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读后感100字

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读后感100字

《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是一本由[美国]列奥·施特劳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5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读后感(一):马基雅维里的宏图大志

列奥.施特劳斯在对马基雅维里作了一番极为细致的解读后,在最后引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马基雅维里来了记“结局杀”。对马基雅维里来说,爱国只是他的幌子,所谓“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也不可能是他的原创,所谓君主,根本不入其眼。他的真正目的或说宏图大志有三:一是对抗古典政治哲学,创建现代政治哲学。以利益(或权利)价值观取代德性价值观。二是对抗基督教。以理性对抗启示,将启示“工具理性”化。三是以新德性取代偶然机遇。德性在马基雅维里处,已与道德无关,而是才智。如果说偶然机遇的神秘莫测有点像神意的话,马基雅维里就是要以人取代神。此后,我们看到的是,人类的思想导师和政治导师开始失去敬畏,走上了自我封神的道路,无论是哲学上的“唯我论",还是政治上的“自我加冕",抑或是大众文化上的“个性自我"。马基雅维里要做新秩序、新制度、新思想的“新君主"。他要的是一种可与虚无缥缈的圣经“来世”和不可能实现的古典德性相媲美的世俗的永恒荣耀,而实际上,这样的荣耀既不是真正的荣耀,也不可能达到永恒。

《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读后感(二):《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笔记

[美]列奥·施特劳斯.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M].申彤.译.译林出版社.2016

引言

只有马基雅维利一个人,敢于用他自己的名字,在一本书里,阐发这个邪恶的信条。2

马基雅维利是一个类型独特的爱国者:在祖国的位置分量和灵魂的位置分量之间,作出全面的权衡。这才是他思想的核心。 3

他的学说史恶魔的学说,他本人是一个魔鬼。但魔鬼其实是堕落的天使,在他的思想中,有一种品第极高的、扭曲堕落了的高贵。“我认为除了愚昧无知以外,不存在任何罪孽” 6

第一章 马基雅维利学说的双重性质

马基雅维利的两本主要著作的关系晦暗不明。9 如果说《君主论》专论君主国,《李维史论》专论共和国,那么为什么不索性命名为《论共和国》呢?可能在后者中,他阐发了他的政治学说的整体,而《君主论》只是一个特殊的极端情势,从属于后者。 10-11

实际上,他是以两个不同的视角(君主和臣民),在他两部书的每一部里表述了实质上相同的学说。 29

《关于马基雅维里的思考》读后感(三):《关于马基雅维里对思考》笔记

施特劳斯剥洋葱式写作风格让人抓狂。几个要点:

1、《君主论》写给在位的君主,《李维史论》写给潜在的君主(p17),前者的真正写作对象是高雅柔弱的年轻一代(p109),将他们争取到新学说一边。

2、《李维》通过确立罗马的权威确立李维的权威(p124),并在书写中确立自己的构思(p135)。

3、君主为社会的奠基因素或创新、理智因素,民众则是维系因素或保守因素(p191)。民众在道德上更优越(按:非通常理解的优越,强调政治生活中的稳定性,而恰恰是这种“优越”为君主的统治大开方便之门);多数人之所以是好人,是因为作为或多或少被蹂躏被压制的一群,他们很容易感到满足,他们每个人都经常需要别人的帮助(p422-423),

4、马基雅维里利用李维传达的罗马人的学说或李维本人的学说暗中取代基督教《圣经》 学说(p208-209)。

5、马基雅维里将基督教与异教的主要区别视作政治方面的区别,即教士与士兵的区别,扎根于贵族阶层的“癖性”与民众阶层的“癖性”(322-323),并批判谦卑驯顺(p326)。

6、马基雅维里用命运机遇取代上帝(p329)。命运机遇更强大也更恶毒(p336),个人天性与时代的和谐一致与福祉佳运由命运造成,但品第优异的人会超越偶然命运的驾驭(p343)(按:或许有暗中指涉自己——命运多舛但可因卓越的学说得到不朽的荣光)。

7、对“德行”(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道德德行)一词内涵的改变:内心强大、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君主,能审时度势,根据具体情势的需要,对于自己所具有的道德德行与道德邪恶加以审慎明智的运用(p360);表面看上去,他必须似乎是虔信宗教的(p360)。包括“头脑”、就是所谓的“才智的宏大”,以及男性的阳刚勇武气概。道德德行与共和国德行,是习俗培育教化的结果,因而是社会的产物,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这种类型的德行,则是直接来源于自然的德行(p430)。人类按照自然天性,都是利己自私的,活着都仅仅被自怜自爱所驱策。符合自然的惟一的善,在于个人私利(p448)。

8、马基雅维里对古典政治哲学的反叛——从应该如何生活或对于“好的人”的问题、想象的国家到对现实功用的关怀,同时也关怀”对一切事物的理念思维“(p367-368)。

9、对君主而言的正确选择不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中庸之道,而是处于德行与邪恶之间的中庸之道。要在人道与非人道之间选择遵循一条折衷道路。

10、马基雅维里的学说对灵魂保持沉默,其中不含有哲学存在(p471)。

按【胡说八道】:施特劳斯在本书开始就将马基雅维里的学说斥为邪说,并在书末将马基雅维里的学说与古典政治哲学作对比,指出前者缺乏对灵魂的关注与对哲学的关注。施特劳斯在其他论文中亦提出,现代政治哲学不再关注应然与好,并由此展开对现代哲学的批判。但我一直怀疑,现代政治哲学为什么仅仅由于不关注应然就应受到批判?为什么不能仅仅关心所谓“政治科学”的东西?难道不关注应然与好就必然导致伦理学与政的分离?换句话说,难道不正是古典政治哲学的无力与衰落才产生了现代政治哲学?或者,古典政治哲学的“应然”无法解决“实然”问题才会导致现代政治哲学转向吗?

可以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完全无法生存于现实政治,《法义》亦只是具有可能性的构想,而古典哲学中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概念可能恰恰指明了公共生活固有的缺陷,最高贵、最道德的生活属于私人生活而非公共生活已经表明了政治生活中荣誉的获得可能与道德的高尚背离,哲学、伦理无力改变政治生活的局限,道德美德与政治美德在根本上不同;而马基雅维里所阐明的统治者所需的手段(或言他定义的“德行”)正是政治生活永远无法取消的,就残酷的政治实践而言,孱弱无力的恰恰是古典政治哲学。

那么为什么施特劳斯要批判马基雅维里以来的现代政治哲学?或许并非如其表面所言因马基雅维里学说的邪恶与品质败坏,恰恰在于马基雅维里的学说过于真实、过于有力,以至于古典政治哲学无法抵御。或许施特劳斯对马基雅维里批判的深层次原因正是,后者不应该轻而易举、不加掩饰地公开这种破坏力过于强大的思想,使这种思想路人皆知。(同理,也可以理解施特劳斯学派为何反对启蒙。)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