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奢侈品之路:顶级奢侈品品牌战略与管理》读后感摘抄

《奢侈品之路:顶级奢侈品品牌战略与管理》读后感摘抄

《奢侈品之路:顶级奢侈品品牌战略与管理》是一本由[法]阿肖克·颂 (Ashok Som) 克里斯蒂安·布朗卡特 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页数:4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奢侈品之路:顶级奢侈品品牌战略与管理》读后感(一):争当时尚的最前沿,保持审美的辨识度,成了刚需

美国人投资,欧洲人热衷文化。

这完全是两个人种。

要是欧洲人也那么热衷于精明地把钱投出去,欧洲的经济也会失去老牌帝国的老态。

同时,欧洲的众多文化遗产也会被大幅改造。欧洲自然资源也不丰富,那欧洲还成其为欧洲吗?

欧洲的关键,就在于经济是在文化的土壤上自然发生。

比如二战前的香奈儿、巴宝莉、古驰,现在都已经是几代家族企业了,现在呈现出老牌的路径信赖、官僚主义等问题,我们在中国的精品店中也能观察到管理松散、装裱门面等特征。

要不是因为中国富自己就热衷装裱门面,它们哪里卖得出去?中国的自主品牌怎么还会如此薄弱?

P148所说:家族企业模式占七成。奢侈品行业,95%没有存活到第三代。包括现在正红的乔治·阿玛尼。

此书缺乏一手资料是重大缺陷。

因为品牌效应,爱马仕、普拉达都能从全球经济危机中复苏。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管理水平高。“路径信赖”是本质。

在这个行当里,像COCO那样,争当时尚的最前沿,保持审美的辨识度,成了刚需。

《奢侈品之路:顶级奢侈品品牌战略与管理》读后感(二):创新是奢侈品营销的最大奥义

这本书很适合奢侈品小白阅读,非常明了地介绍了奢侈品的溢价所在,以及奢侈品的营销方式,读完受益匪浅。

奢侈品的受众是少数人,即使是在经济危机下,他们的花费也能保持同样的水平。它们的购买者更对奢侈品附带的阶级意识、情感和艺术价值感兴趣。

奢侈品能够成为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原因在于其创新能力,决定奢侈品品牌的是创造者而非消费者。奢侈品营销强调抛开过去的经历,抛开逻辑思考,对事物的观察是条件反射式的,是不假思索的。

奢侈品营销和管理与传统的4P营销法则背道而驰,它既要适应奢侈品的商业环境,又要符合艺术风格。CEO与设计师之间需要相互尊重、完全信任,介于一种独裁和自由之间的管理模式。在打造永久品牌的同时,实现盈利是经营的底线。

《奢侈品之路:顶级奢侈品品牌战略与管理》读后感(三):美丽的果然是脆弱的

奢侈品们讲的故事永远是:历史、传承、经典、永恒......

但是你知道么,“20几年间,几乎所有的奢侈品家族企业全部消失,包括宝诗龙、娇兰、尚美、浪凡、弗雷德、高田贤三、纪梵希、古驰、卡地亚、雅宝、库克、轩尼诗、博艺府家、帕图以及LV”。奢侈品行业已由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模式转为管理专业的上市企业,连奢侈品行业也逃不掉资本的魔爪。

转型成大企业后,行业的趋势就是整合和合并:比如“LV集团寻求收购和振兴法国传统品牌,宝格丽、布里奥尼、诺悠翩雅等品牌都被法国企业收购”。

他们还很难抵抗经济周期,因为非常依赖于他们看不起的游客。

之前印象中坚不可摧,拥有深厚历史的奢侈品品牌其实就是美丽又脆弱的。这是不是另一版本的不要听它怎么说,要看它怎么做么?讲给你听的故事是一回事,生意是另一回事了。

《奢侈品之路:顶级奢侈品品牌战略与管理》读后感(四):定位

本文是《奢侈品之路:顶级奢侈品品牌战略与管理》的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作者Christian Blanckaert曾在爱马仕集团担任了14年的CEO,对奢侈品行业的见解鞭辟入里。有行业沉淀的人写书,总是能够把握住行业命脉,然后向你徐徐道来。

一把锋利的刀,应该能够将一块玉石从不同方向切入,且每个切面的纹理都清晰可见;一本好的行业科普书也应如此。从这方面而言,《奢侈品之路》做的十分出色:奢侈品的演化史、品牌定位与故事、特殊的管理方式、业内的分工方式等等,每个切面都展露无遗。不仅如此,在这些切面中,你还能看到不同品牌之间的纹理差异,让你明白为何这些奢侈品牌能铸造出专属的独一无二的烙印。

让我真正感兴趣的切面,是奢侈品的定位与故事。

“在每个时代,奢侈品都向人们兜售着梦想,它有激励人心的力量….如果想理解奢侈品是如何兜售梦想的,首先要知道它销售的是什么梦想。这种梦想使你觉得特殊,有一种对某一特殊群体的社会归属感,从很久之前这就没改变过。”

奢侈品的本质在于对于阶级的身份认同感。而构建这种认同感的方式,就是品牌的定位与故事。

可可·香奈儿的传奇一生,早已成为这个品牌的核心文化和价值取向。香奈儿在无依无靠的孤儿院长大,曾在夜总会中唱歌谋生,她一生辗转在各种男人之间,艺术家、公爵、企业家,这些独一无二的经历都潜移默化地塑造出了她独特的时尚品味,她的设计把女人从当时束缚的束身衣中解放出来,她主张服装的优雅源于行动的自由。这种呼唤女性权利的精神和“less is more”的设计理念,至今在香奈儿品牌中没有改变。在官网中,特别做了一个系列:INSIDE CHANEL。 香奈儿的背后,是暗示女权主义的觉醒和阐明极简的生活理念。

路易·威登作为创始人,在19世纪以制造皮箱而闻名欧洲;而过了一个多世纪之后,旅行箱、手提包仍然是LV的核心产品。LV每年的Campaign都对其赋予了意义:THE SPIRIT OF TRAVEL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带着LV包,挣脱繁忙的工作,去世界各地追求自己。 LV的背后,是宣扬旅行的意义。

爱马仕以做马具起家,在预见汽车到来后马车的衰落,渐渐拓宽到各个领域中,手提袋、丝巾、皮带、珠宝、手表,几乎什么都做。爱马仕作为一个传统家族企业,在产品的质量追求上精益求精,坚持传统手工制作(How Hermès silk scarves are made)。在奢侈品行业,有个天然的矛盾:保持品牌的传统传承 & 发展企业的经济。爱马仕的定位,更多地坚持在前者。 爱马仕的背后,是追求匠心精神。

每个奢侈品都有它的定位和故事。Burberry的背后,是对英伦文化的传承;Giorgio Armani的背后,是阐述精英主义的时尚。这些品牌背后的东西,与品牌自身相辅相成,最终铸造出专属的独一无二的烙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