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从莫斯科到古拉格》读后感1000字

《从莫斯科到古拉格》读后感1000字

《从莫斯科到古拉格》是一本由(英)蕾切尔•波隆斯基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莫斯科到古拉格》读后感(一):《从莫斯科到古拉格》也是对拉季舍夫《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的致敬?

译者的功力也非同一般,能想出《从莫斯科到古拉格》这个书名来。

从莫斯科到古拉格,一则是表示莫洛托夫,还有很多同等地位的显贵的地位和处境,也反映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的两端,既有阿·阿托尔斯泰这样的官方显贵,也有帕斯捷尔纳克,两者的命运经常交织。

《从莫斯科到古拉格》可能也是对拉季舍夫《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的致敬?

《从莫斯科到古拉格》读后感(二):很棒 很喜欢封面

不同于《古拉格:一部历史》,这本书不是严格的学术著作,也不局限于一段历史或一个事件;而是以散文式的笔法将俄罗斯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事件串联起来,类似于林达的《西班牙旅行笔记》和《带一本书去巴黎》。当然,本书对沙皇专制、俄国革命、大清洗和斯大林、莫洛托夫等独裁者的批判并不弱,恰恰因其生动而更震撼人心。其中对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等作家的介绍和评论也颇有新意。最有趣的是对那些被极权统治彻底改变命运的人物的描写。

《从莫斯科到古拉格》读后感(三):简直是白银时代的作品啊

书很好,简直是白银时代的作品啊。

读着有屠格涅夫作品的味道,而且是那种集合了早期屠格涅夫和晚期屠格涅夫。

我原来以为英国人不能理解俄罗斯人。英国人太冷漠,太自然主义,不能理解俄罗斯的忧郁和疯狂。

可能作者是斯拉夫裔?

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传统可能已经中断了,现在俄罗斯人可能都写不出这种生动的作品了。

《从莫斯科到古拉格》读后感(四):典型地用西方价值观评价苏联历史

买这本书的原因是貌似看到某网站上的十大好书推荐,自己又对俄罗斯历史感兴趣,读了后才发现,所谓的”书籍推荐榜“真的不能尽信。

说是俄罗斯历史读物,实际上更多地是作者自己的行走游记:走到某个地方,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联系莫托洛夫、契科夫做些描述……对于相关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一知半解的读者实在是不小的挑战。

作者是剑桥的教授,写书不可避免得会带有个人价值观。但我读完后的感觉却是,当年苏维埃政权没干什么好事,各种不公、暴力、野蛮……不知是否的确是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若真的是,那用一方的价值观进行批判的意味也太浓了些。

《从莫斯科到古拉格》读后感(五):罗曼诺夫巷三号

从莫斯科到古拉格,前苏联的历史上光辉与暗影尽在其间。正所谓历史是由人书写的,莫洛托夫,列宁,托洛茨基,斯大林,楚耶夫,瓦维洛夫,布洛林,菲利克斯·捷尔任斯基还有那些掩埋于历史云烟中的时代骄子,他们曾打造了苏联昔日的荣光,然而却也为这个国家带来了大清洗,霸权扩张和民族主义的阴影。为了追寻前人的足迹,作者的笔锋横掠苏联全境,从浮华散尽的圣彼得堡到极北之地的斯摩棱斯克。但是故事的源头还是要从罗曼诺夫巷三号说起。那里是莫洛托夫的归宿。

我一直秉持着这样的观点:在创造历史的人之中没有好坏善恶之别,只有目的与手段之分。以现在的视角看来,莫洛托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恶魔,他配合斯大林冷酷无情地执行了大清洗,而当风暴席卷到他多年的密友时,他甚至不愿意站出来为其辩护,在判决书上,莫洛托夫,这个签名与死刑无异。然而,冷酷却不能涵盖一个人的全部。正如切·格拉瓦在古巴对于亲美分子的残酷屠杀并没有影响他在第三世界中被奉若神明。莫洛托夫或许是十月革命中苏共高层唯二的纯粹理想主义者。只有他和托洛茨基心怀那一缕乌托邦似的希望之光。讽刺的是,他们彼此之间却是不共戴天的死敌,正是在除掉托洛茨基之后,莫洛托夫正式成为了苏共的二号人物。然而,不同于苏共高层随之而来的享乐主义,莫洛托夫终其一生视财富于无物。在他的同志们纷纷发现,革命之后的财富远比梦想更诱人时,他却不改自己的信念,追寻着那仿若幻梦般的“共产主义社会”。他的“不可理喻”让他慢慢地在政治局中失势,最终在近三十年无人问津的时光之后与世长辞。

对于莫洛托夫,越往后读,我越想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个体来说,他意志坚定,对于理想矢志不渝,对于家庭忠心不贰。然而就时代而言,他的双手却沾满鲜血。为什么一个有着正面品格的人却会行残酷之举,或许这就是苏联时代的悲哀吧。它注重集体胜过个人,注重意识形态胜过思想内涵,注重实用主义胜过人文精神。它造就了扭曲的一代——其行为以正当性粉饰反人性。这大概就是暴行之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