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读后感大全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读后感大全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由[英]罗伯特·戴博德 著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一):发现自己飘飘忽忽的人生坐标

时而在 我好,你不好;挑剔批判别人

时而在 我不好,你好;玩弱小者游戏

时而在 我好,你也好;正常人生活

看完这个人生坐标解读,理解了大家对不同事件的反应从何而来,总有人大声批评打压,总有人凄凄惶惶一切错都在我,想起我妈常说的一句话,怎么老挑别人毛病,就不想想自己问题。

圣经上有一句,不要只看见兄弟眼里的小刺,而看不见自己背上的大梁。

理想的状态 你好,我也好怎么能做到呢,还没有体悟出来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二):今天你感觉怎么样

这是一本讲述抑郁症患者如何走出深渊的成长之书。

故事的主人公蛤蟆先生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塌糊涂后,心如死灰,朋友的鼓励和规劝丝毫不起作用,因缘巧合,开始接受心理咨询。

被咨询师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今天你感觉怎么样?”他被问懵了,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有个“情绪温度计”,从1到10,你处在什么位置?蛤蟆的答案是1-2之间,非常糟糕。你认为是什么让你感到不快乐?蛤蟆打开话匣子一一回顾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自己的愚蠢、别人的非议、朋友的责难……

在咨询师苍鹭的引领下,蛤蟆意识到不快乐的源头,正是来自小时候受父亲责骂。苍鹭告诉蛤蟆,儿童时期的经历塑造了人格的雏形,成人以后的所有行为都围绕着它形成和发展,“理解你的童年就是理解你自己的关键线索”。蛤蟆就此开启了学习和觉察模式。他拾起童年往事,痛苦地看到严苛、恨铁不成钢的父亲和不被关爱、怎么做都不对的自己,背后藏着的分别是“挑剔型父母状态”和“适应型儿童状态”,而他成年后的种种不自觉行为——顺从、依赖、道歉、取悦,都源自“适应型儿童”的那个自己。看来,做父母的,穷点儿没关系,爱一定不能少,缺爱的童年无法补救,是父母和孩子的双重遗憾。

蛤蟆耿耿于怀自己为什么不愤怒,其实不是不会,只是不带攻击性而已,撒泼、怄气都是在不带攻击性地释放愤怒。老獾去找蛤蟆让他辞去校董,是蛤蟆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蛤蟆被气得上蹿下跳,却又习惯性地自贬,想把校董一职让给老獾,被苍鹭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你总是遇到类似的事情,纯属倒霉,还是你用某种方式和对方共谋了这件倒霉事儿?”几经启发,蛤蟆艰难地承认,没有比自我批判更严厉的惩罚了,他终于与自己和解,勇敢地拒绝了獾。

经过十次面谈,蛤蟆由迷惑、对抗到主动探索、觉察自我,情绪温度上升到9,他变得神清气爽,恢复了往日的开朗自信。在朋友们临别的庆祝午宴上,他宣布了自己的一系列未来规划:卖掉蛤蟆庄园,开房地产公司,参加业余戏剧社……他快乐得放声高歌。

这本书呈现了一个心理咨询疗程的标准模板,在英国畅销20多年,再版34次,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是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三):《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书评

前段时间看到一段视频,张朝阳说:“每个人离抑郁症和焦虑症只有一步之遥。焦虑是可以放大和缩小,很多人走到自杀或者深陷泥潭,不一定是碰到了什么特别巨大的事情,或者是很糟糕的什么,不是的,可能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他后来的行为不正确给放大了。”

看完之后,深有感触,现在社会压力很大,我们有时候处于情绪低落、突然闷闷不乐,找不到生活的意义,迷茫而不知怎么办。也曾有这样的时刻,内心有个地方像个隐秘的伤口,别人不能碰,一碰就会情绪崩溃,像小孩子似的发脾气不受情绪控制。

以上这些情况其实都和我们的童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成长中的原生家庭的羁绊、童年的亏欠对成人的影响非常大。都说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那该如何去治愈童年呢?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适合走出抑郁、焦虑、自卑的状态、治愈自己。

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就如各个大V推荐的,这本书看着是童话,确有可怕的专业性。作者罗伯特.戴博德,是英国资深的心理咨询师。通过通俗易懂的故事,让我们了解专业心理咨询的流程。被誉为零基础心理咨询入门书。

书中记录了郁郁寡欢的蛤蟆去找苍鹭做心理咨询的十次经历,帮助蛤蟆从“感觉很遭”到“感觉很好”,终于找回快乐和自信。故事中的蛤蟆先生,是英国著名童话《柳林风声》里的主人翁。在英国,蛤蟆先生的地位有点像我们的孙悟空,每个人都是看着他的故事长大的。

读完这本书,对这几点深有感触。

一、蛤蟆说:“我来这儿,是他们让我来的。他们从报纸上 看到了你的名字,说我需要咨询。现在我准备好听你的。不管怎么做,只要你觉得是最好的,我都会照办。我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

看到这里,想想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自己想改变,但是不知道如何做,我们就寄期望给其他人,能够帮助我们,但发现其实没人帮你时。因为他们也无法了解你的情况,也不知道如何帮我们。

书中苍鹭对蛤蟆先生说,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 方都得出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 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合作。“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咨询师不能给你答案,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

是的,唯有我们自己了解自己的痛苦,别人无法理解。唯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勇于面对自己,时常省察自己的情绪,自己到底在哪里有惧怕和没信心,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敢于突破自己。

二、没有人能胁迫我们,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

书中提到成人的三位一体的状态

1、儿童自我状态:行为和感受就像一个孩子,不同于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样。 儿童如何释放愤怒:退缩、厌烦、拖延、郁闷、任性、怄气、撒泼 叛逆、这是由弱到强的反映。是输家面对强大的赢家的反映,也是小孩子面对压力时的反应。

2、父母自我状态:包含了我们出生后,我们从父母哪里学到的所有的价值观和道理观。包含了对生活的评判标准,让我们借此判断是非对错。每个人都有父母状态,来自于年幼时父母的言行和对待我们的方式。其中挑剔型父母“爱批评、愤怒、严厉”

3、成人状态: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父母状态,不需要思考。儿童自我状态也不需要思考。只有成人状态需要我们去思考,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

书中有一句话,我感触很深。没有人能胁迫我们,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我们也可以选择成人状态理智的思考。

解开了我的心结,我对原生家庭的心结,治愈了我。

儿时母亲像蛤蟆先生父亲一样严厉,要求高,有时会以责骂和发火来指责我事情为什么没做好。长大后虽然从道理上能理解母亲,但内心总有个洞,不能碰,没有真正自愈。一遇到强势的人或者别人不耐烦,会进入到反抗攻击状态。看了这本书理解自己有时会处于儿童自我状态,理解了对方可能也处于儿童状态或者挑剔父母状态。对别人多了些共情和理解,更好的沟通和相处。

三、人生做标

人生坐标:对世界的看法是再人生的最初阶段形成的。如何回答两个问题:1、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好吗? 2、我是怎么看别人的?他们好吗?

由此延伸出几种人生坐标 1、我好,你不好,把斥责和惩罚别人视为己任。这个其实也是我们所说的父母挑剔状态 2、我不好,你好,总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也就是文中蛤蟆的状态,处于儿童自我状态。 3、我好,你也好,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是成人状态。有很高的情商,了解自己的情绪,有很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最重要的是,能避免冲动,懂得延迟满足,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自证预言: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那种态度和观点,就会在岁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会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构建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

“除非你愿意,否则 没人能伤害你。” “除非拱手相让,否则没人能剥夺我们的自 尊。”可见最刻骨铭心的伤害并非悲惨遭遇本身,而是我们竟然会放任这些伤害戳在我们心上。

确实不容易,我们只有坚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我好,你也好的成人状态,才会有幸福的生活,我们一起加油吧。

书中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比如要懂得倾听、共情。要学会自我省察自己的情绪,了解自己。如何不要自我攻击,真诚的回应自己的需求。

一个人真正成熟是有三个特点:第一能够了解自己的情感,能管理情绪,免进入儿童自我状态,能够控制冲动,懂得延迟满足,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第二情商和理解别人有关,一个高情商的人能够共情他人,能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三能从独立的个体到共生的关系。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这本书值得所有成年人看,更推荐给敏感、自卑、抑郁、感受生活不幸福的人看。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改变自己,付起当付的责任,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接纳自己不能改变的。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但有不断成长的我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