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懒人瑜伽读后感锦集

懒人瑜伽读后感锦集

《懒人瑜伽》是一本由(英)杰夫·戴尔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6.00,页数:2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懒人瑜伽》读后感(一):新建百度贴吧:杰夫戴尔

新建杰夫戴尔贴吧,欢迎喜欢他和他作品的朋友们入驻,一起畅谈,一起分享!

http://tieba.baidu.com/f?kw=%E6%9D%B0%E5%A4%AB%E6%88%B4%E5%B0%94geoffdyer&ie=utf-8

《懒人瑜伽》读后感(二):Yoga for People Who Can't be Bothered yo Do It

书名翻译成懒人瑜伽让人不由自主的去养生保健类书架上摸索,书店员工会告诉你去游记旅行类书架上找,当你读完之后(或读到第二章开头)你就会发现全搞错了,扫视书店无数个门类的架子,竟然找不到它该有的位置,或者每个架子都放一本,或者吊在棚顶,像千纸鹤那样,风一吹稀里哗啦的响,让你抬头看一眼书里的内容的时候露出一丝微笑(或冷笑)。

杰夫·戴尔这个臭流氓实在是自娱自乐大师,虽然有时候也会可怜兮兮(自作自受)的为孤独掉泪,而当他讲起大道理的时候又让你不明觉厉,言听计从,他的幽默仿佛是一种天性使然,有时让你差一点就忽略却又后知后觉,不得不惊服于他的妙语,如“接完吻后不知道要做什么,就又接了些吻”,能想到原文some kisses的顽皮的二货,“我们准时出发了--与此同时机器出故障了。短暂的延迟过后,我们又出发了”让人哭笑不得,当读者代入到文章里以一种主观的感受来观看他们的故事,这种幽默格外真实。除了幽默就是嗑药了,当然嗑药时也很幽默,像自慰一样的嗑药都让你有种迷幻错乱的感觉,跟杰夫一起醉生梦死,不为目的,毫无缘由,就是个嗑,就是爽,怎样。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两个字,吃人,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就是两个字,喝酒,杰夫的瑜伽,就是,嗑药。一部伟大的作品往往都是道德上所谓的污点,而不是坚持谁的领导,歌颂谁的主义,而杰夫认为(或我的理解),只有纯粹的欲望,人类纯洁的本性,才是真实的追求,道德是一种伪装,是社会做作的产物。而杰夫在讲逻辑,讲三观的时候,就像是占星的法师,站在天上看世界的魔导士,“当去哪里都不需要时间时,我们又该等待些什么呢”。他是一个哲人,也是一个流氓。他是一个流氓,他也是一个哲人。

《懒人瑜伽》读后感(三):无题

了解杰夫戴尔,是通过詹姆斯伍德的评论文集《私货》。他的作品无派无别而各不相同,独立于文学且难以划分。

严格来说,《懒人瑜伽》是一本游记,记叙杰夫在柬埔寨、巴黎等地的旅行故事,但笔者私以为它更像一本随笔:漫无目的、充斥个人色彩、身在旅途却对此漠不关心。杰夫戴尔的旅程没有时限,他漫不经心地淡化了车票上的乘车时间——离开成了一种死亡。死亡?是的,人们准备死亡正如准备检票,你总要告别的、却总是到头才开始哭泣。他对前往别处的轻描淡写使文章脱离了游记,前往宾馆、前往景点、前往车站,旅行不再是一串连在一起的碎布。没有用浮夸语言介绍景点的努力、也没有着力推崇风味特产,如若把传统游记当作借助胶水针线接上的拼接画,那么《懒人瑜伽》就是一次纯粹的布料展示会了。

《懒人瑜伽》充斥着迷幻蘑菇般的漂浮感,这份奇妙的漂浮不是神秘而厚重的,它有恰到好处的轻巧、像游泳般漂浮在人群中。杰夫戴尔所乘的船在柬埔寨的河流中打转,他形容柬埔寨人“对自己的城区一无所知,又毫无方向感”,在惊人的炎热中,他们好几次回到出发的地方。一股冷静的诙谐被禁锢在他的文字中,就像上下摇晃灌入热饮的瓶子。

不太客观地来说,人造天堂几乎是该书的主旋律了。在作者催眠般的笔触下,人造天堂带着久睡后头昏般的沉重与轻盈,混乱是胚胎仍在子宫时的幸福感——中年知识分子的消沉与衰老的不安、性感美女以及使人昏头的潮湿太阳、仿佛从另一星球摘取来的描写精妙绝伦。作者耽于人造天堂的幻觉美好,他的态度或许是多数人所不容的,但你看那迷乱却不可思议地精准着的笔调,那来自陆上天堂的询问:“现在还是大雾和瓜果收获的季节吗?”,那不着边际、奇迹般捕捉了所有感知的自述部分……你是否能感知到嫩芽脆枝似的美感,或得以一窥那带毒的天堂世界?

《懒人瑜伽》不是一本传统的、老少皆宜的游记作品(我们就姑且称之为游记吧),它的美感透着盛放过头的腐烂,可它是独一无二。

《懒人瑜伽》读后感(四):原来你是这样的杰夫戴尔

这是我第一次读杰夫戴尔的书,之前从媒体的资讯觉得这人的选择很酷,读完这本书,我就有种啊……原来你是这样的!就是变得更立体了。

在网上搜索看到许知远的采访记录,杰夫提到自己的长处之一是书的结构,虽然他指的通常是小说,但我也想从结构上记录这篇游记的观感。

前言在初读时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但看完全书后我又回头把最后一章奇异地区读一遍,才发现前言已经点明主旨。而最后一章奇异地区无疑是全书的高潮和总结。作者为什么要四处旅行?旅行改变了作者什么?旅行就是寻找家的过程,而旅人最终是所有在此处与别处发生的事情的总和。

书的章节并不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如果的确有什么考虑的话,我觉得是根据体验的深浅,前面五章比较淡淡的,从罗马章节的结尾开始比较伤感,后来越来越焦躁不安到底特律那章糟糕的情绪到达顶点,最终带领作者来到奇异地区。但旅行并未就此结束。

就单独章节的结构,一般章节的前面是对细节的描述,结尾处是作者的想法,当然不是生硬的形容词或者哲理堆砌,但是因为引用的作品不熟悉也会产生阅读障碍。其中最后一章奇异地区的结构最为特别,而这个结构设置也是为了表达作者关于体验的时空观念:如果连续时期可以被同步体验,那么远方也可以被体会成内在固有。从心理学层面分析是个人内在化,过去的行动和对将来的希望被体验为与现在的自我相关。因为这一章是以黑岩城TAZ和东南亚各地的佛像交替呈现的结构,所以我认为也刚好契合了契约和宗教与文明的联系,作者的体验也从个人过渡到群体。作者一直以吸毒、听爵士乐、反对传统的两性观念的嬉皮士方式来对抗现代文明对自我的压抑,这是以个体为中心的;而在TAZ和古老文明废墟,作者获得以群体为立足点的体验。当然我想关于体验的时空观念更是作者要表达的。

这本游记和优美、浪漫似乎没有太大关系,即使作者做到了一般人做不到的深度旅游,他所接触的人和事也有着他浓烈的个人特色,并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但是如果想看看世界上不同的生活方式显然这本游记做到了。为什么作者这种似乎无可救药的堕落姿态,并不影响他内在力量的无害甚至可能更为纯正?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更多强调外在形式的规范和一致而不是内在支撑?其实一切获得都应该经由怀疑和思考,不破不立。

《懒人瑜伽》读后感(五):《懒人瑜珈》中译版序言读后感

四个月来,她已经数不清第几次站在这个地方,这是这座偌大城市最新的商业中心,为什么老是来着闲逛,她也答不上来。大多数时候,她什么都不买,只是衣着光鲜或者诡秘地闲逛到这里,搭手扶梯,从平街升到露天花园,有时在中间那间咖啡店买一杯拿铁,然后神情莫测地搭扶梯回到起点,除了手上的咖啡纸杯,没有收获;实际上是一种无目的,无影响的习惯动作。

今天她又默默走到这,跟往常一样,她一个人,她想起昨晚听过的现场演出,那名歌手羞怯又神经质的肢体,一举一动,她试着把那一个形象从黑漆漆的舞台上,从充斥着陌生人影子的空间里,抠出来,跟她面对面,应该会相对无言。实际上,她的这一类想法随时随地都会冒出来,只因为一段旋律,或其他一闪而过的画面,她习惯于去咀嚼,放在脑海里,像飘在湖泊里的落叶,枯枝,她看着微微颤动的水面,真实的事件与无章的幻想,在当下的环境,空气,来来往往的大街上悬挂着,晃动着,这种咀嚼不会无味,他们每次出现会有些不同,带着她身上的淡淡气味,她和片段们无可奈何地对视,每一次都独特,迷人,又难以被纪录。

她有些懊恼没有好好拍照,是说前一晚的演出,相机在肩上挎着的袋子里,她的包很乱,各种随身的东西,只是常常找不到笔;她唇色苍白,因此想找个地方补一补唇膏,未经思考,她就推开了商场的玻璃大门,运动鞋踩在大理石地面上让她觉得自己像闯入舞台的观众,这种轻微的不安,也常常在片段隐没后进入她的情绪,她的脸有些发烫。

她匆匆在洗手间补完唇膏,商场还是冷清,二楼的书店正在做一个影展,她之前读了策展人的文字介绍,那段文字有她欣赏的沉着,统揽的气魄,和有趣的文化人的小迂腐,她慢慢走去那间书店,对自己说,“可能拍些照片,算是自己旁观这座城市文化进程的方式”。她在店门口举起相机,同时问保安,能拍照吗?她按下快门;画面里,米白的指示牌挂在空中,伪装成装置艺术的几何雕塑伫立在不远的暗处,这间灯光昏黄的书店跟往常一样,让她心生亲近,但又给她更多的不安,对自己拿起书本的不耐,对阅读时时现的疲惫感,对自己。

写作,对我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这种痛苦来源于对文字的热爱,来源于渴望。读书识字起,我深深沉迷于文字的美丽;而写作,意味着我不再是旁观者,而是选择与文字建立联系;因为担心自己无力处理这一个近乎神圣的关系,我极少极少主动动笔,提笔时,同样顾虑重重。对我来说,每一个值得描绘的意象都是神秘,不可琢磨,不可复制的;蘸上墨水,即使寥寥几句,也不再是光与影那么纯粹,我怎么能辜负脑海里美丽的片段……

今天,我从《懒人瑜珈》译版书序,作家孔亚雷所书的《极乐生活指南》里得到确诊,原来我患上写作焦虑。序里写:

“杰夫戴尔将它——这种后现代焦虑,提炼成了一道定理,那就是:我是那么地渴望……以至于不可能……我是多么地渴望睡着,以至于不可能睡着,我是那么地渴望真爱,以至于不可能得到真爱,我是多么地渴望写好这篇文章,以至于不可能写好这篇文章。”

获得确诊后我欣喜若狂,但这时,我有了一个杰夫戴尔式的发现——因为对杰夫戴尔定理的共鸣太强,我想写点东西,而我太渴望把此刻的感受写下来,以至于我不可能好好地写下来……

伤感了一会,我决定学习杰夫戴尔,在无法表达时,就放弃表达。我用第三人称写下了今天其中一个小时的混乱记忆,作为本文开头;这些废话,将作为对我病情不负责任的陈述。

然后,希望在读完《懒人瑜珈》时,我能真正由痛苦地承受焦虑,演变成变态地享受焦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