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包法利夫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包法利夫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包法利夫人》是一本由(法) 福楼拜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00,页数:4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一):我们都是爱玛

人性的复杂与贪婪并非爱慕虚荣就可概括。爱情金钱权力,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均无可避免。沉浸于飘渺的幻想,倒不如扎根于生活的泥泞。直面现实,脚踏实地。时刻警醒是否沉迷于外物带来的自我满足和过分美化的生活愿景。

每个微笑都掩藏着一个厌倦的哈欠;每个欢乐都掩藏着一个诅咒;每种乐趣都掩藏着厌烦;最甜蜜的吻在嘴唇上留下的,只不过是对更强烈的快感无法实现的渴望。——《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二):《包法利夫人》读后小记

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包法利夫人》,福楼拜的描写跟工笔画似的,简直是加长版的《清明上河图》啊!不过,爱玛的故事告诉我,用爱情替代理想的女人往往是自寻死路,哪怕你拥有美貌和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婚外情于爱玛,是逃离庸常婚姻的浪漫之旅,而于她的情人呢,不过是一场终将归于无聊的肉欲之欢。 读太多爱情小说的姑娘,把大海的惊涛骇浪当成大海本身,把青草的芬香当成青草本身。

不过,爱玛的出路为什么这么窄呢? 如果,她有机会见识更为广阔的世界,还有必要依附几个肤浅的男人才确认自我的存在吗?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三):书摘

P115 他俩都感觉到有一种甜蜜的忧郁在沁入心田;它犹如心灵的倾诉,深沉而持续,在它面前任何话语都显得是多余的。未来的幸福宛似热带的河岸,朝着广阔的前方传送充满乡土气息的湿热,拂去一阵香气馥郁的和风,让人如痴如梦地陶醉其中,根本顾不上为望不见远处的地平线而担心。

P157 你知道你老婆该要的是什么吗?是强迫她做事,干手工活儿!要是她也像旁人一样自食其力,她就不会犯这种头晕气郁的毛病了,整天无所事事,脑子里装着这么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当然就要犯这种病喽。

P175 “他们整天沉湎在种种不找边际的幻想和荒诞无稽的念头之中。”“我们这些可怜的女人就连这样的消遣也没有呵!”徒添愁绪的消遣,其中根本找不到幸福。“

P233 内心充沛的情感有时无法用极其空泛的隐喻表达出来,因为任何人都无法找到一种很准确的方式来表达他的需要、他的观念以及他的痛苦,人类的话语就像一只裂了缝的蹩脚乐器,我们鼓捣出一些旋律想感动天上的星星,却落得只能逗狗熊跳跳舞。

P272 要是能趁青春美貌之际,把终生托付给一个心地高尚、稳重可靠的男人,那么,美德、温情、肉欲和职责就可以合而为一,她也就不至于从至福的巅峰跌落下来了。可是这样的幸福,想必也是一种欺骗,是编派出来安慰万念俱灰的人儿的谎言。她现在明白了,艺术夸张所渲染的激情,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P345 然而,对我们所爱的人的贬抑,总免不了会使彼此的关系有些疏远。偶像是碰不得的:那层包金会沾在手上。

P346 为什么人生会这样不如意,为什么她依靠的东西,顷刻间就会化为泡影?可是也没有什么当真值得去寻觅的;全都是骗人的!每个微笑都藏着个无聊的哈欠,每次欢乐都蕴含着一场悲剧,兴致盎然背后永远是腻烦嫌恶,最甜蜜的吻留在你嘴上的,也只是对更酣畅的快感的无奈渴望。

P353 这是一个由激情澎湃的回忆、无比美妙的阅读、贪得无厌的欲念生成的幻影,他犹如一位天神,在千变万化的显形中让人莫辩真身。他安身的所在幽蓝空濛,在馥郁的花香和皎洁的月光中,从阳台垂下的丝绸软梯在荡来荡去。她觉得他就在身边,就要过来,在一吻之间抱起她飞上天空。随即她又跌落尘埃,心力交瘁;这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爱情冲动,要比恣意放荡更加伤神。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四):是谁杀死了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吃下砒霜,把自己毒死了。据称写到这一段,福楼拜大哭不止,朋友看到,不免发笑,身为作者可以不让她死嘛,可是福楼拜说,不,她非死不可,她已经无法再活下去了。

为什么她无法再活下去了?

如果你读过小说,一定知道,她之所以服毒,是因为被人逼债,而债务的后面是一连串谎言,她不能让它们浮出水面,可又找不到出路,只得寻死。

关于爱玛(爱玛是包法利夫人的名字)的死,并不是所有读者都会如福楼拜一般痛哭流涕的,因为她并不是个惹人喜欢的女主角,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她的一生,那就是:作(zuo)。

爱玛出生于法国乡下,小时候在修道院生活过一段时间,那是她的青春期,她在这里见识到了很多乡下没有见过的人与事,并且读到了不少通俗小说,这些小说打开了她的心思,她成天幻想着一种更崇高更浪漫更有意义的生活。然而现实生活并不如意,她嫁给了一个医生,也就是包法利,包法利不是大富大贵之人,没法给她高尚的生活品质,更重要的是,包法利又丑又没有情调,安于现状,胸无大志,总之,爱玛在婚后立刻觉得无聊,感到后悔。

然后,她有了情人,沉醉在爱情之中,燃烧着生命的激情,她越发大胆,不管不顾,最后欠下一屁股债,服毒而死。

很多人把《包法利夫人》称作现代小说的先声,从它开始,作者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开始隐蔽,形式上更精致,语言上更雕琢,更重要的是,它开始处理普通人的生活。《包法利夫人》出版于1856年,不久教会指责此书败坏道德,诋毁宗教,随后被禁,然而福楼拜打了胜仗,他打赢了官司,为这本小说取得了更大的名声。

关于这部小说,福楼拜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他说,“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这当然可以理解为,作者就是每一个人物,作者的性格、思维和情感都将在人物身上得到体现,但是,我却以为,这句话,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包法利夫人真正的死因。在此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福楼拜。

福楼拜出生于1821年,他的父亲是一名外科医生,他的哥哥也是医生,家里已经有人继承衣钵,所以,他被安排成为一名律师。虽然他听从老爸的话,到巴黎学习法律,但是他一点也不喜欢这门功课,他喜欢的是文学。尽管父亲不理解竟然有人要靠毫无用处的文学为生,但在福楼拜生病(一种脑系疾病,有说是癫痫)之后,也放松了要求。于是,一颗文学明星冉冉升起,照亮了19世纪的法国文坛。

现在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福楼拜和包法利夫人之间的异同,当然,他们性别不同,出生不同,生活细节不同,一个是小说家,一个是乡下少妇,看起来根本没有相同点。但是,请不要忘记他们之间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联系——他们都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我的意思是,他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背景之下。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1835年,托克维尔出版了《论美国的民主》上卷;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在《共产党宣言》里有这样一句著名的话:“一切稳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一切神圣的东西都将被亵渎”。这句话,概括了当时世界的一种气氛,它揭示了一个事实:现代已经到来。

转了这么大一个弯子,我想说的是,包利法夫人和福楼拜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都感受到“现代性”的诱惑,不同之处在于,福楼拜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做出了成绩,他摆脱了家庭、社会、宗教对个人的束缚,而爱玛没有,她感受到这一切,但是困在里面,无处可逃。

《包利法夫人》呈现的是一个依然困扰着现代人的问题,何为有意义的生活,怎么追寻有意义的生活?

现代之后,个人主义兴起,人的价值不再依附于土地、家庭和身份,一个人可以挣脱掉曾经牢牢将个人固定住的东西,而去追求一个崭新的自己。我们现在每个人所接受的教育,所做的事情,都是在继续这一点。虽然我们也面临着包法利夫人同样的诱惑,但是已经有了更多的经验和自由,假使那故事发生在现在,包法利夫人完全可以离婚,逃到城市里去的,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所以,是谁杀死了包法利夫人?

时代的空气正在一点点改变,而包法利夫人感到了一些什么,她无法说清楚这是什么,她也不知道该如何达成遥远的幻想,她在两种生活的挤压之下,只得死了。而凶手还游荡在这世界上,寻找下一个目标。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五):谁杀死了包法利夫人

爱玛在结婚之前只在家庭和学校生活过,没有过恋爱和工作经历。在给父亲治病的夏尔·包法利的追求和父亲的同意下,嫁给了夏尔,成为了包法利夫人。

爱玛在婚前缺乏对真实的感情和现实生活的亲身体验,又没能在文学艺术中获得间接的体验,反而读了很多通俗的加重对生活幻想的小说,所以当她婚后、生育后才意识到,原来我的感情生活、婚姻生活、家庭生活、现实生活竟然是这个样子!这不是她想要的。她不满足于这样一个平庸的丈夫,一辈子过这种平庸的生活。可以说,爱玛在婚后、育后才完成了一个女性的人格觉醒,这貌似有点晚了。她当然可以这样继续生活下去。就像米拉·昆德拉在《无知》中所说:

总有一天,我们会知道、会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经太迟了,因为整个人生已经在我们一无所知的年纪成了定局。

但爱玛不甘心于此,她对于美好的爱情、感情和人生的理想很强烈,不想就这样破灭。她一颗骚动的心随时在准备出轨。

婚后不久,爱玛与夏尔应邀参加侯爵的宴会,就对与她一起共舞的子爵发生了精神出轨。这相当于一次演习。

但爱玛需要的只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人来配合她完成自己对于美好爱情和生活的向往,她对于这个人的人品、这个人对她的感情如何不去深究,她饥不择食、慌不择路、病急乱投医,爱玛的两个情人——莱昂和罗多尔夫——都是这种心态的产物。莱昂和罗多尔夫也会很累,因为他们要配合爱玛扮演一个完美的情人,但他们只想短暂地贪恋爱玛的肉体。所以当这出戏演到高潮的时候,两人都选择了退场。罗多尔夫拒绝了爱玛私奔的提议,莱昂和罗多尔夫在爱玛被债逼身的时候都不肯救急。爱玛奔着纯粹的爱情而去,不要求得到物质的回报,相反为了和莱昂幽会,欠下了大笔的债务。莱昂是一个懦弱的、可怜的年轻人,罗多尔夫是个猥琐的中年老司机。从表面上看,爱情的幻灭和债务的追身,共同扼杀了爱玛。

但仔细去探寻,又不仅仅如此。

我们不能忽略永镇这个故事发生的背景。作者福楼拜不无耐心地刻画了永镇的众生相。

夏尔是一个典型的平庸的男人。学业一般,医术一般,没有雄心壮志,更要命的是,感情迟钝,他在妻子自杀后很久一直以为爱玛是一个贤妻良母,直到他在抽屉里发现了爱玛与情人的通信。夏尔的世界崩溃了,他不久后就死掉了。但可以说夏尔之死是“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扇抽屉为他打开了真实世界的大门,真实世界的滔滔洪水把他彻底淹没了。

经营药房的奥梅是个塑造的非常精彩的人物。他是小镇上的精英人物,功利、世故,家庭生活稳定,在小镇上混得如鱼得水。但他又不甘心平凡的命运,以在三流报刊上发表文章、荣膺三流勋章、接待一些在小镇上看来是“大人物”的人而自鸣得意。

比内,税务员、消防队长,业余时间沉溺于做木工以自娱自乐。

还有精明、冷血的商人勒侯,可怜的任人摆布的客店伙计伊波利特,暗恋爱玛又与爱玛的女仆费莉茜黛乱搞的奥梅的药房伙计絮思丹,此外还有贝尔托的爱玛的小农庄主老爸等等。

永镇与奈保尔笔下的米格尔街、鲁迅笔下的鲁镇、路内笔下的花街,或者贾樟柯电影中的县城,费里尼电影《浪荡儿》中的小城,构成了一致的风景。对此,契诃夫在《三姐妹》中有过描绘:

我们的城市已经存在了二百年,有十万居民,可是其中没有一个人跟其余的人有什么不同;过去也罢,现在也罢,没有一个建立丰功伟业的人,没有一个学者,没有一个艺术家,就连一个稍微出众而惹人羡慕或者使人产生模仿的热情愿望的人也没有。大家光是吃饭、喝酒、睡觉,然后死掉。另一些人出生,还是吃饭、喝酒、睡觉,为了不致闲得发呆,他们就进行卑鄙的诽谤,灌酒,打牌,打官司,借此使生活添一点花样。妻子欺骗丈夫,丈夫作假,装出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见的样子。无法抗拒的庸俗影响压制着孩子们,神圣的火花在他们身上熄灭,他们变得像他们的父母那样渺小可怜,彼此相仿,就跟死人一样。

奈保尔、鲁迅、费里尼的作品里有一个自传式的逃离的自我,他带着回望的姿态来观望故乡;路内小说中的人物是在场者,没有离开甚至不打算离开;而福楼拜像是一个上帝在无情地俯瞰着永镇。

是一种平庸的生活联合绞杀了爱玛,而爱玛也是这平庸生活的一部分。

但还没完,福楼拜说我就是包法利夫人。这就不太好理解了,福楼拜家境优渥,他得以不用工作,而且终生未婚未育,纯粹地追求一种完美的艺术效果,是个艺术的苦行僧、殉道者。

福楼拜的这个说法是一种哲学上的意义。我们每个人被丢在人世上,前有漫长的历史,后有未知的未来,人际关系、社会现实又错综复杂,谁又能完全hold住呢?只不过有的人挣扎了几下就随波逐流了,而有的人,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尾写的那样:

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点,把胳膊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

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地向后推,被推入过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