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的读后感大全

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的读后感大全

《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是一本由[日] 本川达雄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读后感(一):科学和哲学原来是不分家的。

第一章 动物的体型和时间

1.哺乳动物的时间与体重的1/4次方成正比。

每1次呼吸间隔,心跳会跳4次。

不管哪种哺乳动物,一生的心跳,大约都是20亿次,一生的呼吸则是5亿次。

时间流逝,对于不同体型的哺乳动物来说,感觉是不一样的。

第二章 动物的体型和进化

2.柯普法则:同一物种的进化过程中,体型大的种类有晚出现的趋势。

第三章 动物的体型和能量消耗

第四章 动物的体型和栖息密度

第五章 动物的体型和行动方式

第六章 为什么动物不用轮子

第七章 使用纤毛和鞭毛游动的小生物

第八章 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必要性

第九章 动物身体器官的大小

第十章 动物的时间和空间

第十一章 细胞的大小和结构

第十二章 昆虫的秘密

第十三章 利用光的珊瑚

第十四章 奇妙的棘皮动物

后记

附录

《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读后感(二):时间对于万物真的平等吗?

第一次看见这个名字,我以为是本童话书,再看见封面,更加确信了。可是翻开书一看,却是本科普读物,类似于《十万个为什么》,只不过这本书是专门讲动物的。 这本名字像童话书的《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是本经典的科普读物,入选日本中学教科书,获讲谈社科学出版奖。 作者:本川达雄,著名生物学家。1948年出生于仙台,毕业于东京大学生物系。后任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著有《世界和平与海参同在》《生物学文明论》《珊瑚与珊瑚礁》等,并翻译多部生物学校关作品。曾荣获日本文部科学大臣科学技术奖、讲谈社科学出版奖等。 作者主要用一些数据和列子告诉我们万物的不同:动物的体型和时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人类只需要吃三顿饭,而其他小动物却需要频繁的吃饭?为什么老鼠从高处掉下没有事,而相同高度人就非死即残? 读完了书,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家的猫刚吃了东西一会儿又来喊饿。原来体型小的动物新陈代谢比较旺盛,体内能储存的能量也少,所以只能不停地觅食。 由于是科普读物,为了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所得出的每一个结论都不是只有一句话,而是有过程、有步骤的,就像数学课本上的例题一样,一步一步来,直到得出了结论,而不是简单的告诉你答案记硬背,这是本书的一大优点。 还有一个优点是:毕竟是科学类书籍,再通俗的话,即使一步一步说,有的地方也可能不太好理解,这时候,作者就会举一些贴近生活,通俗易懂的例子。例如在说明脑的大小和体型不成比例时,举了这样的例子“我们想一想汽车的钥匙就能明白。载重10吨的重型卡车的钥匙不会是载重0.2吨的轻型汽车钥匙的50倍。不管发动机大小,汽车钥匙的体积都差不多。”这样一说,是不是一下子就明白了? 这本书真的涨知识,我知道了海星吃什么;知道了珊瑚这样生存;知道了看似无比强大的大象内心也有不为人知的痛苦;理解了经常喊饿的猫咪…… 作为一个高中的理科生,大学的医学生,由于和学过的知识相关,再加上作者通俗易懂的讲解,所以这本书读起来不怎么吃力,但是其中仍不乏一些需要自己去反复研究,认真琢磨的点,需要不断的去学习,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意思。 这本书在日本属于中学科普读物,适合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其他想了解时间对于万物是否公平的朋友也可以读一读,学习一下。

《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读后感(三):动物世界

我们都以为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是按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其实不是,我们有我们的生活时间,动物有动物的生活时间,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规律。即使动物脑海中没有“世界观”这种意识,世界观也一定体现在它们的生活方式和身体构造中。

所以,当你看了这本书就会明白为什么大象总是慢悠悠的,老鼠却匆匆忙忙?为什么掉在陷坑里,马会骨折,老鼠却没事?为什么蝴蝶小时候是青虫,长大后却要长翅膀?为什么动物不使用轮子和螺旋桨?动物的体型有大有小,既有几顿重的大象,也有几百克重的老鼠。体重差距如此之大的动物,它们的寿命分别有多长?长到成年需要多久?一生的心跳数是多少?在一个与大陆隔绝的岛屿上,为什么大象的体型越来越小,而老鼠却会变得越来越大?

生物学告诉我们,大象有大象的时间、狗有狗的时间、猫有猫的时间、老鼠有老鼠的时间,不同体重的生物有不同的时间。生物的这种事件区别于物理时间,称为生理时间。哺乳动物的时间与其体重的1/4次方成正比,随着体重的增加,时间会变长,所以不同动物所花的时间不同。哺乳动物一生的心跳大约都是20亿次,从心跳数看,大象和老鼠的寿命几乎相同,只是时间概念不同而已。

在与大陆隔绝的岛屿上,因为没有捕食者的制约,动物不需要躲避,所以大象的体型越来越小,老鼠的体型越来越大。这也不是绝对的,动物无法随意决定自己的体型,动物的身体构造与生存方式产生相应的制约。体型不同,所消耗的能量也相应地变化,体型越大的动物,越有充足的热量,更能适应寒冷的环境。动物行动的速度也与它们的体型相关,但并不是体型越大,速度越快。

一些值得好奇的事,都藏在书中,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作者在书中一一解答,用严谨的方法求证,列出相关公式,详细地讲解,用举例、对比的手法,给了我们科学的答案。

世界很大,有很多我们没有发现的生物的存在,我们不能用一种判断方法断定它们,也没有相同的事物,动物界有食物链,那么它们的生存关系就是一个循环,为了适应环境,不断的进化。我们总以为,世上所有的事物都在按人类的时间运转,然而有关“体型”的生物学推翻了我们这种常识。知名生物学家本川达雄带我们跳出人类参照系,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尺度,科学解密生物谜题。

《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读后感(四):失效的人类度量衡

“对于大象和老鼠来说,活完一生的感觉应该没有什么不同吧。”

以心跳数计量生命长短,是此前很少有人想到的一种测算方式,原来,在这个维度里,即便把大象和老鼠放在天平两端,也是平衡的。

本川达雄拥有美妙的知识跃迁能力,他能从观察岛屿动物与大陆动物的差别,想到生活在岛国的人类群体与生活在大陆人群的差异。“在岛国的环境下,精英的规模缩小,很难出现被称为'超级巨人'的人物,而平民的规模变大,知识的总体水平变高。”更进一步,他谈到在岛屿长大的人更不热衷于冒头,而大陆因为竞争因素多,许多伟大的思想在锤炼中诞生。细细回顾人类历史,不难发现,他的这种联想是大胆的,却不无道理。

但我以为更有价值的当然是他对地球整体未来的思考,以“岛屿”读解“地球村”,真是恰切至极!“地球发展到今天一直是'大陆时代',但今后不管喜欢不喜欢,都将进入'岛屿时代'。”其实这种话听来震惊,大概是因为我们是身为大陆的人群,我们鲜有那种对“小”的危机感,但身为岛国居民的日本作者就有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的惊人想象,他亦自信地写下:“我想,日本人在岛上生活至今的智慧,将是未来人类的宝贵财富。”

说这只是一本科普书,我觉得把它说轻了,但它就是有本事在一个“轻量级”的感触上,抛出一些较为深层,甚至接近终极的问题。本川达雄的洞察力隐藏在他举重若轻的行文里,书里的“大象”和“老鼠”也远不止是实指,他以辩证的方式提醒我们:面对“大象”级别的人事物要有敬畏,面对“老鼠”级别的,也同样不可轻慢。

我很喜欢他提醒我们注意环保的方式,虽然是用严肃的数字,却能令人即刻长大嘴巴,深觉愧疚:

“日本人一次性能源消耗量是4274瓦特,再加上食物消耗量127瓦特,一共约4400瓦特,这就是日本人均能量消耗量。……在'老鼠-大象斜线'上寻找标准代谢量2200瓦特的动物,其体重应该是4.3吨,相当于大象的体型。”

人类会成为硕鼠,人类会成为笨象,反过来,人类可能还远不如大象或老鼠在生态圈食物链中的贡献或影响。人类中心主义者会愚蠢地觉得世间万物都按人的度量衡运作,殊不知,自然自会做出它的选择。人类可以做的,其实更多的是向自然拜师。就像工程师需要研究甲虫的构造,单细胞动物比我们更早懂得弹簧原理。有时候人就是太顾影自怜,才会总是迟滞不前。

有时我很羡慕本川达雄这样的“岛国心态”,他们不是在焦虑中空想,而是在敬畏中反思,这样作者写出的作品是真正的建设与指导,看到腰封上写此书“入选日本中学教科书”,真为孩子们感到幸运。

《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读后感(五):《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生物的世界,微妙何其多!

文/吴情

大象能活一百年左右,白象的形象更是长寿的象征,出现在绘画作品中;老鼠,相对来说,只能活几年,还需提心吊胆,因为一过街,人人喊打,形象之负面无须赘言。不过,当我们抛弃人类中心主义,试着从其他生物的视角理解、体验它们的世界,情况是否会有不同呢?人类的线性时间观,对生物而言,果真具有对现代人来说同样的意义吗?尽管存在着体型、重量、心率、奔跑速度、近视频率等方面的差异,非人生物,彼此之间是否存在一致性呢?

如果你不经意间有类似疑问,不妨阅读日本著名生物学家、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本川达雄的科普作品《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这本书中,本川先生从体型学的角度细致分析了非人生物的体型与内在时间、进化、能量的消耗、栖息密度、行动方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上至飞鸟,下到海中珊瑚,都在其论述范围内。如果你担心其中书中多艰涩的生物学术语,大可不必,因为除却必要(但不甚复杂)的公式推导,本川先生,总是尽可能达到通俗化。

在普通人看来,生物体型的差异,太过司空见惯,以至于无法引起任何疑问或思考。然而,接受了进化论思想的人,或许还会解释,这与生物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状况有关。至于如何关联,大多不了了之。现今的体型学研究表明,大的体型有大的好处(在进食方面占有优势)和弊端(骨骼坚硬,易受伤),小的体型亦然(比如老鼠,其小体型有助于奔跑,但需不断进食,频率极高),即便如此,大象和老鼠一生中的心跳总数却相差不大。

对诸多与体型有关的事物进行研究论述期间,本川先生不忘适时介绍某些科学原则、原理,以及它们的理论前提与推导过程,比如岛屿法则、1/4次方原则、贝格曼法则等。推导过程并不难懂艰涩,却让人读出了一个生物学者的心理:对万事万物现象背后所谓规律的遵循。在探索客观规律时,本川先生,也不忘生命本身带有的诗意,总能在不经意间来点小幽默,让人会心一笑。(比如,论述体型大小对骨骼的影响时,他假想了一组对比案例,老鼠若从十几层楼上掉下来,依然活动自如,如果换了人,则属于自杀。)

在《大象的时间,老鼠的时间》中,本川先生为普通读者走进科学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可能,即不断对我们目为正常(应该如此)的事物不断发问,从而不断接近真理。比如,他问道,生物的体型会不断增大吗?如果不会,又是为何?(一个尚可以接受的答案是,体型越大,对骨骼的压力越大,生物体很难既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又不断增重变大。)又如,“为什么动物不用轮子”?人们从社会实践中(或许是从某些动物的活动中学习的)发明了轮子,本来是一种常识,但本川先生反过来发问,让人眼前一亮。(动物使用轮子走路,具有种种不利,特别是地面极崎岖的情况下。)

科学理性形塑的这个世界,是一个早已被“祛魅”的世界,它试图穷尽对自然万物的了解。然而,即便是在寻常事物中,仍潜藏着诸多未解之谜;即便是理所应当,也暗含了“理”。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在这个时代总能找到同好,但其实,科学技术,也有内在之美,至少对普通读者如你我而言。我们离开自然界很短,却也很远,不过,追问自然界的神秘与奇妙,永远不嫌太迟。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