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正在消失,但爱还在继续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正在消失,但爱还在继续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正在消失,但爱还在继续》是一本由(韩)张起众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正在消失,但爱还在继续》读后感(一):走进失智老人的人生,从各种人生故事里探索他们生活的现状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在我们身边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智老人。这是衰老的见证,但其实这也是一种疾病,而且是一种极为可怕的、无论当事人还是身边人都会陷入绝望的疾病。看着眼前最熟悉的人逐渐变成陌生人,逐渐把这个世界遗忘,相信很多人都是无法接受的。可这就是一种生命发展的必须,是一种真正的现实。

那么,关于失智老人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不同种类的失智老人有着很多完全不一样的行为表现。套用《安娜·卡列琳娜》开头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健康的老人也千篇一律,但失智老人的生活却各不相同。

其实在这些各不相同的行为表现之中,我们也能够发现一些共同的东西,也可以找到一些根源性的结论,来更好的帮助哪些失智老人。 了解当然是第一步,虽然失智老人的表现千差万别,但我们依然需要走进他们真实的生活之中,去探索他们生活的真相,以及那些生活在失智老人身边家属的遭遇,为更多人的人生做好准备。

张起众,韩国亚洲平安医院诊疗副院长,擅长痴呆症领域的治疗。当然在这一领域也就见得更多,了解的更多,所以他写下了这样一本书《我正在消失,但爱还在继续》,把45位患有痴呆症老人生活的现状真实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通过这些老人人生故事近距离观察了解他们,并给他们温情以待。

这样45个故事,读来往往让我们泪目,让我们绝望,因为痴呆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一种永远无法恢复的病症。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一往无前的黑暗。而且很多误解还会在这个过程中诞生。因为失智老人往往也失去了对于自己思维的掌控力,往往也会把负面情绪发泄给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让本来受伤的亲人更受伤。

比如作者书写的其中一个例子,当老人失智之后,就一直怀疑儿媳妇偷走了自己的钱。这在正常人的世界里是不太可能出现的,他们首先要自考是不是自己记错了存放位置?但失智老人之中有一项表现就是“被害妄想症”,处在这样氛围之中的人一定都是痛苦的。

对于失智老人以关怀,给他们以爱,就是对于他们生命最起码的尊重,无论他们的记忆出现多么严重的偏差,温情依然是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本书中,这样的案例也层出不穷,没有多少人能够放任失智老人不管,家人们依然在给他们以最好的陪伴和照顾。

对于失智这样一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也许未来就会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或者我们自己身上。那就让我们通过这样一本《我正在消失,但爱还在继续》的阅读,从更多人生生命经历中去体会这样一种人生况味,感受生命的力量。

《我正在消失,但爱还在继续》读后感(二):读完这本书,我看到了“痴呆症”患者挣扎的爱

文/麦左

比死亡更可怕的疾病,你知道是什么吗?在精神科医生眼里,阿尔茨海默病是比死亡更可怕疾病,阿尔茨海默病也俗称痴呆症。

应该没有人会想得这种病吧,因为一旦患上这种病,就会遗忘所有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爱人……生病的人会被困一个与世隔绝的空间里。他们看得见别人,可别人却看不见他们。所以患者往往会以各种极端行为来引起大家注意,希望被关注和拯救。

可事实上,真正能懂痴呆症患者的人,几乎没有。家属们只会感到无奈,甚至觉得累赘,为曾经熟悉的亲人做出令人费解的行为而困扰。痴呆症患者就这样活在了这个世界之外,他们甚至会渐渐丧失人类的基本能力和认知,这也是为什么它是比死亡更可怕的疾病。

有个可怕的数据告诉我们,全球痴呆症患者已经达到了五千万人之多,并且大部分都是老年人,但也同样有越来越多年轻化的患者出现。

《我正在消失,但爱还在继续》这本书,讲的正是痴呆症患者的故事,全书由48个真实案例故事组成。本书作者是一位韩国精神科医生,从业多年,书中的每一位故事都是他亲身经历的案例。

作者也希望用真实案例告诉大家,痴呆症患者并不可怕,他们做出异于常人行为的背后,不过是寻求自救的方式,哪怕这种方式已超出属于人类正常能力。

书中的案例告诉我们,痴呆症患者最需要家人的关怀和理解,给予耐心陪伴,积极治疗,争取在他们生命的最后旅程,能够得到温暖,尽管这很难。

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每一个老人似乎都有自己的世界,所有世界像一个个平行宇宙,毫无交集。”读到这句话,难免会令人动容。

原来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群人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正在被这个世界隔绝在外,连选择的机会都没有。

读完这本书,希望大家可以善待身边的痴呆患者。不是所有人都会患上痴呆症,可一旦患上,他们就会忘记一切。唯一的记忆,或许是他深爱过的人,亦或是内心最渴望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正在消失,但爱还在继续”的原因吧。父母对子女的爱,伴侣对彼此的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爱到刻入生命里的人。痴呆患者生病后还会记得这些,可没有生病的我们,能否同样的爱他们呢?

还有一件值得关注的事,痴呆症患者也是抑郁症的高发病群。痴呆症患者早期会有意识自己患病,因此产生焦虑,这种焦虑会演变成抑郁症。一种病就足以让老人深感痛苦,如果患上两种病,可想而知他们身心有多煎熬。

这本书也想告诉大家,每一位痴呆症患者心中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医生会从他们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与家人关系等来进行分析,再配合药物治疗,缓解病人的痛苦。

所以呀,患者本身已经很不幸了。希望大家要正确认识阿尔茨海默症这种病,不要恐惧、排斥,更不要用错误的方式耽误病人的治疗。

因为,每个人终会消失在这个世界上,但爱却不会。所以,别让爱我们的人,在生命最一刻得不到呵护和温暖,带着遗憾离开。

《我正在消失,但爱还在继续》读后感(三):当你垂垂老矣时,你会在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当你垂垂老矣的时候,你会在这个世界留下什么呢?

留下这一生的功绩?留下一些日记书籍?还是留下些照片和视频?

你可能不知道,当你慢慢老去的时候,当你慢慢忘记你生活过的世界的时候,你留下的是爱。

是对爱人的爱,是对孩子的爱,是对梦想的爱。

韩国一位精神科医生接触了很多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患者,他看到的,除了疾病带来的痛苦,还看到了这世间最后的爱。

正是因为这些真挚的爱,让他记录下了45个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爱,让我们看见,在那个只有他们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的爱像一条射线,无限延长到生命的尽头。

这位精神科医生叫张起众,他写的这本书叫《我正在消失,但爱还在继续》,多么悲伤而又浪漫的名字。

就好像一场喜剧,每一个让人捧腹大笑的场景,它背后都是模糊的悲伤。

书里记录的故事里,每一个似乎都很平凡,但每一份平凡背后,都是无助的悲伤。

作者在书中写的第一个病人让我明白了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无助。

这位患者的症状属于轻微的,但也足以让每个人为之悲伤。

这个患者是一位老奶奶的,家人带她来医院的时候,就是一口咬定自己的钱被儿媳妇给偷了,还说被她偷偷拿回娘家去了。

一般人在发现自己的东西不见了之后,第一反应是自己忘记放在哪里了,但是作者说,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人不会这样想。

他们不管东西是不是真的丢了,只会一口咬定东西被偷,从而变得焦虑,这种症状被称为“被窃妄想症”。

这种症状会慢慢演变成“被害妄想症”,所以很多人会变得脾气古怪,因为他们觉得身边充满了危险。

其实这种“否认”的症状是人体的防御机制。

每个人应该都有过打心底里想要逃避不安现状的经历,但是他们对这种经历的焦虑跟普通人不一样。

作者说:他们释放的强烈反应是一种无意识的焦虑和悲伤,源自对自己逐渐消失的丧失感。

痴呆症是一种会让人逐渐失去自我的疾病,他们失去的不只是记忆,还有自理的能力,自由,希望,甚至是他人的尊重等等。

他们一边否认着一切,一边又隐约感到心中产生了某种让自己感到恐惧的未知变化。

这就像你总是感觉到身边有危险,有野兽虎视眈眈的看着自己,但是却怎么也找不到它,真实的感受和对自我的怀疑一直萦绕在周围。

慢慢地,就会在这样恐惧的焦虑中变得越来越失控。

用我们的视角去看的话,就好像是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我们东西会莫名其妙的消失,身边的人会像看精神病一样看着我们。

这样的感受,又怎么会不崩溃。

每一位患者都处在一个未知的世界里,他们独自面对着这个世界,会发生的一切都是未知的,就像一个绝症,只能等待着最后的那个结局。

光是看着这些患者的来访记录,就有一种恐惧和悲伤,很难想象当我们老去的时候,当我们也面对这样的病症的时候,我们会留下什么。

恐惧?无助?怨恨?还是什么呢?

我想,我们会留下爱。对孩子的爱,对朋友的爱,对伴侣的爱,对这世间的爱。

书里的讲述的患者总是会让我想到《局外人》,在他被判处死刑的时候,他是冷静的,在牧师来找他的时候,他是平静的。

但在行刑的前一夜,他哭了,因为他不想离开这个世界,因为他爱这个世界,即便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爱却还留存着。

跟书里的患者一样,他们恐惧、愤怒、否认一切,只是因为对原本熟悉的一切保留着热爱,他们害怕失去有他们的世界。

所以在很多时候,会忘记很多东西,但是依旧会对情感深厚的东西保留记忆。

哪怕他们在一点点消失,可爱却不曾减少。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