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浮士德》读后感精选

《浮士德》读后感精选

《浮士德》是一本由歌德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47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士德》读后感(一):二十二

終於拖拖拉拉的把歌德的《浮士德》看完了,話說這書名是不是應該改叫歌德與他的小怪獸啊,最近大腦似乎處在一種操勞過度的階段,身體也因為負荷過重而吃不消,總之是看一行丟一行,書雖然是讀完了,除了前面看得還算認真外,後續的幾乎是看了等於白看,又或者說像《浮士德》這種名著,原本就不是匆匆讀完一遍就可以解決的?或許只能等將來有機會了,把它列入二遍閱讀的清單了。

《浮士德》读后感(二):好读又不好读。

这本书是诗歌体的戏剧。由于是诗歌,整体比较晦涩。其中西方的文化细节很多,原文为德语韵文,中国人阅读起来会失去很多文字外的蕴意。最难的是读懂浮士德这个人物,这一遍读完,我只能稍稍理解其所作所为,但不算明了。

我看的是钱春绮的译本,语言韵律还算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使这本书在阅读上没有难度,难度在于反思。此外,我看的电子书,缺字严重。

《浮士德》读后感(三):二次《浮士德》

看第一遍的时候总是囫囵吞枣,看着晦涩难懂的长短句,完全琢磨不透歌德想要表达何种情感,只是感觉到一边读,心情就随着语句的节奏一起起伏,这就是名著的魅力吧。看第二遍的时候,感觉到浮士德是个多么悲剧的存在,他想要积极进取,探寻真理,后困于心,困于复杂而荒唐的“爱情”之中。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得上是爱情,但觉得是当时世俗所不容许的。感性压过了理智,但也束手无策,情感本来就是不可控的。应该去责怪浮士德的感性还是责怪舆论道德呢,还是用存在即合理这五个字诠释这一切吗。歌德先生用一生倾注在《浮士德》身上,正如某位评论者说“一切蜻蜓点水的奢谈都是对他的亵渎”,所以明年再看一遍吧。

《浮士德》读后感(四):一点点探索歌德的宇宙观

边读边写点东西,以下文字还没经过整理。

---------------------------------------------------------------

“要只顾嬉游,我已太老,要无所需求,我又太年轻。”

刚看完了《浮士德》的第一部,被第二十四场 牢狱戏格蕾辛最后的痛苦挣扎刺痛到忍不住落泪。这是她说话最多的一场戏,是她拒绝毁灭者救赎的一次抗争,是对玩世不恭的浮士德灵魂的洗炼,是对保守时风不卑不亢的讽刺。我在脑海中构想自己在演这一场戏,在灯光只照向我的舞台上,我让身体和喉咙全部自己倾泻意志,用最饱满的动作表现属于格蕾辛此刻的心灵世界,用最洪亮的声音说出她的爱、不幸、忏悔和洞明,珍珠项链上串着她的眼泪,她把年轻的最后生命献给了爱情,我仿佛从此看到自己的归宿,因为能使整个灵魂充盈完整的,也只剩爱情。

《浮士德》读后感(五):小小的记录

《浮士德》刚刚看完。

不得不说《浮士德》的版本真多,而且质量参差,读者要好好挑选。本来德文就难翻译,加上歌德用了大量的典故、双关语,翻译就更有难度。

上海译文的版本比较好,每一页下面都有注释,对于不熟悉西方宗教和希腊神话的读者非常有用。

个人感觉第一部比较有活力和创造性,连接也较好,原因可能是这部分是歌德早年所写,充满创造的热情,深受爱与痛的影响。

第二部相比之下沉稳、复杂、压抑,大量的典故被再创造和引用,但感觉没有第一部分自然。

《浮士德》是歌德从青年到老年一直在创作的作品,多少有点歌德个人奋斗、寻求人生意义的痕迹。

作为一部经典中的经典,我也不指望看一两遍可以理解得很好(由于喜欢第一部,我看了两遍)。

另外觉得读弥尔顿的《失落园》和但丁的《神曲》,能够更好的理解《浮士德》,当然,还少不了《圣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