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爱情之书:伊思班卡诗选读后感摘抄

《爱情之书:伊思班卡诗选》是一本由[葡]弗洛贝拉·伊思班卡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情之书:伊思班卡诗选》读后感(一):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外国女诗人的诗集,不过发现一处瑕疵,希望下次再版的时候,能够更正。

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外国女诗人的诗集,不过发现一处瑕疵,希望下次再版的时候,能够更正。

(为了凑够140字,引用原文中的介绍:“本书是葡萄牙天才女诗人、妇女解放运动先驱弗洛贝拉·伊思班卡的诗歌选集,为国内首次译介出版。在诗人所处的保守年代,其所作所为离经叛道:修习法律,三次结婚,喝酒吸烟,在诗歌中勇敢袒露对爱情的执念、悲伤、失落与疯狂。她动荡的生平与惊人的天赋塑造出革命性的个性作品,其诗歌多为十四行爱情诗,悲伤与绝望、甜蜜与思念是她吟唱的主题。她将无法抑制的激情倾泻于诗中,直到癫狂的地步,一生为爱而爱、为爱而狂、为爱而亡。”)

《爱情之书:伊思班卡诗选》读后感(二):为爱痴狂

“我一生忙于爱恋和遗忘…… 一轮太阳泯息,另一轮升起, 驱散我路途上的迷雾茫茫……” —— 或许我们该感激费尔南多·佩索阿读过弗洛贝拉·伊思班卡的诗歌,能让远方的读者有机会读到伊思班卡的诗选。在佩索阿一首题为《纪念弗洛贝拉·伊思班卡》的诗中,他称她为“灵魂的梦想家,我心灵的孪生姐妹”。 伊思班卡的诗的情绪太浓烈了,正如她诗里所言“光芒万丈的太阳”,在不经意间灼烧着读者的眼,烤问着读者的心。 《痛苦之书》出版于她第一段婚姻结束之后。她在这段婚姻中并不幸福。她一面渴望着是某个人的梦中人,为遇见她而来到人世,一面清楚地认识到没有人与她相认。她还是那个痴心不改的疯姑娘啊! 她痛苦至极,觉得自己虚度青春,会有个凄凉的晚年,对活下去有着深深的倦怠。垂泪哭泣却无人看见,无人听见。她像是走去修道院的修女,身穿黑袍,在黑暗处默默泪垂。她渴望成为光芒四射的太阳,渴望成为未被修剪的大树,傲视这虚妄的世界,嘲笑终将会来的死亡。 《相思修女之书》出版于她第二段婚姻初始。虽说这部分诗篇不像《痛苦之书》那么痛苦抓狂,也还是能读到她强烈的爱恨。正如她诗中所言,她一生忙于爱恋和遗忘,如每天的日升日落。 她但愿自己是荒原,寻觅到给予她养分的太阳。然而,她和第二任丈夫的婚姻也不美满,时常争吵,导致她的精神极度抑郁。流产也让她身体变得虚弱。但她还是努力在释怀: “对我来说,恨只是思念,没有穷尽, 是失去爱仍然爱的无奈, 恨他吗?不……不应有恨……” 我本以为弗洛贝拉的第三段婚姻能让她的精神恢复,抑郁减轻。没想到的是她弟弟阿佩雷斯在一次飞行事故中坠亡。(本书有两首诗悼念弟弟阿佩雷斯,结尾部分读出她的难离难舍与悲痛。) 虽说名为《繁花盛开的荒野》,诗篇的内容却像是遁入另一种虚无。同名诗篇《繁花盛开的荒野》让我一度以为弗洛贝拉从此得到幸福,没想到译后记里的内容令我的心重新坠落。 我本以为“眼睛在爱情的狂喜中灼烧,嘴唇有阳光、果实和蜜糖的味道:我是未开垦的荒野,繁华盛开!”是她新生活的开始,没想到她在寻找她自己,一个可怕的疯女人(诗句原话)。 “沿街乞讨”成了反复出现的词组。她的爱都不是我们向往的“双向奔赴”,而是单方面的渴求。她明知道对方很富有,却发现她付出的爱得不到分毫回报。 “你很富有,但从你那里, 我从未分得分文, 甚至没有一个热吻把我安慰。” 她明白这如同飞蛾扑火,没有回头可言。她愿自己明白丢失自己才能找到自己。 她的爱太热烈了,用叹号和省略号都似乎无法完美承载她强烈充溢的情感。 她为爱而生,为爱而狂,为爱而亡。 她梦想在爱情的花园栽种玫瑰,却发现遍地坟墓。荒野里贫瘠的土地,难以培育出繁花。

《爱情之书:伊思班卡诗选》读后感(三):绝望的纯粹性:美丽的爱情总是哀伤而沉重

“如果有一天我归于尘埃、灰烬和虚无,愿我的长夜是一个黎明,愿我明白丢失自己才能找到自己……”

当我把20世纪葡萄牙天才女诗人、妇女解放运动先驱弗洛贝拉·伊思班卡的诗歌发了几首给我的诗友时,他惊觉稍许,差点误认为是费尔南多·佩索阿的作品,可见伊思班卡之诗给予我们非同寻常的灵魂震颤感受!

佩索阿在《纪念弗洛贝拉·伊思班卡》一诗中,对伊思班卡做出了崇高的评价:“灵魂的梦想家,我心灵的孪生姐妹!”

读完伊思班卡这本《爱情之书》诗集,发现她和年轻时饱受抑郁症和失眠症困扰的E.M.齐奥朗有点相似,她站在绝望之巅的边缘和无边无尽的人生苦海里,徒劳无益地挣扎——

离经叛道的伊思班卡,生不逢时,在她所生活的保守年代,宗教的清规戒律是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基点。

23岁的诗人,年轻美貌,却是他者眼中痴心不改的疯姑娘,遭人耻笑的笑话!

她找不到志同道合的倾听者,读懂她的忧虑和痛苦,她只能在她的孤塔里,与逝去的各位诗人倾心交谈,以诗歌反抗世人的偏见,诉说她的悲苦,砸碎宗教束缚的枷锁——

绝望的泪水在诗人的灵魂里喷涌,悲伤和痛苦扼住了诗人命运的喉咙!

心灵的焦灼和灵魂的惶然不安,更是让诗人感受到了死亡的虚无之美:“在花样年华里化为骷髅……在死去的刹那才得以重生……墓穴多美好!”

诗人把她风华正茂的青春送进悲伤的修道院,在寂寥的时间里触摸生命的幻影,寻找令人狂喜的浪漫爱情,在繁花盛开的荒野,抹去眼睛里的泪水,拥抱疲惫而骄傲的自我——

诗人三次结婚,喝酒吸烟,在生命之海乘风破浪,在诗歌里倾泻她精神上的躁动不安以及对爱情、梦想和未来的希冀……

诗人非常虔诚地面对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抓住那些灵光乍现的时刻,写下最赤忱、最扣人心弦的诗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