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家有四男》读后感1000字

《家有四男》读后感1000字

《家有四男》是一本由[ 加] 梁鹤年 著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2015-3图书,本书定价:29.0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家有四男》读后感(一):传统观念,教子有方

通读下来,觉得作者是个思维比较传统的老先生,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传统家庭的维系 。

比如,对四个不同性格的孩子的培养,对于媳妇的相处,对于妯娌之间,婆媳之间关系。这本书说的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但是却有他的教育智慧在里面。

作者是一个高学历的教授,他的子女也大部分培养成为了高学历人才,其中有很多帮助子女找工作,谈恋爱的细节,很有温度。当然,大部分的思想在年轻人看来是偏传统的,但是不能否认他把子女培育成人的教育意义。

《家有四男》读后感(二):育儿也有成功学著作

<答应别人邀约写了2017年读书总结,其中包括本书,原文照录如下>

这本书是看到网友推荐,而且是家有小孩的网友读了说好,我便也买来读。作者梁鹤年是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院长、教授,2009 年荣誉退休,书中的“四男”也早已长大成人,各立家业。

书的篇幅并不长,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四男”、“家庭”、“教育”和“成长”,每一个部分分别有五个小章节,非常规整。而作者的文笔和为人,也是通达晓畅,易读,醒脑。

第一部分“四男”,相当于给四个儿子立了四则小传,从老大到老四,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个个有自己的天性和特点,阅读时面目跃然纸上。

紧随其后的部分,则以一个整体为对象,讲述自己、妻子与儿子之间相处几十年里的小事,通过生动的例子,将自己的一些想法阐述出来。

关于子女的教育,亲人朋友之间的相处,作者的心态与具体做法,都有一以贯之的理念与原则支撑,简而言之,抓大放小:划出边界,搭建框架,在边界之内,就是子女自由挥洒的天地,而触动了边界,父母就要出手帮其调适航向。

掩卷之余,还是要感慨,这令人羡慕的家庭成员与家庭关系,有些地方简直美好到让人怀疑,这样的关系是否真实存在?简直要疑心,作者报喜不报忧,隐去了“不足为外人道”的部分…… 当然,我衷心希望这是存在的,也希望自己能够亲手缔造这样的关系。

《家有四男》读后感(三):关于一本书的硬广

前些天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是澎湃新闻采访《家有四男》的作者梁鹤年先生,题目是“西方教育讲兴趣重自由看似选择多,其实兴趣要靠纪律培养”。那篇文章的内容,重点倒是不完全在题目的那句,那么个题目,颇有点儿标题党的意味,知道读者会对什么话题感兴趣。

看完那篇文章我就下单购买,这次小长假去蔚县,把书装进书包——本打算自己看看,没想到花生也感兴趣,就给她作为睡前读物读了两章。然后,空闲时她自己主动要读,读到有趣处哈哈大笑,还读给我听。

这倒真是出乎预料。

不过细想也是情理之中,梁先生的文字,简洁流畅,朗朗上口;书中的内容,有想法,也有细节,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因为工作的关系,跟梁先生有一面之缘——他几乎每年都会到我们院做专业交流,去年来做讲座的那次,是我去宾馆接他,自东四环接到西二点五环,聊了一路。记得当时的话题主要是雾霾。那几天北京的空气应属中度污染,我便问先生,自加拿大过来,会不会不太适应。没想到他笑着说:他倒是不讨厌雾霾,因为他有比较严重的过敏性鼻炎,在加拿大时容易发作,反而北京这种雾霾对他的鼻炎会有缓解。

看来鼻炎也是多种多样,他那是加拿大鼻炎,也许是空气太干净引起的,我是正相反,每到指数严重,鼻子就会预警似的的喷嚏连连。

讨论完雾霾没多久,就到我们办公楼,后边就没再闲聊。

我对梁先生的印象,是他非常热爱城市规划事业,也关注国内的城市发展,所以每年都会回国来讲学、研讨。真是没想到,专业书之外,他还能抽出时间来写育儿经——专业讲学研讨受益的是行业内的人士,育儿经,倒是可以让更多的读者受益。

这本书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四男”、“家庭”、“教育”和“成长”。先生真是个严谨而有秩序的人,四个章节的题目以及每篇文章的题目,竟然都是两个字,每个章节都是五篇文章。这个节奏,该不会是处女座或者摩羯座的吧?

到目前为止,我才刚刚读完全书的四分之一。按说还不到“硬广”的程度。可是就像吃一道菜,不必整道菜吃完就可以评价这道菜是不是做的好吃,虽然还没读完,我已从书中受益。

今天晚上,花生做口算题,碰到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她叫我,我过去,给她很耐心的讲了一下小数乘法和除法,画图、讲故事,用了好几种方式,因为拿她和我自己打比方,还很夸张的“表演”。讲完之后,她心情愉快,还总结了一下规律拿给我看。我看她的确是理解了,也很高兴。

要在以前,不是这样的。以前我每次看到花生数学上出现错题,都觉得很抓狂,虽然没有直接说,但是心里会想:这么简单,怎么不明白呢?怎么就做错呢?

虽然也试图分析每次的怒气从何而来,提醒自己要耐心再耐心,真的事到临头还是有些控制不住。

读《家有四男》,清楚的看到梁家四个孩子的不同,也看到梁先生夫妇对孩子教育上的“差别化策略”。

反思一下,我其实是在拿自己的标准来要求花生。可是她跟我真的会有不同,我长处的,她不一定擅长;而她擅长的,可能正是我的短处。

梁先生在写他家聪明而专心的老三时,写到这么两句话:“聪明的人往往对别人不耐烦。这并不全是因为骄傲,而是以为别人也像他,‘举一隅,反三隅’。”

我虽不算聪明,但也难免在某些方面犯类似的错误。所以这句话真是让我警醒,让我可以真的放下那些“理所应当”的成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

所以,硬广一下这本书,三联书店出版的《家有四男》,梁鹤年著。

不管家有男孩女孩,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

原文发在个人的微信公众号“老王在琢磨”。

http://p.t.qq.com/longweibo/page.php?lid=3684705275631237554

《家有四男》读后感(四):好家教男孩不难养

作者梁鹤年是加拿大女王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院院长、教授,2009 年荣誉退休。出生于大陆,本科就读香港大学,在MIT和剑桥大学获得过硕士学位,英国雷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八十年代中期回国讲学,在清华大学等高校开设课程,被发改委等重要经济部委聘为高级顾问,获得过国务院授予外国专家最高奖——“国家友谊奖”。由此可见,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专家型高级知识分子,受过中西方教育。他的妻子,为了更好的养育几个孩子,从职场退出转为全职妈妈,四个孩子各有所成,家庭教育相当成功。

老大有抽动症,幼时尤为难带,直到确诊后接受这个事实,积极自立,家庭和人生方才柳暗花明,最终成为一名大学教授,更创办了一家时尚男装网站。老二念书总是第一名,读完医科(加拿大医科门槛很高)出来做医生,立志服务穷人,很受人尊重。老三是四个孩子中最聪明的,毕业后留在大学任教,着力培养发现数学苗子,还有个爱好是音乐。老四读书没有前几个厉害,但是不怕吃亏,交友广泛,全家因他得福。

全书8万字,与其称之为书,不如说是一个父亲关于家庭教育的随笔小册子。共分四大章节,分别是四男、家庭、教育和成长四个话题。第一部分介绍四个孩子的特点和成长历程,穿插着针对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第二部分围绕四兄弟讲家庭内其他成员的相处,如兄弟、妯娌、婆媳、朋友的相处之道;第三部分阐述了作者对教育的一些看法,涉及家庭教育、老师、以及对教育本身的理念;第四部分从人的不同成长阶段谈育儿的感想,比如儿童期通过学音乐培养纪律,青年期鼓励将“女朋友”今早带回家请父母帮忙把关等。这里面有很多闪光点值得借鉴,试提取若干点感触较深的分享如下:

第一点是人遇逆境先要自助。不自怜,先自助,人助能有是天赐。老大的抽动症,可以用药物控制,但是无法治愈,且副作用是服用者变得迟钝、呆滞。他们认为自怜要不得,接受要和抽动症相伴终身这个事实,积极向周边的人解释,成长过程中获得老师同学的同情支持。因为与病魔相伴,反而培养了他坚强的性格,为事业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点是对于批评不管对错先听。批评对不对可以思考,但人家不说,你就不知。要孩子们先听批评,尤其是长辈的批评,自己有错就改,没有错就想想为什么招来人家如此的批评,是否需要改善自己的态度,最后才是解释,而且要有礼貌。

第三点是以是否尽个人全力作为评价标准。才干与成就不一定成正比。才干高的习惯了成功,反而变得害怕失败,往往不敢尝试,因为怕丢脸。看来事事成功,实则未尽全力。教育孩子只求尽全力,不求尽成功,把目标放在能力可达的极限,然后再加高一点点。

第四点是放大对比的尺度遏制骄傲。作者前三子于学业均有天赋,自小成绩名列前茅,这是滋生骄傲的土壤。他们是如此挫骄的:将你的聪明才干与全世界的大脑比较,再放入到历史长河中去比较,即使是万里挑一的天赋,在如此大空间大时间的视角下,也就显得没什么出彩的,人类伟大的灵魂群星闪耀。

第五点是广结善缘以借力。一般的家长是有事不满才与学校接触,总是投诉、批评之类;他们是主动“扬善”,哪位老师好,就写信表扬、感谢,并把副本寄给学校(感谢老师),甚至教育局(感谢学校)。孩子编班的时候,异常顺利,老师校长一路绿灯。笔者专门向本地某位校长求证过,他感叹现在小学校长是救火队员,哪里有投诉就要把精力牵扯过去。老师、校长都需要向他们的上级主管展现工作成效,上级听多了投诉,如果某位老师、校长经常有学生家长写感谢信,在上级心目中隐形形象必然大不相同。孩子在学校需要某些关照之时,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投桃报李是顺理成章之事。

第六点是尊师以吸引好老师。在这个功利的时代,尊师重道的越来越少,以培育英才为己任的老师也越来越少,真正献身教育事业的老师常有怀才不遇之屈,遇到尊重老师的学生和家长就有知遇之心、施展之所,孩子就受用无穷。西方强调老师如朋友,但朋友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与老师则不然。双方以学问为纽带,天然不平等,一授一求,一尊一卑。即使将老师当作朋友,对一些学生来说,老师的友善使他对学问向往,对另一些学生来说,老师的友善则使他们对学问儿戏。

第七点是对孩子恋爱提前科学介入。中学结束后初上大学,是开始拍拖的时候。不鼓励太早恋爱,但也不禁止。一旦开始,鼓励孩子尽早将“女朋友”带回家看看,有问题及早分手或处理,因为感情一旦成熟理智将会退居幕后。

第八点是合理使用奖励作为激励措施。反对以奖赏来换取孩子听话,这是收买式教育,容易养成孩子功利。难道父母不奖赏就不用听话?孩子自己放弃奖赏就无需听话?作者的做法是:定下规矩,在家听父母的话是孩子的责任,没有选择。即使有不同意见,先听话再讲话。

�为��zP��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