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科技史笔记:蒸汽动力(全彩)》读后感100字

《科技史笔记:蒸汽动力(全彩)》读后感100字

《科技史笔记:蒸汽动力(全彩)》是一本由张皓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4.50元,页数:28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科技史笔记:蒸汽动力(全彩)》读后感(一):蒸汽动力发展史

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们使用的动力类型少之又少,基本都是依靠风力、水力、人力、畜力创造动力以便于劳作。但伴随着人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18世纪工业革命的到来,蒸汽动力的出现和内燃机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可靠且容易控制的动力来源。 中学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178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瓦特的发明使人类获得了一种把热运动转化为机械运动的机械装置,但是更为详细的是瓦特尔利用了蒸汽的膨胀性而且还。发明了双作用式气缸盖,气缸两端都设置了进气口,一推一拉可以做两次中输出动力实现翻倍,转动更为平顺,这项改进进一步满足了社会对动力能源的需要。 美国人富尔顿最初的发明都是围绕着运海运河展开的,首先是设计了改良的斜面升船机,后来他来到巴黎,开始学习数学化学以及工程学,于是1797年最有创造力的设计问世了,那就是一艘可以完全在水面下航行的船舶,在今天我们把它称之为潜水艇。经过富尔顿的不断发明和探索,他制造了蒸汽轮船,平稳舒适,并且不像帆船那样容易受到风向的限制,可以保证很高的出航率。1807年,富尔顿把瓦特发明的蒸汽度机安装在轮船上经过改造之后,从此轮船通航世界。 斯蒂芬森被称作“铁路之父”,受雇去修建赫顿煤矿铁路,它作为世界上第一条完全抛弃虚拟作为动力的铁路,原本这条铁路的计划是全部使用马力作为动力,但是斯蒂芬森游说董事会添加了蒸汽动力。他以精湛的技术打造出了精品,并且精明地把它推销给了铁路公司和全世界。于是五大洲陆地上铁马奔腾,一个全新的交通时代在汽笛声中诞生。 作者分别讲述了蒸汽机的诞生、轮船的进化、铁路的崛起以及热世界的法则。作者用科学原理和技术实现相结合的方式,以客观的立场,站在读者的角度书写这场宏大的科技史革命,又以细致的分析和工程师的眼光看待世界,帮助我们更好地梳理和理解科技发展史背后的逻辑和联系,对于问题都做出了详细的解答,对物理学知识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科技史笔记:蒸汽动力(全彩)》读后感(二):蒸汽动力的探索,原来不是物理课本上讲的那么容易

理科生、科普迷在学生时代,好奇心促使他们往往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十分着迷。我在上小学时,沉迷于反复阅读到手的《少年科学画报》而乐此不疲,就是为了汲取对某样机械创造或物理发现过程的有趣环节。正是这样的爱好,使我积累了很多有关西方科技发展历史的知识点,在日后的相关阅读中,大有裨益。

近些日子在读影响力工作室制作的《科技史笔记》系列,时隔多年重温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史,这样的阅读过程,使我再次系统地加深认知。而且,该系列是由清华大学微电子专业硕士张皓起笔,顺着他对科技历史的执着热情和专业看法,随着他的阅读笔记,一般读者更加容易成体系的理解这段历史。这样的笔记类题材,要比翻阅大百科类的书籍思路更加清晰,条理更加详细。

我的感触是,重新认识了西方工业革命爆发前夕,人类文明对动力源探索的艰难过程。随着人类应用需求的日益旺盛,原有的动力源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瓶颈。作者提到,人类创造的机械虽然省力,但不能省功。再强悍的牲畜力量,也止步于动物肌肉的输出功率,而不可能再奢望扩大功率。因此,顺着功率增大这个线索,作者循序渐进,从古罗马数学家希罗发明汽转球、古希腊应用活塞抽水泵、西班牙马德堡半球实验等讲起,围绕“探索如何使热量持续做功”这个中心点,利用人们碎片化的科学发现应用成果,再到英国工程师萨维利、工匠纽卡门、助手盖里等人为解决矿井排水问题而发明的蒸汽设备,引出工业革命时代来临,工匠瓦特继续成功改良前人的创造,使得英国国力在“提升功率输出”中做到世界第一强国,这与蒸汽机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是密不可分的。

除了作者在本系列为读者梳理的因果导向式的思路以外,还有一个涉及科学、技术两个基本概念的问题,让我更加清晰。这两个词汇居然是代表着本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在西方封建王朝时代,科学研究是属于神学的分支,只有神职人员,确切的说是自然哲学家们才会思考物质的物理现象——这个工作没有钱可赚,不会产生经济效益。而技术,是社会中下层劳动者谋生的手段,技术手段是一辈辈工匠探索出来的,他们没有思考过物理或者化学现象的本质,但技术的实用性决定了当时人类社会的生产效率。

我记得,当年的初高中物理课本,都没把功率提升的原因讲到这么明白。

《科技史笔记:蒸汽动力(全彩)》读后感(三):一本书帮你理清近现代科技史

人力、畜力、风力、水力—蒸汽动力—电力—原子能,迄今为止,人类的能量使用经历了这几个阶段。对于当代人来说,电力已经广泛使用,而且成本低,安全方便。电灯、电脑、电磁炉、电动车……这些电器的使用已经习以为常,甚至认为是理所应当,毫不出奇。但是对于19世纪以前的人来说,电还是个看不见摸不着搞不懂的稀罕物。

其实,每一种能量使用方式从发现到运用,再到大范围、低成本地推广开来,都经历了曲折而艰难的过程。高级工程师张皓在《科技史笔记:蒸汽动力》一书中回顾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让我们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发展背后众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作为一部理工男编著的作品,其风格就像书名那样直白明了——笔记,就是如实地记录科技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当然也包括事情的前因后果。全书分为四个章节:蒸汽机的诞生、轮船的进化、铁路的崛起、热世界的法则。很少见的干净利落到连前言和后记都没有的作品,正符合理工男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的个性。

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延续了这样的风格,不说废话,直入主题,每个小节以问题引入,然后展开相关论述,既解答了问题,又介绍了相关科技发展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虽然是讲述的是科技史,但是作者不可避免地会提到科技知识,作者诚意满满地想让读者能更容易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书中配有大量简明的手绘图或者直观的实物图,让对于物理、科技知识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不至于云里雾里。

不同于传统历史教科书上的常规写法——“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发明创造了什么,给世界带来多大影响”,《科技史笔记》不仅注重结果,而且注重过程。读者在这里可以读到许多无名之辈凭着兴趣与热情去探索未知,去把设想转变为现实。当然,现实并不总能如人所愿,他们中的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或主动或被动地放弃实现梦想,令人遗憾。

本书的另一显著特征是作者贯穿全书的科学思维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受到别人的质疑或者质疑别人,我们很少思考这种质疑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有价值。这些质疑是因为抱有偏见,还是科学理性的思考加上实践之后的实事求是?我们需要反思自己,在质疑别人的时候,是否做到有理有据而非猜测估计人云亦云。只有理性思考占据上风更多的时候,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得更快更好。

《科技史笔记:蒸汽动力(全彩)》读后感(四):蒸汽动力的实现,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

上学时,我们学到瓦特受到水蒸气的启发,发明了蒸汽机的故事。你有没有想过,这件事也许有点儿问题?当蒸汽时代来临,这个世界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清华硕士毕业生张皓所写的《科技史笔记:蒸汽动力》这本书吧!这是一本以能量的形式及其学科发展为主要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科学原理和技术实现相结合的方式讲述热能中的蒸汽动力的书。阅读此书,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梳理和理解科技发展史背后的联系和逻辑,也可以让我们明白任何发明背后都有艰辛的过程。

根据能量守恒的原理,人类意识到水能、风能都不能随时随地的获取,但是火却不一样,我们可以从“火中取力”。有了这个前提,才有后来蒸汽机的事。现在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瓦特发明蒸汽机这回事,靠谱吗?

张皓在《科技史笔记》中告诉我们,从烧水壶到发明蒸汽机,瓦特的故事并不靠谱。这是为什么?事实上,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在瓦特出生半个多世纪就被发明出来了,瓦特蒸汽机并不是依靠蒸汽压力工作的。所以,答案你就知道了!

那么,瓦特与蒸汽机又有怎样的关系?其实,瓦特是改进了蒸汽机,他将气缸与凝结缸通过一个阀门分开,将阀门的操作自动化,改进之后的蒸汽机才开始普及。所以,瓦特对于整个蒸汽时代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书中针对蒸汽机发明与改进进行了详细的讲述,有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这其中牵扯到许多物理知识。

世界上最早发明轮船的是哪个国家?答案是中国,我国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发明了轮船,这种轮船两侧装有木质的轮,轮的外侧沿径向安装桨板用来划水。这是最为传统的轮船,后来法国人帕平将蒸汽动力与轮船结合起来,于1707年制造出一艘蒸汽轮船,只可惜轮船被砸了。直到1780年,德·茹夫罗伊侯爵造出可行的轮船,当然,最开始的轮船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后,一代又一代的人,将轮船进行改进,才终于成为既实用又方便的轮船。

铁路的兴起源自火车的出现,最开始的火车不论是蒸汽车,还是蒸汽机车,都存在一定问题,要么速度不行,要么价格昂贵。火车的改进中,许多难题也被人类一一克服。譬如书中提到斯蒂芬森如何解决火车头过重的问题,其实这并非是火车头的问题,而是铁轨的问题,这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似乎并不难,但是很多时候并不一定会想到。当然,火车的改进过程中,也有许多问题,《科技史笔记》一书中有很多详细的讲解。

其实,无论是轮船改进,还是铁路改进问题,都让我们了解到原来科技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原来书本上所学到的那些看似简单的结论,其实都是经历过无数人修改与验证的结果。读这本书,才深刻意识到,我们以前课本中所学到的“革命”、“伟大”等字眼真的是饱含力量的。

喜欢探究,喜欢物理学的人,可以读一读这本书,你会发现人类的发明创造的确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科技史笔记:蒸汽动力(全彩)》读后感(五):欧美早期蒸汽动力的科学技术发展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曾说道,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

1733年,钟表匠约翰·凯伊发明了飞梭,将人工织布的效率提高了一倍。

1764年,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出现,纱线的生产效率终于追了上来。

1769年,“近代工厂之父”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开办了第一家机械纺织工厂,从一位贫穷的理发师变成了一个富有的工厂主,并在死后留五十万英磅的巨额遗产。

得利于最稳定最便宜的水资源,资本主义的现代式工厂是从幽静的山区开始的。

瓦特利用蒸汽的膨胀性,提高了热能利用的效率;发明了双作用式汽缸,提高了输出功率;发明了离心调速器,创造出第一个自动控制系统。由此瓦特将带有完美发动机的改进型蒸汽机,送进工业革命的棉纺业中。

18世纪的美国人拉姆齐与菲齐分别研制出蒸汽轮船。“据称,菲奇是以一本百科全书上的插图为蓝本摸索出了大气压式蒸汽机的造法。”菲奇的蒸汽轮船后来投入了商用,“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从自己的发明中名利双收,而那时没有人会提起菲奇这个名字。”

利益不仅是技术创新者最强大的动因,而且是技术的筛选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利益共同塑造了技术的发展轨迹。

蒸汽轮船在英国狭窄的人工运河上发挥不出运量的优势,但在美国宽阔的天然河道以及大湖上,正好可以展现出自己的实力。美国的汽轮航运业进入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期,开放竞争在带来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的繁荣。

蒸汽轮船带来的河运繁荣,加速了新兴工业城市匹兹堡的成长,促成了辛辛那提、路易斯维尔等一系列沿河城市的诞生。

蒸汽动力成功地完成了对古老交通工具船舶的革命,蒸汽轮船的出现给传统的风帆船行业带来了危机,同时推动了旧技术的进步。

“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带来进步的不仅是崇高的目的,有时候低劣的目的比如贪婪也能达成相同的效果。”茶叶贸易和淘金热,极大地促进了远洋轮船事业的发展。

蒸汽机逐渐取代传统动力,渗透进了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蒸汽轮船贯通内河并横跨大洋,连接大洲,促进国际贸易。铁路将各个城市连点成线,升级交通系统,推动物质资源、人员/源和资本在更大范围内更快地流动。

在这本书里,我们能够看到蒸汽机是如何在19世纪时改变了欧美国家的历史进程,带动创新技术、新发明等与之相关行业的诞生,技术变革、社会变革、国际贸易、远洋扩张等不再是纸上谈兵。

蒸汽动力推动技术变革,而技术变革又能提高生产率和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和国家建设;蒸汽动力是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关键要素之一。

BTW,书里有个年份写错了,此书要是再版,记得修改一下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