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包法利夫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包法利夫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包法利夫人》是一本由[法] 福楼拜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元,页数:4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一):翻译佳作

这是一本被誉为“小说家的教科书”的小说,正如陈村先生在导读中所讲,可以放在枕下,睡前读几段,这是一本需要慢读细读的经典之作。福楼拜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语调平静,叙事波澜不惊,描写尤为细致,书中的景物栩栩如生,人物活灵活现。而周克希先生的翻译,带着浓浓的文艺腔,留有鲜明的个人色彩,细腻婉转亲切动人,堪称翻译佳作。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二):生活那么沉闷,也有清新一刻

爱玛结婚时,从教堂行礼回来,大伙儿走在田野上那一段,多好啊:

……行列起初齐齐整整,走在绿油油小麦之间的狭窄阡陌,曲曲折折,好似一条花披肩,在田野动荡起伏,不久拉长了,三三两两,放慢步子闲谈。前面走着提琴手,提琴的卷轴扎了彩带;新人跟在后头,亲友随便走动;孩子们待在末尾,掐荞麦秆子上尖尖的花儿玩,要不然就瞒着大人,自己玩耍。……提琴手一直在田野拉琴,格支格支的声音总在大家耳边响。他一看大家落远了,就站住换气,仔细给弓子上松香,弦子吱嘎起来,也好听些,然后举步又走,琴柄忽高忽低,帮自己打拍子。乐器的声音惊起小鸟,远远飞去。

把这段读了又读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三):读《包法利夫人》

因为是翻译作品,我没能很明显地感受到福楼拜那精致的文笔,最直观的体验只能是整部作品中大量的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不得不说作家在心理描写上下了很大功夫,阅读包法利夫人的心理活动时我甚至也能捕捉到她与我之间曾经相似的想法。大概,但凡是同性都有过类似感受吧。

生活在那样的时代,投身于那样的家庭,包法利夫人的幻想和渴望便成为了一种奢侈。她的悲剧不仅仅是时代造成的,也是她自身造成的,一个巴掌拍不响。

不过我仍然对她的遭遇表示同情,毕竟世上最残忍的事情莫过于压制人的天性。如果她足够幸运,生活在上层社会,做一个能够肆意徜徉在艺术海洋的名门闺秀,或许可以找到两不相负的人。然而时代所限,爱情算什么?理想又算什么呢?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四):包法利夫人

被窝里,阳光下,一口气读完,包法利夫人,一个大写的傻叉。一度怀疑起作者福楼拜的性别,惊叹于一个男人何以能如此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这种小布尔乔亚式的骄奢淫逸,飞蛾扑火,终至毁灭。故事是悲惨的,字里行间荡漾着欲求不满四个字,爱玛这样的女人,说她荡妇吧,她别无所求,她要的只是爱情,最后的绝境之时也没有牺牲尊严;说她可悲吧,也实在让人同情不起来,因为相比之下,他的丈夫女儿却更无辜;说她活该吧,心底又仿佛不时被狠狠电击,她对平淡乏味生活的厌倦和无力改变的无奈,似乎每一个人又都逃脱不掉.....只能说不能凭空奢谈爱情,纯粹的情感只是感觉,且往往都和贫穷与卑微相伴相生,你要么抹平它,要么由着自己的贪欲,索取欺骗,直至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而落下,粉身碎骨。

三个字:傻死了!

《包法利夫人》读后感(五):别活成了瞎子

人最可怕的,就是活成了一个瞎子。 艾玛终其一生,都活在自己的幻想里。丈夫夏尔平凡迟钝,即使他深爱着艾玛,也无法拥有她的心。她开始了追逐,追逐自己幻想中的生活。两段偷情,仿佛点亮了她苍白的人生,她最初都充满着欢欣鼓舞,以为终于美梦成真,可结局都是幻想成了幻影,一戳便破。艾玛终了也未能满足自己的幻想。幻想本身是没有错的,艾玛的性格不容许她活在每日重复,毫无波澜的日子里,但她选错了方式,也选错了时代。也许这是命。看到前头时,觉得艾玛是个有知者,有别于芸芸众生。故事开展下去,却又只剩叹息,替这唯数不多的有知者的愚昧感到悲哀。相比之下,夏尔的迟钝反而让他得以长期生活在幸福婚姻的假象之中,为自己美丽的妻子着迷。书末反复提及的瞎子在我看来也是讽刺至极。世上又有多少人,睁着明亮的眼睛,却又活成了瞎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