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文观止译注读后感锦集

古文观止译注读后感锦集

《古文观止译注》是一本由阴法鲁 主编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85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文观止译注》读后感(一):错字太多。

注的一般吧,很多引文没有解释意思,只是给了一个出处而已,有点糊弄事的意思。而且错字太多了吧,只读了两篇,就发现俩错误。妺喜写成妹喜(250页),鵩鸟赋写成鹏鸟赋(255页),想必其他篇章也存在这些问题。鲁鱼亥豕,不胜枚举。希望修订的时候能仔细改正。

《古文观止译注》读后感(二):三百年后如再编文选,我们这个时代的代表文体是什么?

用两个月时间,读完了古文观止。

文章自然是好的,各个年代有各个年代的好,各人有各人的好。但最喜欢的有两类,一类是卜居、宋玉对楚王问、报任安书、李陵答苏武书、祭十二郎文等,以血写就的文章,沉郁厚重;一类是兰亭集序、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圬者王承福传以及柳宗元、苏轼的一系列游记文章,放达超脱。总的感觉,喜欢这两类,是因为都带有作者明显的个人情感。

读至欧阳修的《纵囚论》时忽然想到,《古文观止》所选文章,自六朝之后,有很多是公文、议论文、酬和文章,但依然不影响它的价值和带给人阅读的快感。如同袁宏道赞徐文长“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而今日之官样文章、酬和文章为何就缺乏这样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毛的文章或许可以留几篇于后世,至于其他几位,也读了一些,但着实记不清楚有哪篇是有价值的。“皇帝”尚如此,遑论“公卿大夫”。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文中缺乏作者的个性主张,都是些“馆阁体”“官样文章”。既无思想价值,也没有文学价值,更缺乏美学价值。

又想到,从文学发展史上看,韵文散文一起排,各个朝代似乎都有代表性文体。先秦散文,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些文体堪称代表的原因,一是风靡当时,大众参与;二是成就斐然,有代表性的作品;三是经历史选择仍有价值,百代之后仍有余泽。我们的这个时代还有代表性文体吗?如果有,是什么?

流行歌曲?

微博段子?

文学小说?

新闻作品?

学术文章?

我不知道。《古文观止》是三百年前编成的,三百年后如果再有人编《三百年来时文观止》,我们这个时代,要用什么文章来写下一笔?还是,就是文学史上的失踪者?

《古文观止译注》读后感(三):《古文观止》笔记摘抄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

「辙生好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委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姿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黄州快哉亭记》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辙生好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委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姿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寄欧阳舍人书》

「感与惭并。」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赠黎安二生序》

「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同学一首别子固》

「学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

「予又知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

【明】

《宋天台陈庭学序》

「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孔明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技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青霞先生文集〉序》

「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以下,其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矜其志,犹约:“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袁宏道

《徐文长传》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姿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投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人调合,当时所谓骚坛盟主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