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日本女人,温柔的革命》的读后感大全

《日本女人,温柔的革命》是一本由高丽安著作,29.80元出版的2011-11图书,本书定价:247,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日本女人,温柔的革命》读后感(一):我多渴望深屏呼吸,真正潜入女性生活

为什么当初会买这样冷门的书,还把书都翻旧了

好像那时刚接下两个女性消费品的品牌咨询业务

真是捉急啊,

身为一个女性,我多渴望深屏呼吸,

真正潜入女性生活,了解她们的幻想和日常生活

她们的生活选择和放弃,

看她们消费,健身,自我陶冶,

她们在婚前去夏威夷旅行,

她们更晚结婚,更多离婚,生更少的孩子,

同时她们又是极致温柔的,

谦卑的微笑,温存表达,

可那些浮光掠影的柔弱之下,

必定是另一场坚定革命。

其实全世界女人都一样吧:

我们只想活的更舒坦,更自在,更令自己满意。

《日本女人,温柔的革命》读后感(二):生活的方面

从写下题目的开始,我就必须先写清楚,文学批评的主要线索是依据

1 我所见所读到的日本女人

2 女人,是生活方式的参考之一

3 这本书如何帮助我探索更轻松的生活方式

1

真正和日本女人接触,就是两年前第一次带小学生去日本做冬令营,遇到一个语言组织叫做"河马家族".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被寄宿在日本人的家庭,从寄宿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一直被日本女性的生活方式所感动.

否则,我对日本的了解,全部都是依据二维空间. 甚至,我现在反过来想,连读书时代遇到迷倒我甚久的日本青年,都不足以让我感受日本如此深刻.

她们作为一个团体,韧性如此之强.

韧性体现在她们面对全世界都说"日本男性女性地位不平等时",她们很少发出强烈持久响亮的声音.此时此刻,我想起来的是钱穆在<<中国文学史>>前言中,甚为严肃慎重的告诫读此书的人,不可以贸然批评中国过去的历史。当时读了两遍,觉得不解,为何要强调。但是现在才明白,一个历史学家的深刻洞见,对于过往的批评,尤其是他人的过失,展示出批评的态度,不会有任何意义上的积极作用。这个也是为何日本女人,她们总是愿意“温柔的对待”。之所以“温柔”,不是因为没有态度和立场,反而是因为,为了更好的改变。

所以,韧性是,如果你想要改变现状,温柔的采取措施。

2

我结不结婚,除了从“我”的个体意愿考虑(28岁之前),如果一个女性到了社会中流砥柱的年龄(28-45),结婚就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

考虑结婚,不是因为“你再不嫁就嫁不出去了”。而是,在信息分享的前提下,你的生活会变得更加轻松吗? (轻松不是代表着可以什么都不做,是平衡能力、工作、生活、思考空间和体验等多重维度,对生活的一个整体质量评价)

我在日本的独自旅行,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日本其实是一个女性化的国家”。因为它的整洁给了我最直观的感受。而一个国家,如果80%的女性是什么样,那么这个国家就是什么样的。

(希望以后,有人可以做这方面的研究来证明)

只要身为女性,就一定会面临:认识自己、在社会角度承担相关的责任、再到塑造最合适的自己。

这些锻炼,都是框在框架内进行的。虽然我的终极命题是突破条框,寻找自由,但是终究都是为了建立更好的秩序为前提。因为没有秩序的社会,是终极混乱,任何的混乱,只有一个结果,就是痛苦。

如果我寻求更轻松的生活方式,我就必须要帮别人寻求更轻松的生活方式。

但是这是普世意义的好,不是狭义的好。

女性的生活方式,理性会更好一些。

3

事实与感受

表达事实还是表达感受? 这体现了是用脑思考还是用心去思考。

快和正,这样的选择题,永远只有一个答案。但是在任何一个人获得肯定的答案之前,都是一场漫长的训练。

我反观最近的生活,由于维度增加,对我来说,生活十分不轻松。但是用脑思考的结果,就是为生活一次在一次的做整理。直到让我感觉生活变得轻松为止。

这种轻松的意义,本质不是“舍、断、离”,是更有调理的使用资源(时间、信息)

《日本女人,温柔的革命》读后感(三):她们

这本书来自作者访谈日本各个领域、各年龄层次的女性后的一个整体报告。从顾问、化妆品公司管理者、心理医生、时尚公司、媒体记者、演员等一大批人的表达的经历、心情与态度都搜罗进来,内容上相当丰富。

大致地,勾勒一下日本的新一代女性的整体特征。

得益于二战之后西方主流价值观的强势介入,民主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得以建立,以及其后日本女性自发地,有意识地争取到了更大的自由空间,还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这与这个国家逐步开放、生活方式与价值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还是合拍的。

虽然,在一个男权为核心的社会基础依然在社会关系上继续着对女性的压抑——社会压力、传统理念的束缚。

日本的社会除了缺少物理上的空间,还有人际关系的狭窄,以及限制人的自由互利关系的压力。“如果别人给了你什么东西,你也要给同样价值的东西。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谢谢了事,我们也不能给某人他没有能力还礼的东西。”或者,“即使在今天的日本,如果一个女人说了她想要做的事,发了脾气,无论她生气的原因究竟为何,都会被认为是过于情绪化。”

此外,她们寻求独立无疑地也需要经济能力上的证明,而偏偏在职业上,身处的时代让她们其中的很多人成为就业不稳定的牺牲品。

当然,新的时代,也在诞生更多的职业选择,更多改变的机会,一部分是社会的变革所带来的,另一部分则是靠自己争取。无疑,与先前的一代人相比,新一代的日本女性更懂得追求自由与独立。

之前陷入的长期的经济停滞一方面使这个本就颇为富裕的国度的国民有了相对多的不幸福感和对生活的不满意,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幸福这个概念却得以充实,人们开始从单纯的消费转向追求更为精神性的价值。无疑,对日本女性来说,买一个LV包包来衬托自己品味的年代已经悄然转变。“消费丧失了其神秘的功能,重新回归简单的物品,一种工具。而对自我的找寻已经扎根。”购物成为个人满足的源泉,更重要的是寻找一些风格独特、有个性的符合自己脾性的产品,对自己的喜好也越来越自信,更愿意自己选择而非像从前那样信奉时尚杂志的推荐。

寻求品质、释放自我的意愿、拒绝为工作牺牲一切,与此同时,消费与对社会传统价值的质疑都促进了寻求快乐权利的发展。通过消费来认识自己,享受生活,享受作为女人的身份。

可以说,多年的调整,让她们在生活方式与生活体验上都领先于男性,更为崇尚享受、更为关注自己、对外部世界也更开放。她们倾向于肯定自己的直觉、出现相对于家庭、长辈、领导的独立意愿、也不再隐藏在人后做决定,开始承担起自己做出选择和行为的责任。

现在她们在择偶上也更有信心了。她们认为在性格分歧上有分歧,对方留下的印象不好就不会接受,甚至她们在谈到钱的问题时也不再犹豫。

而对于已婚的女子来说,在这个步入低生育率多年的老龄化国家,虽然政府决策者开始在近年出台一些保护孕妇、幼儿教育的权益与相关措施,但显然的,她们并不为“为了社会生孩子”的口号很不领情。逐渐趋于改变的是,越来越晚的结婚年龄和生育年龄,乃至有为数不少的女性选择一直单身或结婚却不要孩子,并且不觉得这样有来自社会与家庭的负担。

当然,摆在眼前的选择中对于那些女性来说,更难抉择的无疑是在做感兴趣的工作与同时抚养孩子间平衡的困难。这不仅是对时间分配的问题, 也关系到个人能够拥有多少自由去处理问题。

传统的社会框架下,日本的男人忠于自己的企业,同时作为家庭资产供应者负责,而所有的家庭烦恼都由妻子解决,这构成了大多数婚姻的基础。后来经济危机的爆发,让夫妻的生活遭遇困境,尤其对那些并不知道沟通交流感情,过着不同方向生活的家庭来说,没有共同目标就导致了关系更趋向于瓦解。

很多的女人会因为孩子的缘故而选择忍受。而即使到现在,离婚率也相对较低,单亲家庭也是构成日本社会中的少数。婚姻依靠三个支柱支撑,无力的期待、耐心和表面的尊重。这也是很妥协而无奈的态度。单亲母亲受到的偏见依然强烈而社会补助却很少,这让她们的生活容易陷入困境。

从整体来看,可以说,她们的自由定义,不同于女权主义者的论调,如同作者访谈的那位的19岁的庆应大学学生真理子所说的话展现出的,“我要的是团结,不是战争。女人们在外工作的越久,她们就越需要在家中得到男人的爱与关怀,这是一种男人保护女人的现代方式。这与谁来做饭,谁来准备洗澡水无关。”这是一种颇为自信与成熟的态度。她们也不同于个人主义者的偏冷漠、过于理性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她们并不背弃社会所推崇的责任感,她们关心自己与周围人群间建立紧密关系的品德。

这样的心态,可以说是一个好女人去过日子的好心态吧。当然,或许未来可以更好——哪怕对男性来说未必是。不过财政大权在手与平等观念在心的话,男权至上的调调想吹也吹不起来了——而前者,貌似已经实现了大半,后者呢,也越加变得成熟了。即使作为一个社会观念、风尚的改变,总是仍须时日。

说起来,其实一直以来都是蛮好奇日本这个邻国的。与我们的教育中所带有的刻板印象和敌视态度所不同的,那个被掩盖和抹杀的相对真实而新鲜的日本。本书在当代日本女性这个主题作了相当全面的解读,让人觉得蛮有意义,尤其是这也可以作为中国当代女性的生活状态与观念演变史的一个参照。

P.S.文章主要还是整理自摘录。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