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是一本由祝羽捷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读后感(一):有空少看手机,多漫步美术馆

祝小兔在《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说:“书是女人最好的珠宝”,看了这本书,我也同意她的看法:有空漫步美术馆是人们好看起来的法宝。 这世上不缺了解艺术的人,但真心与你分享艺术的人恐怕为数不多吧!很久前我就想看一本系统描写美术馆、画家、画作的书,终于如愿以偿啦。 我也想,对于祝小兔而言,置身美术馆,读懂每一座建筑,了解喜欢的画家,欣赏他们的画作,也代表着她读着过去,今天和未来。 那些画的细微之处她观察得如此细致精确,让我膜拜。比如马奈的《女神游乐厅的吧台》、弗拉戈纳尔的《秋千》有着她细致和与众不同的视角。在她的笔触下,我没有看到真迹都感受到它们是那样生动有趣。又在一定程度上折射着那个时代某些个体生活的进行时态以及不同的命运。 如果没有祝小兔的分享,我们很多人群就得不到这些艺术知识的熏陶。感恩小兔美妙知慧的文字,为这些伟大的定格点亮了一束灵性之光!

《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读后感(二):一本与生活产生共鸣的书

浮躁的社会,不平静的心。如果有一种可以解决这个方式的办法,那就是读一本能产生兴趣爱好共鸣的书。《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就有这样的功效。

本书从八章337个不同的地点带你走进历史画作的故事中,就如同与作者祝小兔一起行走,如作者所说,了解历史,画作后面的故事,驻足于画作前,你才真的领略到名画之美。

从整体的序和整体的目录,文艺感十足。第一部分走进英国,这个严肃的国家,对待画作的缜密。博物馆摆放画作的讲究,带给参观者极大的视觉感。第二部分走进法国,这个浪漫的过度,带给我们梦幻的视角。越是简单,越是特别,越有力量。第三部分走进荷兰,凡.高美术馆可能最先吸引你的眼球。其次是,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丹麦,挪威,欧洲的行进路线,让我们看到画作和历史的结合,画风的改变。

如果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震撼的名画欣赏,更让我读完它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对于生活的方式。有很多语录能直接触及被自己封闭的那个时间点。比如,“有耐心的人太少,整个世界都在慌张。”优美的文字,如同感同身受的那一刻。书中提到旅途中的目的性,不盲目的走马观花,静下心欣赏你的所爱,是我们现在大多数缺少的那部分。

比如,英国的美术馆,为盲人准备的纹路画作让人惊叹这样的设计。英国人严格的作风,对于展览画作完美的要求,带给读者最高的视觉感,让喜欢画作的人流连忘返。对于我们不太了解的作品,确实需要细细拼读其中的文字。读完真的想去看看英国国家画廊的美景。

比如这段,“我需要兴奋,如果一件事情不能够让我兴奋,我很快就会感到无聊。但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可以让我兴奋,哪怕是下雨的时候,雨水掉落在水坑里的瞬间。”原本我是一个不喜欢下雨的人,但是有段时间,身边很少有事情发生的时候,看雨,走在雨中,看着雨水

《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读后感(三):《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

这叫什么书名?!也太口语、网络语了吧?就跟她的封面设计一样,根本找不着书名。这么没有存在感?

因此,在我前三分之一的阅读中,似乎就带了些轻蔑或者是轻视的情绪,觉的这本书就像是个欧洲美术馆的导览手册。它也说了嘛,“欧洲美术馆漫步”。所以我想,随便翻翻吧,今后若有需要的话可以按图索骥。

一直到进入了法国部分。

进入法国章节之后提及的博物馆,我去过的比较多。这样就有了比较。比较我看到的,跟她写出来的有什么差异;也比较能共情,感受到她感受到的。比如,她说《呐喊》:“蒙克就像丢给你一本没有任何铺垫的小说,直接翻到了高潮部分”, “这幅画传递着跃出画框的巨大焦灼感”。“血色的天空下,一个血肉被烧尽的骷髅,用尽最后的力气发出嘶吼。身后行走的一对路人让他看上去更加孤独,仿佛没有人在意他的无助和绝望”。我最佩服的就是,面对同样的事物、景致或画面,人家能感受到,描绘出,甚至下笔流畅,而我除了一个字“赞”,二个字“词穷”,羞愧得无以为自己开脱。

所以我慢慢地发现有一些章节、有的段落,她写得挺好。不是我自以为是的“信息粘贴”,她还是有欧洲美术史的背景掌握,有自己的审美认知和感受的。比如她说:“放弃对名气的执念,真正打动你的,可能并非是一件世界名作。”确实如此。于是我决定,今后不再仅仅是“追”名作,而是在每一次观展后,稍稍回想一下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

阅读摘抄越来越多。盼望着开放之后,我还能够再有一次安心的欧洲美术馆闲逛之旅。在这本书的指引下,我要再重逛一些博物馆(美术馆),再去一些原本不知道的博物馆(美术馆),然后对他们的重要展品再多一些的关注和驻足。20220614

《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读后感(四):书是女人最好的珠宝

这是部容易被忽视的图书,书名”美术馆“,让读者的关注点投向了书画,而将遗漏了博物馆里更多美丽而丰富的作品。同时,作者祝羽捷也想读者灌输如何更好地来欣赏博物馆,提醒读者多多关照藏品的背后故事,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珍贵的艺术品。

图书按英国、法国等国家,解释这些欧洲国家著名的博物场馆,自然也有相对比较小的展馆,不过因拥有自己的特色而受到众人的关注。如,考陶尔德美术馆,看起来如此陌生的博物馆,却具有许多著名的藏品。像《女神游乐厅的吧台》、被张爱玲命名的《永远不再》;再如,华莱士收藏馆里的《秋千》《蓬杜夫人》。更有以购买为第一目标的萨奇画廊。

在欧洲许多国家,有许多博物馆都是私人开设,待后期就将所以的藏品和博物馆捐献给了国家,如2010i年萨奇将博物馆全部捐给了国家。在国内常常听说有收藏家将藏品捐给国家,如张伯驹捐献了众多珍贵的藏品,在近年收藏热随着国家的强盛,许多个体也纷纷将自己的藏品组合打造博物馆,如马未都先生的观复博物馆、 刘益谦先生 的 龙美术馆 、 王中军先生的 松美术馆等等。马未都先生曾经说过,在百年之前要把观复博物馆捐掉,至于这些私人博物馆和所有的藏品会不会最终捐献给国家,还需要慢长地时间来验证。

在作者的笔下,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博物馆展现在读者面前,自然在介绍博物馆的展品时,一位位艺术家也浮出水面,如:莫里茨皇家美术馆的维米尔,海牙私立美术馆的蒙德里安,橘园美术馆的莫奈等等,当然也有以艺术家为名的博物馆,如:罗丹博物馆、马格利特博物馆等等,让读者更全面地、更系统地了解艺术家和其作品所孕育的艺术。若有机会,分藏在不同博物馆同样题材的艺术品同时展出时,必然会有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区分这些作品之间存在的差异。

自然,在艺术品当作,现代艺术让读者尤其迷惑,对其作品所蕴含的韵味需要发自内心的揣摩,如杜尚的小便池,艾敏的床等等,他所要表达的是真实意外的东西,属于意识形态的作品。

《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读后感(五):有耐心的人太少,整个世界都在慌张

“这一本需要耐心阅读的书,倘若深入其中,你就会发现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传递着作者和美术馆之间炙热情感。”

经过四个明媚阳光的午后,这趟“欧洲美术馆之旅”圆满结束了。这当然不是一本美术馆导览合集,更生动也更有人情味,如果能在去美术馆之前了解一下书中的这些故事,我们一定能对这些艺术作品感受更深。

作者在序章里的一些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如果你也曾感同身受,我相信你也一定会喜欢这本书。

谈起她对美术馆的热爱,她说:“有了美术馆之后,过去那种不被艺术填充的生活就再也回不去了,我无法想象生命中没有美术馆。”

我们为了某幅作品或某个展览专程拜访时,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心情——“我带着朝圣般的激动和虔诚,却迟迟不敢走进存放那幅著名小画的房间”,“就像太喜欢一个人,想象了无数种见面的方式”。

我们是否能和高更一样感觉到“生活中无趣的人已有很多,人们在城市里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依傍,却不了解彼此。”

文明社会消磨心智,时间浪费在应酬上,渴望因财富带来的尊重。

生命的热情何在。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只为片刻地抽离,体验生与活。作者没有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她只是给了我们一把蓝粉色的钥匙,说:“你打开这扇门,看看太阳尝尝风。”,看完这本书后我的手机相册里存满了我喜欢的作品,我喜欢这个自己扩充更多知识的过程。

我感受到了马蒂斯的教堂带给心灵的平静,被透纳的光与雾拥入怀中,去到了高更的世外桃源。

作者说:“还没有爱上雕塑的人,一定是还没有遇见贝尼尼”,我想告诉她的是,我现在真是爱极了贝尼尼。

在了解艺术家蒙克的故事之后,我和作者感受一样,“它太压抑了,让我根本没办法笑出来”。我终于能够体会,艺术作品带给我们的远远不止欣喜、折服、感动,还有绝望、孤独、厌恶,甚至是疯狂和愤怒,我想这正是艺术作品的最大魅力。

“世上的人生又过去了一刻。”外界的是非都与我无关,也无足轻重。你看日月换天,哪个生命长得过艺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