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幸福地理学读后感1000字

幸福地理学读后感1000字

《幸福地理学》是一本由[美]埃里克·韦纳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幸福地理学》读后感(一):寻找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

幸福是永恒的追求。从活下去,到吃饱穿暖,再到心理和精神,人们不断刷新着幸福的新层次。在普遍已经达到吃饱穿暖和精神娱乐的今天,那些以往不被察觉的幸福方式,也逐渐被关注到走进大家的视野,这本《幸福地理学》便讨论了地理与幸福的关系。

作为一名驻外记者,作者埃里克韦纳前往十个国家,探寻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他走过各式各样的国家,譬如荷兰,瑞士,不丹,印度,在种种见闻中感受,刷新了他对幸福的认知。“我幸福,所以我更加珍视我的不幸”在不同国度、文化、信仰的交织下,带我们领略了游记般的喜悦,也将世界的更多面,展示在我们眼前。当经历了更多风景,那么我们会如何思考幸福?你觉得最幸福的地方,是哪里?

过往的旅途中,总会有让你流连忘返的记忆。一段偶得天成的故事,一个和风暖絮的小镇,在探索未知地域的时候,难免有些印象深刻的时刻。那是你想要的幸福感觉吗?一时如此,也许不是一世如此。

就比如榴莲好吃,我们却不能以榴莲度日。我们彼时羡慕的地方,在心中神话了的城市,也许更加艰难。我曾梦寐过爱琴海岸,我曾梦寐过小城尼斯,也曾期许过巴黎左岸。可风景始终是风景,生活始终是生活。生活中遍布风景是幸福,风景中遍布生活,也许就差点意思。

游记与回忆,是这本书的旋律。俏皮的语言让行走不显枯燥。在来去自由的今天,也许我们应该出发了,去到那些我们以为有趣的地方,去实现和幻灭。不管那种情形,都是有趣的体验。目的地可能没那么重要,甚至过程也不重要。再结束后的思考,远比当时的情绪更有意义。

书中描绘的其实是一种普遍现象。这是一种向往, 也是一种逃避。诸如“我为什么要出生在这,我为什么没出生在瑞士、沙特、美国?”“如果我出生在那些地方,挥金如土,就会幸福”幸福有各种各样的幸福,不幸也有各自不同的不幸。你说他“苦中作乐”也好,你说他“锦上添花”也好,但幸福就是这样,在“幸福”和“不幸”中都有展现,在每一个地域也都存在。

《幸福地理学》读后感(二):幸福的地理大发现

幸福的标准是什么?你幸福么?关于幸福的基本问题大多数人都思考过,人们也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那对于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人而言,幸福想必也不尽相同。感兴趣的可以阅读这本《幸福地理学》,罗新主编的“远方译丛”的上新作。作者埃里克·韦纳曾长期担任美国国家公共电台驻外记者,这本书写作动机正是他想探寻不同国家的幸福秘诀。十个国家,依次为荷兰、瑞士、不丹、卡塔尔、冰岛、摩尔多瓦、泰国、英国、印度、美国,顺序也蕴含了递进或转折意味。这是本旅行回忆录,旅行指南,亦或是一份非正式的以幸福地理学为主题的调查报告。

作者在十个国家的体验很丰富,甚至刺激,接触了很多当地人、一些学者,故事经历大多很有趣,写作语言也轻快幽默。作者构建了自己的幸福地图册。作为读者,阅读体验整体很舒服,对幸福也有了更多元、客观的理解。

韦纳首选荷兰原因之一是幸福研究就诞生于此地,鲁特·维恩霍文教授建立了庞大的“幸福数据库”。毕竟,这不仅仅是游玩,是需要科学探索的。以美国结尾,回归故土,理所当然。以国家为单位讨论幸福是本书特色,罗新老师也指出了其意义,虽然以国家视角分析有一定弊端,但对国际秩序而言,“看到国家之间因制度和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幸福感差异,是有必要的”。本书中作者有两个精神导师,一个是开创幸福科学的维恩霍文(荷兰的重点拜访对象),一个是以人文主义视角重塑现代地理学的段义孚。另外,书中也引用了不少罗素的理论。

作者在荷兰咖啡馆喝了咖啡,吸了大*麻(合法的软毒*品),体验荷兰人宽容的日常。他也访问数据库,看论文,与维恩霍文交流。作者在接触无聊、刻板的瑞士人后,发现他们热爱自然,热爱这片土地,有深深的祖籍情结,不想也许不了解但可以信任;无聊可能是看似无聊。他爬了阿尔卑斯山,感受了铁路网。不丹有着隔离与慢状态,不丹人幸福也不幸福。卡塔尔富有,摩尔多瓦贫穷。卡塔尔的本地人与外地人处境截然不同,有一堵墙将自己与外界隔开。摩尔多瓦的糟糕与苏联解体有关,但不幸的根源应该是“贬低信任和友谊价值”、“奖励卑鄙和欺骗”的文化。

读者还领略了冰岛的时髦和灵感,气候和历史,也见识了泰国人的不思考究竟有什么用。作者在印度体验静修,也是有趣。他在各个国家的首都或乡镇不断走访,梳理见闻和对话。

这本好看的关于幸福的地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的作品,定能开阔读者的视野。哲学或科学的思考幸福也许并不是阅读本书的重点,代入体验才是更值得的。当然对于幸福标准等一些问题看法,人们清楚,幸福的要素多样,幸福的道路不止一条!

《幸福地理学》读后感(三):幸福是一种能力

歌德说:“人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人的一种主观心理感受。

3月20日,国际知名民调机构益普索集团(Ipsos)发布了一份对32个国家幸福指数的调查报告:幸福感指数最高的国家是中国(91%),其后是沙特阿拉伯(86%)、荷兰(85%)、印度(84%)、巴西(83%)。美国(76%)和日本(60%)分别排在第14、第29名。韩国以57%排名第31,排在最后一名的是匈牙利,幸福感指数为50%。

以前阅读日本喜剧泰斗岛田洋七的童年回忆录《佐贺的超级阿嬷》时,他外婆简单实用的幸福人生哲学,曾经深深地治愈了我——

聪明人、笨人、有钱人、穷人,过了五十年,都一样是五十岁。 只要能道声:“再会。”就是幸福。 如果能说:“改天见。”就更加幸福。 要是能说:“好久不见。”就更加、更加幸福了。

在我们短暂的一生中,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奔波于生存与创造的生命模式,只有节假日时,才有机会停下来寻觅幸福,感悟生活。

曾经的美国驻外记者埃里克·韦纳在本书中讲述了他走访十国探寻幸福的旅程,解答何为幸福之意识形态以及如何提升幸福感等话题。

美国虽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可却并不是幸福超级大国。

作者在荷兰鹿特丹遇到的一个旅伴认为:“……收入分配并不能预测幸福。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与财富分配更加平等的国家同样幸福,有的时候前者还可能更幸福。”

荷兰人自由的生活方式和包容的社会环境,让外来者感受到独特的幸福体验。

作者认为,瑞士人的幸福大概就是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和满足的快乐。

不丹人的幸福是一种集体的努力,一种纯粹的精神信仰,也像是一种营销策略。

卡塔尔人的幸福是建立在天然气储量全球第三位的巨额财富和部落团结的根基之上,以及大批发展中国家外来务工人员所建构的舒适生活条件的基础上。

冰岛和丹麦人在多样性和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下,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语言,收获自给自足的幸福。

摩尔多瓦人因为贫穷,滋生出奖励卑鄙和欺骗以及贬低信任和友谊价值的文化,成为当地人不幸福的根源之一。

泰国人游刃有余的生活方式和印度人知足常乐的交叠生活态度,加上佛教信仰,让他们更能体会到幸福。

英国人和美国人为了维持生计和应付生活,将幸福潜伏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本书的内容比我们平常刷到的那些数字游民随机采访的视频更有深度一些,作者以研究幸福学的方式,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层层剖析幸福的内核……

也许,幸福是一种能力抑或是一种即刻体验到又转瞬即逝的感觉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