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天才的编辑读后感锦集

天才的编辑读后感锦集

《天才的编辑》是一本由[美] 司各特·伯格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30,页数:5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才的编辑》读后感(一):耐读

买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刚刚看了80页,感觉这本小说很生动很耐读,很容易让人看进去。

描绘了珀金斯的职业生涯,一个敬业传奇的图书编辑。看起来非常的励志,建议所有的年轻人,尤其是做出版行业与文案相关工作的朋友都可以看一下。这本对珀金斯的工作和性格都描绘的很细致,挑选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等作家的性格和成长历程,以及与珀金斯之间和合作做了详细描绘。读了它再读这些作者的名作,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吧。

同时,这本书也刻画了一段小小的上个世纪20年代美国文学发展史 ,里边提到了大量当代知名的作家、评论家著名的书籍。感觉是值得精读的一本书。

《天才的编辑》读后感(二):当一本书也不容易

一本书不单单是一本书。

从写下第一个字开始,它经历了一系列漫长的过程:在编辑把这份初稿有幸从茫茫稿件海中一眼识别出来之前,必须等待作者定稿,鼓起勇气把稿子寄给出版社。这个过程就有无数的作者半途而废,或因为种种原因无法继续下去。有时编辑甚至从半成品或只有一个开头的情况下就开始了无尽的等待。定稿后才是真正工作的开始。编辑和作者要无休止的讨论出版前还能做什么样的优化,哪里需要删改,哪里需要增加,结构是否有问题。然后作者撸起袖子大改一通或好几通,才终于轮到进厂印刷,出版,推广,而后所有人一起满怀担心和期待的等待市场的检验。

也许声名大噪,也有可能石沉大海。

一本书所承载的意义,也远大于字面所呈现出来的画面。 如果是沃尔夫这样的作者,每个字都和生活中每一分每一秒息息相关。书中人物有他见过或爱过的人的影子,人物的经历则是他本人经历的缩影,主角在喝酒,是他在喝酒,主角在思考,也是他在思考。不仅是作者,就连编辑也需要参与其中。站在客观的角度,左右一本书的结构和整体走向,判断故事情节的发展节奏。以至于不仅是作者,这本书还凝结了编辑的心血和智慧,以及他们所经历过的一切人和事。

而麦克斯伯金斯这么权威又辛勤的编辑却说,编辑一生追求的是无名无姓。

不过还好,他们的名字,所有被帮助过的作者都会一直记得。当麦克斯去世的消息公布之后,他的每位作者都表示,继续写下去,把作品完成,是他们能给老编辑的唯一慰藉。海明威也在五年之后,在《老人与海》这部作品上把提献送给了麦克斯。

《天才的编辑》读后感(三):投帽子

珀金斯静静地坐在他的办公室里,门口坐的是他的秘书威科夫小姐,背后一排书架上立满了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沃尔夫、罗林斯女士等人的作品。

1884年珀金斯出生的时候可能也没人能想到几十年后的他会出版这么多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作家的不可思议的作品。

说实话珀金斯接管的那些作家,没一个是“善角”。菲茨杰拉德,和泽尔达结婚后就不停地找珀金斯开支票开支票,去世之后女儿司各蒂的学费还是珀金斯和其他好友承担的;海明威,热衷浪荡天涯行走江湖,行文放荡不羁,污言秽语让珀金斯好一顿修改与编辑;沃尔夫,如牛似虎地写作,自己潦草到最后自己都认不出来了,《时间与河流》让珀金斯改了两年才出版。

但是也不得不说,珀金斯发掘的这些作家,都太“值得”。海明威在写不出东西的时候写信宽慰珀金斯——你的海爸爸是靠得住的,不用担心,海明威永远说这个世界上配和他说话的只有司各特,但是他最爱的还是和自己的编辑珀金斯聊天;菲茨杰拉德在人生低谷中被所有人质疑再也写不出什么了的时候,还是在珀金斯的鼓励下写出了《夜色温柔》,这也是一定意义上司各特的最后一本书;沃尔夫耍脾气在最后一年与珀金斯的出版社分道扬镳,但却在病重的时候将最后的文字献给了写给珀金斯的信上。

都是太温柔可爱的人,所以才会觉得值得吧。和海明威一起在湾流钓鱼的日子、和菲茨杰拉德一起共进晚宴的日子、陪沃尔夫修改稿子的日子、帮助罗林斯夫人写出《鹿苑长春》的日子、和伊丽莎白·莱蒙通信的日子、给女儿们读《战争与和平》的日子、和妻子路易丝拌嘴的日子......不愿意摘下帽子的珀金斯这辈子没有写过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字,一辈子都在勤勤恳恳地挖掘已知的和未知的文字,做着编辑排版的工作。

珀金斯曾经说过:理想的出版是成为一个让所有人各抒己见的论坛,无论他们的目的是训练教育、娱乐消遣还是制造恐怖……但是,出版总是有一些质量与关联度的规则,只有通过某种选择来决定,而这就是代表人类整体的出版人试图要做的事,即使犯过许多错误。或者换种说法,艺术家、圣人以及人类其他更敏感的代表,可谓站在时代的前沿——他们是通向未来的先锋和向导。而具有上述能力的出版人,必须对他们所作报告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做出某种评估。对此,除了上帝赐予他的判断力,他什么都无法依靠。

我感觉我还是写不出我对珀金斯的喜爱,只能致敬。

《天才的编辑》读后感(四):责任感与勤奋

初识这本将近600页的人物传记,源于一本书名与之相似的网络小说《天才编辑》。除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之外,这两本书都讲述了同一主题——作者与编辑的羁绊,而这也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什么是图书编辑?他们在一本书出版背后到底担任什么样的角色?仅仅是改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吗?而他们与他们服务的作者又是怎样的关系呢?

提起麦克斯·珀金斯(Max Perkins),可能很多人都会出现黑人问号脸:他是谁?但如果提到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托马斯·沃尔夫,就算没有读过他们的作品,也知道他们是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伟大作家。而这些人除了生活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拥有同一个编辑——麦克斯·珀金斯。

正如这本书的书名所示,他既是诸位天才的编辑,自己本人也是天才编辑。虽然珀金斯本人并未出版过任何书籍,但他却见证了上个世纪二三四十年代美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作为一名编辑,珀金斯的天才之处在于“他能透过一本书的缺点,看到它的不凡之处,哪怕缺点那么令人失望;任凭遇到多少挫折,他也会不屈不挠地坚持工作,挖掘这本书的潜力。”所以那时,越来越多渴望成为作家的年轻人都带着自己的书稿找到珀金斯,希望他能指点一二。那么,珀金斯是怎么成为一名天才的编辑的呢?读完这本书,我的答案很简单——责任感与勤奋。

早在珀金斯临近成年时,他就立下誓言——“绝不逃避责任”。正是这种强烈责任感使他在成为一名编辑时,将自己服务的作者纳入羽翼之下,跟作者本人一样重视他们的作品。如果作者因自己的写作没有进展而感到沮丧,他会劝慰他们,写信鼓励他们;如果作者因自己的书而招致批评,他会极力维护自己的作者,同时也不会给人一种固执己见的印象。他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作者不放弃写作。

他和自己的作者建立了类似亲人朋友的关系。他从未拒绝菲茨杰拉德一次又一次地向出版社要钱,还担任了这位作者的财务监管人。他见证了菲茨杰拉德与泽尔达的婚姻,也见证了他一直在和金钱较劲。直到作者离世,他都未曾放下要让“菲茨杰拉德的名声长盛不衰”的责任。这种责任感驱使他耗费巨大心血编辑每一本他决定要出版的书籍。也正是年轻的珀金斯力排众议、一再坚持,才有了《人间天堂》和《太阳照常升起》的面世。如果没有前者的成功出版,另一部我们更为熟知的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也许就不会存在了。或者说它出版了,也不是这个名字,而是叫《在灰烬堆与百万富翁之中》。珀金斯说他不喜欢这个书名,他始终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个书名既有启发性,又能表达作者的意思。”遗憾的是,直到作者和编辑都去世时,这部小说还未受到广泛的认可。

而珀金斯与托马斯·沃尔夫之间的纠葛更是证明了这种责任感。对于他坚信的天才,这位编辑“不忍心看着他失败”,他对待这位作者的作品可谓是“拼了老命”了。他发誓,一定要把《时间与河流》编出来,哪怕它把他累死。而珀金斯也做到了。他和沃尔夫一周一起工作六天,每天两个小时,后来还将工作延长至晚上。而这位作者也是珀金斯“一生中唯一在公私两边都能自由出入的作者”。他在沃尔夫身上花了太多时间,以至于他的妻子和对方的妻子都对此感到痛恨。所以,后来詹姆斯·琼斯把沃尔夫称作珀金斯的“长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一名年轻的编辑到成为出版社的总编辑,珀金斯的勤奋也是有目共睹的。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有个问题一直盘绕在心头:为什么珀金斯总能给作者提出各种有用的建议呢?如果有人疑惑“为什么会有周末”,那么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作为一名编辑,珀金斯的工作就是看稿,以及和作者沟通。书稿从不离身,正是这位天才编辑的特征。上下班途中看稿,回到家继续看稿,乃至最后要进医院时,他还不忘嘱咐女儿把他床头的书稿交给自己的秘书。所以越来越多人愿意依靠他、信任他,把自己全身心地交付给他。也许,天才从来都是勤奋的代名词,而没有天分只是懒惰的借口而已。

《天才的编辑》读后感(五):天才的编辑,另人骄傲的事业,隐秘而神奇的大神

part1:一个碎片的感想

编辑的恶梦:经手的稿件,印出后被发现好多拼写错误

编辑的骄傲:因为聘用他作为编辑,这个出版社没有破产(社长语)

真正的骄傲: 发现并帮助作者写出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样的世界经典。不过这部小说出版三年后销量都不高,虽然一出版就受了评论界的欢迎。

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我一直等待菲茨杰拉德写出《伟大的盖茨比》的那一章。

他有稳定的家庭,有五个女儿,他人生的遗憾就是没能有一个儿子,虽然他非常喜欢他的女儿们,但这好象上帝的一个玩笑。

而他与托马斯 沃尔夫的相逢与交往更象一个父亲寻找儿子,或儿子寻找父亲的过程。

他有个红颜知已,两个人有着数十年的通信交流,他十几年里只去看过她两次,这是他在紧张的,时时有冲突但总体合谐的家庭生活中的一个调剂,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他的精神寄托。他的文学圣经是“战争 与和平”,他认为安德烈是与哈姆雷特一样被塑造得相当好的文字人物,甚至“人人都该嫁给安德烈”

他是有点典型的保守的美国人,坚持传统的观念,但在一个出版社工作了三十年,接触和发掘了N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每个作品的成功都有无穷的故事。文学和作品是他的信仰,他一度因为长期熬夜改稿而健康不佳。

泽尔达感觉应该得的是躁郁症,从她一开始拼命化钱,以及后面迷上芭蕾后,每天不停练芭蕾看,虽然 当时她被 诊断为精神分裂,但从她对菲茨致命的吸引上看,她得的可能就是躁郁症,发作时极为有魅力,也有创造力。

他全盛时期(就是发掘出菲茨杰拉德)之后的那段时期,异常忙碌,每天就是操心菲茨杰拉德的稿件进展,生活费是否够用,海明威又写到了什么进度,状况是否安全,然后他还要全力以赴与沃尔夫吵架,并化很大的精力帮沃尔夫删改成箱的稿件,以便有一天能出版,还要注意那一个作者又需要关心一下了。

然后是他大女儿的病情,这个病情持续近一年的时间,期间他有心力交粹的感觉。还有沃尔夫的长篇大小说,为了帮沃尔夫改小说,他们斗争很多次,最后沃尔夫将此书提现给他说:“这辈子,在遇见你之前,我一个朋友都没有”

那些关于书籍的事:

托尔斯泰一辈子不愿意将《战争与和平》的书入脱手。

沃尔夫对每周围的每一个人都报以真挚的热情和兴存。

珀金斯的的一个女儿非常喜欢超长的,一般人都看不进去的沃尔夫的《时间与河流》

part2:阅读过半,接近最终章的感受

如果不是现在这种碎片话的阅读时间,我大概永远不会看完这本书,但是在公车上,在等待的时间里,我竟然从头到尾的快要读完了,而且越读到最后,越觉得感动,象豆瓣上一个短评说的那样“读到最后,快要哭了”尤其是读到沃尔夫日记中写的那句:“在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朋友那句”

这本书应该是给他们真的热爱文字,热爱编辑,热爱作家的人看的,因为充满了大量文学的细节,文字的细节,伟大作家的细节,做为一个编辑,马克斯是伟大的,他推出了许多世界经的文字家,而这些伟大的成就,不是一夕而就的,是长时间的伏案改稿,深夜加班,无数次心力交粹的沟通与彻夜不眠的以及慢长的等待所铸就了,最重要的是他对这些个伟大作家的关心和帮助,他编辑和出版了《了不起的盖茨比》我以为我应该是他人生的最颠峰了,但了不起的盖茨比从出版到被公从认可,经过了近十多年的时间。后面的大量篇幅和他人生的最心力交粹和努力和忍耐了,都给了激情澎湃,一写起来就收不出的沃尔夫,就是电影《天才的编辑》中,裘德洛演的那个角色,这也是他编辑生涯中最光辉和最了不起的贡献,因为这本书几乎是在他的全面的努力与监督下修改的。从成箱的稿件中修改出了一本书来,一方面他要做作家的说服工作,一方面他要动用他这么多年的文字修养和判断,使得《天使望有故乡》这本书成为文学中上的经典,虽然并不是很多的读过(我也没读过,读了几页,看不下去),所以,这本书就是这样一页一页,事无巨细的介绍了柏金斯一生的工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