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奇人录读后感锦集

奇人录读后感锦集

《奇人录》是一本由尼·列斯科夫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2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人录》读后感(一):讲故事的艺术

列斯科夫不愧是讲故事的大师,用民间故事的形态铸造一个个金子似的人物,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热哄哄的老俄罗斯气息,那种悠游卒岁的旧时光在现代社会里已然消失,在讲故事人的亲切口吻中又重新变得让人怀恋。据说,在今日俄国,列斯科夫的地位甚至超过了托尔斯泰。可是这么好的书,当时就印了5000册啊。

《奇人录》读后感(二):真正是说故事的奇人哪

之前压根就没有听说过尼·列斯科夫这个名字,对他一无所知,那天偶然在书店拣到此书,翻了几页,看了第一个故事的开头,立刻喜欢上了他。

大体来说,俄罗斯文学的风格是比较沉郁的。但是,列斯科夫就是有本事把原来无论多么辛酸多么悲惨的故事,轻轻松松地缓缓道来,带着一点戏谑嘲弄的口吻。他就象一个饱经世故的老人家,在冬天的炉火旁,给自己的儿孙辈讲点自己年轻时候的趣闻逸事,聊以打发漫漫长夜。

这是天才、疯子、狡徒、君子,在一个动荡时代里的生存故事。列斯科夫的笔触所及,以反映平民生活的居多,织补工、哨兵、工匠、十四等文官,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他故事里个有个的美德和智慧,个性鲜明,让人着迷。他们的事迹称不上什么传奇,但是自有一种平实的光芒,列斯科夫就擅长用极其冷静的叙事手段,不着痕迹、尽得风流的把事实呈现出来。在这样貌似轻淡的态度后面,是需要很深厚的艺术功力的。

《奇人录》读后感(三):“我所遵循的是地上的、尘世的见解”

霍尔顿说,真正有意思的是那样一种书,你读完后,很希望写这书的作家是你极要好的朋友,你只要高兴,随时都可以打电话给他。这种感觉尺度大概在每个人那里都有所不同。譬如虽然我同样不愿意给敏捷犀利如刀锋的毛姆打电话,但是在看完《有人喜欢冷冰冰》后也没有给饶舌的拉德纳打电话的愿望。然而在《奇人录》看到一半篇幅的时候,我突然想起霍尔顿说过的这段话,心想,如果列斯科夫还活着的话,给他打个电话也许是一件不错的事儿。

《奇人录》里收录的是列斯科夫后期的7个中短篇作品,封面朴素低调,装祯风格和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小说相仿。显然,这位生活在19世纪的俄罗斯作家(更像一个民间的讲故事高手),虽然得到过众多大师谨慎的赞扬,但在今天依然能用“生前寂寞,死后冷遇”这几个字概括他生前和此后的人生。

7个彻头彻尾的故事分别名为《左撇子》、《怪物》、《老天才》、《岗哨》、《理发师》、《织补工》、《武备中学》。提起故事,我们第一个念头是类似“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那种由于遥远和朦胧而显得陌生和近乎虚拟的情感,或者是偶然翻开旧时的童话书,居然发现儿时无限沉迷于之的那些故事竟然也暗含辛酸或者丝毫经不起一颗充塞着现实的清醒头脑的推敲。童话故事的全部任务就是给儿童提供善良的忠告进而培养儿童对真善美朴素的尊敬,就像列斯科夫在《武备中学》借校医杰连斯基之口说的“善良的感情能产生善良的心情,由善良的心情也必然会产生善良的品行”,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和意外,这些善良的品行指向的必然是较为合理的行为。每个列斯科夫的故事中都带着这种关于善良的有点格式化的简单理解,像是存在于这些故事中的一种宗教观,这使得列斯科夫的故事体现出与童话密切相关的亲缘关系。

在我非常喜欢那篇《怪物》里,列斯科夫就用几乎是写童话的笔触开始给我们讲一个好人的故事。比如他写到羞羞答答、变化多端的女妖精和独自吹笛子玩还会跑出来搞恶作剧的林妖,尽管只有寥寥数笔,却能让你真切的感受到“如果让他们消失,那么林间的清泉就会显得十分清冷”。列斯科夫擅长用转述者的角度来讲他的故事,带着有如“伊利亚老爷爷”那种质朴的轮廓,使每一个阅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倾听者)都非常相信他和“水怪老爷爷”之间存在着真实密切的关系。在读到俊美的理发师和歌剧女伶的爱情故事竟然是以“我这一生还从未见过比这更可怕,更加裂人心肺的悼念仪式”为结束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很久以前读过的高尔基的《伊则吉尔老婆子》,虽然具体的故事情节已经不记得,但是那种像伏特加一样浓郁辛辣的带着酒精烧灼般的热度穿过喉咙的感觉却难以忘怀,那些故事像远处浓密的桦树林,在西风的吹佛下总会发出低沉、忧郁的喧响。

7个故事虽然冠名为《奇人录》,但描写的也只是芸芸众生凡夫俗子。读起来总会让你突然想起忧郁、深沉、质朴的俄罗斯民歌。“俄国人只有一条生命,可却视生命如草芥——这就是列斯科夫的基本题旨,他往往喜爱俄国人能够牺牲自己的生命如牺牲草芥,然而他还是频频叹息。” 深受列斯科夫影响的高尔基这样理解他,《伊则吉尔老婆子》是高尔基的早期名作,这部作品和列斯科夫之间的血脉关系如此显而易见。列斯科夫讲的故事,有相当一部分取材于真实事件,在列斯科夫笔调里,那些爱与生死都浸染着朴素的浪漫情感,朴拙的幽默像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盐,让人在一笑而过之后印象深刻。托尔斯泰说:“陀斯妥耶夫斯基拥有如此广泛的读者,这是令人费解的……我简直无法理解为什么没有人读列斯科夫。他的作品是真实的。”有别于托尔斯泰的尖锐冷冽、陀思妥耶夫斯基磅礴澎湃的滔滔不绝,列斯科夫更像一个钟情于讲故事的人,这种源自民间的姿态使那些故事充满幽默富饶的对话和小狡诘小智慧,像传统手工艺品一样充满19世纪的俄罗斯风情。与众多俄罗斯作家鲜明的阶级性不同,列斯科夫并非像俄国其他的伟大作家那样保持着激昂坚定的批判态度和鲜明的政治立场,在《岗哨》中列斯科夫说道:“我的信仰微不足道,它没有把能洞察如此崇高的事物的能力赋予我的智慧,我所遵循的是地上的、尘世的见解。”,他只是用最本源、最贴近俄罗斯灵魂的方式,来讲述在那片土地上的出生、爱情、混乱和死亡。和列斯科夫一样在60余岁辞世的译者非琴,虽然经历过颠沛流离和生命的大苦难译笔却干净洗练,只对不时出现的俄罗斯谚语作了简单的注释,此外没有任何多余着墨,让人深切体味到命运中难言的冷清和寂寞。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