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心理医生附耳细说读后感摘抄

心理医生附耳细说读后感摘抄

《心理医生附耳细说》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9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医生附耳细说》读后感(一):【自序】心理医生附耳细说

心理医生附耳细说

毕淑敏

我做过心理医生,最主要的工作是倾听。倾听这世界的烦恼,倾听这人间的悲怆。听一些不着边际的牢骚,听一些怨恨与复仇的计划,听天马行空的幻觉,听……

这时,我很少说话,如果说,基本上都是轻声慢语,只有来访者一个人听到。

我在适当的时机,会说一些理解安慰的话,一些帮扶鼓励的话,一些挑战质询的话,一些期待向往的话……所有这些话,就算是强烈对质的话,都不曾大声说,因为它们不是指示,甚至也不是定论。它们只是一个灵魂陪着另一个灵魂,在泥泞中跋涉时的窃窃私语。

我们靠得如此之近,有时甚至比情侣还近。在这种近距离的接触中,我看到他或她的胸膛中尚未熄灭的理想火苗,在灰烬中跳跃。我听到他或她心灵中掩埋的美善种子,在旱涝中蓄势待发的挣扎……这些神圣时刻,如果不是静静倾听,如果不是附耳细说,就会如丝帛般在耀眼而喧嚣的世界缝隙中飘过,无从追索。

人类的韧性和无限的潜能,通常都是在冷静的状态下持久迸发。

在这寂静的夜晚,我独自向虚空中轻言。

人们在清冷中相识。人生苦短,人世苦寒。没有人承诺一定会给你温煦,就算有人真的曾经这样说过,无论是父母还是伴侣,你可以微笑着听,但不必真的信。就算他们有这个心,他们也没有这个力,因为世界不在他们的掌控中。唯有自己周而复始澎湃不息的血液,才能携带不竭的热量,在烘热了自身之后,向这个世界散发出微薄的暖意。

《心理医生附耳细说》读后感(二):【书评人俱乐部】学习如何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都过多或少知道毕淑敏这个人,对于她虽说不是很了解,不过也很多次接触过她的作品,如她的长篇小说《雪玲珑》、《红处方》,短篇小说《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等,记得高中时期语文试卷也多次把散文《我很重要》、《提醒幸福》作为考试素材。不过这次看《心理医生附耳细说》这本书让我对毕淑敏的了解更为深入。

喜欢毕淑敏的朴素,不仅仅在文风上,看她的生活照也是那样质朴,没有一点外在的修饰,不过看起来依然让人感觉很舒服。我想文品如人品这是毋庸置疑的,她的作品始终离不开她过去在藏北的军旅生涯以及她过去从医的生活经历,每一篇文章都似乎信手拈来,我想这正是因为她对自己所写内容地熟悉之深,以及她对每件事的深刻思索和体验。

《心理医生附耳细说》自序中作者就说她做心理医生主演工作是倾听,倾听这世界的烦恼,人间的悲怆,听一些不着边际的牢骚,听一些怨恨与复仇计划。作者作为一名内科主治医师,始终未忘记医生的职责,只不过不再从医作为作家之后,她以另外一种方式,用文字的形式直戳我们内心深处烦恼的症结所在,并在她的文字中告诉你怎样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像烟灰一样松散》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当新兵时实战射时的打靶经历而引出文章的主题,人在危机时刻,能保持极端的放松,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长期潜移默化修炼提升的结果,能做到极度放松就会在做任何事上自然自信。

这本书都是以散文的形式,以一件件很平常不起眼的小事引出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叙述我们熟悉的关心的话题,我最喜欢的文章是《成千上万的丈夫》中作者的观点:有成千上万的男人,可能成为某个女人的好丈夫,作者不是宣扬人尽可夫的婚姻理念,而是告诉我们不要把“唯一”看的那么重要,不仅仅是工作还是爱人,只要不刻意地去要求,刻意地去比较很多东西一样还是适合你,作者诠释的理念是另外一种心态。

喜欢这样的散文集,让我在燥热的初夏能静下心来跟作者一起思索自己的烦恼,跟她学习如何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心理医生附耳细说》读后感(三):【书评人俱乐部】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对毕淑敏并不陌生,高中时期多次接触过她写的散文《提醒幸福》和《我很重要》,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高中时期那位漂亮的语文老师用她温柔的嗓音在班里朗读《提醒幸福》时的场景,她的文字如一股清风时而从耳边刮过,让你内心纵然有再多烦恼也一瞬间消失殆尽。《心理医生附耳细说》这本书恰恰收录了我喜欢的这两篇文章。

毕淑敏不仅仅是名作家还是心理咨询师,主治医师从医二十年才开始写作,她的每本书大概都离不开写她在西藏当兵自己从医的经历,柴福善先生曾经评价她的作品说:“毕淑敏的小说携带着高原的寒冷,青春的沉重,生命的厚实以及对死亡的冷静,足以震撼每一个人的灵魂。”这本书也不例外,多次提到她在西藏当军医自己后来当心理医生的经历,以散文的形式,讲她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索,用朴实的文字轻轻地跟我们交谈我们很多人都会遇到的困惑、迷茫。

在《心灵拒绝创可贴》一文中她写到自己的一次演讲经历,这是所有名望的大学,大学生们喜欢对演讲者提出各种尖锐的问题。这次对作者毕淑敏提出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并强调必须说实话,在看书的时候我一边在为毕淑敏捏一把汗,因为这确实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一边也在思索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因为这也是我的困惑,可是在文章的最后,在演讲的最后毕淑敏很淡定的回答了我们所有人的困惑。她说她觉得人生没有什么意义,而你需要为之确定一个意义。听到一个活生生的而且是有名的作家说出这样的话,我和那些观众一样觉得钦佩。

这本书除了高中时期接触过的《提醒幸福》、《我很重要》外,我最喜欢的还是《全职主夫》中的那个车夫,喜欢他的处世态度,他的妻子是一位非常有名气的法官,而他却只是一个天天在家从事育子和家务劳动顺带还是自己三个孩子的足球教练的家庭主夫,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他活地很憋屈和窝囊,可是那位车夫却说他和自己的妻子组合很平衡,对于妻子来说,她喜欢孩子,而她需要工作,把孩子交给自己的丈夫她最放心,对于自己而言,他可以整天和自己喜欢的孩子在一起很幸福,而且能娶到这样能干的妻子更是他的福气。作者用这样一个看似普通平常的故事向我们揭示另外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作者没有用一句深奥的专业术语以心灵鸡汤的形式告诉我们该怎么怎么做,而是用热切诚恳的语言,娓娓道来的语气,以一个个平常的小事告诉我们内心深处的症结所在,让我们明白怎么做一个幸福的人,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附耳细说》读后感(四):【书评人俱乐部】心绪流动如悠悠清风

本书是毕淑敏的散文集。谈到她散文的创作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回顾思考自我”——书写个人十年军旅生涯的一点一滴;其次“思考女性”——反应女性群体的独立意识与个人价值的重要性;最后“思考人”——探讨“人的问题、人的本质、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道德生活,人的发展和命运。”要想从书中找寻作者的写作历程,是有迹可循的。而本书选取的文章,涉及最多的,其实是后一个阶段——“思考人”。由此对应她“具有悲悯人文情怀女作家”的称号,更显确切。

说说书名,就宛如一股和煦微风,暖融融地呵着耳廓,然后,那股微风,带着生命的流动,自耳蜗穿梭到心间的回廊,抚过心灵的悲伤。这种感觉,我认定是文字的魔力,以及一种脉脉温情的心理提示。

身为心理医生的毕淑敏,附耳,倾听,又附耳,细说最多的是什么?想来是每一次语言的情绪,由外延或内深。

在这压力过大的社会里,人们普遍存在一点就燃的“玻璃情绪”,焦虑、易怒甚至抑郁都已稀松平常。追求宁静致远成为平衡生活的重要路径。内心滋生的平和感受,更是作为了我们健康精神的通行证。但毕淑敏面对“愤怒”,人人抵制扼压又避之不及的凶险之物,她说:“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之一”,愤怒能“赤裸裸地裸露你最隐蔽的内心”,“只要不丧失理智,愤怒便充满活力”,她告诉我们,只要控制情感泛滥,一切情绪,都是必要存在。

《紧张》一文里,侧重细数了现代人处于紧张心理下,他们思维的直线和狭窄,不安全感和落落寡合,作者说:“短时间的紧张,很好,会使我们焕发非凡的爆发力”、不过,“紧张是一百米短跑,成长则是马拉松比赛”。在《从伊甸园带走的礼物》里,谈被现代人放弃的休息日和鄙夷的眼泪。《佯笑》中,则直接反抗“现代商战把微笑变成商品”的做法,她说:“微笑不是一种技巧,而是心灵自发的舞蹈。”以此表示从心而来的情感表达,才会是人们所能真诚相待和全权接纳的。可以觉察,这些关注,并非狭隘的只落眼于个人,她囊括了当下基本的生活状态。

那么,浮躁、不安、高速旋转的环境中,我们能够做到怎样的从容自若呢?就看看书的第一篇选文《像烟灰一样松散》写道的:“当你放松的时候,你所有的岁月和经验,你的勇气和智慧,便都集合在你内心,情绪就会安然从容,勇气就会源源不断。”放松,一种心灵松弛的张力,抚慰瑟缩、敏感、高压心绪的第一步。《轻裘缓带》也是讲的这层意思,只是它从外在舒适开始,服装的轻柔宽松、简单整洁,打碎迂腐的笔挺、正统的服饰限制。她自内向外,絮叨自在,如悠悠清风。

恐怕心理医生最懂人心的想法,于是毕淑敏掌握好分寸,在她温柔的、轻盈的行文走笔中,卷起一阵心间自由。不夸耀、不诱导、含上笔底的暖人亲近,再徐徐打开窗口,引出那点光明、袒露那抹安宁。而终篇的《造心》,打造一颗坚固的、仁慈的、自强的、尊严的心,怎么看,怎么像“病”的源头,情绪的流动,感情的收放,身体的束缚,可不是因了一颗迷茫而骚乱的心吗?原来,毕淑敏始终都在做一个“医心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