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负青春,野蛮生长读后感锦集

不负青春,野蛮生长读后感锦集

《不负青春,野蛮生长》是一本由刘教练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负青春,野蛮生长》读后感(一):大道理都懂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成长道路上总会有这样一些人告诉你这样不行,那样不该,你应该这样不然会吃亏。可是,成长道路为了避免犯错一味的听信他人,那么你还是你自己吗?

曾经有个朋友告诉我:“其实我知道前面有个坑,虽然过来人告诉我要去绕行,但我还是坚持自己踩上一跤,虽然摔得不轻。”我问他你图什么,是不是脑袋锈掉了,他说:“人生路上有些坑必须要自己去踩,这样下次你才能学会绕行,不然你连坑都没踩过有什么资本说教别人让他们去绕行。”我想朋友这个观点大概就是刘教练口中的野蛮生长。尤其是青春年代,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不负青春,野蛮生长》全书四个章节,没有大道理的说教,没有纸上谈兵的方法论,有的只有作者真实的感受和认知。虽然很多时候你觉得那时候的作者稚嫩,感知都那么幼稚,但那确实是他的真实感受和认知呀!

其实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成长不是有人告诉你你该这样做,这样是错的这样是对的,最好的成长应该是有人陪着你,做着和你一样的啥事,有着和你一样不成熟的观点,想着和你一样不切实际的想法,这才是青春,才是真正的成长,你不会感到孤单,你甚至会感到舒服,因为你是自由的,而我们大部分人总是被那个所谓正确的,对的观点束缚在别人的世界无法喘气。

也许日后我们不管怎么挣扎怎么反抗终其一生还是个普通人,但至少为自己内心而活的普通人,这样该不会有什么遗憾了。

曾经我会怀疑朋友说的那些观点,自古以来,都是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是在前人基础上成长发展起来。明明有人告知你错了,你却还要一意孤行,这不是犯傻是什么。后来成长道路上经历过同样的事,我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执拗的可怕,虽然那次摔了大跟头,但我却觉得开心,日后虽没学乖,反而成长的更快。

所以《不负青春,野蛮生长》它是一部陪伴你的书籍,没有鸡汤,有的只是你前行道路的有可能碰到的故事和轶事,让你在成长路上不再孤单。

《不负青春,野蛮生长》读后感(二):时间没能解决的问题

那时候,我们有一个群我们在群里嬉笑,嗝屁,谈论文学还有破碎的梦想后来,群散了后来,我们都写了本书我的叫少年,你的叫青春

刘教练是我见过面的为数不多的豆友之一,那是去年的上海书展,我去一个朋友的新书发布会捧场。临时也约了苏先生见面,而苏先生则和另一个朋友坐在上海展览中心对面的星巴克。

虽然年近半百了,见网友还是有点忐忑啊,我眼见着苏先生从星巴克出来,完全无视我已经到了门口的事实。苏先生急匆匆地往外面奔去,看他猴急的样子,怕是尿憋得不行了。只好站在门口等,并微信他我已经到了。苏先生果然是因为三急之一而疾奔的,他回我:里面坐了个黑胖子,是和我一起的,你先进去吧。

等苏先生回来的时候,刘教练也跟着来了,然后我们四个人挤在一张仅能坐两个人的位置上,嘻嘻哈哈,说要合作啊,说你的书出来了吗?说你怎么这么赶啊?好像不用客套了,好像很熟悉了,好像你该干嘛干嘛去吧。

我们真的就在那局促的环境里聊了一会儿,然后各奔东西。那是我唯一一次见到刘教练,他说我是北方人,但喜欢你们南方,喜欢湿润的环境,相对洁净的空气,还有相对公平的就业环境。

后来,我们很少联系,偶尔说话也是因为这本书,刘教练的这本书也算是一波三折,因为前编辑离职,因为重新选择新的出版公司,一直拖啊拖啊,拖到最近才出版。那天,刘教练在朋友圈发出封面的时候,我很惊讶,书名没变嘛,刘教练说,对,书名没有改,还是最初咱们一起聊天时说的那个:不负青春,野蛮生长。

刘教练的本职是营销咨询策略师,听上去挺玄的一种职业,但我们更多的时候称呼他教练,对,可以是驾校的教练,也可以是健身房的教练,这个可以随时被大家戏谑的笔名,让他有了更多的亲和力,也让他的文章有了某种温润的东西,没那么尖锐,也不是那么苛刻。虽然书名说野蛮生长,但对于读者来说,这种野蛮并不带有莽撞的意思,而是肆意,肆意每个人都懂的,像草原上的原,像天上的云,像河滩的花朵、树丛和灌木。

在书中,你多少能读到他在成长过程中的感悟,比如他说“别人的评价,到底要不要在乎?”对于我来说,我仍然是在乎的,我一直不讳言“人言可畏”的魔力,但刘教练似乎在尝试去繁就简了,他在意的不是有没有评价,而是在意评价的内容,因为正是这些评价让人对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看得出来,职业的养成对他的写作不无裨益,比如他写“如何确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当我阅读时,我在想什么”“我只能靠自己,因为我没得选择“”我无法恋爱的理由“,无论是谈工作还是爱情,你都能明显感知到刘教练的理智,他的理智是超乎他年龄的成熟,让他能从容地选择自己的职业和爱情,让他很清晰地认知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坚定走自己的路。

他用三分二的篇幅描述职场的困惑,人生的历练,用三分之一的篇章描述情感。从中可以看得出来,他对于职场的熟悉程度,是远大于情场的,准确地说他是专一的,专情的,是唯一不唯二的。记得他曾经有一段时间”哭诉“自己的空巢,说室友都把男朋友带回家了,自己还没把女朋友带回来。

或许是时候未到吧,很快,刘教练就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就像他书中的一篇文字一样“不要在悲伤的时候谈恋爱”,或许所有的恋爱都有迹可循,而时机也很重要,无论是悲伤还是欢乐,我们都不妨给自己一段时间,留一点空白,思考自己究竟想什么?

时间是一种解药,它能解决太多的问题,困惑,纠结,等待,否极泰来;而时间也有无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心魔,而解开心魔的唯一办法,就是成熟的心智,我觉得刘教练做到了。

《不负青春,野蛮生长》读后感(三):人生就是现在做决定,为未来埋下伏笔

2013年,当我开始动笔写文章的时候,我怎么也没想到,两年以后,我竟然也能够获得出书的机会。

那时候我刚毕业没多久,一个人从厦门来到广州工作。在一线城市广州,我感受到了在厦门从未有过的迷茫与压力。工作上不顺心,对未来很迷茫,这让我没多久便产生了离职的念头。我不知道为什么离开,我只知道我不想停留在原地。

在我火速辞掉第一份工作之后,我坚持在广州找了一个多月的工作,却没有找到一份满意的。因为当时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于是我又回到了厦门,开始了一份我以为自己能胜任,其实我完全不喜欢,也完全不能胜任的工作。

厦门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比广州慢,但很快,我又遇到了和第一份工作同样的问题——工作的不顺和对未来的迷茫接踵而至。

2013年-2014年,是我人生比较灰暗的一段日子,拿着微薄的工资,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在公司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看到同学一个个迈入大企业,或自己创业小有所成,而我却看不到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午夜梦回,想到自己一无所有且一无是处,那种焦虑和心慌,也没人可以倾诉。

于是,我开始写作。一开始是模仿钱钟书、普鲁斯特,写一些片段。后来又尝试写一些充满描述和人物对话的场景。再后来我试着尽量提高文章的完成度,努力写出一篇篇自认为能够被成为“文章”或“故事”的作品。

对于我来说,那段时间在写作上的用心,其实是我潜意识中拼命在为自己贫乏又无趣的生活寻找出口。当初我完全没有意识到,我把写作当成了自己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而值得庆幸的是,靠着自己少得可怜的文学作品阅读量的根基,以及半年多的坚持,我发到网络上的作品终于得到一些不认识的网友的回馈。借此机会,我认识了一些网络上的其他作者,渐渐地拓宽了自己在写作领域的视野。

那时候我遇到了现在的妻子,从陌生到熟悉,我们很快就在一起了。我会把我写完的东西给她看,她会给我提出一些修改意见。有了女朋友之后,我的压力比以前更大了。我开始回想自己大学时代的雄心壮志,回想自己曾经憧憬过的美好未来,那绝不是在厦门能够实现的未来,于是我很快又打算辞职,去上海谋求发展。

有了一些写作的基础,我决定寻找与“写作”相关的工作,第一个纳入我考虑范围的工作就是广告文案。经过面试,我终于在2014年8月来到上海,开始了全新的工作与生活。直到2015年8月我妻子来上海,我每个月都会去厦门看她两次。

到上海之后,工作更加忙碌了,但我在写作上投入的精力反而更大了。我开始涉猎更多文学作品,模仿更多人的风格,也开始尝试更多的写作路线。励志文章、故事、影评、书评、营销知识文章,我都有所涉及。

有写作经历的人应该知道,故事是最难写的。那时候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构思一篇故事,只是从阅读到的作品和生活经历中寻找启发,即兴创作,一边想一边写,所以一篇故事经常会写好久。很多个夜晚,忙完了工作,回到我在上海的蜗居,我都会打开电脑写上一段时间。如果正好有了好想法,可能会写到凌晨三四点。就这么写了几个故事,其中有一些竟然能够得到一些我比较欣赏的作者的转发和推荐,这让我十分欣慰,也禁不住有些沾沾自喜。

不过,在这个时代,故事在传播上的效率,天然地弱于励志鸡汤。我第一篇被网络大号转载的文章,就是一篇鸡汤文章,名字叫做《人生最寂寞的事,莫过于对世界失去了好奇心》。每次写励志鸡汤,用时很短,却能收获更多的阅读量和转载量,这样的诱惑让我开始更多地写励志文章。

15年上半年,编辑小花找到我,说希望能把我的文章加入到合集书中出版,而后,在15年年底的时候,她说决定给我出一本书。这不是一本纯粹的励志书,也不是一本纯粹的故事书。这本书里有励志文章,也有情感故事。

这本书里有我对自己、对人生的思考,有我迷茫时候的痛苦,也有我取得一点点成就时候的快乐。这本书里有我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有我从更多老师那里学来的知识和思考维度。那些故事里,有我的真实感情经历,也有身边朋友的奇闻轶事,还有充满脑洞的戏谑剧情。

从15年底签合约,到17年的8月份终于上市出版,这中间经历的漫长又曲折的过程,在此就不详述了。

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写作是我在2014-2015这两年中最自豪的一件事。它纾解了我的压抑和焦虑,让我从迷茫中清醒,也让我得到了身边很多好友的支持,甚至还有很多陌生网友的鼓励。它不仅是我生活的出口,还成为了默默无闻的我身上屈指可数的闪光之处。

人生就是现在做决定,为未来埋下一个又一个伏笔。16年我换工作到了现在的公司,开始做营销咨询顾问,渐渐地我感觉自己终于走上了工作的正轨。我的迷茫和焦虑减少了,整个人变得更加脚踏实地。如果当初没有下定决心写作,并且一直坚持,我不可能把自己的思维和文案功力提升得这么快,也就不可能得到这个工作岗位,更不可能有现在的状态。

如今,写作依然是我生活的出口,在我焦虑、压抑、愤怒的时候,帮我冷静下来,放松下来,乐观起来。

此外,从今年2月开始,我重新拾起了英语,每天会练习10-30分钟的英语口语。现在埋下的这个伏笔,必定会在下一个三年为我带来新的成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