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跟着节气过生活读后感精选

跟着节气过生活读后感精选

《跟着节气过生活》是一本由半夏 / 武善金著作,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跟着节气过生活》读后感(一):女性要学会爱自己,自己心疼自己~

随着年龄的增长,熬夜也熬不动了、白天不午休下午就完全提不起劲儿、一到换季就生病或者过敏,身体在慢慢发生了变化,你会发现代谢功能变慢了,皮肤、身材也不如以前了。这其实是因为身体比心思更敏感和诚实,当我们违背自然节序,不停加快脚步往前走,忽视了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那么就会让自己变得亚健康。

看着现代人身上这些奇怪的现象,我不禁要问一句:为什么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身体却越来越虚呢?一边熬着夜一边吃着护肝片~这种生活方式是正确的吗?

在这本书中,作者将《黄帝内经》《遵生八笺》等养生典籍中的养生智慧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自然节序,放慢脚步,跟着时间的节奏、自然的节拍,将生活变得有秩序更健康。说实话,老祖宗们的智慧真不可小觑,虽然我们生活在智能时代,但是在远古的时候,这种自成一派的养生方式的的确确比现代更有效更实用。

书中不仅有时令节气,养生方法,还有很多文史和常识。比如《武林旧事》里就记载过一款用紫苏制作的茶水,称为“紫苏饮”,是当时杭州街头巷尾最流行的汤饮。据说宋仁宗还曾命翰林院评定汤饮高下,紫苏饮被评为第一,可见人们对它的喜爱。

《食治通说》里说:“夏月不宜冷饮,何能全断?但勿宜过食冷水与生硬果、油腻、甜食,恐不消化,亦不宜多饮汤水。人能自慎,省食煎炒、咸腊、炙煿之物,自然津液常满,何必戒饮。”夏月里不宜吃冷饮、瓜果,这种说法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少吃辛辣油腻的东西,稍微吃点瓜果,身体也是可以自行运化这份寒湿的。不过,也不宜吃太多。

悄悄的说,书中每一个节气都有一份食谱,可以调理身体,比如立春的“东坡羹”、雨水的“甜汤”、惊蛰的“五谷露”、立夏的“薄荷陈皮清舒茶”、立冬的“糖渍板栗”,看得我垂涎欲滴~

把养生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里,提倡一种健康清雅的生活方式,简直太适合我了,一直有个田园生活梦的我(虽然不现实),但是我真真切切地想体验一把什么是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春分摘草莓,小满摘樱桃,芒种摘桃子,夏至吃西瓜,九月“白露不露”,好好保养身体,秋天银杏满地,捡两片叶子当宣纸,在上面练书法(划掉)

《跟着节气过生活》读后感(二):节气对应饮食和穴位要点

阅读此书时刚过了小寒,故以小寒为首记录如下:

-小寒:阴邪盛,应呵护初生的阳气 酥胡桃+关元穴(肚脐眼) 室内暖气不宜太热

-大寒:正式温补 羊汤+泡脚(姜+花椒煮水,泡到三阴交+泡完按摩涌泉穴)+清理膀胱经(提捏颈肌,扣打八髎穴和委中穴)

- 立春:排浊,唤醒体内阳气 植物嫩芽好。 宜吃:茼蒿,黄豆芽,白菜,白萝卜 登高望远,久坐容易产生郁闷之气 早晨梳头100—200下

- 雨水:寒气可能会阻滞阳气上腾 甜汤:白萝卜+陈皮+红薯一起煮 适合让身体放松,披头散发,大步慢走

-惊蛰:生命力最旺的时候 吃种子:小米,糙米,花生,荞麦,燕麦,藕粉,冰糖(破壁机打碎早晨吃) 晒背+吃梨 家里可以熏点儿艾草,驱赶蚊虫

-春分:注意肝火

栀子舒肝饮,春吃花,可以多泡花茶喝

-清明:升清排浊 绿茶,百合,荠菜

-谷雨:补肝血 吃桑葚(还有猪肝+菠菜)

-立夏:去湿热

艾灸关元穴+丰隆穴

吃樱桃、青梅、新麦。青梅酒。

-小满:去郁火 可以吃一点辛辣的食物,先让火气散出去 小满露:薄荷+黄瓜+柠檬打汁喝 可以穿布鞋或光脚在地上走一会儿,让地上的阴气顺着涌泉进入体内

-芒种:进入盛夏,降心火 莲子心+甘草+干姜(脾胃寒)+陈皮(脾胃虚)

- 夏至:静养

夏至静心汤:萱草、合欢皮、百合、猪瘦肉、小麦、茯苓、红枣

按摩内关穴

荔枝少吃,饮食温暖

- 小暑:排湿毒

多出汗

紫苏桃子姜:脆桃+紫苏+嫩姜,加盐腌渍2小时,加两勺米醋和白砂糖,搅拌均匀,密封冷藏24-48小时。可以配粥和当小甜品。

西瓜脾胃虚弱的少吃,西瓜皮可以利水消肿

用扇子扇手心可以全身凉爽

-大暑:彻底排寒

吃伏姜,一直吃到三伏过了:嫩姜、白醋、花椒末、紫苏、甜杏仁、酱油

《跟着节气过生活》读后感(三):想要健康的生活方式,那就来跟着节气过生活吧!

小伙伴们在看到古装片中男耕女织、乡间小道、篱笆院舍、袅袅炊烟、鸡犬合鸣;房前青山绿水、屋后桃李满园;春来耕种于田间,夏夜乘凉于大树之下,秋日收获满满的果实,冬日赏屋外雪花翻飞时,是否会露出艳羡的目光?反正我会。 看着古人郎情妾意、悠闲度日、完全融入大自然的生活方式,使我更加焦虑于现代社会的速度之快和现代化建筑与人情世故的僵硬。 半夏与武善金著作的《跟着节气过生活》这本书便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像一株自带光环与激情的芽苗,让我们逐渐脱离大自然的身心再次生发回归的渴望。书中优雅的文字、精美的插图以及走心收录的诗篇,无不召唤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孤寂、嘈杂、烦乱的心灵仿佛寻觅到了一处温暖的港湾。

古人为何可以怡然自得?因为他们按时令节气过生活。在经过了漫长而精心地研究之后,二十四节气方才在卓绝的智慧与坚持不懈地努力下推出。也是应了这智慧的结晶,古人才更懂得调剂自身与大自然相濡以沫的关系,更擅长掌控春、夏、秋、冬的意义与乐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充满中国特有的哲学意义的二十四节气,不仅引领着自然的秩序,也不断召唤我们的身体去迎合它的改变。 书中以二十四节气为顺序,依次介绍了它们的特点、彼时环境的变化。并且在每一个篇章中,都加入了一份时令粥饮,以及古人在不同的节气是怎样生活的。因此,说本书是一本科普节气、时令美食、古代生活方式的科普书籍,也无妨!

初读本书,认识节气。 当我读到每个节气的特点、自然变化以及人们相应做出的改变时,温润的文字让我犹如在品一杯香茗、读一首美诗。当我读到“立春”时节时,心犹如被温暖的春风拂过一般,暖暖的、温热的、惬意的;当我读到“雨水”时,仿佛闻到了空气里那股湿润的味道,听到了窗外淅淅沥沥滴落的雨滴,那是春的寄语,让人恋恋不舍。

再读本书,学习粥饮。 每一个节气中都有一份健康粥饮奉上,让习惯了“随便生活”的身体,多了一些渴望,渴望在特定的时节,品尝那份特定的美食。那是我们身体发出地呐喊,它在抗议我们之前对它的凉薄。 又读本书,美的享受。 因时令节气而配的插画与色彩,从视觉上再一次刺激着我的感官,粉嫩的春天代表着生发与希望,百花争艳的夏天代表热情与奔放,一片熟透的西瓜预示着秋日的硕果累累,冬天的到来意味着一年四季就要接近尾声了,禽类也要暂别湖水的环抱。 最难得的是,本书除了美文美图,还有因时令节气而配的美诗,古人佳作又会让你在美的享受中不能自拔。 那么你们有没有喜欢上这本书呢?反正我早已手不释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