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依然爱丽丝读后感精选

依然爱丽丝读后感精选

《依然爱丽丝》是一本由[美国] 莉萨·吉诺瓦著作,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88图书,本书定价:89.9,页数:202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依然爱丽丝》读后感(一):请尊重“他们”的世界

红色的书皮真的非常亮眼,材质是塑料的,带着书皮翻书手感更好。

本书讲的是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爱丽丝,她患了早发型阿尔兹海默症,人在中年患上这个病,对于职场精英的她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她一开始不愿承认不愿接受,她无法面对以后患有认知障碍的那个她,不认识身边的人,无法一个人独立的生活,这使得她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她不停的来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来证明她还没有到那种地步,她还可以独立生活工作,但生活有时就是非常残酷,给了她狠狠一击,她开始更加频繁的忘记事情,她意识到了她无法改变,无法被治愈,甚至想要自杀,但是这个病就是无差别攻击,最后甚至连她无法接受自己这件事都让她忘记了。偶尔她也会想起从前的那个自己,短暂的怀念一下。

这本书从爱丽丝的角度很好的描述了阿尔兹海默症病人在病情越来越严重的过程中,他们的主观感受,真实感受,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病人的世界角度是什么样的,他们不认识亲人的时候那种陌生的感觉是那么真实。他们也是如此需要亲人的陪伴和关爱。

有时候我觉得阿尔兹海默症是不是一个收回灵魂的过程,这个病使得病人慢慢回归以知觉认识世界的阶段,不认得语言和文字,就像一个“老小孩”。他们有他们自己独特的世界,与我们的世界相互交叉,但大不相同。

医学正在飞速发展,对于阿尔兹海默症的有效治疗方法和药物还未现世。这需要亲人有着非常的耐心和毅力,多以病人的角度去理解他们,关爱他们,他们自己的世界是他们的全部感知,你不能用正常人的世界去评价去纠正他们,这就好像你在否认他生活的全部,如果他们待在那个世界是开心的,认不认识你有那么重要么,也许你会觉得眼前人早已不是你认识的那个人,但请相信,爱一直都在。

《依然爱丽丝》读后感(二):珍惜当下,关注自己和家人健康

每一天,我都失去你一点。

把每一次交流和拥抱,

都当作最后的机会,

在你彻底遗忘我之前。

书名|《依然爱丽丝》

著者|【美】莉萨·吉诺瓦

译者|王思宁

《依然爱丽丝》是一本令人心碎的小说,作者是美国作家莉萨·吉诺瓦。

通过讲述主人公爱丽丝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它可以轻易地摧毁一个人的生活。

小说主人公爱丽丝是一位令人羡慕的女性,她是哈佛大学的著名语言学教授,有一个爱她的丈夫和三个可爱的孩子。

她的生活充满了幸福和美好。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微小而恼人的变化开始困扰着她。

她开始忘记钥匙放在哪里,经常在家附近迷路,有时甚至忘记赶飞机去出差。

这些症状最早并没有引起她的注意,她以为是自己更年期到了,健忘了,或者是自己工作压力大等等。直到她被确诊得了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爱丽丝的病情迅速恶化,她的记忆和认知能力逐渐衰退,自己无法生活,甚至到邻居家里做饭。

这时,她的家人开始努力地维持她的生活正常运转。他们轮流照顾她,帮助她记忆一些重要的事情,也鼓励她参与阿尔茨海默病友的活动,尽可能地让她感到舒适和幸福。

但是,随着爱丽丝病情的恶化,她的记忆和认知能力越来越差,她开始遗忘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甚至无法认出自己的孩子。

这种无情的疾病不仅摧毁了她的身体,也摧毁了她的精神世界。

通过细致地阅读这本小说,我深刻地领悟到了阿尔茨海默病对一个人生活的巨大影响。这种疾病可以轻易地攻击一个人的记忆和认知能力,让人感到无助和绝望。

与此同时,本书还介绍了有关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些基本知识,用药常识和基本治疗。使我对这种疾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这本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脆弱和珍贵,同时也让我更加关注和重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庭的需要和困难。

爱丽丝的故事令人心碎,但她也是幸运的,她有爱她包容她的一家人。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关爱家人朋友,关注身体健康。

我们应该意识到,疾病也可能会在我们身上发生,我们可以通过预防和早期治疗来降低风险,或控制疾病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抓住每一个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时刻,因为时间是珍贵的,一旦失去了就无法挽回。

总之,《依然爱丽丝》是一本令人心碎的小说,但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关爱家人和朋友,关注身体健康。这个故事会让我们深刻反思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感悟。

《依然爱丽丝》读后感(三):第一人称无法完成的叙事

“我在失去我的昨天。我经常惧怕明天。”

事情是从爱丽丝——一个心理学家及语言学家,在一个学术演讲上忘记了一个自己日常使用的词汇“词库”开始的。接着,在几乎每天都经过的跑步路线上,爱丽丝迷失了,找不到回家的路,是在这个路口转弯还是在下个路口,她分不清了。 “to do list”上的埃里克,爱丽丝已经不记得要跟他对接什么事,而后来,爱丽丝才知道原来这个埃里克也不是她以为的那个埃里克。时间和空间似乎都在丢失。以为自己是更年期综合症,但是被医生否定了,爱丽丝转而看了神经科医生。排除器质病理的异常后,爱丽丝被诊断患了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早发AD指的是在65岁之前发病的AD,而爱丽丝确诊的时候才50岁。

明明在上课前花了一个小时备课,但是站在课堂上,爱丽丝竟然不知道自己这节课要讲什么。一直以来深受学生喜爱敬仰,对索引文献闲手拈来的爱丽丝,要问学生你们知道这堂课我们要上什么吗?自己带的研究生结婚,向爱丽丝介绍了他的妻子,下一秒爱丽丝问女生她是不是某某博士的学生。爱丽丝在家里找不到厕所,失禁;找不到手机,手机在冰箱冻坏了;看了女儿的日记跟女儿吵架,但是过后不记得了;偶尔连女儿和丈夫也认不出来了。清醒的时候爱丽丝因为知道自己的遗忘和不良情绪而痛苦,而不清醒的时候,她不知道自己不清醒。

电影《依然爱丽丝》

丽丝甚至宁愿自己得了癌症,起码她还可以与之斗争,但是阿尔茨海默却不知不觉地一点点的蚕食爱丽丝的人生,症状越来越严重,直至崩溃。

朱利安·摩尔凭《依然爱丽丝》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项。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做了弊。小说看到三分之一就跑去看电影。书和电影交互式的看法,让我对这本书的理解更深刻了。电影基本忠实于小说原作,作了一些改变,细节的处理也不太一样。比如圣诞节,比如自杀的情节等等。看电影的时候,爱丽丝的主角视角很明确,但是在小说里面,爱丽丝只能通过第三人称呈现。奚美娟演的《妈妈》,一开始从奚美娟的视角,出问题的是妈妈,妈妈开始忘这忘那,情绪还不好。但是慢慢地,她才知道出问题的是她,她得了阿尔茨海默症,照顾她的人是妈妈。对于时间、空间、记忆都混乱的人来说,第一人称已经不可信了,这就是为什么医生一再强调,复诊的时候,带着亲属一起。阿尔茨海默病人的叙事基本是不可信的——不是因为他们故意隐瞒或者欺骗,而是他们失去了控制力。爱丽丝失去了昨天,昨天的昨天……也失去了明天,无论她说什么,想做什么或者不想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这种情况:昨天的自己被今天的自己否定,然后身边的人觉得她失去了做决定的能力。丈夫为了新的工作机会,想带着爱丽丝搬去纽约。但是爱丽丝不想去,因为她对这里更熟悉。丈夫说明天爱丽丝可能就会忘记他,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那哈佛和纽约又有什么区别?阿尔茨海默证就是这样,它让人忘了自己,也让别人忘了病人本人还是人。记忆在流逝,尊严也在流失。但是爱丽丝依然妻子、母亲和朋友,她依然能感受和理解事物,感受关系里面的喜悦和快乐,她的大脑不能很好地工作,但是她还可以倾听,她还可以拥抱病友。她接受了这个事实,但是她也在积极地面对。

爱丽丝在知道这个病是显性基因遗传的时候,第一个想法是觉得抱歉,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把三个孩子带到了世界上,让他们有50%的患病几率。她告诉了孩子们,并且让他们去做基因检测。安娜幸好还没有怀孕,所以她可以做提前干预。莉迪亚坚持不做。莉迪亚是三个孩子中最聪明的,但是选择的道路也是最不同的。爱丽丝很担心她不去念大学以后会失去很多的可能性。此前,莉迪亚坚持孤注一掷地投身于演戏事业。但是妈妈生病了,她开始考虑念大学,并且为了照顾妈妈,她会选择一所离妈妈更近的更方便的学校。莉迪亚和妈妈和解了,奚美娟也和妈妈和解了。

我不知道在国内遭遇这种情况的家庭会怎么样。在朋友圈或者街头,经常可以看到寻找老年痴呆走失老人的寻人启事。有一次,我在停小黄车的时候,一个小姐姐问我有没有看到一个老人开着一辆三轮车,她老年痴呆,前一天晚上十二点多出来,现在都没找到,家里人很担心。小说里面说美国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症病人大概是50万,这个比例放在中国,数字要大得多。电影里,爱丽丝给自己录制了一个视频,告诉未来的她,当她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应该已经记不得今天是星期几了,所以未来的爱丽丝请你走到房间的抽屉,里面有一瓶药,请你把它全部吃完,然后躺下来睡觉,并且不要把这件事告诉任何人。电影里的爱丽丝和书里的爱丽丝都照做了,只不过到最后一步被打断了。然后,爱丽丝忘记了这件事。连自杀都会被遗忘,这就是阿尔茨海默症。无论是在电影里,还是在书里,丈夫约翰的表现都让我有点生气。他有在帮助爱丽丝,有去了解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疗法,参加新疗法项目,照顾爱丽丝,但是他做不到为爱丽丝停留,一年的gap不可以,放弃新的工作不可以。可是对于爱丽丝来说,就算她忘记了所有,生活停滞了,她依然可以感受爱。她依然是活生生的人,依然对生活有着热切。但是现实生活里,又有多少人能为家人、爱人停留?

爱丽丝和莉迪亚

书没有把阿尔茨海默病症的后期表现写出来,这样也许让我们都保留了希望,有一天,人类可以把它控制在平台期,甚至治愈它。

《依然爱丽丝》莉萨·吉诺瓦 著

希望生病后的爱丽丝依然能自信的大笑如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