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心理医生来看我读后感精选

心理医生来看我读后感精选

《心理医生来看我》是一本由[德] 扎比内·韦里·冯·利蒙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0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医生来看我》读后感(一):德国人的干货满满之作

因为我已经看过很多心理学书籍了,其中还有那么几本让我不太满意的,比如我自费购买的这本。

你在逃避什么

7.1

[美] 乔恩·弗雷德里克森 / 2022 / 人民邮电出版社

因此收到这本书之前,我也担心它会表现一般,老生常谈,但是看完以后,我觉得真的是干货满满,在我看过的所有心理学书籍里面,算是可以排上前列了,翻译也很通顺。这本书因为内容比较多,所以行间距较小,因此虽然看起来不厚,但实际内容还是很多的。

是平装书,用的正常纸。

《心理医生来看我》读后感(二):一本值得作为探索自身精神需求的实用手册反复读的科普读物

瞬间被封皮上的话吸引,明明是一本科普读物,看上去却是清新心灵鸡汤,带着这种疑问翻开了这本书。

《心理医生来看我》 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讲人类的身体和灵魂都有需求,整本书不停出现“灵魂”,这和我们日常说的灵魂意思还有点不一样,我理解书里的“灵魂”其实是我们平时说的“精神”。

第二章介绍了灵魂的四个基本需求,列出了人格障碍的类型及产生原因;第三章讲解了很多慢性身体疾病的真正病因都出在心理上,而且无论是焦虑症、抑郁症还是强迫症这些现代社会常见病症都源于我们的思维模式和应对策略。第四章对心脏疾病、疼痛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进行了具体的探究讨论,第五章为读者解读心理治疗在治疗这些疾病方面如何发挥作用。

作为一本科普读物, 《心理医生来看我》 的可读性很强,完全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很顺滑的就看完了。而且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不断对号入座,发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这又牵引着更加兴致盎然的往下找答案。

读完整本书,触动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认为:品性的养成是基因和个人经历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从科学角度证明了我们只要葆有想发生改变的心,就可以改变。

作者自身的经历也为这个作出了很好的注脚。作者扎比内大学学的专业是企业经济管理学,临近毕业她中断了学业,后来结婚生子又离婚。在离婚的同时又被确诊患有恶性肿瘤,正是这人生的转折点让她开始思考,并神奇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领域:心理学。她在经历了这一切后重新申请入学学习心理学,并最终成为一名拥有自己的心理诊所的心理学专家。

在现实生活中,亲人和朋友们会给我们很大的支持,这种良好体验也是很多快乐的源泉。这也被科学证明了,长期研究就表明,伴侣或亲人的支持以及朋友的定期交流可以延年益寿。因为那些在我们心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人会成为我们最大的庇护。

《心理医生来看我》中写道:心脏需要爱的保护,爱能促进催产素分泌,它确实是一剂良药。孤独会导致抑郁、焦虑,这也是有科学根据的,因为孤独的人大脑功能会更早地出现衰退,因此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我们都知道,从生活的痛苦和折磨中解脱出来的解药是爱。但奇特的是,不是这种美好的感觉治愈了人类,而是身体的应答反应——最为关键的是催产素的分泌——起了作用。

书里指出,催产素通过身体接触和人际交往分泌,能降低血压、稳定脉搏、驱散焦虑,还可以将性情相近的人联系起来。

书里非常明确指出了如果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会产生心理问题。是这本书让我更清楚意识到,就像身体需要吃饭、喝水、睡觉一样,我们的精神需求也需要被照顾、被满足。

作者认可格拉维的研究,认为灵魂生病的人都是基本需求未被满足的人,而基本需求只有四种:

这些需求和满足这些需求的经历能够增强人体感知、思考和感受的能力,影响人们的行为举止。因此多了解自己的基本需求,能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和精神的一致和平衡。

《心理医生来看我》的语言非常好,深入浅出,精准描述各种情形和场景,又留下了很多思考的空非常值得作为探索自身精神需求的实用手册反复读。

《心理医生来看我》读后感(三):今天,我可以选择休假吗?

当代年轻人的精神状态似乎越来越不稳定了。

在近日热映的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会2》中,一个名叫《黑夜里的脆弱》的作品让人笑着笑着就哭了。剧中塑造的都市白领小郭习惯于隐藏自己的情绪,在同事面前表现得乐观积极,云淡风轻,仿佛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儿——心中却压着几座大山:觉得年年过生日加班太委屈,年纪大职位低,生活中又没朋友……而这些心酸与无奈,却只敢诉说给公司跳闸之后的黑暗。

◇ 乐观小郭

◇ 悲观小郭

你是否也和小郭一样,每天在能量爆棚,元气满满和自惭形秽,伤感emo之间反复横跳?你是否一觉睡醒后仍然觉得浑身无力,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儿?

也许你该关注一下你的心理健康了。

我们为什么会失落、焦虑、悲伤、抑郁?一个人要经历怎样的事情,才会对生活感到绝望?又是什么给予我们勇气、同情和希望?情绪和心理是如何影响、甚至左右我们的生活的?德国专业心理医生扎比内·韦里·冯·利蒙在《心理医生来看我》一书中为我们解答了以上的问题。

◇ 《心理医生来看我》

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利蒙走上了研究心理学的道路。

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利蒙也不了解心理学,甚至对心理学抱有偏见,认为心理学系的学生是“整日钻研伪科学的疯子”。后来,她换了许多份工作,步入婚姻,生下两个小孩,却遭遇了人生的重大转折——在她的两个孩子还未到上学的年纪时,她的婚姻已经走到了尽头。更令人心碎的是她还被确诊患有恶性肿瘤。而在住院期间,在她与病友相处的过程中,她发现虽然每个人承受的病痛大抵相似,却有迥然不同的应对方式。

她发现有的病人很乐观,有的病人则一直处于绝望中。有的病人怀疑医生的治疗方案,有的病人则坦然接受。这些现象引起了她的好奇,她开始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呢?

在探究这些奥秘的过程中,利蒙发现了自己对心理学的热爱。于是在住院期间,她重新填写了入学申请,出院后成了一名心理系的学生。

我们对自身的心理和情绪产生的种种困惑和所寻找的答案,都被利蒙写进了《心理医生来看我》这本书里。她结合临床案例以及众多神经科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用轻松有趣的笔调深入浅出地向我们展露了大脑和情绪的秘密,解释了心理机制的运作与需求,并针对各种心理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心理和情绪问题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飘忽不定,它与我们大脑分泌的一些化学物质紧密相关。在书中,作者为我们还原了大脑中的一个“生产车间”,并一一为我们阐释了多巴胺、血清素、皮质醇、催产素这些熟悉又陌生的物质名词。

例如,我们曾经认为多巴胺是“快乐激素”,是遇到开心的事情之后大脑对我们的奖励。而作者为我们纠正了这一误区,多巴胺其实更像一个小闹钟,它唤醒了我们对奖励的期待。我们从沙发上跳起来并满怀期待地给朋友或者快递员开门时,多巴胺这位“感觉传递者”已经开始工作了。而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会对多巴胺这位“欲望使者”的敏感度逐渐降低,我们就会渐渐对冒险失去兴趣。血清素是另一种能帮助我们调节压力,保持情绪稳定的信使物质。在缺少血清素的情况下,人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行动,也无法冷静下来,而是会愤怒地诉诸暴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感到压力的时候会渴望摄入蛋糕和巧克力等甜食,因为这些碳水化合物中含有色氨酸——一种促进大脑产生血清素的“基础原料”。

◇ 日剧《凪的新生活》剧照

心理状态不仅会受到大脑分泌物的影响,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的免疫系统和心脏健康。

很多人在经历一段感情的破裂后,会患上一种叫做“心碎综合征”的暂时性心脏问题。虽然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但确实是由于精神压力导致心脏发生变形,中断了患者的血液循环。当病人经历了重大的人生变故,或者处在持续高压的工作环境中,血液中的“儿茶酚胺”类物质就会增多。而这类物质又会强烈地刺激心脏,以至于扰乱心脏工作,最终导致心律失常及心肌痉挛。

作为心身医学领域的专家,扎比内·韦里·冯·利蒙带我们逐本溯源,理清了心理问题的前因后果。

如果你被心理问题困扰许久又迟迟不敢推开心理诊室的大门,没关系,不妨先看看这本《心理医生来看我》。在这本书中,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了我们介绍了许多复杂的心理学原理,也许你需要的答案就在其中。

如果你在工作中感到极度疲惫,情绪低迷,注意力涣散,晚上入睡也产生了障碍,但还是没有为KPI停下工作的脚步,那么你很有可能患上了“职业倦怠症”!这种心理障碍多半是由于在工作中为达目的,忽视自身的压力极限,牺牲自我价值感来换取努力工作后取得的成功。

如果你害怕被邀请参加派对,害怕高中毕业十周年的聚会,害怕和生意伙伴共进午餐,害怕和很多人一起乘坐电梯,那么你很有可能患上了人们常说的“社交恐惧症”!作为恐慌症的一种,这种心理障碍会导致患者对特定事件做出悲观预测。为了避免成为别人眼中的失败者、疯子、小丑,患者会回避任何会陷入窘迫的场合。而这样的极端结果便是离群索居,导致患者患上更严重的精神障碍,比如抑郁或成瘾性障碍。

也许读到这里你会感到恐惧……不过别担心,作者还在这本书中分享了6个普通人的案例。曾经的他们也生活在心理问题的漩涡中,但都因求助了心理医生利蒙而开始重新掌控人生。他是一家 IT 技术方案公司的部门主管,有严重的时间焦虑;她是一名养老护工,和男友分手后,时常情绪崩溃;他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在职场及人际关系的双重压力之下,产生了惊恐发作……从患者的童年经历到如今的工作环境,作者手把手带我们剖析心理问题的成因。在她看来,“完美主义和权力占有欲的背后是对认同感的苦苦追寻,而仇恨的背后则是屈辱的经历,施暴的背后是被伤害,偏见的背后是内心的焦虑。”而这本书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心理的运行机制,从而从根本上改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从容地处理棘手的状况,降低对自身的伤害,善待自己。

◇ 《心理医生来看我》 内封

如今,我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了。我们购买绿色蔬菜,定期洗牙,还在社交媒体上打卡做运动。

我们关心居家用品,定期清洗空调,检修小汽车,甚至还会为咖啡机签订维修合同。

我们为身体做了很多事情,唯独忽略了心灵。也许是时候关注我们的内心了,不要再隐藏自己的情绪,忽视内心的感受了。只有密切关注心理状态的变化,我们才能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和恶化。

极度疲惫的时候,不妨给公司发一封这样的邮件:

“嘿,同事们,我今天得待在家里,因为我得关注我的心理健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