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北大“屠夫”》读后感锦集

《北大“屠夫”》读后感锦集

《北大“屠夫”》是一本由陆步轩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页数:2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大“屠夫”》读后感(一):如梦岁月

是心灵的沉寂,还是命运的不公,命运的罗盘转起,可笑的错误,终究误了一生,再多的伤感亦无法填补的青春,又到那里去寻,可笑可笑,辛酸的一生,多难的一生,终究是误了。一切终究过去了,喧嚣的尘世间,哪里又是我能够栖息的,也许别人只认为是个笑话,饭后笑料罢了,又怎知其中的无奈,若能重来,又会如何?

《北大“屠夫”》读后感(二):人生艰难,珍重!

“北大生卖猪肉”这个新闻我现在都还记得,本书作者便是当事人了,事情远不是一篇新闻通讯那么简单。

陆步轩,1966年生,1985年考入北大,毕业后因为各种缘故回到家乡西安市长安县计经委,此后改制“下海”搞装修装潢,接着是开小商店,最后才是卖猪肉。

这本书便是作者40年人生纪实,从他艰难的童年开始,历数如何求职受挫、情感不顺,为生计奔波,开市当起陆屠,被媒体报道引发轩然大波,此后路途才开始愈发顺畅。

这应该是“最接近”大众的一本书,他的那些坎坷经历大家或多或少都领略过,要说作者也算个愣头青,很多通行的社会法则做不来,错过了很多机会,他自己也在书中坦承这一点。

作者有点自欺的阿Q精神,例如没能进入省机关单位,却要自解说幸好没去,免得以后贪污受贿,这……但话说回来,他经历了那么多曲折磨难,没点阿Q精神恐怕真过不下去。

媒体着实帮了他大忙,“一朝成名天下知”,尽管卖猪肉这行当他也干得风生水起。

书还剩点没看完,缘于他写得过于事无巨细不知重点,太啰嗦了,冗笔!

看这本书需要耐心点!!!

《北大“屠夫”》读后感(三):屠夫

因为我父亲以前也是屠夫,所以这本书有时候看起来特别亲切。

陆步轩作为北大语言系毕业的,该本语言风趣幽默,引经据典,不失文字功底。虽然有些地方写的比较

冗杂、乏味,但是总体还是可以接受。也不愧才子之称——毕竟拿起屠刀放下笔多年。

与其说北大屠夫不如说屠夫自传,无非是屠夫毕业于北大。

当然如果陆步轩不是毕业于1989年,可能并不会有如此遭遇。这是时代使然,无法避免。

或许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的遭遇有诸多的借鉴意义。

从毕业的不顺到工作的创业的失落以及媒体曝光的红火。

亲情友情爱情的诸多不顺,着实可以写一本传记,或许他自身感觉不到,但在外人看来确实起伏波折。

他有着文人的桀骜,又在经历过社会的摧残后有了社会人的痞气,在离婚后走出民政局的哈哈哈大笑。

他很写实的描写了自己,或许看完书本对他有了一个比较直观深刻的认识。“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至

少目前来说他作为一个北大毕业的人一份子,至少比多数默默无闻的人好的多了。

北大文科生卖肉或许怎么也联想不到在一起,但是事实却发生了。

不难看出,北大有北大的厉害之处,一个人卖猪肉,也能有如此多的讲究,这大概就是北大的氛围造就

的人的一生财富,读书并不是文化知识而已,更多的是一种思维逻辑。在这里可以窥见一二。

更多的是他在后续接收到的北大的诸多的资源。

对于一个平凡学校毕业的平凡人来说,拿着一手烂牌如何打好却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问题——至少陆步

轩手握“北大”“状元”等一手好牌。

对于工作,陆步轩有自己的脾气,所谓的文化人的倔脾气,虽然作为外人来说有些得不偿失,但是维系着自身的做人底线,有时候也是着实让人羡慕。

对于亲情,工作的失意让他难得对面父亲,幼年丧母的凄惨,或许对于他一个40多岁的人来说是无比沉痛的。只不过外人可能并无法切身体会。

对于婚姻,他说过“ 我以为,“天”字出头“夫”字为主,丈夫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婚前尽可以将恋人宠着、棒着,尽情享受爱情的浪漫;可一旦组成家庭,居家过日子成为第一要务,必须完成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的过渡。我所期望的家庭如同一盆燃烧的炉火,不跳跃,不闪烁,通过不断的添加燃料,一直温暖到垂暮之年。因为那种天长地久的亲情,浓缩在菜市场、厨房、洗衣间这些很琐碎、很庸俗的地方。 ”确实不乏文人的感性,但也不少男人的理性。

人生在世走一遭,如此人生也不枉白走。有高有低起起伏伏,算是对着这个世界留了一点东西。

《北大“屠夫”》读后感(四):偶尔翻到

看到标题吓了一跳。其实书中某几句话我还是很赞同的。

“开店做生意,卖的多为回头客,不赊账显得不近人情,容易得罪老关系,路愈走愈窄;倘若赊账,每年总有几笔死账呆账难以收回,要做几次冤大头。反过来又想,恶意透支者毕竟不多,绝大多数顾客重承诺,守信用。一年到头,除去费用与日常花销,总有些许赚头。世间的生意可能大抵如此。

人生是一个大卖场,只是各人所售的商品不同而已,比如政治家出售权术,教授卖弄知识,作家出卖文字……我靠卖肉维持生计。相比之下,我以为卖肉是一种牛仔般的生活,虽然苦累,但自由自在,不受约束,不必揣摩别人的心理,看他人的眼色行事,也不必鬼鬼祟祟,做贼似的难堪。心情愉悦时,多进一些货,为的是在店里多呆一些时间,听南来北往的宾客讲述他们的生活,每个人生故事都很精彩,有时令人捧腹,有时又黯然神伤;心情烦闷时,可把猪肉作为假想敌,猛戳几刀子,狠揍几巴掌,不必触犯王法却可消闷解气;也可早早打烊,点着烟,满上酒,几杯酒下肚,晕晕乎乎,忘乎所以,烦恼随风而去。

晚上解衣上床,清点一天所得,多了份安详与静谧,少了些担心与忧思。这样自食其力,吃得安全,睡得安稳,胡吃海喝,心宽体胖,何等逍遥自在!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富人以美味的食物,给穷人以良好的胃口;给伟人们以短小的身躯,给伟岸者以卑微的地位;给小鸟以翅膀,给野兽以爪牙,让强大者独处,让弱小者群居……他不让任何事物完美,于是便有了人类对完美的追求,而完美却恰恰是美好的愿望,看不见摸不着,如海市蜃楼,琼楼玉宇,子虚乌有。”

《北大“屠夫”》读后感(五):屠刀下的文字

“我是个凡夫俗子,吃五谷杂粮,生喜怒哀乐,人品与为人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尚,只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所遇而安,不肯落井下石或者锦上添花。读过鲁迅一些杂文,先生的骨气没学下,却增长了不少臭脾气,喜欢城门洞里掮竹竿——直来直去,不会转弯抹角,阳奉阴违。”

以北大之荣自诩,以屠夫之名自嘲。如同当年媒体对他进行的新闻报道一般——《北大毕业生长安卖肉》,“北大”与“屠夫”两者之间的悬殊对比让人们唏嘘不已。他明明在骨子里透露着文人的气息,但却操持起了屠夫的行当。北大永远是他一生不曾褪色的光环,但屠夫却成为他后半生作为谋生以至于谋事的职业。他拥有一个文绉绉的名字——陆步轩。

2003年的新闻报道后,他俨然成为了一个和“非典”相当热度的话题。他在书中这样叙述自己的出名史,“贾平凹先生说:‘名人是芸芸众生用泥和草和着金粉捏出来的神。’宛如商店里悬挂着的衣服,翻过来,扯过去地让人品头论足。”新闻的力量将他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电视、报纸的连续报道将其引申到关于中国人才机制问题的大讨论上,更有媒体称之为“陆步轩现象”。而他便是那个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踏绽脚,步步赶不上,最终为生活所迫,逼上梁山的“屠夫”。

一介学子,在体制的压迫下他落魄生活。一介屠夫,在媒体的追捧下他一夜成名。1985年他以长安区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9年毕业后在时代弄潮中却分配至毫无相关的长安区柴油机厂工作,在“下海”风波后生活落魄沦为屠夫,最终以“眼镜肉店”老板的身份闻名。中国不缺乏技术精湛的屠夫,然而北大高材生杀猪卖肉却实在是博人眼球。当年的新闻照片中,他穿着白背心、抡着肩膀拿起明晃晃的菜刀为顾客挑选猪肉,只是那副厚重的老式眼镜一下子打破了肉铺的违和感。

老陆说:世间许多事,在旁观者眼里,充满了曲折离奇,绚丽无比,倘若写书或讲故事,自有引人入胜的所在,然而置身其中,遍尝个中滋味,其酸楚与艰辛,不足以与外人道哉。曾经两天一口气读完这本书,着实体验了一把老陆的辛酸。《北大屠夫》记录了他从孩提、求学、工作、爱情以及一朝成名后的多方面生活,其中的真情真实与黑色幽默则更像是一把把戳伤社会现实的利刃。

“人这一辈子,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钱,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可以有病。”这是书中提及次数很多的一句话,或许是现实的刻画,或许是朴素的言语,总之这就是他历经的生活。北大校长许智宏认为“北大学生卖肉完全正常”,然而他在书中反诘,尊敬的校长先生,既然北大学生卖肉完全正常,那么何不大刀阔斧的实行改革?在北大开设屠夫系,内设屠宰专业,拔毛专业,剔皮剁骨专业,那样买起肉岂不更专业。2013年他受邀回北大演讲时哽咽,“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

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庭里,陆步轩考取北大的事迹足以光宗耀祖,似乎一切前程似锦、永无后顾之忧。未曾想到之后十几年的光阴里,他俯身甘愿做生活的“奴役”。在机关、企业中的不招待见,到后来自暴自弃感悟到的“麻将人生”,他像是站在不惑之年的戏台上回顾着人生,瞻望着未来。

“麻将面前,轮流坐庄,机会均等。人生则没有那么幸运,呱呱坠地,就有了高低贵贱之分,男女城乡之别,倘生于帝王将相之门,老子英雄儿好汉,受的是优良教育,就职于要害部门,稍有才能,就能得到叔伯婶姨的提携,便能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倘不幸降生于寻常百姓之家,老子贩葱儿卖蒜,你纵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有经天纬地之能,而无有展示之舞台,想要闻达于诸侯,难于上青天,悲夫,呜呼!”

老陆对阶层固化、流动和资源分配不均产生深思,同时也对自己当时的现状深感无奈。或许,我无权评论这个世界所谓的平等。但是当你处于这个人情社会中,遇到假公济私、权钱交易的行为也难免会对这个社会的平等产生质疑。平等与否只能靠自己争取,命运的诡谲才能显示心态的沉浮。

他像生来就是那副倔脾气,思想保守,不通世故,无法博得领导的欢心。但做买卖就是得凭诚信经营发家致富。在物欲横流、人民币至上的拜金年代,坑蒙拐骗之事他却做不出,也从来不敢染指残次品,甚至同行笑他:猪脑子,放着银子不会赚。甚至我对他产生了同情怜悯,对《活着》式的再现产生悲情……

或许,他对这种同情和成见又是不屑的,“我是个凡夫俗子,吃五谷杂粮,生喜怒哀乐,人品与为人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尚,只是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所遇而安,不肯落井下石或者锦上添花。读过鲁迅一些杂文,先生的骨气没学下,却增长了不少臭脾气,喜欢城门洞里掮竹竿——直来直去,不会转弯抹角,阳奉阴违。”

成名后,老陆便在地方县志部门重新工作,成为一个正式在编的国家干部。这种旱涝保收的公务员曾经是他多少日夜梦寐以求的指标,事到如今恰似梦一场。但是2016年,在知天命的年纪,老陆辞去了公职,和北大校友陈生继续卖肉。在柴静的采访中,他说最起码用了十年时间去理解“能上北大只能证明你学习比别人好,脑瓜比较聪明,在学习上有天赋。其他不能证明什么,社会上知识还很多,需要你在实践中不停地去摸索、去学习。”

估计这会儿老陆抖了抖烟灰,又开始收拾起了“壹号土猪”的摊子。我不知道这其中的滋味,只是这本屠刀下的文字让我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