是聊慰的情绪。 生活嘛,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黑夜过去,睁开双眼,总有人为着柴米油盐奔波。在琐碎而平常的日子里,有什么可记录呢?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里,叶广岑记录下了自己的日常。有人写日常像流水账,一板一眼,有人写日常像精彩剧本,让读得人欲罢不能。 叶广岑是后者。 第一篇《琢玉记》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在这里,叶广岑记录了生养女儿的事迹。有时让人哭笑不得: 小时候的顾大玉在床上大便;有时让人捏一把汗: 青春期的顾大玉离家出走…… 有趣的是,这一部分不是叶广岑一个人的回忆,主角顾大玉和叶广岑的丈夫也贡献了自己的文字。虽然,三人因时代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仍存在分歧,但能以这样的方式在同一篇作品里交流,叶广岑想传达给读者的,一定不止那些养育孩子的过往经验。 第二部分,有趣的日子里,收录的内容虽还是生活点滴。但叶广岑的角度不再是母亲,而是一个作家,把自己生活的经历观察而后加工成文字。这里的文字有关于吃的、有关于民间国际关系的、有关于穿的、甚至还有关于宠物的……篇篇精彩有趣。 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情绪。整本书,如果说前面是在摘取生活里的趣味,那么这部分就是在白描生活里的另外一番滋味了。 叶广岑曾做过医护工作者,这里有的文字与她目睹的生离死别相关。在医院里住院或陪护过的人可能都领略过,医护人员见过大世面的样子。生死于他们中的大部分而言,变成了工作的规范,使他们忽略或忘记了,这在别人生命中重之又重的时刻。 叶广岑用点点笔墨,记录下沉重且悲伤的故事,又触发人想要好好生活下去的决心。 整本书,印象最深的就是开篇的琢玉记和最后这关于生离死别的情绪了。就像她说的“那一个个生命的逝去,已残缺为一块块记忆的碎片,拾捡这些碎片是对生的体味,对命的审视,是咀嚼一颗颗苦而有味儿的橄榄。” 生活又何尝不是百般滋味呢?百般滋味承载了百般热闹,只要还有一口气儿,就要咀嚼,就要经历。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读后感(三):《我爱这热闹的生活》|人生需要烟火气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人生需要烟火气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书名的一瞬间,突然想起张爱玲形容苏青“是个红泥小火炉,有它自己独立的火,看得见红焰焰的光,听得见哗栗剥落的爆炸,可是比较难伺候,添煤添柴,烟气呛人。”

我想普通人的生活大抵是这般,即便无奈高于热情,可这日子仍是要过下去的。

全书共分为三章,讲的是一户普通人家之间的家长里短。在这个小家里鸡毛蒜皮的事情让人忍俊不禁。与此同时,你会间接发现中国大时代背景下的家庭生活理念。除此之外,文章中许多语句都值得仔细推敲及收藏。

比如:所有美好都藏于时间的缝隙里,让生活变成了有光照进来的样子。

愿每个平凡而寻常的日子里能怀揣无限乐趣,度过很多的分,度过很多的秒。

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叶广芩的文字,温柔而细腻。能恰到好处的把生活中诸多琐碎的事情记载成册,翻阅的时候可以一语道中阅读者的所思所想。“这不正是我的生活吗?”

除了是国家一级作家,叶广芩还是编剧。是当今中国文坛上老舍之后“京味文学的代表人物”多篇文章还被选入各地初、高中语文试卷作为现代文阅读试题。是一位十分了得的女作家。

这写亲情、友情也写爱情。

她在《清淡如水的朋友——殷慧芬》中写道:在中国作协代表会上,我和殷慧芬相逢在京西的某宾馆,她摆脱许多干扰,径直来到我的房间。我们俩拉着手,相视一笑,许多言语,尽在不言之中。这正是《庄子 山木》“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的正解。

有一切尽在不言中的友情,自然也会有反向的情谊。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也会遇见一些人,泛泛之交,却于某个夜晚和你大倒苦水,找你倾诉心事。于是你静坐在一旁默默的听着。看着他哭,你拿出纸巾安慰。触及伤感之处也跟着抽噎起来。多年后,你们不在联系。只是从别人嘴里得知,他过得很好。而当年的那份情谊你只觉得自己是一厢情愿的傻子罢了。

“我为自己救世主式的多愁善感感到羞愧,也为那山林的夜晚感到惋惜。人不总是处在失意之中,即便失意中的人也未必能展示他的真情实感。人生一而知己会有,但谁也不能保证它的牢固与久远。”

如果,你想了解过去时代人们的生活。读这本书就对了。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读后感(四):叶广芩《我爱这热闹的生活》:京城格格作家笔下的市井生活启示

生活不止有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除了诗和远方,还有什么呢?还有鸡毛蒜皮,家长里短。还有热热闹闹,风风火火。 作家叶广芩在《我爱这热闹的生活》中说:生活总是这样,不能叫人处处都满意,但我们还要热情的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爱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一个不满意,就灰心。 叶广芩1948年出生于北京,满族叶赫那拉氏,国家一级作家、编剧,当今中国文坛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实力派女作家,老舍之后“京味文化的代表人物”。 在《我爱这热闹的生活》这本书中,作者写了对女儿顾大玉成长过程中的血泪教育史;到日本生活的种种热闹以及各种哭笑不得、有趣好玩的故事;记录从医时刻在心中的二三往事。 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又很难得的事情,让人看了一会儿开心得哈哈大笑,一会又感动的泪水涟涟,在哭过笑过之后又不禁陷入沉思:生活究竟是怎样的?我想我们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全书印象最深的是开篇的《琢玉记》,作者写了对女儿顾大玉不按章行事的教育方式,结果引发起的一系列事件,以及九十多岁的爷爷和孙女两代人之间的思想碰撞出的火花,让人爆笑连连之际却又心有余悸。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也是每个家庭生活的重中之重。叶广芩是一个作家,她自己也经历过房上水下的放养式童年,按理说,她的教育方式应该是很正规的。可事实上她对孩子的教育,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却从根本上就是失败的。 比如,孩子做错了事情,她不是告诉孩子以后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而是用调侃的语言跟孩子说话,或者是用“恶治”的方法来惩治,让孩子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于是继续一错再错。 对此,叶广芩的丈夫顾明耀说:不管是教育学生还是教育孩子,调侃是不行的,一味的说教、单纯的指责批评也是不行的。必须得鼓励,多鼓气,让他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让他坚定信念,充满信心。 回想顾大玉的成长过程,回想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至少有两点是不成功的:一是常常把“严”的目标、标准定得过高,脱离实际;二是表扬太少,批评、调侃太多了。 以至于后来,顾大玉越长大越跟母亲对着干,做得事情越来越离谱,逃学、早恋、离家出走……类似的事件在此篇中数不胜数,对教育孩子方面感兴趣的、特别是为人父母者我觉得都应该看看。 当然,生活并不是只有围绕着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鸡飞狗跳,还有着各种有趣好玩的故事。收养的两只流浪猫最后的归宿到底在哪?跟几个性格迥异的外国邻居之间发生了什么叫人哭笑不得的故事?这些,在叶广芩旅行居日本时写的文章中都可以看到。 叶广芩不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个医生,她学医行、行医加起来前后有20年,20年间的时间里看过了不少生和死。纵使这样,她说依然要感谢生命,因为生命是艰难的,但也是美好的。 生活就是这样,有笑有泪,有苦有乐。无论怎样,我们都要以一颗热情饱满的心,去过好生活中每一个平常的日子,感受生命的无限乐趣。

《我爱这热闹的生活》读后感(五):于平凡生活中,活出趣味来

你一定时常听到有人抱怨,生活太无聊了,每天家、单位、菜场三点一线,柴米油盐,家长里短,毫无乐趣。又或者,你就这么抱怨过。

现今社会中流淌着一种“丧”文化,不少人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认为生活无味,活着真累,于是“丧丧”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应付性地解决一日三餐,工作也是得过且过,既没有豪情,也没有小感动,如行尸走肉一般。

然而,生活只能这样无趣地过下去吗?在《我爱这热闹的生活》中,作家叶广芩向我们展示了不一样的生活,她用自己的事例,让我们知道该如何挖掘身边的美和感动,如何将平凡的日子过得有趣味。

叶广芩是国家一级作家、编剧,享有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专家”称号,在当今文坛最具代表性的实力派女作家,甚至被誉为老舍先生之后,最具“京味文学的代表人物”。

她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百花文学奖等众多知名奖项,著有小说《采桑子》《豆汁记》《本是同根生》,长篇纪实文学《没有日记的罗敷河》,散文集《颐和园的寂寞》等众多作品,读者众多。

在这本《我爱这热闹的生活》中,收录了叶广芩在日常生活中与家人的点滴互动,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既有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又有站在孩子角度的吐槽反驳,多视角展现家庭生活的趣味,让人读之欣然。

叶广芩是满清贵族的后裔,属叶赫那拉氏一支,不过1948年出生于北京的她,当时家境已经渐渐没落。然而,这并不影响一大家子对她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以及教育培养。

可以说,透过叶广芩的文字,一幅幅生动的家常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妙趣横生。

你看,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她,和哥哥一起“上梁揭瓦,下河摸鱼”,没有一刻停歇的。比如偷偷藏起妈妈的高跟鞋,自己穿着走不顺畅还把鞋跟给锯了……按她的说法就是,很“各色”,属于难带的娃。

不过由于她是家里年纪偏小的女孩子,出生时父亲已然六十多岁了,所以得到的宠爱和惯纵也就更多。这也养成了她更有主见、有想法的性格。

书中有意思之处在于,作者在叙述故事时,会有女儿、先生的“旁白”弹出,比如她送女儿顾大玉去幼儿园,女儿一个人站在屋外走廊哭闹不止,她也“咬着牙照送不误,只有不闹病,哭哭也没什么,我就不信把她这坏脾气治不过来!”

女儿的旁白吐槽到:“我妈在报社当记者的时候整天在下边跑。她把我放在幼儿园里全托,根本就想不起还有我。”

母女俩之间时空交错的文字互动画面感十足,而这种不同角度看问题的方式,甚至有点近呼“怼”的方式,也让文章平添了许多乐趣。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我爱这热闹的生活》,在叶广芩的笔下,生活中细微的美好和感动被一一刻录,分享,让读书的我们也为这一份平淡却真切的生活感动,更珍惜现下的时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