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纸短情长》的读后感大全

《纸短情长》的读后感大全

《纸短情长》是一本由青梧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纸短情长》读后感(一):才子诗人,大概只适合远观

三天前拿到的纸质书,断断续续看了三天,终于看完了。里面很多人的故事其实是之前耳闻的,但有更多之前不清楚的故事。比如邵洵美,我之前对他一无所知,要不是去年偶然看到他的一首诗,因为喜欢所以抄写了一遍,不然我对这个名字怕是没有印象的。才子诗人们的爱情,大多强烈,却又更多情,很多个他们都是一边表现着对之前的人念念不忘,一边又很快投入下一段恋情,大抵善于活在精神世界的人都擅长这种爱吧,不知道该称为专情,多情,还是无情?也许就像书中所说,诗人才子,还是适合远远观望吧。

《纸短情长》读后感(二):兵荒马乱,一袭长衫。才子佳人,一别两宽

中国历史中,有两个群体我特别喜欢,魏晋名士和民国才子。“ 长期的战乱,离愁,太轻易的生离死别,妻离子散让他们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可贵。所以当他们意识到生命的长度不可以增加时,他们只能选择拓展生命的宽度。 ”这两个群体我以为最相似的点在于中国文人的“至情至性”。“他们身上有各种常人无法理解和接受的东西,但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那就是真——真诚、真情、真挚。”他们的爱是真的,不爱也是真的。

本书选取的十二位民国才子都非常有代表性,选取的角度也很特别,民国才子的爱情。这样一群至情至性的人,一群卓越的人,在爱情面前,也不免为她痴为她狂,为她辗转反侧。

沈从文、徐志摩、林语堂、鲁迅……十二位大家,他们在感情面前,和寻常人毫无差别。只是文人细腻的心思,让他们对于爱情感触的更深。对于包办婚姻,他们有的如钱玄同,选择妥协,一世结发,半生寂寞,无处话凄凉;有的如鲁迅,无法安放,却有幸得遇灵魂伴侣,为他撑开生活最亮丽的一角。对于专一,有如郁达夫,十步芳草,处处留情;有如沈从文,眼里写了爱情,额上便刻了奴隶,将一颗赤子之心全然奉上。对于爱不得,有如林语堂,选择还将旧时意,惜取眼前人;也有如徐志摩,或许爱的只是自己的爱情,错过林徽因,遇见了陆小曼,却在婚姻中泯灭了幻想,消亡了热情。

少年时,我曾经很天真的想,为什么爱情不能够永恒?但或许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感情里的爱而不得,不可奈何和有缘无分吧。无论才子,还是凡人。

《纸短情长》读后感(三):最爱你一身长衫书生模样

民国距离我们并不遥远,那是个巨匠辈出的时代,透过书中十二位著名才子的人生与情感故事,我们可以更深的去理解他们的作品、性格、思想,也可以窥见那是个风雨飘摇,传统与自由思想猛烈碰撞的时代,“揭开尘封的历史,有段旧梦,谓之民国…” 梁实秋与妻子一生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哪怕岁月老去,而程季淑尤记初次见梁时“一袭长衫那书生模样” 。 李叔同追求心中的佛法与大爱而皈依佛门,但怎能避免不伤害仍在红尘之中的爱人,毕竟生离比死别更让人痛心 。 鲁迅依从母命娶了朱安,对于毫无共同语言的妻子,仅能将其当成母亲“遗物”,而严肃刻板以及刻薄的他,当遇到率直独立的许广平之后,才显露出那颗炙热而温暖的内心。 徐志摩追求林徽因而不得,内心的忧伤构成了诗人生命的底色,与陆小曼成婚之后,当生活最终变成奔波与劳碌,诗意与才情便渐渐消磨直至生命陨落,或许他所爱的只是一个梦。 沈从文穷尽其才华去追求张兆和,甚至可以低到尘埃里,而结婚之后却又不得不在他处寻找精神寄托,或许是张兆和没能理解沈从文,也或许沈从文一开始便理解错了自己对于张的爱。 他们之中,有些人挣脱了旧传统的束缚争取自由的爱情,有些人默默承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些人从一而终并成就爱情经典,有些人放浪洒脱引来争议无数…… 相识相爱、相守相离,那是一段段民国往事让人唏嘘。那些才子的作品不等同于作者本人,在作品之后有一个个活生生的血肉之躯,他们并不完美,或柔情似水又或冷酷决绝,但那是一个个追求理想与自由的灵魂,那有一个值得追忆的民国。

《纸短情长》读后感(四):纸虽薄短,情却悠长

不知从何时期,越来越爱读那些由民国时期的知名文人所著的散文,也越来越想要了解有关于民国文人们的经历故事了。民国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个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所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与文人墨客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是在新旧思潮冲击碰撞交替下所产生的,其人生经历与内在思想也颇具其独特性。纵观民国时期这些知名文人的感情经历,颇有一种一言难尽的感觉。他们既有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之人,也有追求自由,自愿走在一处的夫妻。有佳偶、亦有怨侣。有幸福美满,也难免有离合悲凉。

曾记得我的一位同事特别推崇鲁迅的作品,认为他是民国时期最为伟大的作家。对于鲁迅其人,且不论他的作品究竟如何,单是就他对于原配妻子的感情态度,便让我对其是怎么也喜欢不起来的。

同样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鲁迅、胡适、林语堂均是娶了父母做主定下的妻子,而三人对待这桩婚姻的态度却大不相同,以至于最终的结局也是各不相同。或许三人所娶之人的性格分别,人生经历,环境际遇的差异造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结果。但是这个三位文人的性格还是起到了最终的决定性。

在这本名为《纸短情长》的书中,讲述了十二位民国文人的故事,其中也包括我上述所讲的三位。在讲述鲁迅的那一篇章中,我们并没有读到太多有关于其原配朱安的文字,更多的篇幅都是在讲述他与许广平的爱情。可是透过这些文字却依然能够感受到朱安一生的悲凉与无奈。

林语堂因为门第缘故没有娶到最初所爱的那个人,但是却娶到了一位真正可以坚贞不渝,相伴一生的爱人。同人不同命的结局固然与廖翠凤自身的贤淑有关,但却也不得不承认林语堂是更加懂得惜取眼前人之人的人。

梁实秋、苏曼殊、李叔同、朱生豪、沈从文……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民国时期的文人,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感情起伏就在《纸短情长》这本书的作者那流畅的笔触中被娓娓道来。这本书通过讲述了民国时期十二位至情至性的民国才子的感情生活,来呈现出十二段悲喜交加的戏剧人生。

感情的事情有又谁能够分辨的清楚呢?又岂是几页薄纸能够承载的下的呢?时光易逝,当年真正的是非恩怨或许我们已无从得知,但是这些民国才子们所流传下来的人生经历还是会让我们产生诸多的唏嘘感叹。

那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年代。纸虽薄短,情却悠长。虽是一言难尽,却也皆是宿命。

《纸短情长》读后感(五):此情可待成追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当初接触这句诗时,以为家书是家里的书籍,后来才知道并不是实体书,而是鸿雁往来,在兵荒马乱的年头,信纸短,深情长。确实“一别两宽”,可以说出平时聚首时说不出的话,可能是你病没病、瘦没瘦之类,可能是关于家财的话题,可能是关于子女教育的探讨,但最多的还是热恋中的男女对于天各一方的抱怨以及破镜重圆的企盼。 《纸短情长》这本书书名起得很别致,年少时很不屑于读书信,总觉得两个人与其这样的絮叨,不如买上车票或者船票,漂洋过海去看对方。等到自己已是中年人,才发现书信的妙处,即使互通的“信息”都是几个月前的近况,但是读起来还是别有意味,至少对方的心中有你,才会不惜笔墨与时光与你叙叙旧。当然,儿时读的最好的那本书信集《傅雷家书》至今书中的片段还在脑海中游弋,慈母情、严父恩,总不是三两个词语可以一言以概之的。 《纸短情长》节选的都是民国的文人大家,即使在后世的我们看来,他们的成就并不是文学家,而是政治家思想家,但作为文学体裁,在短小的篇幅中赋予了浓厚的情感,让我们如同含着一粒果糖,甜滋滋的也不会为明天能不能开锅吃饭而烦恼,只顾此时此景我们还活着。 周树人一向以严峻而示人,逢人就开骂,直骂得对方哑口无言,但是论起逻辑来,我并不以为周树人总是有理声高的角色,相反对我倒是觉得李叔同那种一眼望穿生死足以让我们魂不守舍,能看到生命的终点,你带不走心爱的人,心爱的人也留不住你,所以乘着年轻力壮我们就分别,把一壶时光酿成的美酒在你我的心中流淌。 说到林语堂,我们更多的是崇敬,他能看穿民族的劣根性,但是还是如一名医师不断地敲打着我们麻醉的灵魂,让我们不至于在浑浑噩噩中睡去,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林语堂那种绝然的眼神,从“何妨怜取眼前人”中读懂的是关于天地玄黄的回忆,也许今天没有遇见你,是你的幸运,但是我们却不能回避彼此的相遇,于是有了相恋相思,这种割心裂肺的感觉倾注在文字上,令旁观者也未必清,原来世间还有这样的痴情人。 作为最会写情书的男人朱生豪也有为难的时候,如同书信中那句“写雨、写夜的相思,写你,却写不出”,相信很多男子在情窦初开之际都有这样的体会,不是不爱你,而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去形容我的热爱,爱也许不需要语言却表达,但默默无语只有两目泪,相看执手哪比得上你侬我侬,当然好的故事都不一定有好的开始,但是从不幸走向了幸运,恰恰证明了命运的抗争,你我原本就是女娲手中的泥人,只待有雨的时候,湿了身也就融成了泥,我中有你,你中有你,你我相信只有相守相爱才能不辜负一生的诺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