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棋王》读后感摘抄

《棋王》读后感摘抄

《棋王》是一本由阿城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页数:2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棋王》读后感(一):好书

我93年上初一,去了乡中学.乡中学里有我的亲戚,有了个特权,一个13岁的少年一个人住一个屋子.那家屋子里有个书柜,打开以后有种书籍放久了不整理发出的味道,极其让人难受。我在里面找到几本中国近代文学选集,依稀记得是大学的教科书.在那几本书里我读到的第一篇是讲一个商人从解放前到后的一系列遭遇.有讲陈景润的那篇有名的报告文学,人到中年,还有这个棋王.这个小说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个奇迹.

《棋王》读后感(二):棋痴

第一次知道这本书是在高中的课本上,《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课后习题。那道题列出了几本书的选段,语言风格都很独特。其中一本是《棋王》,还有一本是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当时就把这本书记住了。

到了大学,好不容易才在图书馆里找到这本书。到一个园子坐下,一会儿就看完了。

看的是一个老版本,里面还有其他几个中短篇。

阿城讲故事很像余华,不紧不慢,但我感觉比余华还要有张力。特别是在情节安排上,更能让读者感兴趣。

而就语言风格而言,简洁,明快,直接,而且整体带有一种史铁生式的对生命的大感悟。

我想谈一下棋呆子的痴。他爱象棋,进而痴于象棋。当所有人在下乡的过程中泯灭理想,不知道要干什么时,棋呆子依然坚持他对象棋的爱,找人下棋,钻研棋。乡下,物质贫乏,莫论精神生活,而棋成了呆子的整个生命。对象棋的痴内化为呆子对整个生命的爱,对精神的坚守。佛家谓“贪嗔痴怨”为成佛四最大戒,呆子没有贪嗔怨,只有这痴让他容于俗世,又超于其上。

哎,说不清楚。各位看看原书吧。

《棋王》读后感(三):在生活之上要有点什么

上当代文学课才认识的阿城,拖拉了小半年后才读他的作品。

《棋王》果然名副其实,读完令人回味无穷,又带有少许感动。

这个集子里很多故事离不开那个年代上山下乡的知青生活,其中缘由自与阿城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他的文风朴实诚恳,很通俗易懂,很有现实感。在他的文字中你能看到,一部分人老实地生活着,然而在动荡清苦闪烁着一点人生智慧,那是既属于那个时代一些人的自我救赎,也是阿城踏实达观的信念的体现。他用不普通的感悟力书写着芸芸众生相。

阿城,会让我想起汪曾祺老先生。后者的文字凸显文化气息更浓,书写的乡村生活宛如遥远的美丽回忆,是会让你疑心大概现在已经消失了的却又心驰向往的自然人文美。而阿城,如亲自经历一般,见证着一个个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浮沉,书中季红真写的序反复提到的“入世近俗”,评价得十分准确。

王一生家境穷苦,痴迷下棋成才。前面对“吃”的描写一段,让人感到震撼,原来为了“不挨饿”而进行的饱腹行为可以如此粗鲁狂放而不拘小节。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力。加上王一生对“我”挨饿故事种种细节的评头论足,足可见,他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欲就够,而能让他感到愉悦的事物在别的地方,所谓之精神寄托。实话说,羡慕这样的人,在庸碌的人生中能让自己的精神有一隅寄居之地,这样的人生才不算枉过。可境遇不同,抉择终归也有不同。在倪斌身上,我们却看到为生活的务实一面,

这些坦率的对生活的要求,确系人之常情,能够让人理解,说到底,也是一种选择罢了,无高下之分。那个年代,都不容易。不过,可以看出,倪斌也乃是一性情中人啊。

以满足身体基本需要为标准而选择的生活,从而保持质性自然,是王一生的可贵之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