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后来的事读后感1000字

后来的事读后感1000字

《后来的事》是一本由[日] 夏目漱石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页数:2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后来的事》读后感(一):后来的事

东京的少爷真好啊,不务工作,吃穿不愁。每天只是看看书,散散步,赏赏花,发发呆,逗逗嫂子,调戏别人老婆。而立之年还有漂亮妹子送上门来,不顾全世界的反对追逐真爱,真教人羡慕!

古希腊的哲学家专注思考,鄙视体力劳动,这么看代助倒是个哲学家呢!

代助和平冈最后的交锋时,满脑子都是行人里哥哥的低语:我赢得了现在,不,我连现在也没有赢……千百年前,John Stuart Mill面对心爱之人伴侣时,是否也如代助一样?

《后来的事》读后感(二):精彩的夏目漱石先生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位女士自打毕业就没有工作过,超过十个年头,主要在家写作,住着城中心大房子,衣食无忧,老公挣得不少,但也不用负担她的生活,她有经济来源,父母说她活得开心就好。生活是岁月静好的样子,可她患了焦虑症和抑郁症。 夏目漱石先生如果活在当下,是不是会笑,100年过去了,社会又出现了千万代助,日本的废柴越来越多,还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 代助这个富二代,没有家里的钱供着他在家悠闲,海阔天空信马由缰的瞎想,他就是那个在大街上衣衫褴褛的乞丐。 代助以为他是有思想有气节,不为世俗所动,清高的学子,哈哈,那不过是掩盖,掩盖他的无能虚弱缺乏责任感。 代助也许还要自傲一下,他还喜欢读书,还喜欢思考,当下的只喜欢钱。 富有能改变很多东西,也能腐蚀灵魂。人不需要为生存努力的时候,也未必就有能力让内心充盈,精神丰满。 夏目漱石先生文字波澜不惊,娓娓道来,看得笑中带泪,回味无穷。

《后来的事》读后感(三):2022.11.30

今天是二十岁的最后一天,刚好看完这本书,是不是有点特别的缘分在呢哈哈哈哈。

代助吸引我的是他身上极度的洒脱和自然,以及和自己对话的能力。了解自己似乎很容易,但同时想要凭借真正的「随性」去生活,无疑很难,这些我们都暂且归咎于「我执」。

从这个根本道理出发,所有事情都能变得纯粹:想跑步就跑步,跑步就是目的。想发呆就发呆,想思考就思考。如果要抱着本不该属于这个活动的目的去活动,反倒失去了做事的价值和本义。淡化外界规约的影响,最大程度找到本我,沉浸在过程的感觉和体验中,至少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过去一两年的自己做得还蛮好的。

在家呆了好几个月,即便没出门,但还是觉得用“高等游民”来形容自己最为合适,不知道这算是个好词吗?如果算,那就是我给自己贴金了哈哈哈。读了好多无用的书,做了好多无用的事,而且不知道该不该为之开心的是,我还蛮享受的。

《后来的事》读后感(四):算是一个爱情故事

代助:活在自己的价值体系里,至少在没有衣食担忧的环境中。这个价值体系:相信人类不是为着吃饭而活着,而是活着有意思,从而找到有意思的工作。我一直觉得这个观点对,但是我没法在现实的生活中去做到,等到的那一天到底是哪一天,谁也不会给思索的人答案。其实是不现实的,当你的物质被家庭把握着何以有脸面在追求其他。

其实这个爱情故事我说出来就不好玩了,大家自己去猜测才有意思。这种爱算畸形吗,在某种价值标准下是畸形吧,过了20、30年日本步伐的前景,这样子的爱情故事在地下进行的更加的心安理得了。每个人心知肚明不大破这个僵局,这算和道德扯的上吗?文学作品从来展现的不是一个社会标准的问,她只是一个生命的纠结以及安慰。

看着蛮揪心的,最揪心的是怕这么个被逼婚是作者真的亲身经历的,一直很着急,看到最后一页,我永远不知道未来到底要发生什么,内心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人生从来就没有结局。。。

文中男主人公的很多思索,值得细细玩味。

《后来的事》读后感(五):后来的事

书 名|后来的事 それから

〔日〕夏目漱石 著;吴树文 译

出 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与其费尽心机去把镀金的东西冒充成真金,不如在黄铜就是黄铜的情况下,去忍受人们对黄铜应有的蔑视来得自在。”

字里行间勾勒出主人公代助这一形象:依靠父兄生活的高等游民,对社会抱着听天由命、照单全收的态度,生性敏感,但又竭力保持一颗相对淡漠的心,即使觉察到社会不足也无所作为,沉迷于书籍,或者说在书籍里寻求庇护,逃避现实,视精神享受高于物质的知识分子。

他认为为了物质而劳动,为了生活而劳动乃是下品,假若人能找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定能尽情投入,实现自身的发展。一如婚姻,把婚姻当成人生必然要完成的大事并竭尽全力去完成,少了这块就觉得人生不完整的想法未免庸俗。我一贯认为婚姻是束缚,亦是枷锁,是给了对方指责自身的权力。

他对社会不满,多归咎于外在因素,论这个社会如何如何恶劣,如何如何压抑,那么保护自己的方式无非是在安全范围内接触有限的东西,“他的思想已经不会像一个刚进城的乡下人看到人性的阴暗面就大吃一惊。”尽量使自己不要激动,用淡漠看待社会,不以其悲喜而左右自身情绪,此亦即逃避现实。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此话无论何时都适用,社会总不会圆满,所以代助的这番想法在我看来不免有些无病呻吟。然我能与其共情,因为现实的压力会迫使人逃避,所以心灵鸡汤大行其道,所以成功学如此畅销,在故事和说教中取得一些缓冲和慰藉,大抵是悲哀亦是无奈之举。

代助看似无争无求,却在三千代的事情上异常执着,表现出与以往全然不同的热情与责任感。诚然,接受父亲的安排迎娶一位毫无感情的妻子也许会不幸福,但可保衣食无忧,无需为工作奔波。而选择三千代则要经受友情、亲情以及世俗非议考验。他同三千代的丈夫、昔日好友平冈一番开诚布公的剖白,紧张又平和,字里行间透露着绝交、愤慨,读来又如君子文雅。

“最后,人世间变成了一片大红的火海,火舌围绕着代助的脑袋不停地喷吐。代助下决心乘着这辆电车前进,直到自己的脑袋烧化为止。”故事在代助出门找工作时戛然而止,那天气景色与他内心的焦灼融为一体,似乎一团熊熊烈火,延绵不尽。与家里断绝联系,失去经济来源,必须寻找到养活自己的工作;平冈家也去不得(毕竟两人因三千代的缘故业已绝交),更见不得三千代。

仿佛什么都失去,又仿佛在等待新的开始,这一大段的留白以期读者自行解读。

@-Junrin-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