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玻璃球游戏》读后感100字

《玻璃球游戏》读后感100字

《玻璃球游戏》是一本由[德] 黑塞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7.00元,页数:45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玻璃球游戏》读后感(一):克乃西特的死,太突然了!

没有想到,故事讲到这里,大师就去了,这样的死亡方式,也是我没想到的!本来非常期待看他在外面的世界的新生活!为他惋惜!这样的结局,是不是悲观主义?这个故事向我展示了一位精神贵族的存在,让我看到了出路。不知道黑塞大师给我的下一个惊喜是什么?

《玻璃球游戏》读后感(二):精神生活者的精神家园

那么的静谧,那么的优美的一部作品。

对于人类的圣灵般的精神世界追求,描画出如梦似幻的仙境般图景。

他是最伟大的大师,他代表最高的成就。

他是最高的高峰,翻过他后就是摧枯拉朽的崩塌。

他的名字是克乃西特,意思是奴仆。

他受着命运的指引,犹豫后,义无反顾地投身其中。

他有无比的勇气,跨越到另一个世界中。

他开始了新生,他被淹没。

《玻璃球游戏》读后感(三):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用一个月时间断断续续读完的,赫尔曼黑塞和托马斯曼的风格都是我喜欢的类型,小说中情节并没有太多的起伏跌宕,但处处充满了思辨。

黑塞真的是个中国通,开头就引用了《吕氏春秋》对于音乐的阐释并由此引出了主人公克乃西特,主人公在一生的成长道路上,儒释道思想起到了深刻作用,而基督教思想也贯穿全书,却巧妙的结合在一起。

最后的传记三篇,尤其是第三篇,与黄粱一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克乃西特所在的卡斯塔里就如同一个理想国,一个象牙塔,然而身在其中的人也并不是自由的,能有自己思想的,反而地位越高,一个人就越不自由,越要受到各种约束。主人公最后的意外去世也表明,世俗世界并不能建立一个理想的教育愿景。

《玻璃球游戏》读后感(四):玻璃球游戏

小说以传记的形式勾勒了玻璃球游戏大师克乃西特的一生,从进入精英学校到成为学者,从成为玻璃球大师到返还世俗的历程。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感觉这种平静理性的文风读起来难免会是一段漫长难捱的过程,然而黑塞哲思性的语言逐渐让我沉浸其中。小说塑造的乌托邦式的学术乐园和近乎完美的克乃西特式人物有时候会让我有隔膜感,因此也没能完全参透黑塞想表达的奥义,但其中间或出现的思想结晶和偶然表达常常令我心头一震。克乃西特和铁托一同在山间迎接晨曦的情景给我留下长久的震撼,此处又要感叹黑塞对于景色描写之绝妙,在这样晨光熹微的清晨,铁托虔诚地向太阳、山峰、湖泊深深致敬的一幕让我感动不已,这种完全沉浸于天人合一的精神体验和宝贵时刻令我无比向往,我也想努力去追寻这样一刻。

《玻璃球游戏》读后感(五):玻璃球游戏倒底是什么

刚读本书时,总是想弄清楚这玻璃球游戏倒底是什么样式的游戏。我那时总把它想象成一个类似龙与地下城、战锤4000那样的桌面游戏,只不过填充其内的,不是二十面骰子,奇幻背景和英雄故事,而是音乐,数学,哲学……但看到后面大致明白了它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形而上的符号,我是看完《蚱蜢--游戏、生命与乌托邦》之后来看本书的,《蚱蜢》一书穷尽一书对所有游戏下了定义,并论证了这一定义,这个定义的部分提到:游戏规则禁止玩家使用较有效率的方法而鼓励低效率的方法。这大概就是玻璃球游戏的核心特点,它在需要耕种,需要上班,需要拼命挣钱,需要政治的现实社会是低效率的、(相对于实用科学艺术)无用的。因而游戏是一定要物质基础支撑才能玩的(在《蚱蜢》书中甚至论证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乌托邦社会,游戏将是人们唯一需要进行的活动),从而引出了本书中玻璃球游戏的最大存在危机,既寄生于现实社会,却又无法反哺现实社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