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把自闭症儿子养育成天才》读后感精选

《我把自闭症儿子养育成天才》读后感精选

《我把自闭症儿子养育成天才》是一本由[美]克里斯汀.巴奈特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把自闭症儿子养育成天才》读后感(一):200

很久没有这样看完一本书。这个母亲很不幸,孩子是一个自闭症患儿,同时她也是幸运的,因为孩子智商高到极限,并且学会了与人交流,让聪明得到转化为知识,还自己研究各种规律。然而,自始至终,都为孩子和母亲捏一把汗。因为不管是自闭症孩子还是正常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是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旧 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冒了出来。母爱是伟大了,凭借母爱的直觉,凭借坚持,凭借付出,凭借不断的观察总结和思考,杰克没有被失去,而是像火源一样,不断壮大,发光发热。值得每一个母亲深思。

《我把自闭症儿子养育成天才》读后感(二):通向幸福的途径——看准优势,持续放大~

因为要创作的需要,看完了这本书。碰巧,和尚未看完看的《自卑与超越》的个体心理学以及在魏书生的讲座上所听到的理论不谋而合。也就是说,无论是自卑的孩子、或是健全的孩子、亦或是残疾的孩子,作为家长,都不应该只看到孩子的不足之处,从而去批评他,尤其是苛刻孩子,这是对于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最致命的打击。在这本书中,克里斯汀所开的自闭症儿童辅导中心的成功之处,便在于她不想普通人那样,只看到孩子不会做什么,相反,她会看到孩子会做什么,并且在行动上大大支持,并让孩子获得足够的自信心,当再残缺的孩子获得足够的自信心后,她便会乐于接受其他他太擅长但是却必须去做的事情,这边完成了培养一个合格公民的人物。

个体心理学中最强调的是合作,它认为,人只要在幼儿的时候,学会了合作,在长大之后,便会一路顺风。在我看来,特长的发展与学会合作,前者是培养天才或人才的方式,而后者则是保证一个人是普通、幸福的人的方式。而在本书中,克里斯汀用的方式则是通过“玩”来培养孩子们与人相处的能力。我不得不承认,我身性中太多严肃的东西,就是来源于我严肃苛刻的童年,我真的没有好好地玩够过,当然,我也不责怪我的父母,我相信他们也是这种苛刻教育的受害者。但是,我真心地希望失败的教育导致人格发展不健全的悲剧,停在我这里就好。我希望,我可以继续认识,改变我认知中的问题,只有这样,才不会让悲剧重蹈覆辙在我的孩子身上。

《我把自闭症儿子养育成天才》读后感(三):《我把自闭症儿子养育成天才》-孩子的童年哪去了?

近半个月里,每晚睡前看一会儿宝宝树赠与的《我把自闭症儿子教育成天才》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我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了解到:“玩”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不该让孩子的童年失去应有的味道。

书的作者克里斯汀讲述了她与自闭症儿子杰克共同度过的十二年时光,孕育、生产、再到发现儿子的自闭症,以及全家为了抗击自闭症所做的所有努力和其中的心理历程。最终十二岁的杰克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天体物理学研究员,并成为IUPUI的带薪物理研究员,而成就这一切的决定性因素,是她坚持让杰克做他喜欢的事情,让孩子拥有一个真正的童年。

克里斯汀最初得知孩子患有自闭症以后,也和所有自闭症儿童家长一样每天忙于陪着孩子在专家的帮助下进行各种生活技能训练。在日复一日繁忙而毫无进展的治疗过程中,她突然意识到可怜的儿子完全生活在冗长、艰巨并且极其疲乏的生活中,甚至连正常孩子该有的童年,在他身上也已经消失殆尽!

她在一个漫天星空的夏夜里,开着车带着杰克来到了郊外,放上一首舒缓的《探戈要两个人一起跳》,然后拉着杰克舞动在美丽的星空之下,跳累了又一起躺在车顶上看星星,母子二人享受着这份久违了的美好心情。这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她开始致力于为儿子寻找生活的快乐,并且在儿子上了一段时间特殊学校以后,不顾大家的反对,毅然替孩子退学,并且专注于发展儿子的兴趣爱好。

这位伟大的母亲还因此创办了“小小亮光”,免费的帮助来自四面八方的自闭症儿童。他们聚集在“小小亮光”,并不是为了接受某种枯燥的生活技能训练,而是围坐在教室里充分的玩乐,发挥每个孩子的特长,比如打球、做蛋糕、摆积木等。孩子们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放松与休憩,他们中的很多孩子逐渐的走出了自闭症的阴影,通过“小小亮光”步入了正常孩子的学校生活。这再次证明了做真正适合自己的事情是多么的重要!

但自闭症儿童要接受的挑战还不止于此,他们由于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滞后,在学校里还是经常被视为的“异类”,常常受到正常孩子们的排挤。克里斯汀再次排除万难发起了自闭症儿童运动项目,这个项目对于自闭症孩子与他们的家长来说,具有着里程碑似的意义。她的口号依然是“不搞治疗,只是玩”。家长和孩子聚集在一起,充分享受着正常孩子和家长们的运动快乐,他们会为孩子们哪怕一点点微小的进步而在看台上欢呼雀跃,击掌相庆,这让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感受到了最基本的平等与尊重。

接下来她又开始筹划开设“自闭症娱乐中心”,想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们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几经波折后她终于如愿。

可能有人会问,这个女人是不是很好命,每次许下的愿望都能实现。可我从书中看到的是一个有大爱,并且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女人。她不会因为任何艰难险阻而退缩,她心中的大爱支持着她完成了那些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她所经历的疾病、穷困、失去亲人、还有受了诅咒似的生育了第二个病童的经历,如果放在其他人身上,恐怕没有几个人能熬得过去。但她却以乐观向上态度,面对了排山倒海而来的各种困境,成功的养育了自己的孩子,并且帮助了无数的自闭症儿童。

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全家人靠吃泡面度日。以往每年的美式足球超级杯,妈妈都会为孩子们做好多好吃的零食:蛋糕、鸡翅、奶酪脆烤土豆皮……而那一年,他们全家依然围坐在电视机前,可他们的零食却只有椒盐卷饼。但妈妈仍然可以带着全家人苦中作乐,冲着电视机欢呼雀跃,大声叫嚷,孩子们则在互相比赛,看谁跳的拉拉队加油舞最好笑。

看到克里斯汀,让人不禁想起了孟子的那句:“天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个女人是十足令人敬佩的,因为她不仅能够迎难而上,还会无私的回馈社会,主动的去帮助其他陷入困境的人,他的儿子也因为有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而能顺利的走出自闭症,并且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或许你会充满同情的认定这仅仅是一本讨论自闭症救赎的书,与自己没有半点关系。但我想说:杰克的教育不仅对于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有重要意义,对所有儿童的教育都有标志性意义。

已经为人父母的我们,请都用书中的观点检验一下自己,虽然幸运的我们拥有着健康的宝宝,但在教育这个关卡上,又有多少人曾经真正的让孩子尽情的享受他们的童年呢?孩子们时常被淹没在各种“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课程中,学龄前儿童学钢琴,学美术,学声乐,或者忙着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大一点的孩子则在学“奥数”,补英语或作文。他们的星期天总是被塞的满满的,晚上写完作业想玩一会儿,还经常因为安全问题被提前召回。他们享受着我们小时候无法企及的物质生活,但从这种“过度教育”上看,他们又是多么无奈的一代!

几乎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比自己走的更好,走的更远,于是孩子们刚出生便被赋予了太多期望,随着年纪的增长,这种期待便会发展成为一种重压,使他们不得不在本该玩乐的年龄里,奔走于各大补习班和兴趣班,而所谓的素质教育几乎成了一个可笑的口号!孩子完成的不是自己的理想,而是父母的理想!

而对于孩子的喜好,喜欢画画的会被评说画画没出息,赚不到钱,而喜欢体育的则会被认为其资质过于平庸,无法拿奥运金牌,应该就此放弃。几乎孩子们的所有理想都要经过父母的评估,只有将来能成为“生产力”的那些爱好才会被大力支持。在这种残酷的评估之中,又有多少孩子的天赋与理想都夭折在萌芽之中,还没发芽就已全数枯萎!抛弃了最好的自己,去追逐普通意义上的“正道”,似乎只有医生、律师、商人、银行家才是成功的标签,其他异类都要打入冷宫。父母们所谓的“正确方向”,其实只是属于少数人的选择。

关于成功,是不是应该有个新的定义?放下孩子的“不行”和“不会”,多看看自己的孩子会什么,擅长什么,发觉孩子优秀的一面。不要一味拿孩子的“短处”去比较别的孩子的“长处”。杰克的故事彰显了充分发挥每个人独特之处的可能,所谓的“天才”并不神秘,只是在成长的道路上太多孩子失去了通往那条道路的机会,而被迫走上了平庸之路。

把童年还给孩子,让他们尽情的发挥,充满激情的探索,张开翅膀,自由翱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