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微表情经典读后感有感

微表情经典读后感有感

《微表情》是一本由姜振宇著作,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4.00元,页数:3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微表情》读后感(一):对于表情的掌握

阅读后,有一种能够阅读别人的表情的感觉。同时了解很多术语的含义,例如 眉头,鼻唇沟等。书的内容也比较合理,由浅入深。一开始建立起本书的理论分析的基础,正如微观西方经济学的开篇就是建立“经济人” 的假设。

《微表情》读后感(二):不错的微表情入门书籍

这是一本想要学习微反应不错的入门书籍,书中不仅讲解了各种情绪的脸部特征,更难得的是从人类进化的宏观角度讲解了各种情绪的形成原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人类自身和从整体把握情绪,让后来的实际应用的时候更得心应手。

值得注意的是微表情仅仅是我们分析内容的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在当事人偏离基线时,通过表情特征推导他当时的情绪,然后分析刺激性,同时检查是否匹配,这才能尽量获得比较可信的信息。

《微表情》读后感(三):微表情

字母C的创意很不错 从C半弧形中间点出发,是受到刺激后的反应惊讶,惊讶的微表情是:眼皮必须上提。 如果负面刺激源不如自己,会沿着C的原点向下滑行,产生厌恶,厌恶的微表情是:鼻子向上提。当厌恶情绪产生后,最极端的表现就是直接呕吐。厌恶的经典表情是整个面部似乎都皱在一起:眉毛紧紧皱起,双眼紧闭,鼻子皱起,上嘴唇努力上提,下嘴唇努力顶上。翻译过来就是:我不要看、不要闻、不要吃。 如果刺激源会对自己形成利益威胁,会继续向下滑行,产生愤怒,愤怒微表情的指向标是眼睛,愤怒时眼睛在用力,眉眼距离越来越近、上下眼皮紧绷,视线高度集中。看《动物世界》的时候,不难发现,狮子捕食小鹿、鲨鱼吞食小鱼,这种简单粗暴的猎杀与被猎杀关系中,并不存在愤怒。因为二者间的对立关系并不平衡。但如果是狮子大战老虎,或者两只雄性大猩猩为争夺一只母猩猩而大打出手,就比较容易出现愤怒了。因为双方势均力敌,并且要为生存领地或者繁衍后代而保卫自己的利益。 如果负面刺激源比自己厉害,即使对抗也没有希望消除威胁的,会继续下滑,产生恐惧,恐惧的微表情是:眉眼有向上聚拢的趋势。非常恐惧和非常愤怒的表情特征有点相似,都是皱着眉、睁大眼、张大嘴。但是愤怒时眉毛和眼皮是向下压的,眉毛形态如同汉字“八”;而恐惧时眉毛和眼皮是向上扬的,眉毛形态如同倒着的“八”字。愤怒时张嘴是呼气状态,试图发出犀利的声音威胁对方;而恐惧时张嘴更多用于深吸气,为逃跑储备能量。 如果负面刺激源非常厉害,并且已经造成无法挽回损失的,会滑落到C的下半弧末端,产生悲伤,悲伤的微表情是扭曲的眉毛:眉头上扬,但整体保持下压。 回到C半弧原点,如果面对的是积极的刺激源,会给自己带来利益,就会沿着C的原点向上半弧滑行,并产生愉悦,愉悦情绪的微表情是:眼部眯起的程度和嘴角上扬的程度相匹配。如果眼睛眯的小嘴巴张也小,或者眼睛正常嘴巴张得很大,都说明是皮笑肉不笑。

《微表情》读后感(四):如何精准识别判断微表情?

1.基线反应。

微表情,是持续时间不足1/5秒的表情。(与一般持续在1/2秒到5秒之间的普通表情相比,它非常短暂。)虽然持续时间短暂,但无论是面部肌肉的触动还是肢体改变,它会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如悲伤、愉悦、恐惧,都可以通过眉毛的紧蹙,上翘/下垂,配合上嘴唇的形状及角度呈现出来,这就是基线反应。

但同时要注意,基线反应不仅仅只有(愉悦、伤心,恐惧,厌恶,愤怒)这五种,在事情进行更深入发展后,情绪也会发生转变,形成复合情绪。在识别过程中,我们更要注意复合情绪的真实意义。

2、刺激(激荡)。

(1)设问:我们需要穷尽可能,对查证情节的可能性发问。

何时:针对实施事件行为的时间发问。 何地:针对实施事件行为的地点发问。 何人:针对实施事件行为的人发问。 何事:针对实施了何种事件行为发问。 何种方式:针对实施事件行为的方式方法发问。 结果如何:针对事件出现的结果发问。 (2)逼问:我们需要接连逼问关键情境、重要情节,特别是有画面感的情境。在“无暇预谋”之下,事件逻辑的矛盾、表述慌乱下的异动便是突破口。

3、去控。

在职场和审讯时,当对象进行过预演排练,并准备好所有可能答案,所识别的微表情可能造成误导,或者前后微表情所反应的真实意义不一致。所以,我们需要去除有意识的控制行为。 (1)出其不意:用对方没有意料到的问题及方式。 (2)交叉询问,打乱节奏,意识经验习惯性表达。 (3)设置情境,激发本能性反应。

相对于前两种方法,设置情境判断识别微表情的成功率非常之高。其实原理很简单。

这世界上的所有人,自身基线反应几乎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如果我们需要判断悲伤反应是否真实,我们可以询问一个对于对象而言非常重要的事,例如父亲如何死亡,这时对象会产生真实的悲伤的基线反应,再与对象之前所呈现的悲伤的基线反应进行对比,如果一致,便是真实;如果不一致,便在撒谎。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