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咖啡学》读后感精选

《咖啡学》读后感精选

《咖啡学》是一本由韩怀宗著作,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咖啡学》读后感(一):我需要一杯咖啡

这是一本普及咖啡知识的百科全书。这本书虽然是实用手册,但文字采取新闻报道的方式,尤其是对标题的处理。可以看出,作者是非常善于叙述和讲故事的。

对咖啡,我所需知道的、所不知道的都在里面了。

我所不知道的:

一粒小小的咖啡豆,不仅浓缩了欧洲近现代的文化史,还是西方列强的侵略殖民史的写照。

咖啡要种植在树荫下。

好咖啡的决定因素不在产地,而在于海拔。海拔越高的地方,温度越低,咖啡豆所需的生长时间越长。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海拔越高的地方,产出的咖啡越香醇。

烘焙的程度不同,可以造就不同口味的咖啡。

星巴克里的咖啡不属于精品咖啡。它向全世界推广了咖啡文化。

我所需要知道的:

好的咖啡,不加糖不添奶精。

好喝的咖啡排序:铁比卡、波旁、卡杜拉、卡杜艾。

低咖啡因含量:每100毫升咖啡,咖啡因含量等于或低于2毫克。

咖啡能够抗氧化。

每天不能超过3杯咖啡。

《咖啡学》读后感(二):使用度测评《咖啡学》

起因:书店老板推荐,据说会有一些咖啡概念的补全;

阅读时间:4个小时;

亮点:有很多秘史和有趣故事,并且书的节奏把控的很好;

感受:

作为一个有叹咖啡习惯的人,表示会经常购买和咖啡相关的书,但是,这本书真的是我目前遇到的,价格合适而且内容朴实有趣的一本。

目前市面内大部分的关于咖啡的书都进入一个怪圈:

1、像普通酒目录一样去给每个咖啡做图鉴;

2、描述花式咖啡的做法;

3、将读者的注重点引到热门咖啡品类,而无法特别完整概括的描述世界上的咖啡业态(这一点,特别特别的不好。)

基本上对这一类生活类的读物,我挑选书的标准基于以下两点:

1、作者必须是这一类东西的爱好者,或者真正的从业人员中的佼佼者,而且两个类型相比较,我特别喜欢的是前者;

2、作者最好是一个考据控,并且文字描述了得,最好非机构出版;

由于是爱好者,而且考据控,那么作者在描述具体品类的话一般都会有一些“不合时宜的”有趣描述,而文笔好,则让整本书一下子升华了。

毫无疑问,韩怀宗先生,确实是这样子的。

这本书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它只关注咖啡爱好者感兴趣的以及必须要了解的:

前面两章为咖啡的历史,并且插科打诨的说几个关于名人的八卦,于是让整本书有趣起来。并且简单描述了咖啡的烘焙,对于一个入门级咖啡爱好者,这些已经足够他们装逼的了~

2、文字描述朴实有趣,不浮夸,不卖弄,有很多书写着写着便开始写自己在什么时候喝过什么咖啡,他别牛逼,然后就骗了1000多个字数。

3、略少而绝对必要的图片;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非常克制自己的朴实有趣的咖啡入门级书。

不足:唔,所以,如果可以恰当的推荐几个好的咖啡馆的话,我应该会爆灯了!!!

PS:广州的小伙伴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带你们去广州开店时间最久的郁源咖啡。

PS2:据说,这本书有续集,咖啡学2,还未入手。

《咖啡学》读后感(三):一些随记

这本书确实是咖啡入门的经典之作,尤其是关于咖啡发展史的部分,这里只是在看的时候随性记录一些七七八八。

2019.6.18 今日发现豆瓣有分页记笔记的功能板块,这篇随记我觉得更适合记录到笔记板块。后续部分就写在笔记板块吧。

关于奶咖发源的解释

乳糖不耐受,导致了奶咖被欧洲人发扬,而中东民族爱好加香料。

土耳其的咖啡文化

土耳其绝非世界咖啡流派的分支,而是主干。

咖啡对欧洲的影响

咖啡的发展绝不只是一杯饮料那么简单,对当时文艺复兴、欧美经济活动都有着巨大影响。

前三大寿命最长的咖啡馆

作为咖啡爱好者有机会一定会去的。

咖啡栽培史传奇

咖啡从发源地传出来,基本都是当时冒险偷种子、树苗。如今咖啡树栽培在世界各地产区,都是多亏了当时那些富有冒险精神的“小偷”们。

意大利咖啡古都

意大利,咖啡饕餮必定朝圣的国家。

尖身波旁

个人认为,尖身波旁是圆身波旁与波旁岛原生的褐果低因咖啡树自然杂交所致。文中指出圆身波旁是1715年从也门运到波旁岛的60株摩卡咖啡树,很适应该岛的气候。不太可能变异适应环境。而波旁岛原生的褐果咖啡几乎不含咖啡因(注释9),尖身波旁的咖啡因含量只有一般阿拉比卡的一半,所以我认为尖身波旁更可能是波旁岛原生褐果与也门移植过来的圆身咖啡杂交的后代。

关于猫屎咖啡

书中关于麝香猫咖啡(猫屎咖啡)的趣闻。我喝过两次,猫屎咖啡干香确实有一种其他咖啡豆没有的特殊香味,区分度很高。考虑到拿到的豆子都是烘焙有一段时间了,湿香很一般,喝起来均衡,说得上好喝,适合做单品,但豆子本身并没有特别惊艳的地方,再考虑到价格和产量,性价比可想而知。作为口粮是不可能的,但爱好者们偶尔尝尝鲜也未尝不可。这让我想起了蓝山,也喝过一次正宗的蓝山,真的是感觉平平。个人认为,目前的猫屎、蓝山都属于噱头因素很大的豆子。

今日发现豆瓣有分页记笔记的功能板块,这篇随记我觉得更适合记录到笔记板块,这里已经记录的到此为止,后续部分就写在笔记板块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